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活埋大清朝-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告诉诸君一个好消息,尚可喜来送死了!尚可喜率领的一万几千清妖军,已经于前天傍晚全数渡过增江。。。。。。来送死了!”
尚可喜已经快到广州城外了!而要阻止尚可喜进入广州,朱和墭就得马上出兵,去抢占广州城东二三十里开外的龙头山高地。
高台下面,还一字排列着二十个大嗓门的汉子,他们是特别选出来的传令官,不仅嗓门大,而且还能说一口发音很准的广东官话。
朱和墭在台上说一句,他们就跟着重复一句。
他们的声音很响亮,穿透了呼啸的风声,传到了每一个肃立的锦衣亲军官兵们的耳朵里。
各个方阵当中的少年军官们都带头振臂高呼起来。
“杀清妖、灭尚家、入广州。。。。。。”
非常简单的口号,却喊到了每一个战士的心坎之中去了。
尚可喜可是恨满广东的大清妖啊!
而现在立在校场之中的这些锦衣亲军,大多都和尚家有血海深仇,说到“杀清妖、灭尚家”,谁不是满腔的热血就要沸腾起来?
至于入广州。。。。。。则象征着坐天下!
北京太远,广州却近在咫尺。
杀了清妖,灭了尚家,然后就能入广州了。。。。。。多么美好的前景啊!
朱和墭在一片欢呼声中高高的举起了右手,校场之中沸腾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整个校场霎那间就变得鸦雀无声了。
“来人,把曾妖头押上来!”
曾妖头就是曾起昭,曾经的广东第二狠人,现在已经被收拾的没了人样,打断的手脚没有接好不说,身上也没有一块好皮好肉了。。。。。。不过气儿却没断。
之所以能这样,也不是因为他的生命力有多么顽强,而是朱和墭手底下有专业人士!
东厂督公庞太监现在可是朱和墭的人,庞太监为大明恢复所储备的“太监人才”中,就有几个预备东厂办事太监,庞太监手把手的传了他们捆人、打人和治伤的手艺。可以先把人打到半死,然后医治好了继续打,这叫可持续用刑。
这几个人后来都没切DD,还给招进了军师府,成了专业的打人工作者。
而曾起昭就成了他们第一个服务对象。。。。。。而且朱和墭还给他们发了一瓶大蒜素,用来治疗曾起昭的皮外伤。在这些专业打人工作者具有专业水平的服务下,虽然曾起昭都被折磨的要崩溃了,但是老命还在。
不过他的痛苦,马上就要结束了。。。。。。最后再疼一下就完了!
因为朱和墭要拿他祭旗!
这可真是走运了,朱和墭本来打算把他折磨的差不多了,再一刀刀剐了。
可是尚可喜急吼吼的来送死,朱和墭也来不及把那个康熙皇帝的“贵亲”李成功从揭阳大牢里提来广州黄埔大营宰杀。所以就只能便宜曾起昭了。。。。。。祭旗只能一刀了账,没法慢刀子割肉啊!而且现在时间也紧,杀完了曾起昭大家就得出兵开拔,可不能让尚可喜抢先控制了龙头山。
所以就只能便宜点给曾起昭一个杀头了!
“哇哇哇。。。。。。”
虽然得了个祭旗的头奖,但是曾起昭依旧不满意,被几个“胡子儒”拎上高台的时候,还在哇哇大叫,倒是没有破口大骂。。。。。。不是不想骂,而是舌头已经被人割掉了,所以想骂骂不出,只好哇哇大叫。
在曾起昭被拎上高台的同时,一面崭新而且巨大的日月同辉旗已经被一根丈八长枪挑着,插在了高台上。
日月为明嘛!
这面大旗是朱和墭抵达澳门后为自己的新大明设计的国旗,以大红色丝绸为底,上面用金线绣了圆日和弯月,日月并排,日左月右,一看就知道象征大明王朝了。
大旗旁边,则是一名儒家刀斧手肃立,大旗下面还摆放着一个圆木砧板。
而朱和墭则闪到一旁,目光冷峻的看着即将挨刀的“狠人昭”。
几个“胡子儒”很快就把曾起昭按在了砧板上,这个“狠人”还有点不服气,想要挣扎两下,那个“砍人儒”则拎起大砍刀用刀背在曾起昭的后脑勺上重重一拍,还吼了一声:“别乱动!”
这一拍拍得曾起昭眼冒金星,一时忘了挣扎,那“砍人儒”就利用这个机会,手起刀落,咔嚓一下,就把曾起昭的脖子给砍断了。当这个广东第二狠人的意识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被人拎在手里,还高高的举起,脖子那边还传了了剧痛。。。。。。
朱和墭看了一眼那颗还在抽搐的人头,一张胡子脸显得特别兴奋,锵的一声就拔出自己的宝剑,指向东北方向,大吼道:“曾妖头已死,下一个就是尚可喜。。。。。。传孤家的令旨,全军出动,向龙头山下的南海神庙进军!”
朱和墭的话音刚落,校场之内,顿时就欢呼起来,“杀清妖、灭尚家、入广州。。。。。。”
第162章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永历二十六年,五月初一,清晨。
随着一声惊雷,夏日的暴雨如期而至,哗啦啦的下了下来。这场雨是南方海上吹来的台风带来的,来得猛下得大。几乎在一瞬间就把广州府周围的山山水水都用雨幕给笼罩起来了。远望过去,一片茫茫,二三十步外就已经看不清人影,一切似乎都被遮盖进了一条由天上奔流到地再冲进汪洋的天河之中。只剩下白茫茫、雾蒙蒙的一片混沌。耳边也只能听见不哗啦啦的水声雨声,天地之间,除了这倾泻而来的雨,仿佛别无他物。让人浑然忘记了,一场决定整个民族前途命运的战事,正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而且到了最关键的时候!
在这场如期而至的大雨当中,一队队的清兵,正扛着旗帜武器,从增江西岸通往广州的官道上不断的通过。这条官道已经有好几十年没人管没人问了,到处都坑坑洼洼的,又加上之前连续多少天的暴晒,晒得官道上到处都是尘土,大雨一浇,就成了烂泥路。
但是路再烂,也挡不住尚可喜麾下的清军冒雨开进。因为之前来来去去的急行军,许多尚军兵士已经丢掉了多余的行礼,其中就包括雨具。现在自然浑身湿透,大风再一吹,都冷得瑟瑟发抖。放在其他情况下,遇上这种鬼天气,大清天兵是绝对不肯出队行军的。
就算勉强押着队伍开出去了,带队的军官肯定得拎心吊胆——就怕来个炸营!除非有大批满洲天兵押着,可问题满洲天兵好好的干嘛要受这罪?
但是今时今日的情况太特殊了。。。。。。这些大清天兵的老巢广州城已经在朱三太孙的兵锋之下!而且朱三太孙似乎还拥有可以攻城拔寨的妖法。如果他们不能及时赶回去,广州一破,他们的妻儿老小可就都是人家的刀下亡魂了。
这可真不是危言耸听!
紧跟着尚可喜的这些旗军和绿营兵那可都是双手沾满了广东人民鲜血的!在广东有几百万仇人呢!出了广州城,除了新会人、琼州人,还有粤北那些又穷又横的客家人,其他广东人都是他们的仇人。这要让他们跟着朱三太孙杀进广州内城,不得屠个干干净净?
为家里面的爷娘妻儿,这些尚家军将士也就顾不得暴雨和道路泥泞,从官到兵,全都踏着泥水,穿过雨幕,拖拽着将军炮和其它杂七杂八的军需物资,蒙着头奔向距离广州东关仅数十里之遥的龙头山、马头山战场。
他们必须在这场暴雨彻底结束之前赶到目的地,然后在暴雨的间隙或是雨势变小的时候发起猛攻。
这龙头山和马头山差不多就是广州城的东面屏障了,其中龙头山在西,马头山在东,两山都是南北走向,就仿佛两山大门,挡在广州的东面。
两山之间相距七八里,中间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区域。虽然错落着有几个小山包,几片小树林,两三个村和一些稻田,但依旧是个非常理想的两军交兵的战场。
根据尚可喜的估计,朱和墭如果想阻止他的大军进入广州城,那就得在龙头山或马头山布防,而且多半会选择龙头山。
因为龙头山的位置距离珠江跟近,对于拥有水军之利的朱和墭是比较有利的。
而且在龙头山南面紧靠珠江北岸的地方,还有一座名叫南海神庙的海神庙。
这是国家祭祀南海海神的寺庙,历史非常悠久,占地面积也很大。几年前刚刚由尚可喜自己掏钱重建了一番。因为是新建的,所以这座海神神庙的建筑非常坚固,很适合当成战场上的大据点使用。
另外,由惠州通往广州的大路也由南海庙和龙头山之间通过,只要占据了南海庙,这条大路就被截断了。
尚可喜如果不想强攻南海庙,那就只有从穿过龙头山的小路通过。。。。。。不出意外的话,双方将会在龙头山路口发生血战!
只有朱和墭的那些妖法在大雨当中没法使用,那就是狭路相逢猛着胜了!
披着蓑衣,骑着一匹澳门葡人赠送的大洋马,行进在大军中间的尚可喜越走信心越足啊!
打了一辈子烂仗的尚可喜,这个时候已经感受到了前前后后这些大清兵越来越昂扬的斗志。
在那么大的风雨中行军,而且还准备“雨中水战”,这劲头。。。。。。都快赶上刚刚入关那会儿了!
而且尚可喜带着的这支军队中有许多老爷兵,都是打过广州之战、汶村之战、碣石卫之战的老兵,经验和武艺都够用。就是好日子过久了变得怕死怕苦了。。。。。。如果不是他们的安乐窝和家人有危险,才不会像现在这样拼呢!
现在他们已经是“一不怕苦”了,只要再来个“二不怕死”,那就赢定了!
。。。。。。
尚可喜预料的一点没错,朱和墭现在就立马在龙头山路口左近的山坡上。几十名骑大洋马的“胡子儒”簇拥着他。人马都安静沉默,仿佛神像一般。只是注视着万余名披着蓑衣的兵士们在冒雨施工,依着路口两侧的山势修建防线。
他当然也知道眼前这个山口将是两边争夺的关键“胜利点”。
南海神庙也是个“胜利点”,但是那座神庙非常难打。一来是神庙的外墙非常坚固,墙内的建筑同样高达结实。还有门楼、高阁这样的建筑可以用来布置火炮和火枪手。
另外,南海神庙的内还有许多可以遮风挡雨的建筑,可以用来设立阵前糖药作坊,临阵熬制糖药,这样就不怕糖药受潮了。
所以在朱和墭看来,南海神庙是非常容易守的,因此也不会成为尚可喜的攻击重点。
尚可喜的攻击重点,必然是龙头山路口!
因此他就和诸葛军师分了工,由诸葛军师亲率一镇精兵守南海神庙,而他自己率领三个镇的新兵,在龙虎山路口布防。
而他的布防策略,就是当道下寨——谁还没看过《三国演义》?失街亭的教训,谁还不知道?
就算真不知道,朱和墭也不会在大雨滂沱之中把部队布置到山林当中。。。。。。现在那么大的雨,糖药太容易受潮,很难保存。因此糖药手榴锤和开花锤在龙头山路口这边根本没办法使用,这两样武器无法使用,与之配套的散兵战术自然也就没用了。
所以朱和墭就只能将三个镇的锦衣亲军布置在路口和龙头山的山脚下,背靠龙头山的东面山坡,并且砍伐树木,立起拒马、鹿砦,还搭起了用来布置火炮的雨棚和篱笆。
二十四门用防水的油布包裹起来的六磅铁炮,也人拉马拽的被运了上来,全都藏到了篱笆后面雨棚下面——雨棚和篱笆的数量当然远远超过二十四座,数量达到了七十二座,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