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活埋大清朝-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洛阳江口一带,宽阔的水面上到处都是正在熊熊燃烧的大小木船,其中还包括六艘快烧没了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三桅战船——这种载重吨在一百到三百吨之间的帆船被荷兰人称之为“大型快艇”。
    它们在大洋大海上算不得什么,但是在风向多变,水情复杂的近海或大江大河的出海口处,它们的战力还是相当靠谱的。
    这是因为它们吃水交浅,行动敏捷,在水情复杂的浅水中非常好用。而它们装备的火炮数量也不算少,用来对付弱小的东方国家海军已经足够,所以就成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和南洋海上横行的主力。
    在将近四十年前的料罗湾海战中,荷兰人的主力就是这种大型快艇。虽然荷兰人输掉了那场海战,但是在交换比上他们并不吃亏,而且大型快艇在之后许多年的海战表现中依旧出色。所以直到今日,它们依然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上支柱!
    清廷的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当然是知道这种西洋战船在近岸水战中的威力。所以在出任福建水师提督后,就出面同荷兰人派驻在福州的代表(荷兰人和靖南王府又联络,还签过个《清荷条约》)接洽,将游荡在大清和越南近海的六艘荷兰大型快艇都请到了自己的水师老营所在的泉州后渚港。
    想借助荷兰人的这些战船为自己新建的水军保驾护航,同时也想请荷兰人帮自己训练一下水军。。。。。。现在的郑明水军可没法同郑芝龙的时代相比了。郑经就是个“富不过三”的富三代,而且大清的海禁政策已经绝了郑明水师的根!
    这个郑明水师其实和荷兰海军有点像,基础根本不是“国营水师”,而是私营海商。
    在大清海禁之前,活跃于东亚和南洋的两三万条帆船中,有个一二百条是西洋人的,其它都是“胡建人”、广东人的。。。。。。而得到大明朝廷册封的郑芝龙就是所有中国帆船主的盟主!
    有这个身份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不可能完全打败郑家的,施琅就更没那能耐了。
    但是现在,大清已经把郑家的根给掘了!
    所以荷兰东印度公司和施琅的机会就来了!
    而且施琅的水军也不是从零开始,他本身就是个大海贼,之前又当过福建水师提督,所以有不少旧部可以启用,还可以招安一些被海禁禁得走投无路的海贼来为大清效力。
    另外,漳州的海澄公黄梧还拥有一支小小的水师,在施琅抵达福建后也交给了施琅。
    不过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水师也存在着训练不足和没有战船可用的困境——黄梧倒是替施琅搞来不少民船,不过这些船只能用来训练和缉私,拿去和郑明水军打水战是肯定不行的。
    所以施琅才请了荷兰人来帮忙。
    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六艘看上去非常能打的荷兰战船,却被伪装成渔船(施琅招揽了许多海贼,自然也要放松一下当地的海禁)的郑明水军给偷袭了。。。。。。六条看上去挺结实的荷兰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居然被几个火油瓶子给点着了!
    而且这火还灭不了,越烧越旺,直到将六条荷兰船全都变成了火船。
    而在六条荷兰战船全部被烧毁的同时,郑明水军的上百条战船,也气势汹汹的杀进了洛阳江口。
    这些郑明战法也比较奇怪,除了几条大型鸟船、老闸船采取了远距离炮击的战术,其它的战船全都一拥而上,打起了混战。看似毫无章法,但实际上的效果却极为惊人。
    因为郑明水师现在已经练就了一套近距离先投掷手榴锤,然后再跳帮夺船的战法,将施琅好不容易才拼凑起来的水军舰队炸了个人仰船翻。
    只有施琅本人乘坐的一条桨帆快船才在施大将军的亲自指挥下,突出重围,逃进了狭窄的洛阳江上游水道——施琅在那里布置了个炮台,可以阻挡明郑水军进一步深入。
    所以逃进洛阳江上游的施琅总算可以大松口气儿,站在船艉看着远处后渚港附近水面上烧成一片的场面,口中只是喃喃自语:“来了,大明又回来了。。。。。。”
    就在这时,他的一个亲兵突然走了上来,手上还拿着一个黄灿灿的球状物体。
    “军门,小的捡着一个海寇投过来的哑雷!”这亲兵将一枚湿漉漉的天雷双手递了上来——这天雷表面之所以是湿的,是因为施琅想出了一个笨办法,让甲板上的水兵一人拎个水桶。看见手榴锤扔过来,就马上拿水桶里面的海水去浇。
    办法虽然有点笨,但效果似乎还是有的。
    施琅接过那枚湿漉漉的天雷,然后就感觉到捏着天雷的手有点黏糊糊的,非常难受。
    “你们浇了什么水?怎么黏糊糊的?”
    “这个。。。。。。就是一般的海水啊。”那亲兵也觉得手上黏糊糊的,好像捏了一把化掉的糖似的。现在被施琅一问,干脆就把一根黏糊糊的手指塞进嘴里舔了舔。
    施琅看着他问:“什么味道?”
    “甜的。。。。。。”
    “甜的?”施琅愣了愣,“海水怎么可能是甜的?”
    说着,他就捧起天雷球,细细的研究起来了。一研究才发现,那个天雷球上有个孔,孔口周围特别的黏糊,好像抹了层糖似的。
    他的胆子也大,居然不怕中毒,伸出舌头在那层黏糊糊的东西上舔了一口,然后才道:“是糖。。。。。。这个天雷球怎么往外漏糖?”
    “莫非是搞错了?”那亲兵道,“兴许就是个糖罐?”
    这个想象力也真够丰富的!
    施琅皱着眉头思索着:“也许。。。。。。是往火药里面加了白糖?”他想了想,“不行,我得试试!万一是真的,就破了天雷的秘密,这就能抵消兵败之罪了!”
    。。。。。。
    “哈哈哈。。。。。。我国姓爷朱经,又回来啦!”
    一艘中西合璧的老闸船上,延平郡王郑经捧着个千里镜,看着洛阳江口水面上清军水师全军覆没的场面,也兴奋的大笑了起来,而且他还自称是“国姓爷朱经”。
    所谓的“国姓”就是“朱姓”,郑经的爸爸郑成功被隆武帝赐了朱姓,所以又称朱成功或国姓爷。
    郑成功可以称为朱成功,那么郑经当然也可以称之为朱经了。
    不过他在厦门兵败之后,就不怎么用“朱经”和“国姓爷”的名号,而是以郑延平自称。
    大概是觉得自己打仗的手艺太臭,不配称国姓爷吧?
    不过这一次的洛阳江口之战却让他扬眉吐气了。
    在刘国轩、邱荣等人的努力奋战和手榴锤、猛火油弹的助力下,不仅施琅的水军被打得全军覆没,连荷兰人来助战的几条快船,也都给猛火油弹烧了。
    这回可真是牛逼大发了!
    这样的战绩比起郑芝龙当年的料罗湾之战都强了不少!


第179章 可喜跌倒,精忠吃饱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
    福州琼水河畔辉煌富丽的靖南王府之中,一路小跑着而来的左春秋人还没走进王府书斋,就远远的给那位生了一副挺讨人喜欢的尖嘴猴腮模样的耿精忠道喜了——这家伙长得挺有意思,一副猴样,但是看着却不奸诈,而且还有点憨厚老实,大约就是只是老实猴子精。
    当然了,他可不觉得自己老实。。。。。。他还觉得自己挺精明的,将康熙小皇帝骗得团团转,还把他这只猛虎给放回福建了。
    “军师,进来说话。。。。。。孤王喜从何来?”
    正在书斋里面冲着一副大清江山万里图若有所思耿精忠,听见这位心腹军师的话儿,就一边笑着发问;一边撩起袍子,转回身,在一张太师椅上落了座。
    “王爷,双。。。。。。双喜临门啊!”
    “双喜?是哪两桩喜事儿?”耿精忠抬眼看着自己的这位心腹军师,这才发现左春秋正涨红着脸,手里抓着两本文书,正在哪儿喘大气儿呢!
    这左春秋自从投了耿精忠后就得了重用,保了个知府衔,实际的差遣则是王府的首席师爷。今儿他正在王府的大签押房里当值,就同时接到了两份告急的禀帖。
    其中一份是潮州总兵刘进忠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的——刘进忠现在并不是耿精忠的下属,但是因为耿继茂、耿精忠对刘进忠有提携之恩,所以刘进忠一直以靖南王府旧部自居,时不时的会给靖南王府上禀帖,通报潮州和官广东发生的要事。
    另一份禀帖则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派人送来的——耿精忠实际上管不着施琅。因为施琅自己就有个钦差衔,而且漳州还有个钦差督办福建、广东两省军务大臣米思翰节制施琅。但是耿精忠是靖南王,是福建驻防旗军的统帅!根据满清的体制,旗军比绿营大,驻防旗军的统帅有权节制防区内的所有绿营兵。所以施琅虽然不受耿精忠的节制,但也需要依着体制向耿精忠上禀帖。
    拿到这两份加了火急的禀帖,翻看之后,左春秋可就再也坐不住了,心急火燎的就一路奔到了耿精忠的书斋里面。因为靖南王府占地颇大,所以左春秋这一路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进了书斋之后还喘了半晌,才喘匀了气息,总算可以继续回答耿精忠的问题了。
    “王爷,这一喜,就是施琅兵败洛阳江,新建的福建水师毁于一旦,连前来助战的六条洋夷战船也悉数被烧毁!
    现在海寇郑氏大兵已经在洛阳江口登陆上岸,眼看就要围攻泉州府城了!”
    “什么?”耿精忠闻言一下就从椅子上跳起来了,“左师爷,你说什么?”
    “王爷,您稍安毋躁。。。。。。”左春秋当即笑道,“这事儿对大清朝是大大不利的,可是对王爷的事业,却是大大有利啊!王爷正好趁此机会,更进一步啊!”
    “更进一步?”耿精忠一听这话就来精神了,连老郑家打进泉州的事儿都搁一边了,一张憨厚的猴脸上全是期待的表情。
    “您再进一步。。。。。。”左春秋道:“那可就是福建之主了!”
    “什么?”耿精忠有点失望,“怎么是福建之主?我现在就是福建之主啊!”
    左春秋摇摇头道:“王爷,您现在只是福州之主,而非福建之主!即便是福州府,也不是您的一言而决之地啊!您真正能说了算的,就是那区区几十个藩庄啊!”
    左春秋说的没错,大清朝廷封三藩封的抠抠巴巴,三藩王根本不是一省甚至一府之主。吴三桂还好点,毕竟当官云贵总管,早先还可以委派西选官,虽然云贵总管和西选官的特权早就已经交出去了。但是吴三桂早年提拔的许多云贵地方官员都还在任上,所以他还是可以掌控云贵地方。
    可是耿精忠这个藩王就不行了,耿家可没当过什么福建总管,也没有“耿选”官,所以耿精忠对福建地方的掌控能力很弱。只能通过一些隶属于靖南王府的庄园控制土地、人口,从而对福建地方政权施加影响。
    但是靖南王府下辖的佐领只有十五个,能圈占多少个藩庄?所以耿精忠的确算不上福建之主,连福州之主都不是,顶天就是福建省最大的封建主。有点像隔壁日本国的藩主,不过也不是什么大藩,他的十五个佐领加六千绿营兵,顶天就是九千一万的人马。。。。。。恐怕连“百万石”都没有,就是个三四十万石的身价。
    靠这点实力想当皇帝简直是在做梦!
    听左春秋这么一说,耿精忠也觉得这个皇帝得分几步才能当上。。。。。。可是这福建之主好像也不容易当啊!
    “师爷,这福建之主要怎么才能当上?”耿精忠皱眉道,“即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