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活埋大清朝-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让他有些失望的是,大明天兵却两过新会而不入。打下了广州府下面的十个县,把新会县周边的地盘都打下来了,却偏偏漏过了新会。
    这可有点看不起新会人了。。。。。。
    就在黄植生黄四老爷北望王师,等得都有点不耐烦的时候,有人拿着他的叔祖黄公辅的一封亲笔信从广州府过来了。
    他的叔祖黄公府可厉害了,那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崇祯朝的时候已经干到了湖广布政司参议、湖广参政和宝庆分守道。在崇祯十六年时,因为年老(67岁)而告老还乡。
    结果在家养老没养多久,大明朝就快没了,大清天兵都打到广东了。
    于是黄老爷子就拍案而起,和隔壁新宁县的王兴一起起兵勤王,跟大清朝对着干。还给永历帝当过刑部左侍郎署尚书事这样的大官!
    后来他又被永历帝派到三水县抗清,没打过清兵,又没赶上跑路的永历,于是就跟着唐王朱聿锷,大都督王兴,东厂督公庞思忠一块儿跑去新宁县的汶村。。。。。。那年朱和墭还没出生,朱天王也跟着他们一块儿去了文村!
    再后来,朱天王领着朱和墭、庞太监他们走海路去大南山开辟根据地,而朱聿锷、王兴、黄公辅在汶村兵败殉国!
    不过黄公辅虽然殉了国,但是杜阮黄家却依旧是新会县的名门望祖!杜阮黄家的新任族长,同时也是黄公辅的侄孙的黄植生更是在科场得意,十八岁就中了举人,二十多岁就中了进士。成了新会士林新一代的领袖!
    正因为黄家在新会的势力和黄植生在新会士林中的地位,从潮州来广州的庞太监马上就想到拉拢黄植生为大明所用。于是他就派小公公庞思明带着当年黄公辅写给他的亲笔信,前往新会的杜阮都,想召黄植生来广州相见。
    不过这位黄植生黄老爷来了广州后却没有马上去拜见庞公公,而是顺便考了个科举,还高中了会试第八。。。。。。这个第八名的含金量可不得了啊!
    因为这一届会试和殿试的第一名到第七名都是“内定”,所以这黄植生其实是真正的第一!
    而这位名次第八,文采第一的黄大老爷,这会儿正一边流着眼泪,一边代表新会人民控诉清军吃人的暴行。
    “。。。。。。其实我们新会人才是真的惨啊!尚老贼派出的总兵吴进忠,参将由云龙所部一至,立即就占据民舍,还把新会县官为其筹集的粮米囤积起来不吃。日用供需,都强取民间。新会百姓只得倾家荡产,想尽办法,供应军需。他们还不知足,犹勒城中子女质取金帛,不能办者尽俘以去。稍后李晋王大兵围城又长达半载,城中绝粮,建夷尽杀人为食,饥死杀食者,几近半数。天降丧乱,未有如是之惨者也。
    至于新会百姓拥戴建夷,力抗晋王天兵,不惜杀死妻妾妇女以供其食用之事,纯属无稽之谈。究其源头,不过是李率泰在新会战后滥发贞节牌坊以抚人心罢了。
    而李晋王之所以未能夺取新会,实是其老本兵太少,只有一千余人,马二百余匹,象两只。其余皆系唐王、王大都督和我叔祖春溥公所领之义兵。。。。。。”
    黄植生娓娓而道,说到伤心之处还吧嗒吧嗒的直掉眼泪,看着好像是真的一样。
    朱和墭则回头看了一眼老爹朱天王,发现老天王正摸着胡须在那里唉声叹气,于是就问:“阿爸,你是不是也参加过新会之战?当时的情况到底如何?”
    朱天王又叹了口气,流下了眼泪,“当然了。。。。。。当年你娘亲,你两个哥哥都还在!若是打下了新会,李晋王就有可能席卷广东了!你两个哥哥和你娘就不会那么早死了!”
    这个朱天王答非所问,一边的庞太监则接过问题道:“难(我)当年也去了新会,也算是李晋王的‘二十万大军’中的一个吧?不过李晋王的本部人马的确不多。。。。。。其实当年广东这边,两头的人马都不多。尚康熙、耿继茂加一块就两万人。李晋王的本部加上王大都督的精干人马,总共不到五千,可不能和难们(我们)现在的五万精兵相比了!”
    黄植生一听说大明已经有五万天兵了,显得更加不解,脱口就问:“大王,世子爷,既然已经有五万天兵,为何还留着尚之信不灭?”
    这个问题一出口,他才觉得有点不妥,又怯怯地看了朱天王和朱和墭一眼。
    朱天王没在意他,似乎还在追忆往昔峥嵘岁月。
    朱和墭却笑吟吟问:“黄卿是建夷朝廷的候补知县吧?”
    “这个。。。。。。”黄植生黄四老爷顿时就有点心虚了,“我可是身在建营心在明啊!”
    “好,好。”朱和墭笑着点点头,“要的就是你这样的。。。。。。庞公公,是吧?”
    “是啊!是啊!”庞太监连连点头,“黄贤侄,难们(我们)要的就是你这样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好人儿!”
    什么意思?
    黄植生听这老太监说话,寒毛都立起来了。。。。。。这不会是要他加入东厂吧?
    朱和墭这时终于揭开谜底了,笑着对黄植生道:“黄卿久在建夷营中,一定熟悉那里的情况,不如替就孤家送尚之信这个活宝去北京交给玄烨。。。。。。玄烨若得此贼,一定会好好赏你的。你可设法留在玄烨身边为官,最好能入翰林院,到时候自然会有人去和你联络!”


第209章 新会在北,崖山在南
    新会县城。
    在一个天色刚刚有些放亮的凌晨,一队骑着矮脚马儿的骑士,飞也似的就从西江方向而来,直入了戒备森严的新会县城。这队骑士都是江湖好汉的装扮,大概因为赶路太急,还弄得满身臭汗。
    他们当中为首的一人,正是尚之信手下的王府长史李天植李老爷子。而那位数日之前才拜会过朱天王、朱和墭父子的黄植生黄老爷,居然也在其中,他同样是一身行走江湖的好汉打扮,风尘仆仆,匆匆入城。
    此时的新会县城,仿佛又回到了十多年前,大明晋王李定国大兵压境时的状态。里里外外道如临大敌一般,还日夜不停的加固备战。
    新会县城和广州府境内的大部分城寨一样,都是临水而立。而且还不是只临一水,而是位于潭江、崖山水道和西江的三水汇合之处。其中潭江和崖山水道的汇合之处就在新会县城的西面,还有一条将潭江、崖山水道和西江连接起来的运河,从新会县城的南面流淌而过。
    新会县城就巧妙的利用了三水汇合的地形而建,西依潭江、崖山水道,南临运河。使得城堡的西南两面都有宽阔的河道保护,只剩下东北两面可能遭到敌人的侵犯。
    而在尚之信派尚可乐抵达新会之后,新会百姓就在黄、莫、李三大家族的带领下发动起来,一边将大量的稻米通过水路运进城池,以备不时之需;一边还出工出料,为尚家军加固城池,还在新会的东、北两面的城壕外开挖了一条外壕,还在东北两面的城壕内修建了一道羊马墙和一道木栅栏。
    所以当尚之信带着李天植、王国栋等人和两三年千精兵跑到新会的时候,出现在他眼前的城池,可比当年让李晋王吃瘪的新会城更加坚固!
    但是尚之信却一点精神都没有,入了新会城后就当起了甩手掌柜,自己住进了平南王府设在新会的别院,夜夜笙歌,日日欢宴,躺平等死。守城备战的事情,全都一股脑扔给了尚可乐、李天植和王国栋。
    而接过守城重任的尚可乐、李天植和王国栋也不去劝尚之信振作,因为他们仨心里很清楚。。。。。。广东的天已经变了,他们和新会人民再努力,也是白给了。
    因为上回李定国来的时候,只拿下了广东的高、雷、廉三州。。。。。。地盘看着不小,但是收获有限。
    而朱和墭现在已经拿下了广府的十个县,包括广州城、澳门城和佛山镇,都已经在他手里了。
    不说别的,光是澳门圣保禄大炮台上的那几十门红夷大炮拉过来对着新会轰,新会就守不了。
    更不用说朱和墭还有诸葛天雷、天火球、烟雾弹。。。。。。
    不过尚之信手下的长史李天植依旧不肯放弃希望,整日和他的好友,新会杜阮黄家的族长,在乡丁忧当孝子的大清候补知县黄植生密谋脱困。
    在不久之前,李天植更是和黄植生一起乔装改扮去了趟广州城。
    和图海等人所臆想的情况不同,朱和墭并没有派兵围攻新会,明军甚至没有深入新会县境内,只是在新会县周围设了卡。也没有不让新会的商人进出——新会是个农业大县,有许多稻田和甘蔗地,出产大量的稻米和白糖。
    稻米可以养活朱和墭的大军和广州市民,而白糖现在是“军工品”了。。。。。。朱和墭没有理由不让新会人往广州贩卖啊!
    实际上,朱和墭也没想要阻挡尚之信离开,他已经知道自己的朱三太孙是怎么做实的——杨起龙告诉他,那都是吴应熊和尚之信为了养寇自重搞出来的,其中尚之信这个傻子居功至伟!
    所以他和他的汉奸老子不同,他对朱和墭的事业是有贡献的。如果朱和墭杀他,就等于开了杀功臣的先例。
    不忍杀功臣的朱和墭就希望尚之信可以活着逃到北京。。。。。。让康熙皇帝把他明正典刑,这样朱和墭自己的双手就不必沾上功臣的鲜血了。
    而且,尚之信的罪过和吴应熊是挂钩的!
    康熙杀他之前,一定会把吴应熊的罪孽都查清楚。
    另据杨起龙说,尚之信、吴应熊、耿精忠三人当年还效仿刘关张搞了一出苹果园三结义——就在北京地铁一号线的苹果园站那地方磕头拜的把子!
    那地方明朝就叫苹果园了,据说当年真有许多苹果树。
    如果尚之信给人康熙砍了,吴应熊、耿精忠是不是得发兵为兄弟报仇?
    而李天植、黄植生,甚至尚可乐、王国栋这些人,也希望尚之信可以去北京。。。。。。
    。。。。。。
    李天植和黄植生二人抵达尚之信居住的别院中时,刚刚和几个侍妾胡搞了一夜的尚之信,正强打着精神和尚可乐有一搭没一搭的在说话。
    尚可乐是来和尚之信说崖门水道的事儿。。。。。。老头子不知道从哪儿搞来了一条大海船,就藏在因为海禁而废弃的崖山镇码头上。而且这些日子他还从新会县内找到了一些还没忘记怎么开船的老水手。
    前两天,尚可乐还跟着他们一块儿乘坐那条鸟船出海转了转!
    可是尚之信对于坐船逃跑那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仿佛已经下了在新会城躺平等死的决心。
    就在尚可乐不知道该怎么劝说的时候,就听见屋子外面的脚步声错落响起,人还没到,声音已经到了。正是尚之信的心腹李天植,那嗓门儿都带着了一点哭腔:“世子爷,世子爷,伪朱三太孙出兵了,伪朱三太孙出兵来打新会了!”
    哗啦一声,尚之信手里的一个茶碗顿时就碎地上了。只看见这位平南王世子人靠在椅背上,双目合拢,抬首向天,喃喃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说实在的,他还是很想活下去的,要不然他在广州就可以躺平等死,为什么跑到新会来等死?只是他也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无论大明还是大清都不会饶他。。。。。。没有活路啊!
    哦,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朱和墭实事求是的归进功臣一栏了。他还很自觉的把老汉奸尚可喜的罪恶往身上加,他是世子嘛!
    他要继承王位的,当然也要继承罪恶,所以难逃一死啊!
    李天植这个时候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