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活埋大清朝-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自然大学堂就是天下原儒的总堂!”
“原儒总堂。。。。。。”
顾炎武又是一愣,眉头紧紧皱了起来,似乎在苦苦思索。
海珠岛上的自然大学堂虽然只是一所尚在筹备当中的大学,但它的意义却非同一般。
广府一二三书院、潮阳书院、榕江书院最多只能算高中。黄埔岛上的军法学堂目前只是一所速成的武备学堂。
而以上的这六所书院、学堂,都是要围绕自然大学堂的。。。。。。因为自然大学堂所研究和传授的“法术”,才是朱和墭的“第一战斗力”啊!
所以,这所自然大学堂就是朱和墭构建的原儒教育和组织体系的核心,同时也是种子。
根据朱和墭的设想,原儒的基层组织只能是宗族,而将这些宗族凝聚起来的,就只能是具有上升通道作用的学校。
依靠宗族是因为现代化的社会组织体系,是根本无法用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中的。
如果硬要套用,同时还要砸碎原有的,生命力还很顽强的旧体系,那只能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悲剧,而且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所以朱和墭不打算,也不可能砸碎在后世有点被妖魔化的宗族——而且他上辈子是潮州人,本来就生活在一个宗族影响力依旧很大的社会当中,所以对宗族这个儒家基层并不反感。
而且不要宗族又能要什么?
皇权下乡?
且不说皇权下乡的成本和管理问题,只说宗族体系被砸碎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地主阶级的膨胀该如何遏制,也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实际上,在国家层面不抑兼并的宋、明、清三朝,以及后来的民国时代中,义门式的宗族一直在发挥抑兼并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缓和了社会矛盾。在广东和福建,有许多宗族一直可以追溯到宋朝、唐朝,甚至更加久远的年代。
而这些宗族可以存在几百年甚至更久,而且还把子孙后代散到全世界去,就已经说明问题了。
如果宗族内的强者可以肆意欺凌和盘剥弱者,掠夺弱者维持生计的生产资料甚至是生存所需的资料,这个宗族根本不可能繁衍出那么多的子孙后代。
而且翻翻各家的族谱就能发现,出人头地者很少会集中在一个“房”,这说明大部分能够传承下去的宗族内部的资源分配,还是比较公平的。
而让这种程度的公平可以长久保持的,其实就是儒家那一套敬天法祖的思想——达则兼济天下是很少的,但是达则兼济宗族的行为,却是普遍而且是天经地义的。
这说明宗族这个基层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还是适用的。既然还适用,就没必要更换了。
但是宗族往上,儒家的组织就有点涣散了!
儒家虽然也有“儒教”和“名教”的说法,但是它并没有基督教、天方教、佛教甚至道教那样的组织体系。。。。。。后世都说儒家禁锢思想,是华夏文明衰弱的罪人。
但实际上儒家并没有禁锢思想的组织手段,儒家在宗族以上就没有组织,当然也不存在可以禁锢思想的法纪。儒家又没宗教裁判所,拿什么去禁锢?
什么?文字狱?
清朝的那些文字狱哪一次是儒家发动的?那都是帝王搞出来的。
所以禁锢思想根本不是儒家的原罪,儒家真正的原罪是缺乏中上层组织。。。。。。是弱!
因为弱,所以儒家才会被认为是禁锢思想的罪魁祸首。。。。。。如果有天方教那么厉害,谁敢这么说?不要命了?
就算在佛教、婆罗门教统治下的人们,也不敢这么说!
朱和墭又沉默了一会儿,看见顾炎武的眉头越皱越紧,似乎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于是就笑着对他说:“亭林先生,我们原儒有了总堂、分坛,才能团结起来。团结起来,才能变强。变强了,才能保天下、保国家!
我们儒家最大的过错,就是太弱!因为太弱,所以才承担不了保卫华夏衣冠的责任,才会两亡天下。。。。。。亭林先生,您在《日知录》中曾言:国家兴亡,士大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是这士大夫和匹夫如果是一盘散沙,又如何能承担保国、保天下之责呢?”
朱和墭的这番话,可把顾炎武给彻底惊呆了——他的《日知录》才刚刚印了个孤本,根本没有往外传。这位朱大世子怎么就知道上面的内容了?
不过这个世子说的很有道理啊!
这个有责,那个有责的,都是空话。士大夫和匹夫们根本承担不了责任才是真相。。。。。。而他们承担不了责任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就是散沙一盘。
而当他们偶尔被组织起来的时候,譬如江阴之战时,不就在三个满清王爷率领的大军围攻下死撑了八十一天吗?
如果全天下的士大夫和匹夫都同江阴的士大夫、匹夫一样,天下还会亡吗?
想到这里,顾炎武总算是点了头,“世子殿下所言极是。。。。。。只是这真法术到底有多真?会不会被人拆穿啊?”
听着顾炎武的话,朱和墭就哈哈大笑了起来,“怎么拆得穿?亭林先生以为清妖是被什么撵出广东的?这法术要不真,尚可喜和图海的十万大军会败得那么惨?”
“什么?难道真有法术?”
顾炎武有点震惊了,他不相信法术的原因是没见过“真法”,见过的只是一些骗人的把戏。
而真法和假法之间的最大区别。。。。。。一个是骗人的把戏,一个是杀人的手段!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朱和墭笑着对身边的“小女巫”道,“塞乌,你和佳馨弄个天雷箭!”
“得令!”
“小女巫”行了个福礼,转身就去“法术房”和贝佳馨一起配制糖药,制作火箭了。
看着苍井离开,朱和墭又对顾炎武道:“亭林先生,这真法术并不是与凡人无缘的仙法,而是凡人亦可探究、掌握的自然之法。天地之间的万物,都各有其法,我等凡人也能使用其中的一些,但所知还剩少,因此格物之路就很难走通。不过我等原儒,怎可见难而退?知难而上,一代代去探究自然之法的奥秘,终有一日可以尽知天理大道。这才是我等原儒的成圣之道啊!”
第264章 大英国、伦敦府、康桥镇
大英国、伦敦府、康桥镇。
那个受朱和墭委托,带着朱和墭写给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的亲笔信来欧洲的尼古拉斯。纪大宝,现在就居住在这座距离伦敦仅五十几英里的小镇上。
他之所以会住在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在老上级查理。高夫的建议下,在康桥镇上买了个大房子。。。。。。对了,那个康桥的老英语念法就是“康布里奇”,“布里奇”是桥的意思,所以就给纪大宝翻译成了“康桥”。
因为他和查理。高夫合伙贩卖“中国魔法香精”赚了不少钱,高夫就建议他在自己的老家康桥买房置业。
而纪大宝对康桥的房子是极为满意的。。。。。。这可是学区房啊!距离他的房子不远,有个非常不错的学校,名叫康桥镇书院!
纪大宝现在定居康桥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在康桥镇书院里面找了一份做学问的工作!
他现在是康桥镇书院三一堂里面专门研究中国自然神学的专家!
一个康桥镇书院三一堂的专家,可比东印度公司的二班值钱太多了。英国上流社会那是随便进啊!
另外,由于“中国魔法香精”和“中国魔法事件”还有“中国魔法王子致英国国王信”等一系列“魔法事件”的欧洲这边越炒越热。
纪大宝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在最近的社交季中,已经有许多英国贵族家里的千金小姐对他表示了极高的兴趣!
而且他还经常接到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的亲笔信。在信里面,路易十四称他为“我亲爱的尼古拉斯”!还不止一次邀请他去凡尔赛宫做客。。。。。。
这样的地位,纪大宝在东方当买办的时候,那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先生,这是您明天的行程安排。”
一个操着康桥口音的英国管家这个时候走进了书房,将一份行程安排递给了正伏在书桌上写着什么的纪大宝。
纪大宝最近还在试着翻译一本写中国魔法战争的——《三国演义》!
他在康桥镇书院三一堂的课有时候就是“说三国”。。。。。。用十七世纪的老英语说。
因为说的不错,最近已经有几个伦敦的出版商和他联系,想要出版这部叙述中国古代魔法战争的鸿篇巨著了。
不得不说,这段时间纪大宝过得真是跟做梦差不多!
他这也是撞上风口了,飞得比猪还高!
从自己的管家手中接过了行程安排,扫了一眼,低声道:“明天上午和牛顿教授、莱布尼兹先生讨论中国自然神学。然后和高夫先生、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詹宁斯先生共进午餐。下午。。。。。。还要伦敦来的出版商见面,真是片刻都不得清闲啊!”
“先生,如果您感到不便,可以把明天下午和伦敦来的出版商的会面推掉,或者委托我去和他见面。”
这位管家名叫詹姆斯,是高夫推荐给纪大宝的,的确很会办事儿。知道什么事儿必须得纪先生亲自出面,什么事儿是可以让别人代表的。
明天上午和牛顿教授还有莱布尼兹两人的讨论是不能不去的——这是一场非常重要的研讨会!
牛顿教授代表的是康桥镇书院,而康桥镇书院的背后则是圣公会!
莱布尼兹则是路易十四的代表。。。。。。这个莱布尼兹是个德意志人,本是美因茨大主教派到巴黎游说路易十四停止对荷兰的战争的。当时高夫、纪大宝也到巴黎去推销香水,接过三个人就混熟了。碰巧这个莱布兹尼对中国文化和中国魔法都极为感兴趣。
中国自然神学的学科名称,还是这位莱布尼兹帮着起的!
纪大宝已经听到风声,他很有可能作为路易十四的使者前往中国。
而明天中午和高夫、詹宁斯的会面同样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正准备扩大在中国的投入。。。。。。虽然他们的大东方号被朱和墭给“抢”了,但是朱和墭事后给足了补偿。而且这些日子又从中国传来了许多和魔法有关的消息!
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国魔法事件的真实性相当的高!
如果不是真有魔法的话,也说明中国人掌握了什么西方人目前还不曾掌握的知识。
而且这些知识(也可能是魔法)已经被大量运用到了军事活动当中了。所以即便穷尽英国之力派出远征军,也很难战胜拥有魔法的敌人。
那么。。。。。。英格兰王国就只能考虑和对方进行“不自由”,但却是互惠的贸易了。
“詹姆斯,”纪大宝看完了自己的行程安排,突然问,“罗马和阿姆斯特丹方面有什么消息?”
看看,上了风口飞起来的买办说话的口气都不一样了!
“先生,”管家詹姆斯道,“高夫先生的秘书今天下午告诉我,罗马教廷的宗教裁判部已经向东方派出了宗教检查官。。。。。。不过他们不会前往广州,而是会前往北京。
荷兰东印度公司则决定继续支持清王朝。他们将会帮助罗马和葡萄牙的神父前往中国的北京,以换取派遣特使进入北京面见清朝皇帝的机会。”
去北京还是去广州,其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去广州意味着承认广州朝廷代表中华,而去北京则意味继续承认清王朝。
罗马教廷和葡萄牙王国因为朱和墭在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