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活埋大清朝-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门大开了!”
凤鸣山突然呼喊了起来,打断了刘进忠的思绪。
刘进忠连忙抬头去看,发现原本紧闭着的大梅关关门此时已经敞开,一扛着上了刺刀的燧发枪的“斩人儒”,正从里面鱼贯而出,在关门外的大道两边排列开来。人数并不算多,总共就二三百人。当他们列队完毕之后,骑着马的大人物就出场了。
刘进忠距离关门还有那么几十步,靠肉眼看不清从关内出来的人的脸面,好在他已经为他自己和那几个来认人的老兵都准备好了千里镜儿。
于是大家就举起千里镜一起观看。
头一个出来的是庞太监,老爷子没穿标准的“原儒服”,而是翻箱倒柜找到了当年当大太监时穿得蟒袍和三山帽。穿着这一身,而且又上了年纪,当然就是如今广州朝廷的“九千岁”庞太监了!
而跟在庞太监身后的,不用说。。。。。。一定是崇祯三太子,定王朱慈炯了。
刘进忠赶忙打起精神仔细张望,只见一个身材欣长,面如冠玉,留着几绺须髯,眉宇之间略带忧色的中年男子,策马从大梅关的门洞中缓缓而出。
这人的长相和刘进忠记忆中的崇祯皇帝真的很相似啊!
这中年没有穿明朝的官服,也没有穿“孔子服”,而是穿了身明朝读书人最常穿的道装,看着还很破旧——这也是崇祯风格!
就在刘进忠感到震惊的时候,他身边已经有“老兵”惊呼起来了。
“朱三太子!那就是朱三太子啊!”
“和先帝一模一样。。。。。。。这就是个小崇祯啊!”
刘进忠这下可绷不住了!
赶紧打马上前,奔到了大梅关门前一二十步处,又翻身下马,快步向前,到了刚刚勒住胯下的走马,似乎正在发愣的朱三太子跟前,跪伏在地,眼眶中已是含满泪水,声音也显得有点哽咽。
“罪臣勇卫营千总官刘进忠,恭请定王殿下万福金安。。。。。。罪臣不得已委身夷营,就是为了留得有用之身,有朝一日可以追随殿下,光复大明!请主上放心,主上但有所命,罪臣虽肝脑涂地,也不负圣恩!”
刘进忠这边刚说完藏在心中多年的肺腑之言,耳边就传来了和朱三太子的斯文长相很不搭的豪爽笑声:“哇哈哈哈。。。。。。刘进忠,你果然是我大明忠臣!
好,你既然愿意为大明肝脑涂地,那么孤家就给你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此事如果办成了,孤家就封你一个世袭罔替的忠义侯,你说可好?”
刘进忠连忙直起身子一看,哪儿还有“小崇祯”啊?立马在他跟前的,分明就是个貌似关公的朱天王!
“那个,那个长得像先帝的人呢?”刘进忠也真是个实心眼儿,发现“崇祯”没了,居然还开口发问。
“哪儿有啊?”庞太监赶忙开口,“刘进忠,你莫不是眼花了吧?这儿只有定王殿下三太子,哪儿什么长得和先帝很像之人?难道是先帝显灵了?”
先帝显灵?刘进忠左右看看,的确没有那人的踪影。。。。。。难道真是显灵了?
想到这里,刘进忠面色苍白,激动得不住抽泣:“一定是先帝显灵,让罪臣尽心竭力保着监国大王复兴大明。。。。。。罪臣敢不竭尽股肱之力以报圣恩!”
第279章 要求不高,就想当个世界首富!
刘进忠傻乎乎的被庞太监设计忽悠的时候,朱和墭刚刚领着一群潮州朱氏的宗族男丁拜过朱元璋的牌位,还一起在一本崭新的族谱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
牌位只有一个,就是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从今天开始,正式在潮州扎根的这些朱明子弟,只有朱元璋怎么一个共同的先祖!他们这些人,是来自许多个藩王府的朱明子孙。现在大家一起落籍潮州,一起开创潮州朱氏。所以能一起拜的祖宗就只有一个朱元璋了。
拜好朱元璋后,朱和墭就拿出以朱三太子名义发布的监国令旨,宣布自己奉旨成为潮州朱氏的族长!
朱天王是天下朱明宗室之长。。。。。。虽然天下朱明宗室都不知道散在哪里?也不知道还剩多少?但也不能当他们不存在。
根据计划,以后大明每打下一个省,都要找一些朱元璋的落难子孙在那里分一大块地,建立宗族,开枝散叶。
而这些朱明宗族,虽然会得到皇家的一些扶植——主要是教育上的扶植。但是却不会再有铁杆的俸禄和世袭的官职,连免税赋的空子都不会有。
理论上,他们只是普通人。。。。。。只是有点背景而已。至于是飞黄腾达,还是躬耕乡野,或是沦落到织席贩履,那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而每一个省的朱氏宗族,都会有一个族长。
在宣布自己成为广东潮州朱氏(广东的朱明子孙现在都聚集到了潮州)之长后,朱和墭又花了一点时间给大家讲道理、画大饼。当然,也少不了人间最真实的亲情——大大的红包!
好在这一届的朱明子孙都是吃过大苦的,祖上的荣华富贵都成了遥远的记忆,能不被清廷的走狗追杀,安安稳稳的当个小民都成了奢求。
而且他们这些人的父辈、祖辈也不是什么大宗——大宗早就死没几个了,剩下的都是小鱼小虾。就是明朝还在,他们也落不下几个好处。
铁杆的俸禄和祖传的官爵都极难得到。。。。。。虽然理论上都能封奉国中尉,但架不住上面不照着“理论”办事儿啊!
现在不但奢求实现了,而且还有房子有地,不少人还当了官,族里面的少年郎们也都有地方上学了。。。。。。那些打了多少年光棍的苦汉子,一夜之间也成了香饽饽,提亲的人都快把围楼的大门给踏破了。
这日子过得可比明末那些穷得快要饭的小宗强多了,而且还越来越有盼头。
人生如此,也算躺赢,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而且“升米恩、斗米仇”的话也是有道理的。朱和墭给这些穷亲戚的好处,就相当于“升米”。。。。。。那可真是再造之恩!
另外,朱和墭手里还有好多“斗米”,就看谁表现好、肯努力了!
所以这帮朱家宗亲一个个都在努力表现,真是给足了朱和墭脸面,就差“跪下来舔”了。
。。。。。。
“世子爷,臣素无大志,也没有什么大本事,福建一省的事儿臣可管不了。。。。。。臣只求恢复祖业,能和祖父一样,当个有官爵傍身的富商就心满意足了。”
正在朱厝村中心最大的一栋围楼中的一间堂屋里面说自己素无大志的,是一个瘦瘦小小,脸上的颧骨还有点高凸出来的中年男子。
此人就是大清第一巴图鲁鳌拜鳌少保最害怕的男人——大明延平郡王郑经!
唔,鳌拜因为怕郑经来犯,搞了个自残式的海禁,把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的沿海摧残的不成样子。
也幸亏郑经真没什么大能耐,而且还因为和父亲郑成功的冲突搞得郑家元气大伤。
否则鳌拜的自残式海禁,搞不好就成了郑明崛起的契机了!
而听这位“素无大志”的郑经说话的,就是有点哭笑不得的朱和墭了——还素无大志,你个郑经不知道你爷爷郑芝龙是什么人吗?
那是世界首富啊!
首富知道吗?而且还是世界级的。
他干的买卖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都差不多。。。。。。都是“海外零元购”的好买卖,还把保护费收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头上。
不过话说回来,郑经现在提出的要求,还真是朱和墭可以满足的。因为朱和墭手里正好有“海外零元购”这一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延平王,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朱和墭笑着说:“第一、孤家给你们延平王府漳州、泉州、兴化、台湾四府的军政财大权。具体的办法是设立闽南总管一职,总管漳、泉、兴、台四府军政财权。今后这个职位由延平王府举荐,经过大学士会议批准后,立即上任。
第二、孤家特许你家设立南洋贸易公司。。。。。。这南洋贸易公司的各项规章可以参考东印度贸易公司,凡是荷兰、不列颠的东印度贸易公司可以做的买卖,你家的南洋贸易公司都可以去做,而且还可以放手去做。朝廷会支持你的!”
一席话儿说下。郑经已经被“惊”到了,他可没那么大的野心!他说的“祖业”,其实就是个福建大总兵(福建唯一总兵)加上台湾岛,再加上福建沿海的一些地盘和产业。
可没想到朱和墭那么够意思,直接给了他一个四府总管,还说要支持他组建南洋贸易公司去和荷兰人、英格兰人抢生意。。。。。。可是现在的郑家能抢得过人家吗?
看见郑经在那里发呆,朱和墭就知道这个“素无大志”的延平王有点怕帝国主义,对于拿下南洋“零元购市场”没有把握。
于是他笑着道:“延平王,你放心。。。。。。朝廷的支持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孤家现在正在研发一种专打战船的火箭,就是把火箭放在铸铁管里面施放,这样就能瞄准平射了,甚至还可以搞个联装。就是把六根或是九根铸铁管并联在一起,同时施放出去六到九枚火箭。西洋人的木头船根本抵挡不住这样的武器,所以南洋是一定可以抢下来的。”
朱和墭说的这种武器,差不多就是他的终极金手指了——63式火箭炮的原始版!在并联的铸铁管内装上糖药火箭,最好再给糖药火箭配上雷酸汞引信。。。。。。这玩意儿要拉几十个上战场,平方着一顿轰击,什么样的八旗兵都挡不住啊!
拿来反舰应该也是一流的,这年头的木壳船根本架不住一枚填装了糖药的爆炸弹的轰击!
当然了,朱和墭现在就给出个概念,样品没个三五年都出不来,要量产就更遥遥无期了。
不过单是这个概念,就已经让郑经、陈永华两人非常兴奋了。
两人互相对了下眼神,郑经就猛地站了起来,冲着朱和墭揖拜一礼:“世子爷委臣以海疆,视我郑家为腹心,臣与郑氏若背恩负义,不但无颜于人世,更不齿于父祖(郑成功和郑芝龙正在天上冷冷地看着郑经)。
臣无以为报,愿意献上表妹佳馨,侍奉世子爷左右。。。。。。请世子爷万勿推辞!”
郑经的要求还真是“不高”。。。。。。都提出联姻了!
不过他拿出来联姻的女人,好像早就“归”了朱和墭了。
“好!”朱和墭轻轻点头,“佳馨人间尤物,孤甚是喜爱,早有收纳之意。那就让她以延平王府郡主的名义跟随孤家吧!”
郑经闻言大喜:“世子爷放心,臣一定替您把这事儿操办得风风光光。”
朱和墭摆摆手,“这事儿不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怎么把耿精忠骗上路!”
“骗耿精忠上路?”郑经一愣,“上什么路?又该怎么骗?”
第280章 东南西北,四大皇帝!
康熙十二年,七月中旬,福建,福州城。
奴气压城,城欲摧!
福州城的“奴气”,当然是从北京那边传过来的。
因为康熙皇帝“大开奴门、广招奴才”,一下子招了三万多个包衣奴才兵,还面向大清绿营兵将放出来三万个宝贵的奴才、包衣奴才的额度。
一时间,在大清治下的各省当中,那可真是奴气飞扬啊!凡是有机会当奴才、当包衣奴才的,那可真是人人争先恐后啊!
名额只有三万,可大清有那么多绿营兵,还有那么多欲为奴而不得的官员和读书人,不争行吗?不争当得上奴才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