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活埋大清朝-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同时大清再失去江苏、浙江、安徽的财入和人口,那么这场战争可就真的很难再维持下去了。
    康熙其实就在等岳乐说江苏、安徽、浙江三省重要。所以马上接过话题道:“皇叔父所言极是,朕也觉得安徽、江苏、浙江三省得失干系实在太大!所以朕就想效仿前明,将江宁再变回南京应天府。。。。。。皇叔父以为如何?”
    “安亲王,”大学士明珠不等岳乐回答问题,就抢着开口道,“日前朝廷曾遣使荆州,从吴三桂手中赎回被俘的八旗兵丁。据担任使者的洪士铭、汪士荣二人回报,现在荆州府城中的百姓上下欢悦,人人欣喜。而曾经去广府探查伪明科举的傅弘烈、周培公,同样报告说广州府城的百姓都欢迎朱逆,抗拒朝廷。这说明朝廷不仅输在战场上,也输在人心上。湖广、广东、福建的人心并不向着朝廷,那么江苏、浙江、安徽的人心呢?”
    “麻勒吉,你说!”康熙马上把问题转给了两江总督麻勒吉。
    麻勒吉说什么?
    说大清朝在江南很得人心?这不是欺君吗?而且这个君好像也不想听这种瞎话。
    可是这实话。。。。。。
    算了,还是什么都不说了。
    麻勒吉赶紧拜伏在地,屁股高高撅着,一言不发。
    这意思很明显了,您要打就打吧,反正这真话是不敢说的。
    “曹玺,你说吧,你是朕的自己人,没有什么不能说的。”康熙又找上了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这可是康熙的“自己人”。
    “回皇上的话,”曹玺道,“奴才以为江南的人心比之广东、福建、湖广,还算是可以挽回的,关键就看朝廷怎么做了。”
    他的话回得有水平啊!
    不直接说朝廷不得人心,而说能挽回。而且还和已经被朱和墭、吴三桂拿去的地方比。
    康熙点点头,“朕以江宁为南京应天府,并且亲自坐镇,就是为了挽回人心。只要人心在大清这边,朕就能稳操胜券了!”
    “不知皇上除了坐镇南京之外,还准备如何挽回人心?”岳乐这个时候多了句嘴。
    他这也是实在忍不住了,事情都到了这地步了,还挽回什么人心?怎么挽回?是用横征暴敛挽回?还是用文字狱挽回?
    康熙被岳乐一问,也有点犯难,低声道:“那朱三太子和吴三桂是用什么办法得到民心的呢?”
    这个问题。。。。。。这间船舱内的大部分人都知道,可能只有康熙这个圣主不知道。
    朱、吴两家得人心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俩字儿——大清!
    其实大清朝入主中原后根本不必折腾那么多事儿,躺平过日子也能有个二百几十年。可大清太想“万万年”了,就变着方的折腾汉人,清初的那些年执行力比较强,所以搞得特别厉害。这人心自然就失去得特别厉害了!
    当然了,这话就是曹玺也不敢和康熙说的,不过曹玺也已经有了应付的办法,就看见他从怀里摸出一份大红的帖子,双手举起。
    “皇上,您看这个。”
    康熙一愣,“这是。。。。。。喜帖?结婚呢?还是生儿子?”
    “皇上,这是英雄帖。”曹玺道,“这是一份明年春天在九宫山召开英雄大会、共商国是的英雄帖。是以伪朱三太孙的名义发出的!”
    “发给谁的?”康熙忙问。
    “不记名的。”曹玺道,“只要自命英雄,都可以拿着帖子去九宫山。这些日子从景德镇发到江宁的许多瓷器瓶里面,都加塞着这种英雄帖。还有一些贩私盐和搞走势的江湖匪类,也在到处散发这种英雄帖。”
    “原来如此。。。。。。哪来朕看看。”康熙冲小桂子公公打了个眼色,后者马上把这张英雄帖送到了康熙手中。
    “原来这就是朱逆骗取士大夫人心的办法,”康熙皇帝打开了英雄帖,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说,“朕也是有广开言路之量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嘛!朕也要开一个南京英雄会,让天下英雄都来替朕出主要,保大清!”


第334章 英雄,快开门!
    康熙皇帝是个喜欢到处溜达的英武之君,现在又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南京的兔兔们马上就要知道厉害了),也不大喜欢缩在马车或是轿子里面出门。
    大清弓马取天下嘛!康熙皇帝当然应该以身作则,多骑马、少坐车。而今天又是他第一次驾临大清的南京应天府,自然要给南都人民留下一个英武之君的第一印象了。
    所以康熙皇帝下了御舟之后,选择了披甲骑马而行,还在一众已经从包衣奴才升为八旗汉军的奴才们前后护卫之下,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南京仪凤门。
    而当康熙策马走出龙江口税关大门,走在仪凤门外大街上的时候,马上就发现不对了——这南京的百姓表现得很奇怪啊!他们怎么都挺直了身子跪着?而且还都仰着脖子、瞪大了眼珠子在打量他。
    这是什么规矩?
    康熙心说:“老百姓跪迎圣驾的规矩不应该是撅屁股跪吗?怎么挺直了跪?跪姿不对啊!而且他们还瞪着眼珠子看皇上。。。。。。本皇上哪儿不对?衣服穿错了?帽子戴反了?”
    “小桂子!”康熙现在也没地儿照镜子,只好把自己的心腹太监叫到身边。
    “主子,您有什么吩咐?”
    康熙问:“你看看,朕的衣服、帽子没有穿戴错了吧?”
    “没有啊。。。。。。皇上,您觉着穿戴的不舒服?”
    “不是,”康熙低声道,“你没发现南京城这里的老百姓很奇怪吗?他们都挺直了跪着,而且还瞪着眼珠子看朕!”
    “这个。。。。。。”小桂子公公心想:“人家在看你的脑袋是不是原装的?”
    想到这里,小桂子公公也只好和康熙说一点实话了:“回皇上的话,这些人都不是真百姓。都是驻防八旗和绿营兵的眷属,还有一些是江宁城内各个官署里面的官眷。安亲王他们害怕有刁民背着天雷在您路过的时候炸了,所以。。。。。。”
    “那和他们挺直了跪有什么关系?”康熙还是没明白。
    小桂子公公只好接着拐弯抹角地往下说:“皇上,是这么一回事儿,那些驻防八旗的眷属中有不少老人都是当年从龙入关,在跟随豫通郡王踏平江南后就一直留守在此地,已经二三十年没见过咱大清的主子了。今儿皇上亲至,他们自然要好好看看。”
    “哦,原来如此,”康熙点了点头,笑道,“那朕就让他们好好看看。”
    说着话,康熙皇帝就一扯缰绳,策马到了一个直身跪地的白发老人身边,笑着对他说:“老爷子,看清楚了没有?”
    “看清楚了,”这老八旗许是老糊涂了,居然笑道,“是皇上,您是真皇上。。。。。。您脸上有麻子!皇上,您脖子上的伤好了吗?不疼了吧?”
    脖子上的伤?
    康熙一愣,但马上就反应过来了,合着这帮奴才在看朕到底是不是真的大清康熙帝啊!
    不过康熙还是有点圣明的,虽然心里很不爽,但还是刻意放慢了速度,好让下面的奴才好好看看——他是真的!脖子上的伤也好利索,大家可以安心当奴才了!
    还别说,康熙这种大大方方的态度,还真是能让人放心的。他刚才要让人把那个乱说话的老八旗砍了,那就完蛋了。。。。。。他这是杀人灭口呢!谁还相信他是“砍头不死”的真康熙?
    所以康熙接下去就策马缓行,还用一张满是麻子和微笑的龙颜去面对质疑的目光。
    跪在仪凤门外的高仿老百姓这回终于确信康熙真是“砍头没死”,这是真命天子啊!看来大清朝一时半会儿还完不了。
    于是震天动地的欢呼声马上就起来了。
    “皇上刀枪不入!皇上万岁。。。。。。”
    “皇上刀枪不入!皇上万寿无疆!”
    “皇上刀枪不入!大清天下无敌。。。。。。”
    还刀枪不入了!
    康熙也是哭笑不得了,不过他也不会出面去制止这种对他有利的谣言。。。。。。这年头是“法术大兴”,据说广东那边都有法术大学堂了。如果康熙皇帝没有一点道亨,这皇上还真有点当不下去了。
    想到这里,康熙皇帝的心情就稍微好了一点,但是这好心情并没有维持太久。当他策马走进凤仪门后,心就一下子沉下去了。
    因为凤仪门内的街道上冷冷清清,所有的店铺都紧闭着大门,没有一个百姓跪在那里接驾,只有全副武装的八旗兵守在街道两边,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由凤仪门到江宁旗城,也就是原来的南京皇城外的这一路,都是如此!
    原来岳乐他们可以动员出来的“高仿老百姓”也就是两三万之数,其中半数摆在凤仪门外迎驾,还有一半都在旗城里面迎驾。
    而在凤仪门和江宁旗城之间的几条长街两上,就只有八旗兵丁站岗放哨了。
    没有一个真百姓自发上街去接驾。。。。。。当然了,岳乐、额楚、麻勒吉、曹玺这些人也没去组织百姓上街参观皇上——其实也不让看,得撅屁股跪迎,一不小心还得让八旗兵拖下去一顿好打,谁吃撑了凑这热闹?
    而且岳乐、额楚、麻勒吉、曹玺这些人也不想让百姓上街撅屁股跪,因为现在是“法术大兴”的时代了!康熙会砍头不死,而广东的朱圣人会飞剑和天雷。。。。。。说不定他会派出死士背着天雷潜伏到江南,混在迎驾的百姓当中,等皇上路过时就爆炸,那可真是防不胜防!
    所以他们几个干脆命令龙江口码头到江宁旗城这一路的商铺统统不许开门,沿街的窗户不许打开!
    所以康熙皇帝才会看到一个冷冷清清,而且空气当中还弥漫着敌意的江宁城!
    这里可是朱元璋龙兴之所在啊!
    当康熙皇帝进入江宁旗城的时候,脑海当中突然冒出了这样的念头:“下江南易,收江南之人心不易啊!不行,朕一定要和姓朱的争一争江南的人心。。。。。。得让江南的英雄都来支持大清,可不能让他们都跑去九宫山。对了,这江南的英雄都有谁呢?”
    。。。。。。
    大清康熙十二年十二月末,年关将至,浙东一带正经历着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节。
    始于明末的小冰河期仍然没有过去,浙江的冬天依旧奇寒无比,而且还不是北方的干冷,而是南方特有的那种湿冷,潮湿加上低温,寒意几乎要浸入骨髓里面。
    而在宁波城外白云庄中的证人书院里面,一群光头没戴帽子,露出金钱鼠尾发辫的中年人和青年人,却冒着寒意赶来,正眼巴巴地望着一个头戴风帽(就是那种太平天国的帽子),身穿交领布袍的干瘦老者。
    而那老者端坐在一张书桌后面,书桌上赫然摆放着两张大红请帖。
    两张请帖的封皮上都写着三个大字:英雄帖!
    这是两份记名帖,都是给这位老者的。其中一份是以大明监国定王朱慈炯的名义发出的。
    而另一份,则是大总统吴三桂发出的!
    这位能让朱慈炯(朱和墭)和吴三桂同时出面邀请的人物名叫黄宗羲!
    两份请帖,一前一后送达白云庄,都是请黄宗羲这些名满海内的大儒去九宫山参加英雄会的。
    可是黄宗羲却不能去!
    “老师,老师。。。。。。”一个中年男子飞也似的跑进了黄宗羲所在的书斋,“范制军已经亲到庄外。。。。。。白云庄周围,已经被总督衙门的标兵团团围住了!”


第335章 额不是真英雄啊!
    飞奔进来向黄宗羲报告范承谟兵到的男子名叫万斯同,是黄宗羲的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