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活埋大清朝-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402章 我们是反清复明的洋八旗!
    招宝山炮台下的大清南洋水师锚地之中。
    此时正是一片萧瑟悲凉的景色,偌大的码头上空无一人,往日还算繁忙的甬江水道上,除了刚刚入开进来的十几条西洋式武装商船外,更是连一条渔船都看不见。
    附近的水师兵营也大门紧闭,一点儿人气都没有。
    就连甬江的江水,此刻都显得有点有气无力,只是轻轻的上下浮动。
    码头上停靠着十五条已经降下船帆的武装商船,清一色的西洋式样,但是却在桅杆上挂着三角五爪金龙旗。这十五条西洋船大大小小的,其中并没有大清南洋水师最大的那两条船——定海巴图鲁号和镇海巴图鲁号。
    当范承谟和于成龙二人骑着马,带着一队戈什哈和几个幕僚兴冲冲赶到码头上的时候,所有的西洋式武装商船都已经降下了船帆,放下了铁锚,还把跳板搭到了岸上。
    已经有一些穿着黑色或蓝色丝绸马褂(清朝的官服是自己做的,所以不完全一样),戴着顶子官帽,挎着腰刀或扛着火枪的水师官兵已经下了船,正在码头上整队。
    范承谟知道这是巴尔特巴军门的“河南规矩”,他们“河南国”那边的水军在登船和下船的时候,都要整队接受长官校阅点名。
    看着源源不断从船上下来的西洋人数量很不少,范制军就放心了——损失一点战船没什么,人没事儿就好。船没了可以再造,不,是再租嘛!
    当范承谟勒住战马,从马背上下来的时候,他已经看见巴尔特和菲戈了。
    两人都是马褂、顶戴、腰道,脑袋后面还结了辫子,和寻常的清朝武官没什么不同——其中巴尔特没有剃发,他是“零时奴”嘛!菲戈则照着大清的规矩剃发了。
    看见他们俩都还好,范承谟总算是放心了,脸上还露出了多日不见的笑颜,笑着对于成龙道:“于山,咱们俩得活了。。。。。。我的衙门里还有几十万两银子,都是这些日子收取的关税。只要能给皇上送去,再把舰队带去北方,皇上最多判我一个斩监候,你最多就是个军前效力了。”
    于成龙也挺高兴的,什么斩监候,什么革去官职军前效力的,都是假的。。。。。。毕竟守土之臣有失地之罪。但实际上谁都知道他俩是有功的,皇上当然也知道。所以风头一过,他们就能官复原职,而且还能大用了。
    说着话,两人已经大步走到了巴尔特和菲戈身边。
    巴尔特看见他俩过来,就用“河南腔”的汉语喊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反清复明!”
    底下的“临时洋八旗”们都跟着大喊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反清复明。。。。。。”
    这些“洋八旗”的汉语说的都不好,跟嘴里含了个橄榄似的,所以范承谟和于成龙都没听明白,范承谟还笑着问:“菲帮办,他们在喊什么?怎么听着好像是反清复明啊?”
    菲戈哈哈笑着,“回禀制军,他们在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反清复明。。。。。。”
    “什么?”
    “你说什么?”
    “逮捕范制军和于成龙!”巴尔特忽然用“河南话”大喊了起来。
    底下的列队的“洋八旗临时奴”们似乎早就在等着巴尔特的命令,他的喊声刚落,一群洋八旗已经抽出腰刀或端着火枪向范承谟、于成龙两个人扑上来了。
    与此同时,巴尔特等人乘坐的那条大船上也突然响起了听上去非常可怕的“秋秋秋”的怪叫声,然后就是十几枚火箭弹拖着白色的尾焰,扑向招宝山炮台。
    而其余在码头上列队的“洋八旗”,也忽然开始发难,端起火枪、抽出腰刀,喊着“反清复明”的口号,或是扑向范承谟的戈什哈,或是冲向招宝山。
    已经被两个“洋八旗”拿下的范承谟都懵了,还在那儿问:“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巴军门,你一荷兰人,为什么要干反清复明的事儿?”
    菲戈接过了范承谟的问题,苦笑着道:“范制军。。。。。。巴军门不是荷兰人了,他现在是中国人了,一个一心一意要反清复明的中国人!”
    “这是为什么?”范承谟还是不明白。
    “哈哈哈,因为巴尔特和菲戈两个洋八旗在十五天前让咱们大明的水师击败,还当了俘虏。。。。。。为了活命,他们都当了贰臣、三臣,现在是大明的臣子了。”
    大笑着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个正从战船上走下来的“砍人儒”,红袍黄巾,长剑空锤,面相狰狞,正是刀疤荣邱荣。
    原来巴尔特和菲戈当日被俘后,很快就和其他的“洋八旗俘虏”一起被带回了三都澳——人数其实并不太多,也就是五六百,因为当日被打沉的大清南洋水师的船只只有六艘,也就是冲在最前面的六艘。其它的船看到苗头不对全都逃了。。。。。。只不过它们没有逃回宁波,所以范承谟、于成龙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而这些俘虏抵达三都澳后,为了活命,全都跟着巴尔特、菲戈一起表示要干“反清复明”的大事业了。
    于是朱和墭就大发慈悲,把他们统统编入了苍井联队——现在登岸的一千多“洋八旗”,大多都是苍井联队的人。
    而巴尔特、菲戈在投靠大明后,当然将招宝山炮台的布防情况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朱和墭、邱荣等人。
    原来这座招宝山炮台还是有点料的,它是在明朝镇海炮台的基础上扩建的,而且是由巴尔特亲自设计,由范承谟亲自督建的。虽然还是有点仓促和简易,但只要守军够坚决,还是挺难打的。
    所以朱和墭当即就制定了一个奇袭计划,出动了苍井联队冒充洋八旗,还让巴尔特、菲戈带路,又挑了十五条西洋式的战船,让邱荣带着一块而去偷袭。。。。。。先偷袭定海,然后再来偷袭宁波。
    与此同时,朱和墭还亲率一镇陆师走温州、台州一路北上,直扑宁波,还派出大量海军船只运载另一个镇去占领定海,并且在绍兴、海宁、嘉兴、松江等处登陆,以便向宁波、杭州的清军施加压力。
    邱荣这时已经到了范承谟和于成龙跟前,笑着问:“你们俩谁是范承谟?”
    范承谟哼了一声:“本官就是大清浙江总督范承谟,要杀就杀,本官是不会投降的!”
    邱荣笑着不摆摆手:“姓范的,你想什么好事儿?你是范文程的儿子,还想投降?本官找你只是要押着你去劝降别人的。。。。。。”他这是又问于成龙,“你是谁?你爹是不是大奸贼?”
    “下官姓于,名成龙,家父不过是个寻常书生。”于成龙连忙解释道,“下官是顺治初年考入国子监的。”
    在朱和墭这边汉奸也是分大小的,如三顺王一顺公,还有李永芳、孙得功这些人的子孙,还有范文程、宁完我的子孙,当然是大奸了!
    除非立下大功,否则是不饶的。
    而于成龙这样的,大清入关后考试做官的家伙,那就是小奸,还是要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的——如果他们真心改过,愿意为反清复明贡献力量的话。
    毕竟这样的“小奸”太多了,要一律消灭,那就树敌太多。
    而且其中的确有许多人在清廷心在明的,其中甚至还有被迫降清的英雄之后。譬如李定国的儿子李嗣兴现在就在清朝那边当官。。。。。。


第403章 这是真王师,大清要完啊!
    宁波府,镇海县,招宝山总督府。
    当范承谟和于成龙两人被几百个洋兵押解着抵达这座位于招宝山要塞中的总督府内时,他们的心都快凉透了。
    心凉透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当了阶下囚,还因为驻守招宝山要塞的浙江兵压根就没一点战斗的欲望,不,他们连逃跑的欲望都没有!
    他们不是见贼才逃、望风而逃、误听消息而逃,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割了辫子向明军投降。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浙江兵用宁波话唱起了《迎明王》的歌谣。。。。。。唱得还很熟,显然是练过的!
    这可都是范承谟用银子“喂饱”的浙江绿营兵啊!
    一个普通的兵丁,一个月就能领到多达一两三钱的雪花银!而且范大总督对底下人也很宽厚,也不怎么管军纪,也不要求他们天天训练,给他当兵可舒服呢!
    可是这些当兵的却一点良心都没有,投降的那叫一个快啊!
    最可恨的是那几个带兵的参将、游击、千总,不仅投降的快,而且还上赶着交投名状,主动领着邱荣带来的潮州兵去抄范承谟贪污来的金子。。。。。。一箱一箱的金条很快被搬到了总督府的大堂上,都打开了盖子,等着邱荣带人来点数。外面射进来的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的都快把人眼给亮瞎了。
    这金子多的连和范承谟一起当了阶下囚的于成龙都看不过去了——于成龙是出了名的清廉,而且他还是浙江按察使,有考察吏治之责,却没想到自己“顶两头”的上司就是个大贪。
    “螺山,你怎么贪了那么多金子?你这样对得起皇上,对得起朝廷吗?”于成龙看着还源源不断被抬进来的一箱箱的金子,一时间居然忘了自己的身份,还跪在那里质问范承谟呢!
    “我,我。。。。。。”范承谟被于成龙问的都懵了,一时也忘了自己已经阶下囚,还以为是贪污事发,被朝廷派来的于成龙拿了,所以还想解释呢!
    “我在浙督任上就捞了两万两金子,不多啊!我可是范文肃的儿子!我家老太太还伺候过豫通郡王。。。。。。”
    还挺委屈的,他当了一年的浙督,其中的半年还管着宁波海关,才捞了两万金,折成银也就三十万两上下,这能叫多吗?而且他范承谟是什么人啊?范文肃(范文程谥号文肃)的儿子,他妈还伺候过多铎。。。。。。如果不是多铎的年纪只比他大十岁,他都有理由怀疑自己是爱新觉罗的种!
    就这样的身份,当了一年的浙江总督才贪了三十万两银子,怎么能叫多?
    范承谟又道:“而且这金子也不是我一个花啊,还得。。。。。。于山,你懂的!”
    范承谟是镶黄旗的奴才,而且他爹又给代善他们家当过包衣奴才,他妈又伺候过多铎。这些人际关系传到范承谟手里后,就得砸钱维护,要不然这奴才怎么当?
    他在浙江捞到的钱,一多半得孝敬这些主子。
    有了这些主子照应,他根本就不怕于成龙查他的贪污。而且康熙那么大一明主,也知道这个道理——那些个爱新觉罗还真能靠几个俸禄过日子?
    而且他们也不方便亲自下场去捞,就只能靠旗下的奴才孝敬。。。。。。
    于成龙被范承谟这么一说,也觉得有道理,正琢磨着要怎么替范承谟隐瞒的时候,一个潮州口音突然嚷嚷开了:“点过数目了吗?这些可都是民脂民膏,一定要仔细清点,不能遗漏!”
    范承谟、于成龙顺着这声音望去,才发现说话的是大明的“刀疤状元”邱荣。这时两人也想起来,自己已经阶下之囚了。
    “点过了,都点过了。”另一个潮州口音回答,“一共有两万一千两百五十五两黄金。。。。。。”
    邱荣点点头,道:“好好,都贴上封条,和那些银子一起运去鄞县交给监国行辕!”
    于成龙听见这话,心中就是一叹:这才是清官啊!这个邱状元不仅文采一流,军略超群,而且为官也清廉如水,大清的官真是比不了他啊!
    这个时候邱荣也瞧见范承谟和于成龙了,倒也算客气,笑着对二人道:“姓范的,姓于的。。。。。。监国圣人已经到了鄞县,点名要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