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活埋大清朝-第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总督省之中,按察提刑使司、提督兵马司都归总督节制!
    大明朝廷还在地方上还有不少派出机关,包括各省督察司、各省关税司、各省东银钱厂分厂、各省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所等等。这些机构都是不受总督或巡抚衙门管辖的。
    此外,大明的陆军在各省地盘上的“野战镇”也都不归总督、巡抚、提督节制。。。。。。除非另有特旨。
    而大明海军下属的各提督水师衙门也同样是由兵部右司直管的。
    总之,新大明的地方行政体系算不上多复杂,但是没有在“州部”摸爬滚打过的官员,还是很难搞清楚下的各个衙门的状况。
    不过朱和墭把杨起龙派去江北担任总督,可不仅仅是为了让他熟悉地方行政,而是另有重任!
    而杨起龙也心中有数——新大明的宰相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现在的广东总督邱辉、福建巡抚郑经、浙江巡抚陈永华、江西总督刘国轩、南直隶巡抚罗大发,那个也不是省油的灯!
    这个宰相凭什么落在他身上?
    所以他并没有忙着谢恩,而是将研究了一会儿的银票和支票都交还给了朱和墭,然后等着朱大圣人继续面授机宜。
    朱和墭笑拿起银票和支票着问:“起龙,知道这是什么了?”
    “知道,”杨起龙点点头,“这是银票、支票。。。。。。是可以当钱用的!”
    “当钱用?”朱和墭笑了笑,“那真正的钱又是什么?”
    “金子、银子、铜钱。”杨起龙回答道。
    “为什么?”朱和墭又问,“金、银、铜是什么?不就是石头吗?”
    “这个。。。。。。”杨起龙又有点晕了,“大王,臣不大明白,还请大王明示。”
    朱和墭笑道:“钱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只要生产货物的人愿意接受某种东西来交换他们的产品。某种东西就是钱!它可以是金银,可以是铜钱,可以是铁钱,可以是丝绸,可以是贝壳。也可以是纸,或者是东厂官银号账本上的一串数字!
    而当钱仅仅只是真金白银的时候,因为真金白银的稀缺性,就使得朝廷必然会长期处在缺钱和攒钱的循环当中。而当钱是东厂官银号账本上的一串数字时。。。。。。你觉得朝廷会缺钱吗?”
    “可是这数字怎么才能当钱用?”杨起龙完全懵了。
    就在这时,他妹子已经喜气洋洋的拿着一个存折和一叠银票走进来了,还笑眯眯对杨起龙道:“大哥,我已经把钱存好了,你看。。。。。。这是九百圆的存折,如果这钱一年不动,还能有百分之五的利息。另外,还还兑了十张十两的银票,全都是凭票即付的!”
    朱和墭看了一眼杨起龙,接着又道:“起龙,江北有盐!而盐是一定要吃的,你不仅要收好盐税,还要把盐和东厂官银号的银票挂上钩!”


第481章 最穷钞能力!
    南京皇城的承天门和洪武门之间,也有一条千步长街。这条千步长街的两边,本来也和北京皇城外的千步长街一样,都是一排排的平房,这些平房就是原来明朝的南京六部衙署所在。
    不过当朱和墭收复南京城的时候,南京皇城内外早就给糟蹋得不像了。千步长街外面的平房早就给改成了江宁驻防八旗的马厩和仓库,有一大片平房还过了火,烧完之后也不知道好好修一下,反而把墙面拆了取砖挪作他用了。
    所以在朱和墭入主南京后没多久,千步长街两边也开始“大拆大建”了。
    在迁都南京之后,新大明的朝廷设置也逐步完善了,形成了两会、两府、六部、九卿的格局。
    其中的两会分别是大学士会议和咨议会。两府则是中书丞相府和军师府,六部当然还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九卿的衙署则是大理寺、都察院、通政使司、鸿胪寺司、国子监、东银钱厂、詹事府、翰林院、锦衣卫。
    总共十九个衙门,再加上朱和墭自己的侍从处,一共二十个机构各司其职,就组成了一个相当精简的中央政府。
    不过这些衙门再精简,一个衙门给个四方形围楼还是必须的。
    所以从去年十月份开始,承天门和洪武门之间,就出现了十九座热火朝天的工地(侍从处的围楼会建在紫禁城内,暂时还没开工),连过大年的时候都没停工。
    因为盖房子的建材可以取自南京皇城内外随处可见的废弃破损的建筑,所以施工进度那是相当快速的。
    短短的六个月后,十九座大小不一的四方围楼,已经矗立在了千步长街的两侧。但是其中的大部分围楼还在进行装修,全部完工恐怕也等到年末了。
    不过这些还在施工当中的建筑,大部分已经将就着启用了。其中就包括诸葛三和和于忠贤这两位中书丞相共用丞相府或是称为中书省使用的围楼。
    而刚刚迁入新官衙的两位中书丞相,在杨起龙返回南京之后却是整日愁眉不展,倒不是担心杨起龙把他们当中的一人挤掉,而是在为日益迫近的财政危机担心!
    虽然朱和墭那边天天嚷嚷“不差钱”,但是大明朝的这两位大管家,还有户部尚书马成龙他们三个,却觉得大明朝现在是“很差钱”的!
    怎么可能不差钱?
    别看现在大明朝廷已经占了全天下最有钱的六个省,但是朱和墭喜欢折腾。。。。。。好好收税的事儿他偏偏不干,非得在去年才打下的江南、浙江和前年拿下的江西三省搞什么均田均税。
    这事儿当然也不是搞不了,这三个省的人口其实也不很多,人均搞个十亩八亩好田问题不大。但是这三省的士大夫可没广东、福建的封建宗族那么支持均田——广东、福建人均田地更多,而且在宗族势力强大的情况下,是很难产生大地主的。所在广东、福建两省当中,几乎没有哪个宗族会因为均田而丧失土地。均田反而起到了厘清产权、公平分配水源和升学名额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土客潮等各系宗族间爆发械斗的可能。
    另外,开海贸易和广东朝廷的北伐,又给了广东、福建豪强们许多上升和发财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广东、福建两省的均田不但进行得很快,而且成本也比较低,完成均田之后又能获得大量的税收,算是非常划算的买卖。
    可江西、江南、浙江三省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这里的宗族势力比较弱,而缙绅豪强的力量又比较强。。。。。。在顺治十八年的时候,光是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并溧阳一县这点地盘上被革去功名出身的士大夫和被降级的现任官员,就多达一万三千!
    光是这数量,就可知江南缙绅豪强的势力如何了?
    而朱和墭要干的不仅是均田,而且还要渐废科举,比起清廷的催征钱粮,对江南缙绅豪强的打击力度强了不知道多少。
    挨了打的江南缙绅豪强当然要反抗!
    他们的反抗手段,一是煽动百姓抵制清田查户——田户都查不清,当然就没法均了;二是江南和浙江的士绅借口去年已经向清廷和大明捐了两回银子,所以无力再纳秋税,请求减免。
    所以去年东南三省的秋税只完成了不到三分之一。。。。。。
    “诸葛丞相,于丞相去年的年度决算户部已经做好了。”
    户部尚书马成龙,也就是那个在朱和墭当“五村大军阀”时就加入革命队伍的马秀才,这时候正苦着张脸在向诸葛三和做报告。
    “去年的各项岁入虽然有一千三百多万,但是花出去的银子也不得了!超过了一千五百多万,亏空了一百多万!幸好前两年还有些盈余,可以补上窟窿。可是今年。。。。。。”
    “今年怎么了?江南和浙江的缙绅豪强还敢顶着不完税?”于老爷子一听就火了,“他们以为自己是什么人?敢抗拒天兵吗?真把我那契仔惹火了,没他们的活路!”
    马成龙摇摇头,“在清田查户完成前,江南、江西、浙江、江北四省的税粮只能按照万历六年的定额来收,四个省加一块大概就是一千万石。。。。。。按照六钱一石折色,就是六百万两。广东、福建两省的田税定额加一块差不多也是六百万两。六个省的田税加在一起也就是一千二百万两。
    剩下的通关税、盐税、营商税、房地税、矿税、利钱税。。。。。。加在一起能收八百万就不错了。所以今年的收入预算就是两千万,而支出的预算做了一千八百五十万,盈余是一百五十万。如果能够实现,那么户部的存银就能超过二百五十万两了。
    可是杨军师回来后,明王一下就准备拿出四百万两给登州天王府,还打算给吴应麒一百万两。这一下多了五百万两,不仅二百五十万两的存银没了,还要倒欠二百五十万。。。。。。二位相爷,我这个户部尚书真的是干不下去了!”
    于忠贤一声叹息:“本以为我们大明是如今天下三分之中最有钱的,没想到实际上我们确是最穷的。去年年末时国库存银才一百万两。。。。。。”
    诸葛丞相也叹了口气,眼泪都快下来了:“我这个诸葛真是没有治国之才啊。。。。。。明明守着天下最富的几个省,怎么就搞成了天下最穷呢?”
    他的话音刚落,就听见门外忽然传来了朱和墭的声音:“诸葛丞相,你在说谁天下最穷?是康麻子还是吴狗熊?”
    朱和墭来了!
    正在诸葛三和的书房里面开小会的三人赶紧起身离座,迎向门口。
    就在这时,朱和墭已经春风满面地进来了。而诸葛三和、于忠贤和马成龙他们仨看见朱大明王都是一愣。
    因为这位“圣人”今天居然没穿孔子服,而是一身江南才子的打扮,手上还拿着一把展开的纸扇子,扇面上还八大山人的真迹,腰带上挂着的也不是长剑空锤,而是玉佩香囊。
    “大王,”诸葛三和还是反应过来了,赶紧回答道,“臣刚才说咱们大明才是天下最穷啊!大王,现在国库中的存银还不到一百万两。。。。。。康熙和吴应熊的国库里面,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只有这么一点点钱吧?”


第482章 债台高筑之计!
    诸葛三和还真说对了!
    如果只看“存折”的话,朱和墭的确是元明清周四家老大当中最穷的一个。
    因为朱和墭的国库当中只有区区一百万出点头的存银。。。。。。也幸亏去年成立的户部关税司和东银钱厂是两个比较得力的衙门,这两个衙门每个月都能上交三十余万圆(两)的通关税、车船税(也是关税司收的)、利钱税。要不然这一百万两的存银都不够大明朝廷周转的!
    而康熙皇帝在得到了一群毁家纾难的八旗子弟的捐赠后,他的户部存银已经突破了一千八百万两,比朱和墭多了整整十七倍!
    是真正的“天下最富”!
    而大元天命皇帝布尔尼因为劫掠北京的收获非常丰厚,现在也存下了七八百万两银子的“巨款”。
    至于吴应熊则继承了其父吴三桂多年的积蓄,国库当中也存着三四百万两银子。
    刚刚和杨紫云杨大姑娘一块儿乘船同游秦淮河,而且还吃了饭、听了戏、交换了礼物,还牵了小手(是真牵手)的朱和墭,这会儿发现自己居然是天下最穷,好心情顿时就去了一半。
    好好的,怎么就是最穷了呢?
    他原本和杨紫云玩得挺开心,所以就想来找诸葛三和、于忠贤他们俩商量一下提亲的事儿,没想到却发现自己变成了“天下最穷”!
    这下他也没心思和诸葛三和、于忠贤他们说纳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