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活埋大清朝-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下张英脸上的笑容一下就僵住了; 脱口而道:“怎么是圣公出,大儒兴?”
    是啊,原本准备的是“田地均; 大明亡”啊!
    祖老爷子笑着回答道:“张先生; 这圣公出、大儒兴的意思一定是孔圣公要当皇上了,儒家大兴的时候也会因此到来!”
    孔圣公当皇上?
    那康熙当什么?
    正在张英为康熙皇帝的工作问题感到担心的时候; 又一声巨响从院子外面传来。接着就听见有不少人在外头大喊:“天上掉石头下来了。。。。。。天降陨石啊!石头上还有字儿!”
    还是配套的!
    在场的桐城人都明白了; 几十上百道目光都投向张英。
    张英已经知道不对了,鱼腹藏书的字儿和原来安排的不一样。。。。。。那天将奇石上的字儿还能不变?
    可是这个时候他知道不对也完了,因为他的手腕已经被祖老爷子扣住。
    这老爷子不是旁人,就是那个胁迫祖永烈、祖承烈他们在南京反清复明的祖大。
    老爷子在朱和墭称明王后,论功行赏封了个忠义伯,还给了个锦衣卫副指挥使的闲职。
    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刚闲了没多久,封侯的机会就来了。。。。。。祖老爷子当了伯爵之后才娶上的一房大家闺秀美娇娘可刚刚怀上,老爷子可得为没出身的孩子多挣一点家当!
    想到这里,老爷子的右手死死扣着张英的手腕,满脸杀气地说:“张先生请了!”
    张英一文弱书生,也知道不能和这个老魔头硬抗,只好沉着声应了一句:“请了。。。。。。”
    “都请了!”祖大吼了一声。
    早就吃饱喝足等着办事儿的“众山贼”一起应了声“得令”,然后就裹挟着一群桐城士子跟着祖老爷子和张英出了张家大宅,步行到了村口。
    到了村口,他们才发现村口的道路边上赫然出现了大坑,大坑中央还有一块黑色的石头,石头周围围了一群村民,和张英一起来桐城的高士奇,他打扮成了个过路的客商,正站在那块黑石头跟前发愣。
    张英一看这场面,就知道黑石头上的字儿也不对了,但他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石头有什么字儿?”
    高士奇下意识地回了一句:“三分天下有一孔。。。。。。”
    祖大马上咋呼了起来:“听见了没有?三分天下有一孔。。。。。。这是孔圣公要当皇帝,享有三分天下了!”
    周围的“山贼”马上咋呼了起来:“孔圣公当皇帝,孔圣公有三分天下啦!”
    祖大的表演还没结束,他又一指张英,大声道:“张先生乃是儒宗圣公麾下五大佬之一,如果圣公有天命,当享三分天下,我等不如用张大佬起兵。。。。。。也博一个开国功臣吧!”
    “起兵!起兵!起兵。。。。。。”
    底下人马上就欢呼成了一片,而且呼喊得异常整齐,都跟排练过似的,只有张英、高士奇两人傻愣愣的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第506章 高中了,快跑!
    二月二十日,南京。
    江南贡院的大门之外,人山人海。
    已经当了几个月“大V”,还顺带着创了一回业——办了一份比真《儒门日报》还畅销的假《儒门日报》,并且赚到了超过一万银圆的周培公和李光地二人,也心情复杂地站在江南贡院大门外。
    他们俩是来看榜的!
    今儿已经是会试放榜的日子了,而周培公和李光地在当“大V”和创业办假报纸的百忙之中,居然还抽空参加了会试,而且考试结束后两人的感觉还特别好!
    因为这次会试题目都跟均田制有关,没有考八股,只考了策论、算学、形学三门。其中策论所占的权重最大,可以说一篇策论定前程。
    而策论的题目就是《论均田》!
    周培公和李光地已经和黄宗羲等人以真假《儒门日报》为论坛,论了好几个月的均田了。。。。。。方方面面都论过了,而且那些写得比较好的正方反方的文章,要么他俩的大作,要么就已经烂熟于胸。
    这可不是一般的烂熟,而是真正达到了揉碎和吃透的地步。可以说,他们闭着眼睛随便写写,就能有一篇大作。
    所以两人在考场中都做了一篇从各个角度分析均田制优点的策论。
    没错,他们在考场上写得文章都是支持均田制的!他们这么写倒不是为了讨好考官,而是他们真的已经改变了立场——经过几个月的大辩论,他们已经知道均田制的好处了,而且也知道包税制的致命缺点。。
    虽说对于急需要用钱的康熙皇帝而言,引鸩止渴一样的包税制是当下唯一的办法,但是对于财力雄厚、工商业发达,但是部分地区的土地比较集中的大明而言; 利用打天下时积累的巨大权威完成一次均田,才是上上之选。
    至于什么“王莽之政”的; 根本就是生搬硬套。王莽孤儿寡妇手里篡的天下; 没有足够的合法性和威慑力; 他想要均田,下面豪强可以硬顶; 而他拿那些豪强又名什么办法。
    新大明是打出的半壁江山!合法性是建立在强大的军事实力基础上的,而且新大明在夺取江南之前,已经在地广人稀的根据地广东完成了一轮均田。
    而新大明的军政高层又以广东人为主。。。。。。这些广东人并没有因为广东的均田受害; 他们在江南、江西、江北、浙江又没土地,所以肯定是支持均田的。
    有了他们的支持,朱和墭的均田制就能得到强大的新明军的支持,这还有什么均不下去的问题?
    所以周培公和李光地都已经知道,新大明的均田一定能成功!现在的问题只是三年成功; 还是五年成功?
    而大明均田的成功; 对大清和吴周而言。。。。。。就是末日将至啊!
    明白这一点周培公和李光地; 现在已经努力挤到了人群的前排,站在一堵贴满了贡士名单的长墙前面。
    这次科举的“中签率”还是很高的!
    因为朱和墭需要撤换江西、江南、江北、浙江四省的大部分县官、县丞、主簿、典史、六房典吏——光是这些人就是几千个职位了!
    虽然负责治安的典史和刑房典吏会安排老兵或重伤残疾后退役的官兵去担任; 但是剩下职位还是足够多的。
    另外; 朱和墭还打算在县衙之下设立乡公所; 开设乡小学。。。。。。这又是好多职位。
    虽然这么多空缺的职位也不可能通过一次科举就全部填上,但是这次的会试贡士名单上的名字还是超过了两千个!
    差不多七分之一的应试举子成为了贡士,跨过了成为大明朝廷鹰犬的门槛。
    而余下一万多没有高中的举子; 又会分成两类,一类是“会试合格”;一类是“会试不合格”。
    其中“会试合格”的举子有资格被征辟为文官; 通常都是县丞以下的小官。
    不过这些没有进士出身的小官将来也不等于不能升官。。。。。。朱和墭会为所有官员安排在职培训和升级考试!
    “扬州周昌。。。。。。培公兄; 你看见了吗?第十八名,就在那个扬州黄履庄之前; 排名很高啊!殿试再努力一下,没准能上第一甲!”
    李光地这个时候已经在高中的贡士名单上发现周培公的名字——因为周培公以字行; 所以知道周昌这个本名的人不多,因此这次周培公就用扬州周昌的名义考了大明的科举; 结果是。。。。。。又中了!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中大明的贡士了!
    周培公都要哭了; 他考了那么多次的大清会试; 每次都落榜; 而大明的会试一考就中。。。。。。他是不是投错主公了?
    “我也中了。。。。。。第二十一名!”这个时候李光地也发现自己的化名了——扬州李光。
    他也中了,列在第二十一名,还没周培公高。
    不过他也不会嫉妒周培公; 毕竟他们都是忠臣不二主的。。。。。不能因为考大明的科举考得好,在大明这边“创业”成功赚了许多银子,还一不小心成了名人,就背叛大清到大明来当官吧?
    想到这里,李光地就拉着有点魂不守舍的周培公出了人群,往自己和周昌租住的院子而去。
    因为周培公和李光地已经发财了,所以他们就在秦淮河边,距离江南贡院不远的地方,租了个很不错的院子,
    所以这两人可以步行回到租住地点,才一进门,就看见一个负责替他们管理印刷作坊的老管事,已经等在院子里了。
    “二位东翁,”这名老管事看见两人,马上摸出一张《儒门日报》递了上去,“你们快看看这个吧!”
    李光地伸手接过报纸,看了一眼就惊呼了起来:“什么?”
    周培公被他吓一跳,赶紧扭头看着李光地。
    李光地却没有和他说发生了什么事儿,而是先将那位老管事打发走了,这才拉着周培公进了院子里的一栋小楼,又一头钻进两人共用的书房,还合上了门窗。
    “晋卿,你这是。。。。。。”周培公不解地看着李光地。
    “出大事了!”李光地将那张报纸递给周培公,“张桐城和高余姚他们在桐城举兵了,而且还一度打破桐城县城!”
    “真的?”周培公一脸的喜色,“这可是好事儿啊!”
    “好个屁!”李光地咬咬牙,“他们俩个不知道发得什么疯,居然喊出了‘圣公出,大儒兴’和‘三分天下有一孔’的口号!”
    “什么?”周培公也给吓着了,“他们这是要。。。。。。”
    “他们要拥圣公当皇帝。。。。。。”李光地道,“可是圣公远在通州,又在皇上的掌握当中,根本翻不了天的。”
    “晋卿!”周培公已经低吼了起来,“你在说什么呢?”
    “哦,我。。。。。。”李光地这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
    不,不是说错了,而是整个思维出问题了!
    一是“反经”看多了,以至于生出了反骨,想问题的时候很自然的就有了“反贼思维”。
    二是通过这些日子的大辩论,他对大清王朝的前途命运产生了怀疑。
    也就是说,李光地已经不再是大清好奴才了。。。。。。
    就在李光地发呆的时候,周培公已经站起身开始收拾银票、书稿和户册了,一边收拾还一边对周培公说:“我总觉得现在的情况很不对头,这南京不能呆了,咱们得赶紧走!”


第507章 大反贼!
    情况不对,逃之夭夭!
    这也是“反经”上面着重强调过的!
    熟读“反经”的李光地马上就反应过来了,然后就开始脱衣服了。。。。。。得化妆潜逃啊!
    虽然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锦衣卫盯上了,但是要干反贼这一行,就得有最坏的打算。
    没一会儿,李光地和周培公就把自己装扮成了落魄书生的模样。银票、书稿、户册也都分了两包装好了。
    其中的银票都是蓬莱银号南京分号的票子。。。。。。方便存入登州的蓬莱银号总号!
    书稿也不是他们俩平日里看的,都是一些落魄书生们苦读的四书五经和一些八股文章的草稿,也是早就准备好了用来应付搜查的。
    户册当然也是特别预备的,可不能拿着“周昌”和“李光”的户册跑路——这也是“反经”上面交代的。所以他们俩在扬州的时候就利用新明朝刚刚建立统治的混乱当口,报了几次户口,搞到了几本户册。
    “分头走,”看到周培公也已经利索的换上了衣服,李光地也用这些日子苦练出来的扬州口音对周培公说,“五月初五上午,登州蓬莱阁前见面。”
    周培公也用扬州话回答道:“后会有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