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活埋大清朝-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船队的每一艘船上,都飘着象征着大明天朝的日月同辉旗和象征着南洋贸易公司的“替天行道”旗!
自成浙江外海的那一场大海战结束后,整个中国沿海,包括东海、黄海,都是大明海军和南洋贸易公司的天下,这两支形同一体的海上力量,拥有着东亚海面上绝对的控制权!
不过无论是南洋公司还是大明海军,在过去的两三年间,并没有去南洋挑战西洋人的海权,也没有试图收复包括琉球国在内的大明属邦。
他们似乎满足于东亚海上的控制权——这意味着可以收取保护费!
同时也致力于将不断扩大的船队用于南洋和东洋的海上贸易——主要是和平的贸易。这种贸易有利于南洋贸易公司建立起和南洋华侨商人之间的联络。。。。。。由于满清的海禁政策,潮州人、广府人、闽南人和福州十邑人这几大热衷于闯荡南洋的族群,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内外交流几乎中断,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这种联络。
这种联络一旦基本恢复,大明南下的时机就算成熟了。。。。。。因为有了带路党!
而在这之前,大明至少得搞得朝鲜这片大明天下地!
“朝鲜!朝鲜牙州到了!”
正在旗舰承天府号的甲板上散步的海军提督刘国轩突然听见瞭望哨上的瞭望兵发出呐喊。他连忙快步走向了船艏,然后身子靠着挡板,同时拿出千里镜贴在眼珠子上,向前张望。
很快,刘国轩就在远处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的海岸线上,发现了一簇晃动的火光!
这应该是早就进入朝鲜的内应点燃了大堆的篝火,为远来的大明战舰导航。
刘国轩率领的船队只要向着火光继续航行,明天一大早应该就可以开始登陆了。如果不出意外,到明天晚上,就能有数千人登上牙山的海岸。后天,登陆的大军就能开始向汉城进发了。
第523章 大王别跑,臣等忠义!
“大明,是大明的旗帜!”
“大明终于来拯救朝鲜了!”
“大明万岁!大明万胜。。。。。。”
发出欢呼的是朝鲜牙山当地的两班士大夫子弟以及他们率领的一群箪食壶浆的百姓。
在牙山岸边熊熊燃烧的篝火,就是这些人点起来的。。。这些人当然就是所谓的带路党了!
不过他们可不认为自己朝鲜卖国贼什么的,因为在这个时代的朝鲜两班士大夫看来,他们就是大明的子民,大明皇帝就是他们的君父,朝鲜就是大明天下的一部分!
这一点可不是少数朝鲜人的认知,而是朝鲜一国上下的共识。
这反清复明的事业,可不仅是中国人的事儿,也是朝鲜人的大事啊!
而世居在牙山这边的两个两班士大夫家族的祖先,都是南宋时期从中原迁入的,至今虽然有四五百年了。但是他们的子孙依然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也能熟读汉字书写的儒家经义。
所以当匡扶大明、再造华夏的原儒学说从海上传到牙山之后,牙山李氏和牙山赵氏的子弟们就纷纷拜入了儒门,现在他们可都是一副儒门子弟的打扮,布衣角巾、长剑空锤,看见海面上越来越近的大明船队,一个个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快,快,骑上最快的马去通知白湖先生和华阳先生。。。。。。告诉他们,大明天兵已经到了!”
一个牙山赵氏的老者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给身边的子弟们下令。
白湖先生尹鑴现在居住在汉城,是南人党儒门派的首领。而被他称为华阳先生的则是自号华阳洞主的宋时烈,宋时烈之前被南人党流放庆尚道。但是在大明再兴后因为他的亲明立场而被放回了忠清道的首府清州,不过依旧不被允许返回汉城。
但是宋老爷子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只要他一站出来,整个西人党都会响应,再加上南人党的儒门派,大半个朝鲜政坛可就都站出来了。
“还要派人通知成欢、水原和仁川的儒门中人。。。。。。现在正是我们朝鲜儒门挺身而出,反清复明的时候!”
牙山李氏的族长是胡子很长的壮汉,拎着宝剑一脸杀气,一看就知道是个武班。
那牙山赵氏的老者重重点头,“对,快把大明天兵到来的好消息去通知大家吧!”
。。。。。。
“老师,老师!”
小而急切的喊声从尹氏住宅的二门一直传到了宅子内堂,然后就是房子的拉门被人拉开的声音。
端坐在室内的尹鑴和胡德帝相视一笑,都镇定地不动声色。这两位已经知道明军登陆牙山的大致日期——其实整个汉城都已经知道了!
甚至大半个朝鲜的两班贵族,都已经知道大明要来了。。。。。。而且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在翘首盼望着来自“父国”的天兵。
毕竟他们都视自己为大明子民,而且大清国这两年对朝鲜的压榨实在太狠了。。。。。。这就是传说中“后爹”啊!
“后爹”越坏,不就更能体现出“亲爹”的好吗?
尹鑴和胡德帝不动声色,他们俩面前的两个朝鲜武将却一下站了起来。这两人分别是训练都监的训练大将金宣和中军李永熙,这两人就是训练都监三手军的实际掌控者。
这两人也早就秘密加入了儒门,而且还从尹鑴和胡德帝这里领到了一大笔赏赐——是儒门的朱圣人命尹、胡二人转交的,以表彰这两位朝鲜武人对大明的忠诚!
“老师,牙山方面的消息。。。。。。天兵来了,至少有一百条大船,整个牙山湾当中,都是天兵的战船!”
听到这个消息,金宣和李永熙已经激动得脸色通红,金宣喘了几口气,眼睛直直的瞪着尹鑴,终于爆发出了一句:“白湖先生,现在汉城城中只有数百清军,而且人心惶惶,根本不是训练都监五千人的对手。。。。。。”
他的声音大得有点吓人,他的副手李永熙激动得已经说不出话了,只是一个劲儿的点头。尹鑴则看了一眼胡德帝,胡德帝平静地说:“现在的关键是大王、王大妃还有明安公主殿下。。。。。。不能让他们落入清妖手中!”
尹鑴也点点头,“就是这样!”
他已经站了起来,“那就今天傍晚开始行事吧。。。。。。到时候胡先生会和我一起去觐见大王殿下,只要训练都监的人都站在我们一边,相信大王殿下一定会支持我等朝鲜忠义之臣的。
另外,汉城的儒门子弟会提前在城中制造骚乱,这样训练监都的兵马就有理由开出营地去护驾了!”
胡德帝也起身了,他对尹鑴道:“那本官就先告辞了。。。。。。傍晚之前,我们在昌德宫外再见面吧!”
“好,一言为定!”尹鑴重重点头。
。。。。。。
在距离昌德宫不是很远的地方,有一处荒废的大宅,是原来光海君底下一个宠臣的宅邸。这个宠臣一家都在仁祖反正中被杀,这座大宅也就被视为不祥之,一直荒废在那里,没有人来居住。直到两年前才被尹鑴出资买下,赠送给了当时刚刚进入朝鲜的儒门当成儒门朝鲜堂的驻地,不过没过多久就再次荒废。
据说儒门高人们发现这处宅邸里面闹鬼,准备请了大明的高手在捉,捉干净后才能住人。
只是这高手一请就请来快两年。。。。。。直到今天,这座大宅当中的一处庭院里面,才满满当当的挤了三四百个高手。
这些高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但个个都是朝鲜训练都监士兵的打扮,不过他们拿得家伙却不是朝鲜训练监都三手军的破玩意。他们人人都背着上了刺刀的燧发枪,腰里面挂着的也都是装好了拉索式手雷的真家伙。
胡德帝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换上了一身朝鲜武将的打扮,手里还拎着一把佛山造的日本刀。
他望着底下的一群“高手”,他们当中有些是从大明过来的儒门中人,但是大多都是朝鲜这里的两班中人子弟。
所谓中人,就是两班家庭中侍妾所生的子弟——朝鲜就这么一点资源,而且也没有对外扩张的可能,所以他们的两班贵族内部也很“卷”。不过他们此时的“卷法”还不是高考,而是拼老妈,如果老妈是小老婆,那就会被直接踢出两班这个阶级,沦为所谓中人或者庶孽(私生称为孽)。
中人不算两班,没有资格当官,只能世世代代在中下层挣扎。。。。。。如果没有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要翻身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朝鲜王国中后期,中人一直是个很不稳定的存在,时而参与叛乱,时而又为入侵的敌人充当带路党。
而来自大明的儒门因为不歧视庶孽中人,而且也不怎么讲究出生,而是主张普及教育、公平考试!
一想到可以和两班嫡出的那些人坐在一个考场当中,凭自己的本事考大学堂,这帮庶孽出身的中人浑身上下就都是大明传过来的忠义了!
就在这时,远处不知道什么地方的天雷声轰然炸响,从远到近,绵延不绝。
一身朝鲜武将打扮的胡德帝猛地抽出倭刀,指向昌德宫的方向,大声道:“逆贼勾结胡人正在攻打昌德宫,我等忠义之臣,当挺身护驾,为国建功!
出兵,王在昌德宫!”
第524章 不是明爹变坏了,是坏人当了明爹!
天雷炸响的地方是大清驻汉城的钦差监国衙门。也不知道是谁,居然把发射超口径开花锤的“二炮”扛进了汉城,就架在大清钦差监国衙门旁的几座大宅子里。
当天中午,就在邓光明打着哈欠才起来,正由两个穿着朝鲜传统露胸装的小妾伺候着穿衣洗漱的时候,开花锤就在他住的院子里面炸开了。
不过这些开花锤没有什么准头,而且大清钦差监国衙门的占地又大。几十枚“锤子”落得到处都是,看着挺热闹,但实际上压根炸不死几个人。
可是这一炸,整个钦差监国衙门还是跟开了锅似的,全乱套了!
衙门里面驻扎着的清兵还有清兵们的朝鲜小妾,全都给发出了最大声的惊呼,从各自居住的屋子里面冲了出来。有些人还跟没头的苍蝇似的到处乱窜。
伺候邓光明的那两个朝鲜小妾也给吓坏了,尖叫着就抱着头脸直往墙角面里钻。
不过老邓还是非常镇静的,他也不理睬那两个傻女人,只是随便拿了件马褂往身上一套,然后又拎了一把腰刀,大步冲出了屋子。
那个小于成龙很快也从自己的屋子里面冲出来了,一手拿着火枪一手拎着宝剑,背后还背着一个很大的包袱。。。。。。看来早就做好了跑路的准备。。
他一看见邓光明,马上就奔了上来,大声呼喊道:“邓大人,我们在牙山的眼线刚刚送来消息,伪明的大军真的来了。。。。。。来了几百条大海船,怕不是有数万大军!
汉城这边看来也有伪明的内应,咱们只有两三百人,根本守不住的,还是快撤吧!”
邓光明点点头,又摇摇头,“走是一定要走的,不过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 得带上李焞那小子。。。。。。要不然可没法和万岁爷交代!”
“好,那咱们赶紧去昌德宫!”于成龙点点头; “只要李焞那小子在咱们手里; 咱们大清就有了朝鲜的大义名分!”
邓光明马上一声大吼:“都他娘的跟着老子。。。。。。出兵昌德宫!”
“嗻!”
跟着邓光明一起来朝鲜的; 大多都是续顺公府出身的老兵,年纪都在四五十岁之间。。。。。。其中的不少人都已经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三十年了; 现在虽然年纪老了,体力也不行了。但他们的经验,他们的狠辣; 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