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活埋大清朝-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牙山宫后,又在朱和墭宴请明安公主和大明朝鲜省总督胡德帝、巡抚尹鑴(宋时烈调任中央,拜左副丞相)等一干高官时,主动献舞助兴。朱和墭见她妖娆妩媚,多看了几眼; 没想到李温姬当晚就把她送来陪王伴驾了。
虽然是个一身孝的“小寡妇”,但是朱和墭也不在乎这个。他当然感觉出李温姬喜欢自己了。。。。。。朱和墭虽然长得“凶纠纠”的像个土匪; 但却特别讨女人喜欢; 不过李温姬这样把自己身边的美人推荐给他的; 那可还是头一个!他怎么好意思拒绝?
于是昨晚上朱和墭就指示大波玲安排张玉贞伺候。结果牵了手才知道,这张玉贞居然还是处子之身——那个李焞也真是够惨的; 因为他老婆金氏是个悍妇,把他管得死死的,不许他宠幸慈懿大王大妃赠送的美人张玉贞。。所以这个李焞只能每天看着身边美人流口水; 到死都没牵上手,最后和他的三千里江山还有妹子李温姬一起,都便宜了朱和墭这个“土匪三太孙”!
“姑姑,进来吧,门没插。”朱和墭听大波玲说有加急军报; 连忙从床上坐了起来。
那张玉贞睡得似乎很浅; 被他起身的动静给惊醒了; 也赶紧起身,抢在他前面下了床; 先找了件睡衣披上; 然后就默不作声地伺候朱和墭起床; 麻利地帮他穿衣穿鞋。
大波玲这时候已经推门进来,她手里还拿着一个装军报木头匣子,匣子上的封皮已经撤掉了,应该是侍从大臣颜元、侍卫长刘炎,还有亲征行宫军师于孝谦他们仨看过后,才让人送到内廷来的。
朱和墭忙从匣子内取出一个红色封皮的本子——这是最高级别的紧急军情才能使用的颜色!
他赶忙打开本子,里面只有简简单单的几句话; 报告了清军大军已经在两天前离开平壤城,并且沿着平壤——汉城的大路南下!在这道紧急军报发出之前; 清军的先锋骑兵已经拿下了高丽故都开城,距离汉城只有一百余里了。
而这份紧急军情可以提供的情报就只有这些了。
至于清军的具体数量多少?装备情况如何?主帅是否是康熙本人?都一概不知。
当然了,这些“不知”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在朝鲜战场上,清军骑兵的优势太大!
什么八旗马队、蒙古骑兵的有一大堆; 完全可以在己方大军的前方和两翼展开,明军少量的侦骑逻卒根本不敢靠近。
至于朱和墭派到康熙阵营中去的“大特务”黄植生,现在是儒宗圣公孔毓圻的心腹,虽然在儒宗里面混得风生水起; 已经有了“二圣公”的绰号; 但是却离开了康熙皇帝的中枢。
而且康熙皇帝这两年也明显加强了反间防谍工作; 成立了内务府粘杆处,将满朝的重臣特别是能够进出南书房参与机要的臣子都监控起来了。
而且,康熙还“净化”了南书房,连周培公这样的奴才都不能参与机要了。
现在还能得到康熙信任,参与的汉人重臣也就只剩下一个王辅臣了。
在这种情况下,朱和墭想要摸清楚这路清军的具体情况,可真有点不易了。
不过对朱和墭而言,知道有一路清军大队正往汉城而来已经足够了。
因为现在清军那边肯定知道朱和墭抵达朝鲜,并且接受权知朝鲜国事李温姬所请,撤朝鲜藩国,设朝鲜行省的事儿了——这些事儿已经足以说明朱和墭本人来了朝鲜!
既然朱和墭来了,那清军没有一定的数量怎么敢扑汉城?
想到这里,朱和墭就马上吩咐大波玲道:“去通知行宫参军司,马上举行军议!”
。。。。。。
行宫参军司是跟随在朱和墭身边的一个军事幕僚和军令机构,理论上是军师府的派出机关,长官成为行宫军师或行军师。
目前担任行军师的是朱和墭的契弟于孝谦,他是于老爷子的养子,朱和墭则是于老爷子的契仔,所以他就打这儿和朱和墭攀上关系了。
因为是朱和墭是契弟,而且办事又比较沉稳,也有些武略,所以他很早就是朱和墭麾下的干将。
在朱和墭拿下广府以后,他又一直在军学堂和总兵官、提督军门的位置上来来往往。
因为年纪轻、脑子活、军事经验丰富,后来他还和诸葛正阳、赵鸿逵、凌宗军、于孝文、于孝武、苏占山、苏占海、苏占江、苏哲、邱豹(邱辉样子)、邱虎(邱辉幼子)等年轻将领,以及朱和墭本人一起“自学成才”,搞出了目前明军陆军的各项操典、条令和阵型。他也因此被朱和墭“用成”了军师级的大才!
而如今在大明军师界挑大梁的,已经不是诸葛三和、杨起龙、左春秋这些摇鹅毛扇子的老辈军师了,而是新一代的参谋长型军师了。
在朱和墭和大波玲一块儿抵达行宫参军司大堂的时候,于孝谦已经和几个副手和高参,一起拿出一个预案了。
“大王,臣等建议立即开始复辽作战,争取抢在严冬大寒到来之前,完成登陆作战!”向朱和墭行礼之后,于孝谦马上就代表行军师司提出了建议。
朱和墭点点头,“差不多是时候了。。。。。。那就放两条快船去一趟成山角吧!”
于孝谦马上给身边的一个高参打了眼色,后者马上转身去起草令牌了。
“朝鲜这边怎么办?”朱和墭又问,“现在陆军第一镇、第二镇、第十一镇、第十二镇都能用得上吗?”
于孝谦道:“要大用恐怕还需要训练一段时间,这四个镇是在第一镇和第二镇候补军官队以及四千名士官和老兵的基础上扩充出来的。前前后后已经补充了近三万朝鲜人。。。。。。不过臣预计康熙如果知道大王亲临汉城,还是会谨慎从事的。
只要他谨慎从事,我们就能在汉城城内和汉江南岸的军营中加紧训练。
如果可以把康熙抵挡在汉城以北,那么牙山老营这边就能绝对安全了。。。。。。朝廷就能源源不断地从忠明府(原忠清道)、汉城府、全罗府、庆尚府、江原府调集壮丁了!”
朱和墭笑着点点头:“有朝鲜五府的几十万壮丁打底,排队枪毙我可不怕谁!”
“大王圣明!”
“好!出兵汉城。。。。。。孤家要去会一会康麻子!”
第542章 岳乐、常宁,快去抢登州!
“大王,就让温姬陪着您一起去汉城吧!”
朱和墭的这次出阵好像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十一月一日这一天,他刚刚穿戴整齐,带着心爱的大波玲,在颜元、刘炎、于孝谦等一干行宫高官的簇拥下,刚刚走出牙山宫的时候,就被李温姬、张玉贞这两个小丫头堵了个正着。
而且她俩也不是来给朱和墭送行的,而是要和朱和墭一起去汉城前线的。
朱和墭看了那两个丫头一眼,两人都已经除了孝服,还一块儿换上了戎装,一看就是照着大波玲的那身硫化蓝的窄袖曳撒和紫色罩甲改的——现在大明的军服都换成了蓝色,因为朱和墭目前还配制不出耐久不褪色的红色合成染料。他现在只能配置硫化黑、硫化蓝、苯胺紫这三种合成染料。
于是他就选择了象征大海,而且也比较庄重的硫化蓝作为军服的颜色。
至于军服的样式,则选用了明朝武官常穿的窄袖曳撒,骑兵还可以再加一件颜色鲜艳罩甲,也可以不加。军服的用料主要是加厚的棉布,只有高级军官才能穿丝绸面料的军服。
另外,军官会在军服的肩部佩戴铁质、银质或金质的五角星,以显示官衔大小。
大波玲拥有类似国公的国夫人爵位,还有资格佩戴象征左都督的三枚金质五星。
而李温姬、张玉贞这俩小丫头大概是觉得大波玲的衣服看着英姿飒爽。。所以也叫手下的裁缝照着做了一身,连那三枚金星都高仿了,看着真叫人哭笑不得。
朱和墭也穿着一身蓝色的窄袖曳撒,外头也套了件紫色罩甲,乍一看和大波玲的穿着差不多; 不过仔细一瞧还是能看出不同的。朱和墭的衣服比较宽大,一看就知道是男装。而大波玲的衣服是有点紧身的; 可以衬托出那副好身段。
穿上军服; 还佩上的长剑、手枪、手榴锤的朱和墭; 看上去又更凶了一些,张玉贞有点忐忑地瞧着他; 似乎在告诉他——这一切都是公主的意思。
而那个明安公主却还笑靥如花地看着他,一副天真烂漫的模样,看得朱和墭心都快化了。
想到这里; 他就扭头望了眼大波玲。
大波玲最知道朱和墭的心意,而且向来“宠”他,于是就笑着道:“去汉城而已,又不是上战场。”
李温姬点点头:“对,对; 就是去一趟汉城。”
朱和墭笑着道:“行。。。。。。那就一块儿去!来人; 牵马过来!”
他的马还是一匹卢西塔诺大洋马; 灰色的; 又高又大; 名叫“大灰”; 被牵过来的时候把没见过什么大马的明安公主吓了一跳。
朱和墭看着小丫头受惊的模样,还显得非常高兴,笑吟吟就问:“明安; 你会骑马吗?”
“会; 会一点点。。。。。。”
朱和墭又笑了几声:“会一点点可不行。。。。。。我来教你骑马吧!”
他又指着自己的“大灰”道:“我俩共骑一马,我好手把手教你!”
共骑一马?还要手把手。。。。。。李温姬一想到那姿势; 小脸就涨得通红,但还是轻轻点头:“嗯; 就依大王了。”
朱和墭又是一阵大笑; 对左右道:“出兵。。。。。。汉城!”
准备开拔去汉城的四镇大兵; 早就已经在牙山谷地通往成欢驿的官道上展开行军纵队了。
虽然这四镇大兵的水分极大,但是从外观上却看不大出来。。。。。。都一色的蓝色军服和碟形头盔,背着一样的麻布大背包和小铁铲,腰里都束着一掌宽的皮带; 皮带还都挂着手榴锤、刺刀套、子弹盒、酒葫芦等杂七杂八的东西; 还斜背着一根干粮袋。小腿上还都打了绑腿,脚下穿着的老布鞋下面还有一双草鞋。
而且因为是士官和老兵押着新兵,又能组成容易控制的密集队列; 所以行军的时候看着也非常严整。
一队队的明军步兵; 就这样同辎重队、火炮队、工兵队和少量的骑兵一起,浩浩荡荡地通过汉城——牙山的官道,飞速地奔向前线。
。。。。。。
开城,大清皇帝行辕。
就在康熙皇帝抵达这座破破烂烂的高丽旧都没多久,正在行宫里面发愁今晚上找谁来侍寝的时候,图海、巴海、索额图、明珠、王辅臣、周培公、邓光明、于成龙等人,都一块过来了。
大礼过后,图海就笑着禀报道:“禀皇上,刚刚收到密报。。。。。。朱和墭已经亲率五万大军离开牙山,直汉城去了。”
“五万大军?”康熙皇帝一愣,“有那么多?”
周培公道:“万岁爷,奴才等早就在汉城、忠清二府内广布眼线了,伪明军的大致数目还是可以搞清楚的。他们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是因为朱和墭这段时间招募了许多朝鲜人入伍,数量已经多达数万了。”
康熙哈了一声:“都是些乌合之众而已!”
“皇上,”巴海皱着眉头道,“也许朱和墭将一部分潜伏在山东的人马调来朝鲜了。。。。。。据查,伪明在成山角建有港口码头。由成山角道牙山不过七八百里海路,而且是东西走向的,往来不大受冬日的北方影响。”
“有这种可能。”王辅臣接过巴海的话题道,“现在都十一月了,渤海湾里面不少地方都已经冻上了,伪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