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活埋大清朝-第3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明军用于朝鲜的兵力不过数万,用于辽东的兵又早就暗藏登州,并不是新募集的。而且辽东、朝鲜方面目前比较安稳。大皇帝用了焦土之策,又在紧要之处构筑山城; 暂时抵挡上一二年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暴明的大军是不可能从辽东、朝鲜大举进犯辽东的。
    因此大皇帝估计; 暴明的大军不是渡淮北伐; 就是沿江西进!天子觉得暴明会做何选择?”
    朱和墭在国中征兵几十万!那么大的动静当然不可能瞒得了康熙。。他的儒宗弟子和粘杆处爪牙如果连这事儿都不知道; 那岂不是成了吃干饭的主儿了?
    吴应熊其实也知道明朝大点兵的事儿,但他之前打着周天子五路伐清的招牌; 朱和墭也不好撕破脸皮,因此他也就没太过担心。
    可是现在,吴应熊自己不要脸了; 还能指望朱和墭给脸吗?
    桑吉嘉措看到吴应熊脸色苍白,就知道这只“笨熊”也醒悟过来了。于是就一脸忧色地说:“天子之前打着伐清的旗号,朱和墭爱惜自己的圣人名誉,还有所顾忌……现在; 呵呵,湖广空虚啊!”
    “这……”吴应熊额头上冷汗直冒啊!
    柿子要捡软得捏!
    就算湖广不空虚,朱和墭也一定会集中兵力先打湖广的。如果不算吴国贵带来的三万人,吴应熊手头只有十来万军队; 而康熙砸锅卖铁可以拉出三十万军队!朱和墭算术那么好; 会不知道三十万比十来万多吗?
    仿佛是为了证明吴应熊就是那只又软又香甜的柿子; 吴应熊和桑吉嘉措正大眼瞪小眼的时候; 就听见门外一阵脚步声急响,然后就看洪士铭大步的走了进来。在历史上的这个时候,他都已经因为不得志和老被人怀疑是吴三桂的同党郁郁而终了。可是现在他大权在握,高官得做; 大学士也当上了,侯爷也封上了; 还当了个便宜国丈; 真是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 什么抑郁症到了这个时候都好透了; 当然不舍得死了。
    可今儿这位老爷子却是一副惊慌失措的模样冲进了天子行在的大殿; 也不去他的“好闺女”孔四贞的棺材前哭一个,而是直接冲到了吴应熊跟前,连行礼都忘了; 张嘴就道:“皇上; 汉阳府急报!五月初十武昌城内的伪儒贼子暴起发难; 聚众数千攻打蛇山和武胜门; 方阁老亲率抚标前往平乱,结果抚标官兵早就被伪儒逆贼所惑临阵倒戈。。。。。。皇上,武昌城丢了!”
    “什么?”吴应熊眼前一黑,差一点就要晕倒,还是桑吉喇嘛眼明手快,抢上一步把他扶住。
    守在吴应熊身边的大周丞相夏国相本来还在假惺惺的替孔四贞掉眼泪,一听武昌丢了,马上就急眼了,张口就问:“武昌县呢?武昌县怎么样了?”
    这个武昌府城和武昌县城是两个地方,武昌府城内属于江夏县管辖,而武昌县城在武昌府城的东面百多里开外。这武昌县城和黄州府的府城黄冈隔江而望,境内还有一座位于长江边上,四面环水的樊口要塞。
    而这座樊口要塞和武昌县城,以及长江北岸的黄州府城,才是大周抵抗大明西征的大据点。
    吴应熊在那里摆了八千大军,还派了大将高得捷、韩大任统军驻守。
    如果单从战场形势而言,武昌县的得失绝对比武昌城更加重要!因为武昌县一旦被明军突破,明军的三十万大军就能沿着长江如潮水一般涌向武昌、汉阳、汉口。。。。。。
    “没,没消息。。。。。。”洪士铭道,“武昌县的守军也受方阁老节制,有什么消息也得先报方阁老,现在武昌府城被伪儒逆贼夺取,武昌县即便被明军攻打,消息一时也传不过来啊!”
    吴应熊这个时候已经缓过来了,有气无力地说:“樊口要塞是先帝所建,坚不可摧,朱和墭纵有百万大兵,一时也难以攻拔。。。。。。快,快召集诸将举行军议,朕要立即回兵布防!”
    “是!”
    吴应熊周围的夷丁亲兵大半应声而去,夏国相和洪士铭也急匆匆的离去,偌大的殿宇当中,就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夷丁亲兵和吴应熊、桑吉喇嘛两人。
    吴应熊扶着孔四贞的棺材,看着桑吉喇嘛,苦笑一声道:“大皇帝果然料事如神,不过朕没办法在西安和他见面了。。。。。。朕得立即回防襄京,亲自指挥布防!关中之地本就是大清的地盘,朕不敢贪图,等吴国贵将所部家眷尽迁四川后就交还大清。
    另外,还请大师转告大皇帝,唇亡而齿寒,蜀亡而吴危!朕的大周实在无力抵御强明,若大皇帝不能出兵相救。。。。。。那么快则数月,慢则三年,大周必亡。到了那时,朱和墭就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了!”
    桑吉喇嘛道:“天子放心,大皇帝乃是聪明睿智之主,绝不会眼睁睁看着大明灭亡大周的。不过大皇帝调兵南征需要时间,请天子无论如何守住岳州、荆门、荆州等地。”
    吴应熊点点头:“好,朕一定死守待援!”
    。。。。。。
    明军大举西征,儒门在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很快就被桑吉喇嘛派出的信使,用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康熙皇帝所在的山西大同。
    康熙此时已经在库库和屯开完了一次简装版的库里台大会,为自己拿到了蒙古大汗的名分——他其实没等到散落在各地的蒙古各部台吉和扎萨克亲王、郡王,只是和奇尔泊战后被他招降的那些蒙古联军的首领,加上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的台吉,再加上那些跟随他出征的清属蒙古的王爷开了个会。
    至于准噶尔和和硕特两个蒙古汗国的代表根本就没来。。。。。。不过康熙觉得自己是大喇嘛的得意弟子,而和硕特、准噶尔的首领又听大喇嘛的话,所以他就代表师兄噶尔丹和和硕特汗王达赖汗投票给自己了。
    虽然布尔尼依旧下落不明,但是包括躲藏在阴山脚下后套草原上的察哈尔残部在内,原本归附布尔尼的那些蒙古部落,现在至少名义上都不敢反抗康熙了!
    所以康熙就率兵离开库库和屯,返回长城以南的大同休整,并且准备联合吴应熊和朱和墭大战了!


第595章 晚打不如早打!
    五月二十五日,山西大同,大清皇帝行在。
    现在已经是子夜时分了,行在南书房里还亮着灯光,康熙皇帝捧着一杯热茶,盘膝坐在炕上,盯着窗外黑漆漆的夜空在发呆。今年的夏季比往年似乎暖了一些,北方的降水也稍微多了点,连向来干旱的大同府在进入五月之后也下了几场大雨,这会儿天空当中还密布着乌云,给人一种乌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
    御案上,文书堆积如山,都是各地来的战报和地方官的奏章。康熙的勤政是出了名的,特别是在他精力充沛的中青年时代,是非常喜欢事必躬亲的。连造枪铸炮这种事情,他都亲自过问,设立了养心殿造办处,专门管这事儿,而且直接向他负责。对于各地的军务和民政,他也从来不曾有丝毫懈怠,那怕出征在外,他都尽可能的让朝臣们跟随。即便不方便让朝臣们跟着,也会让人把各地的奏章送到军前,亲自批阅。
    可是这位自认的勤政睿智之君,现在却有一种深深的无力之感。这种无力感主要还不是来自军务方面的,而是来自于民政方面的。。
    他在几年前为了尽快从民间汲取财力物力以支持他的军事改革,不得不用了“引鸩止渴”之法,放权给基层的“乡贤”,让他们充当包税人为大清朝廷去搜刮民脂民膏。。。。。。这“乡贤包税”之法虽然有立竿见影之效,在短期内为朝廷搞到了大量钱粮; 但是负面效果也很显著。
    一个是地方豪强出现了军事化、武装化的苗头,而且还开始作妖了!
    豪强们没有枪杆子、刀把子当不了包税人; 可是当他们手里的枪杆子、刀把子一旦多了; 也就不愿意老老实实帮朝廷搜刮了——搜刮来的钱粮装在自己口袋里不香吗?
    而且这人心总是不知足的; 当上了一乡之贤后,就难免要想一想一县之主甚至一府之主的位子了。
    而前一阵子因为吴应熊瞎折腾什么“五路伐清”; 虽然没伤着大清半分,还把吴应麒和布尔尼这两个倒霉蛋哄上前线送了人头。但是山东、河南、山西、直隶境内的那些“一乡之贤”却纷纷开始作妖。
    一部分比较老实的乡贤就开始哭穷,说去年包税都包亏了; 今年要减少一点,要不然就不包了!
    还有一部分心比较黑的乡贤干脆造反起兵响应吴应熊,山东、河南、山西等处都有县城被这伙乡贤攻破!
    康熙的主力都在对方明军或打布尔尼、吴应麒,所以只能让各地督抚控制的绿营兵去勉强应付。而那些绿营兵的战斗力又比较糟糕; 干劲也不足,所以到现在还有七八个县城没有收复。。。。。。而康熙十八年的包税看来多少也降一点了!
    而更让康熙感到头疼的还有乡贤——儒宗——朝臣(主要是汉臣和新八旗汉军)之间开始结党了!
    差不多就是明末东林党的味道,只是东林党只有嘴炮,而乡贤有枪杆子、刀把子,儒宗有反经,而且组织也更加严密。两者一结合,让康熙皇帝非常头疼; 已经有一种要镇压儒宗的想法了。
    但是。。。。。。没有了儒宗; 儒门就要趁虚而入了!
    康熙本来以为儒宗、儒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儒家派别,儒门是造反的原儒; 儒宗则是恭顺的奴才。可是当《反经》成为“四书六经”之一,儒宗和儒门已经变得越来越像了。
    一个是手持利剑的斩人儒; 一个是手持棍棒的打人儒。。。。。。而且都把至圣先师描绘成了身高九尺、力大无穷、武功盖世的彪形大儒!而且都手持《反经》,知道要狡儒三窟。
    看着好像真的没什么不同啊!
    所以康熙很担心自己前脚镇压了儒宗高层; 下面那帮乡贤弟子后脚就加入儒门了。。。。。。
    想到这些让人头疼的事儿,康熙皇帝就焦躁地站起身来; 朝外边喊了一声:“小桂子。”
    “奴才在。”随着应声; 门外走进来了康熙皇帝最信任的太监小桂子。只见他脸上挂着一丝微笑; 显得谦和而又恭顺,似乎永远都会终于伟大的康熙大帝; 至死不渝。
    更让康熙感到满意的是; 这个小桂子公公似乎永远不知疲倦,好像睡觉的时候都竖着耳朵,只要康熙叫一声; 总是能随声而至。
    熟读史书; 深知阉宦之祸的康熙现在也有点理解那些重用太监的君王了。。。。。。
    康熙叹了口气; 便问小桂子道:“图海、索额图、明珠、佟国纲他们到了没有?”
    “回主子的话,他们已经到了,正在外面候着。”
    “叫他们进来。”
    外面的图海、索额图、明珠、佟国纲四人听见康熙的话,连忙走进南书房,甩下马蹄袖躬身行礼叩见。
    康熙看了眼几人身上好像都湿漉漉的,就笑着说:“都平身吧。。。。。。外面下雨了?没淋着吧?”
    图海肃容回答道:“一点蒙蒙细雨而已。”
    “那就好,”康熙点点头,“大晚上叫你们冒雨过来是因为湖广那边出了大事儿,朱和墭动手了,而且一出手就打下了武昌府城!朕一看到这消息就觉得心神不宁,所以等不到天明就召你们来议一下,咱们是不是该出兵帮着吴应熊打?”
    “万岁爷,”图海皱着眉,“您说的是武昌府城还是武昌县城?”
    “是武昌府城!”康熙说,“武昌的儒门逆贼聚众数千,于武昌府城中作乱。。。。。。周国的湖北巡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