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活埋大清朝-第4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传膳!
挺讲究的。也不知道要不要上个满汉全席?
“万岁爷,您总算是醒了,急死奴才了。。。。。。”小桂子的哭喊声马上就想起来了。。
康熙这时候才发现,自己正和这个忠心耿耿的太监一块儿挤在一辆马车里面呢!
“传膳。。。。。。”
还想着传膳呢!
“来了,膳来了!”小桂子公公早就替康熙准备好了“御膳”——大内御厨精心准备的白面馒头一大包,还是去年的存货(去年就在两天前),早就凉了硬了。
“皇上,现在只有这个。。。。。。”小桂子小心翼翼地摸出了个非常精致的黄布口袋; 打开以后,里面就是一包冷馒头了。
康熙拿起一个馒头捏了捏; 挺硬的; 也不到好不好吃?不过他实在是饿了; 也不管硬不硬了,直接就拿起来啃了一口。
还别说; 这馒头虽然硬了一点、凉了一点、干了一点、僵了一点。。。。。。但味道还是很好的!是康熙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点心!
他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还不过瘾,又接着来了几个,吃得急了; 居然还给噎着了。小桂子赶忙又送上一个酒壶,里面是兑了水的御酒。不过康熙还是喝出了琼浆玉液的感觉。
吃了冷馒头,喝了兑水酒后,大清皇帝的精神头终于起来了,于是就问:“小桂子; 现在到哪儿了?前线的战况如何?”
小桂子摇摇头; “皇上; 奴才也不知道。。。。。。奴才只知道伺候皇上。要不然奴才让人把驴车停下; 再让人去寻多隆和明珠过来; 您问他们吧。”
“驴车?”康熙皱起眉头,“朕乘坐的是驴车?”
“对啊,”小桂子说; “一开始是马拉的; 但是跑了一天后马都累死了; 只好换成了驴车。。。。。。”
康熙叹了口气:“没想到朕也有乘驴车而逃的时候。。。。。。行了; 去叫多隆和明珠过来吧。”
“嗻。”
小桂子应了一声; 马上就钻出了正在缓缓而行的驴车; 大声呼喊道:“停下。。。。。。明大人、多大人,皇上醒了,皇上要见你们!”
吃了点东西; 有了点气力的康熙皇帝也挪动身子,撩开了驴的帘子,探出半个身子; 往外张望。
康熙发现外面正在下雪。。。。。。白茫茫的一片,许多穿着黄颜色棉甲的兵丁; 正在从驴车两边步行通过,一个个都有气无力的。不过这帮人至少还背着燧发枪和大包小包的行李。
这说明他们还能继续撤退。。。。。。康熙稍微安心了一点。
这个时候多隆扶着一瘸一拐的明珠就走来了; 其中明珠穿着件皮袍子,头上戴着一顶翻毛皮的风帽; 看着挺暖和的。而多隆则是一身棉甲; 还戴着枪盔。
现在虽然是特殊时期,但这两个奴才还没忘记君臣之礼,看见康熙皇帝的半个身子,连忙下跪行礼。
“起来,都起来吧。”康熙招呼两人起身,又让他们上前一些,这样他自己就能缩进驴车——驴车里面点着火炉子,比较暖和。
“情况怎么样?”康熙问。
“皇上。。。。。。”多隆叹了口气,“正黄旗中路还行,虽然被明军追了一天一夜,损失了千把人,但是下雪之后他们就退了。”
“那康王、岳乐、佟国刚他们,还图海他们。。。。。。”康熙看着满脸忧愁的多隆,心脏又开始抽搐了。
多隆摇摇头:“奴才不知。。。。。。”
康熙皱着眉头,看着多隆和明珠:“是不是还出了什么事儿?”
明珠道:“皇上圣明!”
又圣明。。。。。。康熙心说:“就不能有点好的圣明吗?”
明珠取出一份已经拆开的火漆文书递给康熙,“皇上,这是山海关总兵王辅臣奏报。”
“王辅臣?”康熙的声音都抖了,“是不是山海关出事儿了?”
“皇上圣明!”
康熙心脏一紧,心道:“又说中了,朕是乌鸦嘴吗?朕以后再也不乱猜了。。。。。。”
“皇上,”明珠看到康熙没有伸手接过文书,干脆就直说了,“就在咱们和诸葛妖道大战的当口,逆贼的十万大军也不顾严寒,从辽东那边开到山海关外了!”
“守住了?”康熙改说好话了。
“没有。”明珠摇摇头,“逆贼人太多了; 王辅臣只有万余人。。。。。。根本打不过,死守了三天,山海关就失陷了。不过王辅臣的大部分兵马都保住了; 现在正且战且走; 退往北京。”
“明军; 明军入关了?”
明珠点点头:“皇上圣明。。。。。。”
康熙眼前又是一黑,差一点就要晕,他赶紧挥挥手,“你们先退下吧,朕累了。。。。。。”
“嗻!”
“皇上,您好好歇着。。。。。。”
看着两个奴才退下去,康熙靠在驴车里面,心里盘算着:“杰书、岳乐、佟国刚应该不会全军覆没。损失是一定的,但还是能保住大部分人马的。现在就看图海的了。。。。。。如果他突围不成后能死守襄阳,也许能再拖住诸葛妖道一些日子,这样朕就能收拾兵力,守一下山海关了!”
。。。。。。
“图中堂,您就降了大明吧!”
“对啊,图中堂,大清完了!”
“图中堂,我是大清的承顺郡王,姓爱新觉罗的,我都能投降,何况您呢?况且您前两天都跳过一次汉水了,也算为大清尽过忠了,没有淹死,那是天意啊!”
就在康熙皇帝巴望着图海能替他扛一阵子诸葛大军的时候,董额、勒尔锦、莽依图三人却一起入了襄阳,来劝他当“图承畴”了。。。。。。
第640章 康熙回到了不怎么忠于他的北京城
“啊嚏,啊嚏。。。。。。”
听见董额这个哪壶不开提哪壶的爱新觉罗家的叛徒说起跳汉水的事儿,图海就忍不住打起喷嚏了——他的确没淹死在汉水里,但是他着凉了,前两天还发了高烧,差一点就烧死了。
而且他也不是故意要往汉水里跳,他又病啊!现在又没人会追究他屡战屡败的责任,他跳毛汉水?他这次是真的掉水里了。之前康熙不是要他率部突围吗?那道旨意居然还真的从南阳送到了襄阳。图海和赖塔这俩倒霉蛋也不知道康熙打败了要跑路,所以想让他们跑出一点是一点,还以为康熙打赢了呢!于是他就和赖塔点起了一万五千精兵杀出去。
可他们才冲出樊城,就被明军两河口大营里面开出来的两个镇截住,两边在樊城北面的平原上打了一场排队枪毙。。。。。。结果当然是图海、赖塔大败!老将赖塔为了掩护图海率部撤退,亲自带领骑兵冲击明军阵列,最后被“铁拳”和乱枪打死。
而大败而回的图海连樊城都守不住,因为明军追着图海的败军直接冲进了樊城的城门!无可奈何之下,图海只能亲自殿后,掩护大队人马通过架设在襄樊之间的浮桥撤去襄阳。
可是这浮桥却被明军臼炮发射的超口径榴弹击中,直接给炸断了。当时图海正好在桥上,虽然没给弹片击中,但却因为浮桥破碎而掉进了冰冷的汉水。如果不是他这几年苦练了游泳——不能总靠施琅来捞啊!而且还招募了几个水性的戈什哈,他恐怕已经成了水鬼了。
“贝勒爷,王爷,跟你们我也不说什么暗话了。。。。。。”图海一边用手绢捂着鼻子,一边皱着眉头说,“如果皇上真的在新野——南阳之战中打败了,这大清国多半会变成北清。。可是我图海毕竟深受大清皇恩,投到大明那边后又何以立足呢?”
董额、勒尔锦、莽依图三人一听这话,就知道这次入城劝降的任务多半是能成功了!
图海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他投到大明那边后靠什么立足?
“图中堂,”董额笑道,“您是当过大清首席大学士的,对大清朝上上下下再熟悉不过,对关外、蒙古、雪域的情况也是非常了解的!您对大明的作用,不亚于当年的洪承畴对大清的作用啊!”
图海眉头深皱——董额的意思很明显,他可以“卖大清”!大清在关内的地盘看着是维持不了太久,轮不到他来卖了。但是大清还有东北,有蒙古,有雪域,有西域的不少地盘和属邦。
如果康熙想当个清顺帝,那基本上还能维持上不少年的。。。。。。而大明那边应该是没什么人了解蒙古、雪域、东北、西域的情况。
所以他图海还有的可以卖。。。。。。就好像洪承畴当年卖大明一样!
想到这里他就忍不住叹气啊!当年他还很看不起洪承畴,没想到自己也要走洪承畴的路子了。
真是天意弄人。。。。。。对,都是老天的错!
勒尔锦又道:“图中堂,您手里还有一万多人的精兵!大明的当今天子是有威服四夷之志的,而要威服四夷就用得着精兵。。。。。。所以咱们手里的兵,都可以为大明天子所用。”
朱和墭的野心图海也是知道的,之前跨海征朝鲜的时候还主动招惹了那个闭关锁国的日本。
估计稍后也会对蒙古、雪域、东北、西域用兵的。
莽依图这个时候叹了口气,对图海道:“图中堂,您手里除了这一万多人,还有襄阳城呢!明军如果要硬打,起码伤亡数千,跟着你的一万多兄弟当然也没活路。而且你手里还有多少粮食?能维持多久?三个月?五个月?等粮食吃完了怎么办?
你真的忍心让这一万多人就这样死了?这些年死的人还不够吗?”
这话的确说到图海心坎里去了!
他怎么都是深受国恩的,要他卖大清求富贵,他还真有点不忍。可是现在为了兄弟!他不能不讲义气啊!总不能领着大家伙白白送死吧?这些兄弟是因为信任他图海,才把命交给他的,他不能带着他们随随便便就去死。。。。。。
想到这里,图海只是长叹一声:“为了弟兄们的生路,我图海也只能厚着脸皮当一回贰臣了。”
。。。。。。
当春意在直隶渐渐浓郁起来的时候,北京城还是大清的地盘!
据说这都是王三桂,不,是王辅臣的功劳!
虽然这位大清忠奴没有能守住山海关,也没能守住临榆、抚宁、卢龙、昌黎、滦州、迁安、遵化州、玉田、丰润、蓟州、宝坻、宁河等处,不到一个月内接连十三败,不仅将永平、遵化、顺天府境内大片遍布旗田旗庄的州县都丢给了明军,而且还让明军缴获了大量的粮食、草料和牲口。。。。。。从而彻底解决了十几万大军和民伕的后勤供应问题。但是因为这位大清忠奴的屡北屡战,明军的兵锋毕竟是被迟滞了。
这支入关的明军是在大公元年春节前后突破山海关的,到了大公二年的正月二十日,前锋才推进到三河、香河、平谷一带。
而就在正月二十日这一天,当英勇的大清忠奴,屡败屡战的“王三桂”准备在三河、香河、平谷一带迎战明军先锋的时候,大清“顺帝”康熙康麻子终于回到了已经不怎么忠于他的北京城了。
这“不怎么忠”可不是随便一说的,而是有根有据的!
因为康熙皇帝刚一进永定门,就看见许多他不大认识的“兵勇”——只见这些人都青布包头,还穿着肥大的棉衣棉裤,他们的棉衣上面还有个很大的“勇”字。也不知道是上勇、中勇,还是下勇?
这些“勇”都扛着兵器,多数是火绳枪,也有人扛着长枪、大刀,他们排在看起来有点散乱的队伍,站在永定门内的长街上,而且也不知道什么规矩,不曾下跪向迎,而是伸着脖子一脸好奇地看着兵败而回的康熙帝。。。。。。
康熙刚想找个人问问这些“勇”到底是哪儿来的?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