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活埋大清朝-第4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熙帝。。。。。。
    康熙刚想找个人问问这些“勇”到底是哪儿来的?他的好兄弟常宁已经领着孔圣公、熊赐履、周培公、张英、傅弘烈、施琅等人上来给他叩头了。
    看见穿着青布长杉,腰带上插着白色折扇的孔圣公和几个儒宗大佬,康熙马上想起来了,那些个“勇”都是儒宗的“鲁勇”!
    之前康熙为了集中兵力和诸葛三和干架,把鲁勇放进了北京,现在北京城的防务,恐怕大半掌握在这些“鲁勇”手中!
    虽然他们看着都挺乌合的,但是人多势众。。。。。。
    想到这里,康熙赶紧翻身下马,上去亲自扶起孔圣公,用柔和的语气对他说:“圣公弟弟,可想死哥哥了!”
    真的吗?
    这下不仅是孔圣公愣住了,连康熙的亲弟弟常宁都愣住了——他才是亲弟弟啊!
    康熙怎么能不想亲弟弟而想孔圣公这个假弟弟呢?
    康熙压根就不看亲兄弟一眼,只是亲热地握住孔圣公的手,笑着问:“圣公弟弟,你这次带了多少鲁勇来北京?”
    “不多不多,”孔圣公笑道,“皇帝哥哥,小弟这次一共带了六万鲁勇进京!”
    六万还不多。。。。。。康熙听得脊背都有点发冷了!他手头只有九千败军。。。。。。


第641章 不好啦,康熙皇帝上景山了
    “好好好,这可太好了!”
    康熙皇帝虽然心惊肉跳的,但是面子上却没有一点显露。。。。。。而且他还在迅速盘算着双方,不,是三方面的实力对比。
    孔圣公在北京有六万鲁勇!
    六万啊!
    他带那么多人来,到底想干什么?难道是嫌圣公太小了?
    曾经的圣公就是康熙手里的提线木偶,可是现在……康麻子手头只有九千败兵,城外的王辅臣还有几千累败之兵。
    另外,北京内还有许多避难的老八旗和新八旗子弟,也许还能凑出一些人马。。。。。。不过再怎么凑,康熙觉得自己这边(包括王辅臣的人)估计也很难凑足三万,只有圣公的鲁勇一半多。
    不过城外的明军人数更多,大概有十万。。。。。。而且明军的战斗力也不是如今的八旗新军和鲁勇可以比的了。
    有这十万明军在,这些鲁勇应该不敢造次。
    可是这北京城。。。。。。不能要了!
    但是北京城内和周围可以带走的新老八旗家眷,还是要尽可能带走的!
    此外,北京城内的工匠,还有北京外城的那些个皇家奸商的银子都得带走了……
    如果这些人和银子都能跟着走了,他康熙才能当好清顺帝——就是当顺帝,也得好好当,当久一点,当一个名垂青史的清顺帝!
    可不能和元顺帝一样,只带着少量的官员、亲兵、妃嫔们跑路了,到了草原上啥都没有,日子根本过不下去。
    可是北京城内的那些人肯痛痛快快的跟着走吗?
    那个孔圣公肯跟着走吗?
    那些皇家奸臣肯乖乖把银子交出来吗?
    康熙知道自己最近走背运,而且越混越像明崇祯。。。。。。最后可别想跑跑不了; 还给底下人挤兑得上了景山挂在歪脖子树上!
    一想到歪脖子树,他额头上的冷汗都冒出来了。
    不行; 得赶紧让下面的人来劝朕逃走啊!
    可是该怎么做呢?
    要不来个装模作样之计?
    “圣公弟弟; ”康熙想到这里; 就只好拉着孔圣公的手,“你也难得来北京; 去家里坐坐吧!
    恭王,还有列位臣工,你们都一块儿来吧!”
    说着话; 康熙不由分说,就和孔圣公、恭亲王常宁一起翻身上马,然后就领着一群来迎驾的臣子,一块儿向紫禁城而去了。
    康熙已经有段日子没回北京了——北京有八大胡同啊!
    不过这回要再走了,估计这辈子都回不来了。
    所以; 康熙准备趁着这个机会再好好看一看自己的北京城。。
    他骑着马; 沿着永定门到正阳门的长街; 一路走一路看。长街两边的闲人很多; 都在跪迎康熙帝。
    他们大部分都是女人和孩子; 穿着也算体面; 应该不是平民。
    康熙问:“恭王; 他们都是跑进城来避难的旗民吧?”
    “皇上圣明。”常宁答道; “现在北京城外兵荒马乱的,逆贼的大兵已经到了香山、三河一带。许多旗人的庄子已经被毁,人也死了不少。所以臣弟就让城外旗人旗奴,都尽可能入城避难。”
    “好好; 你做的很好。”康熙心想,“人都入城了,要拉走也容易。”
    这个时候; 康熙一行人路过了正阳门外的大栅栏——八大胡同就在附近。
    想到“八大胡同之耻”,康熙就没了声音; 只是策马赶路,没一会儿就入了门牌还没找回来,也没新做一个的大清门。
    进了大清门后,康熙又继续向里走; 过了千步长廊; 却没有入午门; 而是出了左阙门。
    常宁看着有点胡同,于是就问:“皇兄,您不进宫吗?这是要去哪儿?太皇太后还等着您呢。”
    康熙皇帝苦苦一笑; 又回头看了一眼孔圣公以及其他一些官员,然后故意提高了嗓门道:“朕要上景山看看!”
    “皇兄,您说上哪儿看看?”
    “上景山!”康熙高声说,“正要上崇祯皇帝殉国的景山看一看。”
    他还故意提到了崇祯殉国的事情。包括长宁在内,底下的人听见这话都有点心惊肉跳。
    他们倒不是担心康熙最后也挂上景山的歪脖子树,而是想到了“拷掠”的事儿。
    现在正逼近北京城的明军和他们这些大清的臣子可是死对头!
    不过,常宁却是心中一喜。
    如果他哥哥康熙和崇祯一样殉了国……那大清朝的皇帝该给谁做呢?
    哪怕是个顺帝,那也是皇帝呀!
    当然啦,这份心思得好好藏着,可不能让哥哥看出来。
    他正这么想着,那个康熙皇帝的干弟弟孔圣公却很不识趣地开口道:“皇帝哥哥,其实这崇祯不该殉国的……他的几个儿子都还年幼,也没有一个年长而且能担当的兄弟替他收拾烂摊子。”
    这话是什么意思?
    常宁听了孔圣公的话,心跳都加速了不少。
    康熙则扭过头,不怀好意的看了常宁一眼,点点头:“圣公弟弟说得没错啊……常宁,你怎么看?”
    “奴才,奴才……”常宁急的额头上汗珠子都冒出来了,憋了半晌,终于憋出句话,“皇兄,明朝气数已尽,换谁来都一样的,那个烂摊子没法收拾了。”
    “换朱和墭呢?”康熙问,“常宁,你觉得你比朱和墭如何?”
    “这个……”常宁无语了,他心说:“我哥哥这是怎么啦?怎么总和我过不去?不会是怀疑我吧?我可从没想过要谋朝篡位,我最多就想过当一个皇叔父摄政王。就这个小目标; 最后也没达成。”
    康熙看到自己的兄弟说不出话,也就不再难为他了——康熙其实是在敲打常宁; 迫使他和自己保持一致。
    兄弟三人(包括孔圣公)就这样一路无语,很快登上了紫禁城北面的景山。
    站在景山上那棵著名的歪脖子树下。康熙登高远眺; 俯瞰着夕阳下的北京城。
    孔圣公还有一群大清朝的大臣。看见这一幕,心里边儿都有点儿凉了。
    这皇上是真想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吗?
    不过常宁却有点儿头脑发热了……难道真有机会?
    ……
    “什么?康熙上了景山?吊,吊上去了?”
    北京城东面的通州城内,刚刚带兵退到这里的王辅臣突然从刘玄初这里听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
    “没有呢,现在他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呢。!“”刘玄初又喝了一口茶,他刚刚从北京城回来。他虽然没跟着上景山,但是这消息准没错。
    “也快了吧?”王辅臣想了想,眼眸当中闪烁着火光,“刘军师,北京可是不世之功啊……咱们什么时候动手?”
    入北京可是能封国公的大功啊!?王辅臣当然眼热了,哪怕只能分一杯羹也是好的。
    “现在还不是时候,”刘玄初摆摆手,笑道,“咱们现在还入不了北京城,哪儿有这样的机会?”
    不让王辅臣他们入城的其实是布木布泰,这老太太看人很准,她总觉得王辅臣有点不对。所以就让孙子常宁把他挡在北京城外。
    但是现在北京城换话事人了!
    “军师,康熙回来了,那我就有机会进城!”王辅臣笑道,“我骗不了那个老奸巨猾的老太太,还骗不了康熙吗?”
    “说的也是!”刘玄初笑道,“将军已经骗过康熙一会了……将军,那您说说,康熙有可能挂起来吗?”


第642章 挂在景山上的康熙才是好康熙!
    听见刘玄初的问题,王辅臣那叫两眼放光啊!
    全取北京就已经够得上一个,不,是几个国公了。不过王辅臣不一定能捞上一个,毕竟他的资历浅薄,还是个三点五臣(他没有完全投靠吴三桂)。现在开到直隶的明军当中,比他更有资格当国公可有一大把。
    但是王辅臣如果能把康熙坑得挂景山,那么有限的国公中必然有他一个。。。。。。多半还是一个可以世袭罔替的“铁公”!
    不过王辅臣也知道这事儿不大好办,眉头就不自主的拧成了一团,“军师,据我对康熙的了解,他虽然挺好面子的,但绝不是死要面子的人,想把他挂上景山上的那棵歪脖子树,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他不是死要面子,那他回北京干什么?”刘玄初有点不解,“他不是早就西狩长安了,还跑回来干什么?”
    王辅臣笑道:“军师有所不知,这康熙虽然早就在打迁都的主意,但是底下人不舍得北京啊!西北那是真的苦瘠啊,莫说直隶了,便是山海关外也比陕甘那里强得多。而且之前关中还被吴应麒占着,康熙想要迁都西北也不可能。所以他这次冒着上景山的风险回来,多半就是为了把北京城内的国族人口都拉走。”
    “原来如此!”刘玄初点了点头,刚想和王辅臣谋划一下怎么把康熙挂起来的时候,外头突然传来了王辅臣的儿子王贞吉的声音,“爹爹,宫里来人了; 请您去接旨。”
    “宫里?”王辅臣没有马上起身,而是追问了一句; “哪个宫?”
    他现在也是有忠臣自由的人了; 当然得问清楚了——来的是哪方面的人; 他就得穿哪方面的衣裳,可不能搞错了。
    “北京; ”王贞吉道,“是北京宫里的人,要宣您入宫觐见。。”
    王辅臣一听这话就笑着对刘玄初道:“军师; 看来把康熙挂上景山上那棵歪脖子树的机会有了!”
    。。。。。。
    “咔咔咔。。。。。。”
    这是锯子在锯树杆时发出的声响!
    而正无奈的被锯子伤害的那棵树木,就是崇祯皇帝御用的歪脖子树!
    刘玄初和王辅臣还是低估了康熙皇帝,这位大清小圣主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自己成为“大清崇祯”的可能,采取了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把歪脖子树给锯了!
    树都没有了,他自然就不可能挂上去了!
    看着好好的歪脖子树被小桂子公公指挥的几个太监锯倒了; 康熙终于大松了口气; 同时心里头也有点佩服自己了。
    这明君就是明君啊!挂歪脖子树的梦魇; 就这么给他简简单单的化解了。虽然大清朝就要变成北清朝了; 但是这依旧改变不了康熙是明君的事实!
    “万岁爷,”小桂子公公这个凑到了明君康熙的身边,小声地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