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活埋大清朝-第4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葛二蛋最大的外患当然是朱和墭了——他的地盘实在太大了!漠南拿着河套,漠北拿着科布多; 漠西拿着准噶尔和伊犁。另外,叶儿羌汗国也是准噶尔的藩臣,这林林总总加一起; 可是几百万平方公里啊!
    朱和墭怎么可能容许大明帝国的内部存在这么一个超级藩国?
    而葛二蛋最大的内忧则是僧格的三个儿子——准噶尔的核心部众中有一半是属于葛二蛋的兄长僧格的。僧格没了,当然属于他的三个儿子。
    不过在僧格的三個儿子长大之前,这些准噶尔核心部众都由阿努可敦代管。可是现在,僧格的儿子们已经长大; 想要回自己的部众了。
    所以葛二蛋如果不想再奋斗了; 那干脆就把地盘、部众一分,然后自己在归化城躺平,一年十万两的市赏就够他挥霍了,而且他老婆阿努可敦和朱和墭的关系还挺好。。。。。。
    “不行,不行!”葛二蛋连连摇头,“现在布尔尼已经放弃,康熙汗又是满人,大蒙古复兴的希望就在我一人身上,我怎么能去当朱和墭的鹰犬?可是我们的实力有限,不一定能打败康熙汗。万一战事不利,久拖不胜,大明再趁机。。。。。。”
    葛二蛋果然是葛二蛋!历史上他拉两三万准噶尔兵将就敢挑战已经把三藩和明郑都铲平了的康熙,甚至在老家被策妄阿拉布坦给偷了的情况下,还敢孤军深入去和康熙十几万大军硬拼!
    “王爷,”阿努笑着拿起了炕桌上的那份大红喜帖,递给葛二蛋道,“您瞧瞧这个。”
    “这是。。。。。。”葛二蛋接过喜帖打开一看,“康熙汗要和金帐汗国的公主结婚?金帐汗国是怎么回事儿?”
    “就是罗刹国,”阿努道,“康熙汗扯着大蒙古国旗号把罗刹人给哄骗了,还以为他有多大的实力呢,所以才把公主许给了他。。。。。。今年秋天就要完婚,想请您带着准噶尔的精兵过去给他助威!
    大婚之后,康熙汗还要开库里台大会,再选一次全蒙古的大汗。哈萨克、布哈拉、希瓦等信了天方教的蒙古汗国也要参加。如果康熙汗再次当选,那就是真正的全蒙古大汗了。
    您如果想当这个大汗,不如就趁这个机会出兵打掉康熙汗,吞并他的部众,然后自己去选全蒙古的大汗。只要您选上了大汗,就有了足够的实力和地盘同大明周旋了。而且您一旦当上了大汗; 拿下了哈萨克草原和河中之地,吞并了康熙的清八旗、儒勇和外藩蒙古的势力,就可以分一部分给策妄他们。这样咱们准噶尔就能团结一致了。”
    “是这样啊。。。。。。”葛二蛋有点犹豫,“趁人不备搞偷袭。。。。。。把握倒是不小,可就是太卑鄙了!”
    阿努可敦笑道:“王爷,您要当了大明鹰犬,圣上让您出兵去打康熙汗,您不还是得去?到时候你替外人打自己的师兄,就不卑鄙了?一样要卑鄙一次,那还不如多求一点利益。”
    她顿了顿道:“我还想将此事报知圣上,从他那里再讨一批白糖、火硝和燧发枪,这样咱们的大事就容易成功了!
    王爷,这可是您最后的机会,如果您不抓牢了。。。。。。那将来除了老老实实当大明鹰犬,还有别的出路吗?
    而且康熙汗一旦再次当选大汗,一定会和大明大打出手,到时候您该怎么办?”
    说着话,她又摸了摸自己的肚皮,“伊拉古克喇嘛说我肚子里怀着的是万里草原的大汗。。。。。。您说他该怎么才能当上大汗?”
    是啊,他该怎么当大汗?当然是有个二十五孝的父汗了!要不然他怎么当?自己奋斗吗?
    葛二蛋这下终于下定决心了:“好,我就听你的。。。。。。我要率兵两万,不,三万去参加康熙汗的大婚!阿努,你快给圣上写信,一定得多要些兵甲糖火,我这可是替他铲除死敌啊!”
    阿努可敦点点头,“嗯,我马上写信,写好之后,再亲自送去北京!”
    “你亲自去?”葛二蛋有点担心,“阿努,你的身子受得了吗?你可有孕在身呢!”
    “受得了,”阿努笑道,“我可结实着呢!而且这事儿由我出面,才能办到最好。。。。。。王爷,您就等着好消息吧!”


第707章 不是丝绸之路,而是白糖之路
    大公四年二月,北京,紫禁城。
    这里现在成了大明天朝临时的权力中枢了!
    虽说新大明的第一首都在南京城,北京和广州一样,都只是陪都。但是自打朱和墭收复北京城开始,他就再没回过南京。
    而且在朱和墭从日本国奏凯而还,回到北京之后,更是将南京朝廷的衙门全都迁到了北京城,只是在南京设了个留守司,让太上皇留在那里看家。
    朱大皇帝之所以要把朝廷暂时迁到北京,倒不是动了定都北京的念头。而是为了尽快消化新收复的北方各省,同时也为了方便彻底收服漠南、漠北蒙古诸部和东北的明八旗。
    这么一大摊子事儿,看着就头疼,办起来就更不易了。
    现在北方的淮北、山东、河南、北直隶、陕西、山西等六省都已经收复,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合在一起设了个辽宁省(包括辽阳但不包括沈阳),所以需要朱和墭的朝廷整理的省一共有七个。
    这七个省同新大明早前拿下的东南各省的情况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是这七省的财政都比较困难。。。。。。它们要和江南一样富,那也就没有明末的乱子了。
    虽然这七省财政困难,但是该花钱却不能少花,所以大明朝廷整个搬到北京,盯着七省官员们,总归能让他们精打细算一些。
    第二個不同则是这七省地盘上有大量的“无主产业”。。。。。。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朱和墭的朝廷当然不能任由这笔财富流失,毕竟他们已经通过发行“平辽债”预支了这笔财富。
    所以大明朝廷必须把原本属于清八旗、汉奸狗官和锦衣卫认证的清妖皇商和官商所拥有的土地,以及因为各种原因无人开垦,但又拥有开垦价值的土地都圈起来,分成一个个的田庄,再对它们进行估价,最后由南边过来的大债主挑选。。。。。。这事儿里面的猫腻可不会少,大明朝廷如果不盯仔细一点,可就要吃亏了。
    而且大明朝廷也不想那些“大债主”拿到土地后就扔在那里,所以他们还得创造条件,帮助那些“大债主”们进行开发。。这又是个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精细活儿,所以大明朝廷也不能离得太远。
    第三个不同,则是不包括辽宁省的其余六省地盘上的儒宗势力很大!儒宗和乡贤早就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这六个省的乡村精英,通过加入儒宗抱团,然后再成为乡贤或是为乡贤效力来获利。
    而且这六个省历来又是闹白莲教比较凶的地方,许多世世代代搞白莲教的地方豪强也混进了儒宗,这就让儒宗势力变得非常顽固。
    虽然面对无敌的大明天兵,这帮宵小不敢公然反抗,对于清田均田也比较配合,摆在明面上的儒宗堂口也都做鸟兽散。但是儒宗还有暗堂。。。。。。而且儒宗暗堂并不是大明抵达之前匆忙成立的,而是一直就存在的!
    而且,儒宗和乡贤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已经成功的垄断了北方各省乡村的教育。这是理所当然的,学了“反经”的儒宗和手腕刀把子的乡贤一拉手,就能完全免疫文字狱了。
    另外,可以成为乡贤的豪强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庞大的宗族。虽然北方的大族因为频繁的战乱、饥荒、天灾等原因,规模普遍比较小,但是北方乡村的小家小户更多。
    而小家小户对上抱成一团的宗族,其抵抗兼并的能力是远远比不上小宗族对上大宗族的。。。。。。
    所以现在儒宗和乡贤的势力表面上看是不存在了,可是在私底下他们依旧遍布北方六省的乡村。
    而朱和墭如果想要将儒宗的影响力压到最低(彻底铲除是有点困难的),他就得在北六省地面上搭建起一套儒门可以掌控的教育和晋升体系——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在北六省建立义务教育体系,同时开办大量的小学(小学之下还有蒙学)、中学、大学,以便让北方六省的知识精英们能有一个考试升级的路线。
    这又是个慢工细活儿,而且还挺费钱的。
    在整顿北方七省(包括辽宁)的同时,彻底收服漠南、漠北蒙古诸部和东北的明八旗的事儿也不能撂一边儿。
    而收服漠南、漠北蒙古诸部和东北的明八旗的活儿也不可能一锤子就搞定了。。。。。。犁庭扫穴的事儿写在纸面上那是爽的不行,但真的实施起来却没有多大效果。
    因为东北、蒙古的地盘实在太大了!
    光靠“扫”是永远都扫不干净的,必须得“治”!
    而朱和墭治理东北、蒙古的办法,其实是抄大清朝的盟旗制度,不叫“盟旗”,改了一个字儿,叫“部旗”。也就是把草原上的蒙古人,东北辽宁省界之外的各族人口,都模仿八旗的组织模式,组成许多个可耕可战可牧的旗,然后再将落干个旗编组成部。
    而且每个部、每个旗在哪里放牧和耕种都是规定好了的,严禁越界耕种或放牧。
    各部都设有大统领,各旗则设旗主或都统。。。。。。并不是所有的旗都有旗主,有一些旗会由朱皇帝亲自统领,所以下面直接管事的头头就叫都统了。
    另外,大明朝廷还有权转封各部各旗——也就是把他们从原有的地盘上挪到别处去。
    就在不久之前,朱和墭还把明八旗中的一个旗挪去了名古屋和虾夷岛,又把另外两个旗挪去了黑龙江边上新建的瑷晖城和夺取自罗刹人的雅克萨城,还在原本的宁古塔将军的驻地吉林城摆了一个旗,还准备挪一个旗去海参崴。
    当然了,朱和墭对布尔尼麾下的察哈尔部、喀尔喀部蒙古,以及葛二蛋的准噶尔部还没有这样的控制力。布尔尼虽然遵照大明朝廷的指示也搞了部旗制,但只是流于形式。
    至于准噶尔则以及维持着自己的鄂托克制,没有进行任何改变。
    不过朱和墭和他的大明朝廷眼下的当务之急,也不是改造强大的准噶尔部,甚至不是进兵甘肃或四川,以完成汉地的一统,而是。。。。。。打通一条连接东西方的白糖之路!
    对,就是白糖之路,不是丝绸之路。
    现在白糖可是世界上的头一号战略物资了!
    可是朱和墭却始终没有能掌控一条将白糖送往西方的通道。。。。。。南洋贸易公司虽然在南洋、东洋海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他们还是很难进入马六甲海峡以西。
    所以朱和墭控制了百分之一百的白糖,但是却难(不是完全没办法)把白糖送到奥斯曼帝国的手中。。。。。。
    就在不久之前,一艘来自印度洋的葡萄牙商船带来了两名黄植生使团的成员和一个伪装成商团的奥斯曼使团。根据从广州用六百里加急送到北京的奏报,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和大维奇儿对大明的“甜火药”非常感兴趣,希望大量购买。
    白糖当然有的是,可问题是要怎么大量的送去奥斯曼帝国呢?毕竟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这些控制着印度洋航线的国家,都不希望奥斯曼帝国拿着大明支援的甜火药把神圣罗马帝国给拆了。
    就在朱和墭感到有点棘手的时候,他的红颜知己阿努可敦风尘仆仆的来了北京,还顺便给他带来了一条路上的“白糖之路”。


第708章 康熙汗结婚,朱和墭随礼
    阿努的马车直接从北京皇城西苑的西安门驶了进去,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