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活埋大清朝-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之前,咱们自己得拿出一个经营方略,不能事事都由陈军师、大佬辉和刘管镇他们说了算。”
    这些日子朱家两父子在揭阳县“放大假”,生闷气的生闷气,存人欲的存人欲。而底下的于老爷子、林阿虎、苏勇、马秀才、赵忠义、李有财等人,则分头去拉人来揭阳县城内外安家落户——根据朱和墭的命令,大南山天王寨一众,靖海堡苏家,贵屿都于家这三家一寨的人户,都要迁到揭阳县城和县城所在的“岛屿”上居住。而成田都林家,隆井都马家,陇田都李家这三家则都一拆为二,迁出一部分人户到揭阳县城一带落户。
    这几日,派出去拉人头的这些人陆陆续续的领着人来了揭阳县城,正由代理县令罗大发在安排房屋和土地——这揭阳县城周遭的人口在潮州府一带算是比较多的,但是也远远算不上密集。加上之前兵荒马乱的时候又跑了一批。所以城内有不少空房子,城外则有许多无主之地。安置个千把户外来人口不在话下。
    而有了这千把户人口,朱家父子对揭阳县城一带的控制力度就大大增强了!而且嫡系武力也有了基础——一户一兵,一千户就一千天兵啊!
    所以可以考虑进一步的“朝廷经营”了。
    “经营方略?”朱琚杉,不,是朱三太子朱慈炯横了儿子一眼,“这是开朝廷,你当是做买卖呢?”
    朱和墭笑道:“父王,开朝廷当然不是买卖,但我们都做过买卖,却没开过朝廷,所以就先把朝廷当成买卖来做吧。。。。。。不管是开买卖还是开朝廷,都离不开赚钱、花钱、借钱、存钱这些事儿,我看都差不多。”
    “怎么都是钱呢?”朱三太子朱慈炯说起“钱”,一张义薄云天的红脸上就满是不屑。
    庞太监倒是非常支持朱和墭的看法,笑着道:“三太子啊,开朝廷赚钱不寒碜,当年你爹威庙老爷就是因为没钱穷死的!”
    一听这话,朱三太子心里那叫一别扭啊,威庙老爷成他爹了。。。。。。这是喜得爹啊!
    朱和墭点点头,“对啊!厂公说得很对啊,我阿公就是因为没钱养兵才死的,我们可得吸取教训啊!厂公,您的东西银钱厂管钱就管得极好,能不能拿出来入一股?”
    这还是个股份制的朝廷!
    “什么?拟要难的东西银钱厂?”庞太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财运这就要到头了,马上就急了。
    但是朱和墭怎么会放过东西银钱厂呢?这俩银钱厂吸储房贷铸币一条龙,搞好了就是中央银行啊!
    想到这里,朱和墭则赶紧给诸葛军师和大波玲打了眼色。
    诸葛军师道:“三太孙,贫道有家传《孔明遗书》十八卷,都拿出来入股!”
    他倒是会空手套白狼!
    朱和墭点点头,“好!多谢军师了!”
    大波玲那是真大方,拍拍胸脯道:“太孙,奴的手下,还有奴的身子都是您的!”
    还是姑姑会疼人啊!把自己都给了朱和墭,而且也没说要股份。朱和墭笑着道:“也多谢玲姐了!”
    那个朱三太子瞧见两人恩爱的模样,也没什么好说了,只是对庞太监道:“厂臣,您就答应了吧,朝廷有您一股。。。。。。将来咱们的朝廷办成了,您老就是一家王爷,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庞太监哭笑不得,“可,可难是公公啊,这王爷传给谁?”
    “不是还有小公公吗?”朱和墭道,“传给他啊!他还没阉吧?”
    “还没呢。。。。。。”庞太监摇摇头,叹了口气,“那可真是便宜他了!”老太监想了想,还是觉得亏了,于是就道:“难还要当个九千九百岁!他魏忠贤有的,难庞永忠都要有!”
    好啊,连九千九百岁都有了!这个才开张的大明朝廷还真是“原汁原味”啊!


第七十六章 天下为公,神圣战争
    “行啊!我同意!庞公公,只要我阿爸正式当上万岁爷,您老就是九千九百岁,您就是魏忠贤第二了!”
    朱和墭马上就表了态,然后又给大波玲打了个眼色。
    大波玲也马上附和道:“奴家听太孙的,太孙同意了,奴家也同意!”
    听这两人一表态,已经变成朱慈炯的天王朱就觉得有点不对,五人会议怎么有两人是穿一条裤子,不,应该是睡一张床的?于是就看向了军师诸葛三和。
    “贫道也觉得可行!”诸葛三和笑道,“只要庞公公能把银钱厂交给朝廷,那他如何当不得九千九百岁?”
    五人会当中的四人已经达成一致了!
    “中!”天王朱也只好答应了,“就这么办了!”
    朱和墭吐了口气儿,一脸奸计得逞的模样,接着又道:“阿爸,咱们家的买卖,这么多年来都靠庞公公、诸葛军师和玲姐帮衬,才能一步步到如今的。咱们以后要继续做大,也离不开他们三位的帮衬。”
    他这话说的没错,天王朱、火炮朱父子的大南山匪巢其实就是个股份制匪巢!
    山寨的武力一直都是天王朱、火炮朱和大波玲合股的,而替山寨出谋划策的则是诸葛军师,再加上用银钱支援山寨的庞公公,就维持住了大南山匪巢的局面。
    在这五人之下,还有天王朱的心腹赵忠义和大波玲的心腹苏勇两大打手,此外还有朱和墭的契爷于老爷子。。。。。。把这三位都算上,那就是个“八王议政”了。不过真正的核心,还是天王朱、火炮朱、大波玲、诸葛军师和庞公公他们五个。
    朱和墭斟酌着用词,接着往下道:“阿爸,咱们五人今天就在大仙阁里面盟个誓吧,以后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有什么军国大事,也要一块商量!您看如何?”
    天王朱摸着自己的五绺长髯,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义妹兼儿媳,最后又看着诸葛军师——他前一段时间被困在贵屿都城内,军师就是他的主心骨啊!
    诸葛军师装模作样的掐指一算,道:“五子齐心,大明可复。。。。。。三太子,太孙说的不错啊!”
    大波玲这时则给庞公公打了个眼色,庞太监马上开口道:“难也觉得是这个理儿啊。。。。。。要不这样吧,以后也给军师和玲姐姐一人一个铁帽儿王吧!”
    “不行,不行,奴一介女流,怎么能当王?”大波玲赶紧摇头。
    朱和墭笑道:“玲姐,你不能当王就封个位比亲王的国夫人吧。。。。。。不这都是以后的事儿,我父王现在只是定王监国,自己就是个王,怎么能封王?最多封几个公侯。等将来我父王正式登基了,再给庞公公和军师封王,给玲姐封个位比亲王的大国夫人。父王,您看这样可好?”
    “好好,就这样办。”天王朱想了想也觉得挺妥当,只好点了点头,他看着有点儿“篡权”嫌疑的儿子,“衰仔,你还有什么要提的吗?”
    “当然有了!”朱和墭忽然换上了一副神圣庄严的表情,看着天王朱、庞公公、诸葛军师和大波玲,“我们现在是为谁而战,为何而战?”
    天王朱正色道:“当然是为反清复明而战,为大明天下而战了!”
    “对,大王说的对!”诸葛军师也道,“我等自然是为匡扶明室而战!”
    庞公公也道:“难也是大明的忠臣,自然是为大明尽忠了!”
    大波玲则笑着道:“世子爷,奴可不知道什么天下,奴就是为了您一人。”
    朱和墭却是摇了摇头,道:“这些话,大仙阁里说说罢了。。。。。。能对天下人说吗?能对陈军师、刘管镇说吗?能对延平郡王说吗?能让追随咱们的反清志士们打心底里产生一种为国为民为天下的神圣感吗?”
    什么意思?
    完全不明白啊!
    天王朱、庞公公、大波玲三人都一脸懵逼,诸葛军师则是若有所思。
    而朱和墭的面孔上则浮现着神圣庄严的表情——他这几日并不是没日没夜的在和大波玲切磋拳脚功夫,还花了不少时间思考国家与革命!
    他当然知道自己虽然有可能依靠“甜火药”这个金手指和三藩之乱这个风口推翻大清的统治,但却不一定能取而代之,乃至建立一个更好的国家。。。。。。而且推翻大清的统治,也仅仅是“有可能”而已。
    毕竟康熙皇帝的实力还是很强的,而且现在的八旗子弟也没堕落到提笼架鸟抽大烟的地步。
    另外,朱和墭这些日子还发现了一个很让他头疼的问题,就是清初的社会矛盾其实并不尖锐。。。。。。不卷啊!
    康熙皇帝的户部账面上只有一千多万人口,实数顶天就是四千多万。历史上清朝人口过亿是乾隆六年的事儿了,往前推到康熙十年,四千万估算得就不低了。这个数大约只有后来太平天国起义时全国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
    而耕地的实数,却不比太平天国那会儿少太多,毕竟土地在那里啊!起码也有十亿八亿亩,人均耕地那就是二十亩朝上啊!
    而且在大清境内还有大片的抛荒或未开发的土地。譬如整个东北基本荒着,长城以外的漠南漠北也荒着,四川这个天府之国也跟个野生动物似的,而沿海各省的“界外”之地人口也很少,也到处都是荒地。
    至于其它不算太荒的地方,人口也不算多。只有极少数地方,比如粤东、粤北山区一带,因为在明清交替之际的人口损失比较少,所以还算有点“卷”。可是要靠这点“卷”把整个天下都席卷了,那是不大可能的。
    因此朱和墭知道自己从社会矛盾当中汲取力量,而反清复明的旗号。。。。。。说实在的,号召力也有限。
    毕竟大明末年的情况也挺糟糕的,朝廷腐败无能,又遇上小冰河期,而且明末的人口也让小冰河期的农业生产难以负担。所以平民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比不上清朝康熙年间的水平——农业社会嘛,靠天靠地,风调雨顺加人均土地多,总归能吃饱饭的。
    后世网络上常常讽刺康熙盛世是什么番薯盛世,据现在朱和墭所知,也是不存在的。。。。。。也许乾隆盛世是番薯盛世,但是康熙年那点人口,哪儿用得着啃番薯?
    另外,那帮无良的士大夫有了科举考试这条给大清朝当奴才的路子,也不见得会思念大明朝。
    所以朱和墭就觉得自己需要一批不仅拥有金手指武器,而且在思想上也更加坚定的反清志士。
    而要武装反清志士们的思想。。。。。。靠反清复明这个口号是不够的!
    反清可以,但是复明凭什么?
    朱和墭沉默了半晌,让大仙阁内的几个人好好的思考了一番之后,才再一次开了口:“我觉着吧,咱们不能用老朱家和爱新觉罗家争天下的路数来号召天下,哪怕我和父王是大明正统。”
    天王朱不解道:“不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还能用什么为号召?”
    “用恢复中华天下为号召,用天下为公为号召。。。。。。”朱和墭道,“咱们起兵反清,不是为了一家一姓的天下而战。而是为了恢复华夏道统,为了恢复汉家衣冠,为了恢复古之原儒所孜孜以求的天下为公之道而战!
    我们是为了在推翻满清重建华夏道统之后,建立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公之道而战!”


第七十七章 看上像个有德君子
    大仙阁内,一片寂静。
    过了半晌,才听见天王朱朱慈炯沉着声问:“要天下为公?那,那我还当不当天子?”
    朱和墭瞅了眼这个觉悟很低的老子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