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活埋大清朝-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平身吧!”尚可喜铁青着脸,又瞧了瞧刘玄初,沉着声道,“你就是平西王的军师刘先生?久仰了!”
“王爷,卑职可不是什么军师,卑职只是我家王爷派来广东采买粮台经理。还顺便给我家王爷带了封信,还带了点云南的土特产给王您拜个年。”
“粮台经理?”尚之信已经怒了,“怎么回事?你们平西王府的粮台怎么跑到咱们广东来了?难道你们云南没粮食可买了?”
“世子爷,”刘玄初一脸讶异的表情,“您难道不知道皇上已经准备让我家王爷来广东,让您和您阿玛移藩去云南吗?”
尚之信脸色铁青,“这事儿还没定呢!他吴三桂是不是高兴的太早了?”
一旁的祖泽清听了这话,一副吃惊的模样儿,脱口就道:“怎么会没定呢?皇上给我表哥的字寄上都说好了,广东以后就是我表哥说了算了。。。。。。”
“咳咳。。。。。。”刘玄初咳嗽了两声,祖泽清连忙合上大嘴巴,什么话都不说了。
而他不说,尚可喜、尚之信、尚之孝父子三人却都“明白”了——吴三桂已经接到了康熙皇帝的寄信谕旨!
清朝的君臣之间,是存在着一些“隐秘”的沟通手段的,臣子可以向皇帝递折子,可以驿递,也可以自己派人送去北京交给侍卫处——侍卫处在太和门外的值房除了管看门,还有专人在那里收折子。
而皇帝则可以用寄信谕旨,直接给官员下密旨。
吴三桂现在派刘玄初到广东开办粮台衙门,不用说也知道,一定是得了康熙皇帝的谕旨!要不然他不可能那么急吼吼啊!
而尚之典虽然从康熙那里得了言语。。。。。。但那是口说无凭的,而且言语也不能和黄纸黑字的寄信谕旨比啊!
所以皇上并没有放弃将尚、吴二藩置换的决定,甚至没有放慢步骤。
所谓的给平南王府一个机会,那是有时限的,而是时间很紧!
刘玄初看见尚可喜、尚之信、尚之孝三人都面如死灰,心中当然得意了,笑着道:“王爷,您是不是也该向云南派出粮台了?云南可不比广东,平地少,山地多,仅有的一些平地还多被土司控制,外人进去很难收拾,得多备一点粮食才好。”
尚可喜听了这话,心里那是哇凉哇凉的,都有一种心灰意冷的感觉了,他叹了口气道:“老夫年事已高,不去云南了。。。。。。等老夫替皇上诛灭了朱三太子、朱三太孙这两个反贼,老夫就上奏皇上,自请撤藩,去辽东老家养老。”
说完着话,尚可喜也不理睬祖泽清、刘玄初二人,转过身缓步走进了九间殿。
尚之信和尚之孝两兄弟这回看着也捐弃前嫌了,一块儿转过身,扶着他们的老爹,就往九间殿中而去,看着真有点父慈子孝的样子。
。。。。。。
大年初一晚上,平南王府佛堂,平南王尚可喜大过年的不去和底下人吃酒水,却和两个儿子一个闺女一块儿躲进佛堂里面念阿弥陀佛。
也不知道念了多久,终于念的腻歪了,叹了一口气,低声对身后的三个子女道:“妈拉个巴子!姓吴的欺人太甚。。。。。。老子还没出兵呢,他就急着想来接盘了,真以为老子的平南王府下面都是废物?”
“阿玛,不如和姓朱的拼了吧!”
这回发话的是尚之信——他之前一直主张养寇,养着朱三太子这个寇好拥兵自重。
但是现在被康熙和吴三桂那么一逼,他也知道自己错了,三藩压根就没办法共进退!
因为平南王、靖难王手中的广东福建相对于平西王的云南,那真是人间好地方啊!
所以康熙皇帝的“移藩对调”之策一出,平南、平西两藩就得狗咬狗了。
尚可喜哼了一声,问:“我们平南王府如果倾巢而动,能拉出多少人马?”
尚之孝回答道:“阿玛,咱们有十五个佐领的旗兵,还有六千绿营兵,总共是九千人。不过咱们藩下的旗人、旗奴中还有许多可以从军的壮丁。如果全部都拉出去,算上绿营兵,可以有两万两三千大军!”
尚可喜又问:“闺女,你的人呢?”
“阿玛,”尚淑英道,“续顺公府有五个佐领,之前损失了小二百,不过现在已经补齐了。如果要召集藩下的丁壮,三千精锐还是有的。
另外,刘进忠手下还有三千多人,饶平还有吴六奇留下的一千多人。。。。。。如果算上他们的人马,续顺公府这边可以出动的兵马不下八千。”
尚可喜点点头,咬牙道:“好!严自明、张国勋、苗之秀、王国栋这些家伙也都得给老子出人!再加上督标、抚标,五万大军怎么都有!”
“赢定了!”尚之孝道,“阿玛,您放心,有五万大军,孩儿一定替您把朱三太子、朱三太孙的脑袋取来!”
尚可喜瞄了儿子一眼,沉下声道:“老子亲自出兵。。。。。。老子去棉湖寨坐镇,盯着下面那些人打!”
第九十六章 这才是赚大钱的商品!
正月初十,当尚可喜忙着搞全藩全军总动员时候,揭阳县城那边,朱和墭正一个人躲在世子府后花园的阁楼里面吧嗒吧嗒的留眼泪,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他现在虽然人在家乡,但是却见不着原来的亲人了——相距四百多年啊!怎么可能见得着?而且他这一走,家人怎么办呢?哦,爹妈倒是不担心的,潮州人嘛!计划生育什么的不大知道,所以他家兄弟姐妹有五个,俩弟弟都和他一起在干“高仿”,都把产品卖到欧洲去为己创汇了!
可他自己也有老婆和三个孩子呢。。。。。。他这一穿越,他们怎么办?
想想都着急啊!
不过事已至此,着急也没用,还是借酒浇愁吧!
朱和墭叹了口气,就拔掉了跟前桌子上摆放的一个瓷瓶子的塞子,然后就是浓香四溢,充满了这处位于高阁上的小书房内。
不是浓烈的酒香,而是用龙涎、麝香、灵猫香、榕树胶,以及其它几种用香料植物提炼的精油或香粉,调配出来的香水!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瓶真正意义上的香水了,因为这个时代花露水都还没有呢,更不用说这种香气浓郁的香水了。
所以后潮州香水就是香水界的开山鼻祖,最正的正品了!
它同时也是史上第一瓶潮州明皇御酒的原酒——调配香水的液体是朱和墭以甘蔗酒为原料,蒸馏出来的高度白酒,完全可以勾兑成酱香型的中国白酒。
虽然这瓶原酒已经被调配成了香水,但还是可以用来借酒浇愁的。
朱和墭抿了几大口“香酒”,感觉稍微好了一些,正眯着眼睛在思念亲人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了一阵“腾腾腾”的脚步声,然后就是吱呀呀的推门声,最后才是大波玲的声音:“呀,好香啊。。。。。。”
朱和墭转回头,就看见了红袄褶裙,还化了妆,显得特别娇艳的大波玲。
“玲姐,你来的正好。。。。。。”朱和墭冲她招了招手,然后把酒瓶子拿起来了,“这是给你的。”
“给奴的?”大波玲一愣,脸蛋儿微微一红,低声道,“世子爷,您难道忘了,您不许奴喝酒,您要奴替您生孩子,说喝多了对,对胎儿不好。。。。。。”
朱和墭听了这话就是一阵激动,忙打断大波玲的话,追问道:“玲姐,你诊出喜脉了?”
“没,还没有。。。。。。”大波玲遗憾地摇摇头,小嘴儿就撅起来了,心里面有点担心了。
她“跟了”朱和墭已经两三个月了,除了不方便的那些天,天天都“牵手做运动”,不过肚子平静如常。当然了,两三个月怀不上也是正常的。
而真正让大波玲担心的是她当年跟着大肚苏快两年,同样没有怀上。
大肚苏自己可有一大群儿女啊!当时大波玲还以为是大肚苏太老了,可现在想想也不一定啊!
“哦,没事儿,”朱和墭倒是不在乎,笑了笑道,“咱们继续努力就是了!”
说着他又指着书桌前的一块空地,“玲姐,你站哪儿。”
站着?大波玲心说:“怀不上还要罚站吗?”
心里这么想着,但她还是乖乖的站好了。接着就看见朱和墭先喝了一口酒,然后便“噗”的一声,把一嘴的“香酒”都喷在了大波玲身上。
大波玲给“喷呆了”,这是什么意思?最新的玩法,不,是最新的家法吗?刚想到这里,她就觉得自己被一种非常浓郁的芳香给包围了。
朱和墭“喷”完了大波玲,就顺手塞上了木塞子,然后起身走到了大波玲身边,凑近了她的身子闻了闻,满意地点点头:“唔,味道不错,就不知道能保持多久了?”
“世子爷,您喷的是什么?”大波玲好奇地问,“不是酒吧?”
“是,也不是。”朱和墭笑道,“你叫它香水也行!记着,以后有人问起,就说是大明皇家御用香水,当年北京紫禁城里面的娘娘们都喷这个。”
“御用香水?”大波玲问,“这是真的?”
“真的,真的!”朱和墭点点头,又道,“若不是大明朝现在不景气,外面的人根本闻不着。这香水可是东厂特制的,专供御用的!”
“哦。。。。。。”大波玲点点头,心说:“炮仔一定是喝多了吧?都说醉话了!东厂那地方能特制香水吗?要特制也是特制鹤顶红啊!”
想到这里,大波玲赶紧给朱和墭倒了碗凉茶递给朱和墭,“来,醒醒酒。。。。。。还有正事要办呢!”
朱和墭也觉得有点口渴,于是就接过茶碗,喝了口茶,然后笑着问大波玲道:“玲姐,今天正月初十,大过年的,还能有什么正事儿?”
虽然朱家父子这边已经开了朝廷,搞起反清复明的大事业了,但年还是要过的。
早在去年腊月二十五日这天,揭阳县城内的衙门、学宫、锦衣亲军,还有东厂、西厂、内厂、南厂、北厂就开始放赏放假了。当官的当兵的都拿到了过年的花红。除了一部分留守的,其他人都回家过年去了。
当然了,这些人家住的也不远。大部分人的家眷都上了“揭阳岛”,不是在县城里安了家,就在县城以南的几个乡都和寨子里安了家。
之前被大佬辉征来的民伕在年前也都结了工钱回家了,他们的活儿已经基本干完了,所以过完年也不必再来了。
而留在揭阳县城的那些人,现在也没什么正事儿,大部分人都在养精蓄锐。
揭阳县城的地形是非常险要的,夹在榕江南北溪之间,县城西面又是一条沟通南北溪的运河。
通往棉湖寨的南溪航道又被南溪浮桥和紧挨南溪浮桥的南溪南北二垒封锁,其中的南溪北垒还被修成了个炮垒,安放了三门缴来的红夷大炮。
榕江北溪的航道倒是畅通着,不过榕江北溪的中上游河道上下落差比较大,水流湍急,河道也比较狭窄,行不了大船。而且北溪沿岸也没什么可以修造大船的市镇,由从南溪进入北溪的航道,又在揭阳县城本身的控制之下。
另外,在运河和北溪的交汇处,朱和墭还让人修了个可以安放大量“诸葛机关砲”的“砲垒”,也足以对航道进程封锁了。
只要守住了南溪南垒、南溪北垒、北溪砲垒这三处紧要,然后在揭阳县的四座城关上布设好岗哨。留在揭阳县城的人们,就可以安心过个大年了。
所以现在朱和墭听大波玲说有“正事儿”,也一点儿都不担心。
即便米思翰、尚可喜打过来,朱和墭靠留守在揭阳城的几百人也可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