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活埋大清朝-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
    而且称霸潮州只是开始!契爷,我可听说了,满清的小皇帝康熙帝在杀害了忠良鳌拜后,已经准备要削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的藩了!
    削藩必致大乱,三藩必不甘愿被清廷卸磨杀驴。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三人也不会甘心情愿步了多尔衮和鳌拜的后尘。。。。。。所以三藩要不两年,一定会反。到了那时,咱们大显身手的机会就来了!”
    于老爷子也算是满清官场上的边角料,官不大,但是消息还是很灵通的。当然知道三藩,特别是平西王吴三桂这几年的日子很不好过。权力、军队、军饷被一再削夺,最后被逼反还是有可能的!
    而且他现在也盘算清楚了,事情到了如今的地步,他已经不可能置身事外了。即便他现在绑了朱琚杉、朱和盛父子交出去,邓光明、薛章这两个狗官也不可能轻易放过贵屿都于家!
    毕竟于老爷子是朱三太子的契兄,朱三太孙的契爷啊!不破费个几万两,怎么可能不受牵连?
    而且于老爷子卖了朱家父子,然后又倾家荡产行贿清朝狗官的消息传到达濠,朱琚杉的另一个契兄大佬辉会怎么想?
    于老爷子这是背弃了反清复明的大业,彻底投靠清廷了!而且他还不讲义气到了极点,必须得三刀六洞。
    邓光明一走,邱辉的大军就该来贵屿都了,到时候他于老爷子还是得死!
    相反,于老爷子如果能和朱家父子一起打败邓光明,那身价立马就不同了。哪怕事后弃了贵屿都城,全族迁移到潮州界外属于邱辉的势力范围中去,也能得到较好的待遇。
    想到这里,于老爷子猛一拍巴掌,“扑你母,只好拼了。。。。。。”
    老爷子瞪着老眼珠子,目光炯炯的看着一帮族丁,语气放沉,声音提高,大声道:“传本官的将令,各家都准备红布红旗。。。。。。明天一早,贵屿都城要红旗飘飘,于家丁壮要红布包头!”
    听到于老爷子的话,朱家父子和诸葛军师都笑了起来,于老爷子终于要当“九臣”了!
    因为从碣石卫的苏利苏大肚起兵造反开始,红旗飘飘再加上红布包头(苏利的军队称老苏兵或红头兵),就是广东这一带反清复明的标志了!
    “得勒!”郭有德领了于老爷子的大令就要去传达,却被朱和盛叫住了。
    “慢着!”朱和盛笑着对于老爷子和天王朱道,“阿爸、契爷,光包块红布可不行啊!还得割了那根猪尾巴辫子!”
    朱琚杉一听就明白儿子的意思了,割了辫子就没跑了。。。。。。难道还想装出家人吗?
    天王朱大声道:“好!割了辫子,和清狗搏命!”
    于老爷子也一咬牙:“割,割了干净。。。。。。割完辫子再喝血酒,我们一起歃血为盟,一起反清复明,将来有福同享!”
    朱和盛也扯开喉咙大呼:“杀清妖!复大明!同富贵!共太平。。。。。。”
    这又是“清妖”,又是“太平”的,还要“同富贵”。。。。。。朱和盛的反清复明事业,似乎有点要上正轨了!


第十一章 本官最懂空城计了!
    三天之后,贵屿都城北门之外,邓光明高大的身形骑在马上,身上披着的白色布面铁甲,被南海上吹来的带着咸腥味儿的海风吹得猎猎作响。
    五六百同样披着布面铁甲的甲士,列阵在邓光明身后,只是在伸着脖子看着前方不远处的贵屿都北城门。
    另外还有一百多潮州府、揭阳县的衙兵,在知府薛章和揭阳县令凤鸣山的指挥下,押着数百从揭阳县各处强征来的民伕,推着盾车、扛着长梯,也同样在张望贵屿都的北门。
    包括邓光明、薛章、凤鸣山,以及邓光明麾下的三个佐领,于国琏、汤加备、周光祖在内,全军上下,个个目瞪口呆。
    这些人之所以目瞪口呆,是因为现在贵屿都城北门及北门城楼上的景象,看上去就是一出“空城计”啊!
    贵屿都城的北门大开,北门外的吊桥也已经放下,门外吊桥上有几个拿着笤帚瑟瑟发抖的老汉,而贵屿都北门城楼上看不见一个披甲持械的战士,只有一个羽扇纶巾的冒牌诸葛亮和两个童子打扮的小光头——贵屿都老于家的男人都剃发结辫,朱琚杉麾下的大南山英雄为了方便行走,也大多剃发结辫,现在都剪了辫子,成了光头。
    那个冒牌诸葛亮跟前还放着个古筝,好像还在弹,不过邓光明、薛章他们离得太远,根本听不清弹得是什么曲儿。
    “薛太守,您瞧着这架势像不像《三国演义》里面的空城计啊?”
    邓光明瞅了半晌,还是有点不敢相信眼前的所见,干脆就不耻下问,找今儿战场上最有学问的薛章提问了。
    薛章可是顺治十五年的进士,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没见过《红楼梦》)都能倒背如流——考进士当然不考四大奇书,可考上进士以后薛章就懒得看四书五经这些个正经书了,所以平日主要看看《金瓶梅》什么的,看腻了也翻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他的记性又好,翻上几十遍也就倒背如流了。
    “副都统,这就是在耍空城计啊!”薛章笑道,“这三天咱们忙着调兵遣将和打造器械,都快脚不着地了。那个天王朱和于忠贤倒好,压根就没想好好守城,还和咱们耍起空城计了。他是以为咱们没看过《三国演义》吗?早知道这样,三天前就杀进去了!”
    “这个朱三太子、朱三太孙也太蠢了!”邓光明笑道,“居然不知道我大清是把《三国演义》当兵书看的,旗下男儿就算不识字儿,也都知道《三国演义》上的那些事儿!”
    薛章笑了笑说:“副都统,那咱们是不是派兵杀进去生擒了那个冒牌诸葛亮和朱三太子、朱三太孙?”
    邓光明摇摇头道:“已经等了三日,也不在乎这一时半刻,还是使人去劝降,顺便打探一下虚实。”
    薛章冲身后一招手:“陆班头!”
    “卑职在!”
    陆仁义一路小跑到了薛章身边,行了个打千礼。
    “你去劝降,”薛章道,“和城上的人说了,只要交出朱三太子、朱三太孙,就能饶了他们。顺便再探查一下贵屿都北门外的情况,然后报来给本官和副都统知道。”
    “嗻!”
    陆仁义应了一声,然后就一路小跑着去了贵屿都城北门外,还上了吊桥。那几个拿着笤帚的老汉中有人见过陆班头,也知道“仁义陆”的美名,其中一人还壮着胆子上去见礼:“陆班头,小老儿有礼了,陆班头,你这是要。。。。。。”
    陆仁义还是一脸标志性的仁义,笑道:“我这不是不忍心看到贵屿都生灵涂炭吗?所以就和太守老爷请命前来劝降,只要于老爷子愿意绑了朱三太子、朱三太孙交给副都统和太守老爷,那副都统和太守老爷都不进贵屿都,立马带兵走人!”
    还有这样的好事儿?
    几个被于老爷子派出来装样子扫地的老头儿听了这话都有点小激动啊!
    牺牲天王朱、朱火炮朱两个,能拯救一城人的性命,多好的事情啊!
    可是于忠贤于九臣怎么就铁了心跟着天王朱、火炮朱他们俩父子一条道走到黑了呢?
    这不符合于老爷子的秉性啊!难道于老爷子还在待价而沽?
    贵屿都城北门城楼上正扒拉着一张古筝在乱弹琴的诸葛三和也听见陆班头的话了,于是也不弹琴了,而是拿着一把崭新的鹅毛扇子指着吊桥上的陆仁义,大声嚷嚷道:“假仁义,你就死了劝降的心思吧!有本军师在,别说邓光明和薛章,就是尚可喜亲自来打,也一样破不了我诸葛家祖传的空城计!”
    陆仁义听见这话都哭笑不得了,“三和道人,你都把空城计的名号说出来了,还有什么破得了破不了的?你以为别人都和司马懿一样没看过《三国演义》吗?”
    诸葛道人的嘴当然是很硬的,当下就哼了一声:“假仁义,你回去告诉邓光明和薛章,就说本军师已经摆好了空城计,他们有胆就尽管入城!”
    。。。。。。
    “哈哈哈,那个诸葛三和说漏嘴了!就这还敢吹是诸葛亮的子孙?真不怕让人笑掉大牙?”
    清军阵前,薛章薛太守听完了陆仁义的回报,都笑得前俯后仰了,笑完之后,他又回头看了眼邓光明,却发现这位邓副统领的表情有点严肃。于是也赶紧收起笑脸,问邓光明道:“副统领,这仗该怎么打?要不要下官派衙兵押着民伕推着盾车顶上去,再把壕沟给填上?”
    邓光明摆摆手,“人家都言明了空城计,咱还用得着推盾车、填城壕吗?”
    “那副都统打算直接派旗兵勇士冲进去生擒活捉了那诸葛妖道?”
    邓光明又摇摇头,“也不能这样冒险。。。。。。本官熟读《三国演义》时,就仔细研究过这空城计,而且也替司马懿想好了破解之法。”
    薛章连连点头,一脸佩服,“不知副都统有何妙计?”
    邓光明一本正经道:“欲破空城计,方法有二:一是司马懿可以命人在西城城门外架设红衣大炮数门,炮轰西城城门,炮毙诸葛亮!
    二是司马懿可以调集数十名鸟枪兵,带着鸟枪靠近西城城门,来个鸟枪齐发,枪毙诸葛孔明!”
    “啊。。。。。。”薛章努力忍住不让自己笑出声,还得举起大拇指说漂亮话,“高,高,实在是高,若是司马懿有副都统的谋略,何愁不能在有生之年吞蜀灭吴?”
    邓光明哈哈大笑道:“薛太守你这是损我吧?我是看过《三国演义》的,那司马懿可没看过这书!”
    薛章点点头,颇为赞同,“说的也是,司马懿在世的时候,《三国演义》还没写出来呢!”他顿了顿,“不知副都统准备用什么办法破空城计?”
    邓光明道:“咱们手头没有红衣大炮,自然只得用鸟枪破敌了!”他接着下令,“于佐领,命你领八十名鸟枪兵枪击贵屿都城头,瞄着那个羽扇纶巾之贼狠狠的打!”
    “嗻!”续顺公府的佐领于国琏大声应道。
    邓光明又点了佐领汤加备的将,下令道:“汤佐领,你带一百六十步甲和于佐领同行,先用弓箭和于佐领的鸟枪兵一起射杀城墙上的贼人。十箭之后,你的兵再结阵冲入城门。。。。。。务必给我擒杀朱三太子和朱三太孙!”
    “嗻!”


第十二章 诸葛大神保佑啊!
    在贵屿都城北门城楼内,透过一扇窗户观察敌情的朱和盛一瞅见城外的清兵摆出了八十人的“九进十连环”方阵,那颗强健的心脏又给拎起来了。
    因为他发现城外的清军不仅装备了大量的火枪,而且使用起来还蛮有章法的。不是一拥而上打乱枪,而是将大约八十名鸟枪兵排出十排,整整齐齐的前进。
    在这八十名鸟枪兵的左右,还各有八十名顶盔贯甲的旗兵步甲兵,人人都带着弓箭、背着一种刀把子很长的大刀片子,整整齐齐的步行挺进。
    就这整齐排列的阵型,就这不紧不慢、不慌不乱的步伐,大概都能赶上同时代的欧式步兵方阵了吧?后世被洪教主、杨上帝他们打得望风而逃的八旗上勇,可不能和他们相比。
    这还仅仅是满清八旗体系中垫底的“绿旗汉军”——据朱和盛从那个原版朱启炮脑子里拿到的关于续顺公府的记忆,这些打着绿旗子,穿着难看的蓝灰色布面甲,顶着“避雷针”头盔的家伙,是介于八旗兵和绿营兵之间的存在,属于旗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