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大表哥-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做到现在的位置上。
对于这两种意见,赵振也都感觉有道理,不过他从理智上来说,他更倾向于周美与郭遵的意见,毕竟他们最初的战略目标就是打下兴州城,至于是否抓住李元昊并不是第一目标,而且现在打了这么久,将士疲惫、物资消耗也极大,再追下去实在有些冒险,曹俣这些年轻人有冲劲很好,但他身为主将却不能冲动。
想到这里,赵振终于做出决定道:“传我军令,全军驻扎兴州城,同时火速将战况报于朝廷,由朝廷来定夺此事!”
所谓所于朝廷,其实就是放弃了对李元昊的追击,毕竟光是战报送到京城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等到朝廷那边传来命令,说不定都开春了,到时大军也休整过来了,物资也能跟上了,如果朝廷再想打的话,也会少掉许多的风险。
急脚递也就是大宋的八百里加急,虽然名字有点挫,但速度却一点也不挫,传信的信使日夜赶路,换人又换马,官道上的行人车马遇到这种信使都得立刻闪避,否则撞死了也是白死。
半个月后,兴州城的捷报也终于送到京城,而赵祯接到这份捷报时,也立刻召集大臣议事,虽然赵振打下了兴州,但却给朝廷出了一个难题。
第四百九十五章 磨刀石
今天本来是旬日,李璋带着豆子去拜访一下韩琦,顺便还和韩琦吃了顿饭,现在韩琦已经不在火器监,而是去了开封府做推官,主管审理案件,开封府设有左右两厅,每厅各有推官一名,轮流坐镇审理案件,虽然品级不是很高,但权力却很大。
开封府在大宋十分的特殊,甚至很多宰相都在之前担任过开封府尹的职位,而一般进入开封府为官的官员,日后也更容易进入中枢,所以韩琦只要在开封府表现出色,日后很可能会直接进入中枢,可以说已经半只脚踏入朝堂的核心了。
韩琦对豆子的事也十分尽心,不但当场传授了许多考场上的经验,甚至还让豆子经常来他这里,这样他也能时时指点一下豆子的学问,而李璋私下里也问了一下韩琦,结果韩琦对豆子的学识还是十分肯定的,只要发挥稳定,考中进士应该不难,这也让李璋再次放下心来。
不过就在李璋和韩琦刚吃过饭,宫里召他进宫的人就找来了,李璋只能告别了韩琦进宫,而当他见到赵祯时,这才知道赵振已经打下兴州城,但李元昊却出乎他们预料的带人逃跑了,要知道现在可是冬天,他带着那么多人迁移,可是冒着极大的风险,也许一场大风雪就能让他们损失过半的人口。
“赵振派人来送信由朝廷决断,显然是已经放弃了追击李元昊的准备,各位对这件事怎么看?”赵祯等所有人看过战报后,这才缓缓的开口道,他现在对朝政也越来越熟悉,所以对赵振的做法也一眼就看穿了对方的打算。
“启禀陛下,臣以为赵振做的很对,大军出兵数月,而且西北苦寒,军中将士已经十分的辛苦,若是再追下去,说不定会发生什么变故,甚至可能会让党项反攻,到时前期的战果也可能要全部丢弃,所以我觉得巩固现在的战果才是最重要的事。”这时只见宰相吕夷简第一个发表了看法道。
说起吕夷简,在原来的历史上,赵祯亲政后不久他就被罢相了,倒不是他做错了什么事,而是赵祯历史上的皇后郭氏说了吕夷简的坏话,再加上赵祯出于一些考虑,这才将吕夷简罢相,不过很快他就官复原职,反倒是那位郭皇后被赵祯给废掉,一生清灯古佛为伴,当然这个郭皇后被废并不是因为吕夷简,更多的她自己作的。
“臣也觉得赵将军做的很好,兴州即已打下,之前的目标已经实现,现在天气太冷,已经不适合再用兵,倒是可以准备一下明年接收兴州等地!”这时其它的大臣也开口赞同道。
李璋对这件事也是比较赞同的,而且当初之所以选赵振为主将,并不是赵振比别人更有才能,事实上如果论起统兵的能力,刘平等人并不比赵振差,甚至还要强上一些,可是赵振却有一个别人没有的优点,那就是沉稳,毕竟这是赵祯亲政后的第一战,哪怕不能赢,但也绝不能输,而这点赵振显然比其它人更合适。
看到所有人都对赵振的决定表示赞同,赵祯这时也点了点头道:“朕也觉得赵将军的决定很好,只是李元昊带着主力逃跑了,据战报上所说,李元昊抛弃了大部分的妇嬬老弱,带走了两万精锐,朕担心明年开春之后,他会带兵反扑,到时可能会影响到兴州后续的计划。”
之前李璋向赵祯建议,可以派驻厢军到兴州屯田,这件事赵祯也与吕夷简等人商议过,虽然有人反对,但大部分人觉得这件事其实是可行的,毕竟兴州是新打下来的土地,如果没有人口填充的话,日后也无法统治,而很多厢军本来就是朝廷的一个负担,现在能利用起来也是一举两得。
不过现在兴州虽然打下来了,李元昊却逃跑了,而且手中还有两万兵力,如果日后他不断的派兵骚扰兴州,肯定会打乱朝廷在兴州屯田的计划,甚至会让宋军不得不在兴州驻扎重兵,这又会是一个新的负担。
“陛下,可还记得当初我提过的唐太宗攻高句丽的旧事?”李璋这时却忽然笑呵呵的开口道,之前他和曹玮都预料到李元昊可能要逃,只是当时他们觉得李元昊应该会在春天暖和后再逃跑,却没想到对方竟然更加果断,直接舍弃了兴州城冒险出逃,不过李璋虽然意外,但对这件事依然有所准备。
“表……咳,李卿你的意思是主动出兵骚扰!”赵祯听到这里也是眼睛一亮道,只是因为太激动差点叫出“表哥”这两个字,这个称呼平时在私下里叫一叫倒也没什么,可是在这种议事的正式场合就有些不合适了。
“陛下英明,党项之前占据着兴州之地,治下之民近百万,李元昊的声势也是如日中天,可是现在他败了,而且连兴州也丢了,哪怕他还有两万可战之兵,但对咱们大宋已经形不成什么太大的威胁,不过他还有一个用处,那就是作为咱们大宋军队的磨刀石,时不时派出军队侵扰一番,即可以练兵,又可以让李元昊无力发展农牧,而少了农牧,党项人必定物资匮乏,日后也许不用咱们出兵,他自己就会倒下!”李璋这时淡定的一笑道。
不过李璋的话一出口,特别是当听到“磨刀石”这三个字时,吕夷简与薛奎等人全都是一惊,因为他们全都听出李璋话中有所暗指,如果李元昊是磨刀石的话,那么磨好的刀又将用在哪里?又有哪里值得大宋用这把刀?这个问题根本不用回答,所有人心中都有答案。
想到上面这些,吕夷简等人也都是彼此对视一眼,然后又看了看年轻的赵祯和李璋,相比他们这些大臣,赵祯显然与李璋更有默契,哪怕李璋现在只是个小小的武学校监,但却已经可以参与到政事之中,而且李璋的大胆与进取也在影响着赵祯,这对大宋来说也不知道是件好事还是坏事?
第四百九十六章 圣二军(上)
随着兴州的攻陷,大宋对党项的战事也暂时告一段落,不过大宋内部却开始了紧张的忙碌,各地闲置的厢军纷纷接到调令,开拔后赶往西北,这些厢军不同于正规的禁军,一般都是拖家带口的,军营里也允许家眷居住,所以厢军的驻地一般来说和普通的村庄差不多,只是更穷一些罢了。
东京城外,李璋与韩琦踏着积雪并肩而行,野狗与几个衙役跟在后面,两人在前面边走边闲聊,自从进入官场之后,两人虽然经常见面,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公事,而且两人都很忙,又都有各自的家庭需要照顾,所以已经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闲聊了。
天寒地冻,京城附近的厢军也有一部分要迁移到兴州城,而这可不仅仅是枢密院的事,另外还需要开封府等各个衙门的配合,韩琦身为开封府推官,今天刚好要去一个厢军驻地查看,李璋刚好遇到他,于是就结伴一起来,他对厢军的生存状态也颇为好奇。
“李璋,朝中都说你现在虽然无宰相之职,但却有宰相之实,这可不是什么好风头,你也要小心一些,不要被人算计了!”韩琦这时忽然开口道,他在开封府任职,消息也十分灵通,对于朝堂上的一些动向也颇为关注,而对于李璋的现状,他也有些担心,因为李璋其实已经犯了官场上的忌讳。
“我知道朝堂上那些人在说什么,不过我不在乎,而且党项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也不会再掺和到其它的事情中去了。”李璋却是十分淡定的道,他自然知道自己对赵祯的影响会引起朝堂上一些人的不满或嫉妒,不过他自己也有分寸,只要不触及到真正的核心利益,一般人也不敢真的针对他。
“你有准备就好,其实说起来以你向在的身份地位,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进入朝堂,哪怕做到执宰的位置也用不了几年,我相信陛下也很希望你能在朝堂上成为他最得力的助手的。”韩琦这时犹豫了一下这才再次开口建议道。
“我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让我在陛下旁边出出主意,帮他参谋一下事情还行,可是你若是真的让我去处理那些繁杂的政务,说不定会搞成一团糟,到时只会务事,相比之下,我倒是觉得你更适合做宰相。”李璋听到这里却是哈哈一笑道。
“你就别拿我开玩笑了,我现在只是个小小的推官,哪敢奢望宰相的位子?不过你也别太谦虚,现在你在武学不就做的很好吗,曹老将军不管事,现在大小事情都由你来处理,而武学也是蒸蒸日上,哪怕是吕相也夸你有治国之才!”韩琦听到李璋说自己可以做宰相,当下也是自嘲的一笑道。
“咦?这不对啊,我记得你小时候可是十分有自信。”李璋听到韩琦竟然如此不自信,当下也有些惊讶的道,在他看来,韩琦日后封侯拜相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谁还没个年少轻狂的时候,可是进入官场越久,我越是感觉这里面的水实在太深了,对于日后能走到哪一步,我也没有任何的把握。”韩琦先是看了李璋一眼,随后又抬头看向远方道,眼神中也带着几分前路不知的迷茫。
李璋这时才醒悟过来,没想到大名鼎鼎的韩琦也会在年轻的时候迷茫,不过想想也正常,哪怕再伟大的人物,也不可能将自己的一生提前规划好,他们更多的是被时势推到了那个位置上,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这句话可谓是一语道尽天机。
“不说这些了,今天咱们要去的厢军是什么番号,一共有多少人?”李璋忽然转移话题道,人生的迷茫并不是靠别人指点就能醒悟的,更多的还是个人的体悟,这点别人根本帮不上什么忙。
“这队厢军名叫圣二军,人数在五千人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壮,另外还有一千多人的妇嬬。”韩琦这时也从感慨中醒来,随后有些不好意思的向李璋一笑介绍道。
“圣二军?这个名字怎么这么奇怪?”李璋听到厢军的番号也有些惊讶的问道。
“厢军本来是作为协助正规军的辅兵,可是后来太祖皇帝为了不让流民闹事,于是每逢灾年,就会把灾民收编为厢军,所以按照不成文的规定,这种厢军一般都是以被收编时的年号为番号,比如圣二军,其实就是天圣二年时,相州赤地千里,无数流民逃到京城讨生活,于是朝廷这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