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大表哥-第3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得来一趟,李璋也就顺便在火器监参观了一下,火器监虽然名为一监,但其实下辖着无数个作坊,比如冶铁作坊、硝石作坊、木炭作坊等等,这些作坊为制作火器提供各种样的原料,毕竟制作火器需要的材料特殊,比如一个火药原料就需要各种提纯,这些都是外界无法提供的。
本来火器监在皇城中,但是后来因为火器监的研究太危险,几乎每月都会爆上几次,这让周围的几个衙门实在受不了,最后一起上奏把火器监给撵了出来,于是火器监索性就迁到了皇城西侧靠近城墙的位置,这里有一大片的空地,现在全划给火器监了。
火器监下属的作坊实在太多了,自然也不可能全都聚在一块,事实上这些作坊大都在城外,特别是火药作坊,更是因为太过危险,绝不能放在城内。城西的火器监算是总部,这里并不负责生产,而是负责研究改进,比如铁炮就是在这里研究成功的。
李璋最关注的还是开花弹的研究,这东西他早就提出来,而且开花弹也初步的制作出来了,只是因为炮弹不过关,使用也比较麻烦,比如现在只能在臼炮中使用,而且开花弹还需要用引信点燃,根本无法控制爆炸时间,所以使用起来也十分危险,根本无法投入实用。
其实以现在的黑火药,就算是开花弹研究出来,威力也十分有限,不过李璋却知道开花弹是历史的趋势,特别是火炮想要成为真正的战争之王,就必须从实心弹走到开花弹,所以开花弹必须要研究,哪怕投入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不过李璋在火器监转了一圈后,心中却越来越沉重,并不是刘恕他们做的不事,恰恰相反,刘恕和包拯等人将火器监管理的井井有条,就算是李璋亲自来管理,顶多也就是这个水平了,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还不如他们。
但是火器监管理的虽好,但李璋却从中看出几分隐藏的危机,而且并不仅仅是火器监,他发现还有一些其它的方面,也有着同样的危机!
第五百八十一章 医学院
不成系统!这是李璋参观火器监时的第一感觉,虽然那些研究改进新火器的工匠大都十分有经验,甚至有人可以简单的工具钻出一根笔直的枪管来,但这些人的技术虽好,但却很难传承下去,一个学徒想要学到他们身上的本事,却需要跟着师傅身边苦练数十年,最后的成就也未必能比得上师傅。
另外还有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些工匠虽然不能说完全不识字,但也只认识一些常用的简单字,根本无法将自己的经验写下来,更无法将自己的技术总结归纳,而如果他们死前没有教出一个好徒弟,那他的本事就要失传许多。
而且工匠们的技术传承也是古老的师徒传承,这种传承带着不少的糟粕,比如徒弟要无条件的服从师傅,甚至还要在师傅家打杂,做牛做马才能换来师傅的传授,甚至有些师傅为了防止徒弟学会了自己没饭吃,还会偷藏一手。
总的来说,其实也就是技术的传承有问题,而且李璋从火器监也联想到其它方面,比如钱行、纺织等等,这些被自己提前带来的新兴行业虽然看起来十分兴盛,但想要让它们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有不断的专业人才加入。
“既然军队的人才有武学,那么这些行业也必须有专门的技术学校。”李璋这时低声自语道,“看来是时候普及一些基础的教育,甚至开办一些专门的技术学校了。”
李璋是个穿越着,他可以依靠自己超越这个时代的眼光和见识,创造出一个行业来,只是这个行业没有原先的苦累,只靠李璋自己的指点虽然能有一些成就,但却容易变成无源之水,说句不好听的,如果李璋有一天去世了,那么这些行业又该怎么发展?
以前李璋并不是没有想过这些事,只是当时他年纪太小,影响力也有限,所以就算提出来恐怕也没多少人影响,但现在赵祯当政,李璋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再加上年纪渐长,甚至连孩子都有了,所以他也要为以后做打算了。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也要一件件的来做,如果不分先后所有事情一拥而上,到时李璋也吃不消,而且还容易因为事情太多而导致有所疏漏。
第二天一早,李璋再次进宫见赵祯,而赵祯看到他也立刻道:“昨天母后找你是不是说曹氏的事?”
“嗯,姑母已经知道了,而且还十分的自责,昨天我和杨太妃劝了她许久,但看姑母的样子,似乎还是有些放不下。”李璋点头应道。
“昨天下午母后也去找我了,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我也是怎么劝都没用。”赵祯这时也是苦笑一声道,他最怕的就是让母亲因为这件事而内疚,结果还是发生了。
“再等等吧,这种事光靠别人劝根本没用,也许时间久了姑母也就想通了。”李璋这时也颇为无奈的道,不过他也能理解李太后的心情,毕竟她身为母亲,好不容易想为儿子做点事,却没想到又遇到曹氏这种女人。
“这个曹氏真是害人不浅!”赵祯这时再次有些恼火的道,虽说曹氏能入宫不仅仅是因为她自己,朝堂上的大臣也要背负很大的责任,特别是吕夷简,但曹氏毕竟是始作俑者,所以赵祯也把怒火都迁到了她身上。
李璋听到这里也是暗叹一声,虽然他对曹氏也十分不满,毕竟因为她的自私,使得赵祯和李太后都成为受害者,但他还是希望赵祯能接纳曹氏,哪怕是为了宫中的安宁,可是看赵祯现在的样子,恐怕等她进宫后只会倍受冷落。
“陛下,我今天来是有一件事想与陛下商议!”李璋这时转移话题道,当然他也的确是有要事与赵祯商量。
“什么事?”赵祯当即把曹氏的事抛之脑后问道。
“是这样的,我想由朝廷出面,开办一所医学院,就像武学为军队培养人才,医学院不但将为宫廷,同时也是为大宋培养更多的大夫。”李璋当下开口道。
李璋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还是把医学作为一个突破口,而他准备开办的医学院不仅仅教授传统的中医,另外他也将把自己从后世带来的现代医学写入教材中,虽然他的所学有限,但却可以为这个时代的医生提供另一条完全不同的思路,希望他们日后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医学院?表哥你为何忽然有这种想法?”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是一愣道。
“其实这个想法由来已久,特别是当初我看到陛下因皇后的去世而痛苦万分时,我也在痛恨自己的医术不精,其实像皇后当初的情况,如果能提供一些好的医疗条件,是有可能让皇后活下来,而医学院除了传授医术外,也将进行一些医术的研究,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的病人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李璋这时也面带沉痛的道。
听到李璋提到去世的张皇后,赵祯也感觉心中一痛,特别是想到当初两人相处时的甜蜜,更让他鼻子发酸,眼睛也热热的,不过最终他还是长吸了口气,止住了将要溢出的眼泪道:“表哥你说的不错,皇后虽然去世了,但类似她的病人还有许多,别的不说,光是每年因难产而亡的女子,就不知凡几,如果医学院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也将功德无量!”
“我也是这样想的,医术是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比如军中受伤的将士,以前每次打仗,受伤的将士死亡率都是极高,现在军中使用了新的伤口处理办法,死亡率已经大为降低,类似的还有一些以前的绝症,现在也能治疗了,我想集中全天下的良医,一边教学一边研究医术,总有一天,现在的绝症在日后也能得到治疗。”李璋再次缓缓的开口道。
“准了,那就按表哥的意思设立医学院,只是医学院没有先例,表哥你觉得该如何办理?”赵祯先是点头答应,随后又开口询问道。
第五百八十二章 被弹劾的赵振
“医学院不如就交给我来打理,至于武学那边,这几年已经走上正轨,平时我经常十天半月还不去一趟,所以完全可以交给别人来打理。”李璋这时毛遂自荐的道,他本来就是半个医生,而且又想把后世的医学理念引入到现在的中医体系中,所以除了他之外,还真没有人能担当这个重任。
听到李璋愿意亲自打理医学院,赵祯也十分高兴,但是当听到李璋要把武学的事放下,这让赵祯又有些发愁的道:“表哥你去医学院我求之不得,可是武学也没必要放任不管吧,现在曹老将军不能管事,武学可全都靠你撑着,如果你走了,我实在想不出来有谁能接手。”
“当然是你啊,武学从建立之初就应该由皇帝来兼任山长一职,只是当时情况特殊,所以才暂时由曹老将军担任,现在刚好由陛下兼任山长一职,另外再从朝中的老将中挑选出一个得力之人担任校监就行了。”李璋这时笑呵呵的道。
“我?我哪有时间管武学的事?”赵祯听到李璋的话却是苦着脸道,他每天光是处理奏折就要花费大半的时间,哪怕李璋经常劝他放权,但他依然是有些不放心,有些事情还是要亲自处理。
“没让你亲自去管武学,但你也想清楚,武学可是为军队培养将领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军中武学出身的将领会越来越多,日后很可能全国的军中将领都是武学出身,而他们都出自武学门下,所以山长这个职位可是有着巨大的号召力,你确定会放心的交给别人?”李璋这时再次笑呵呵的反问道。
听到李璋的话,赵祯也忽然想起来,当初武学建立之初,李璋就曾经对自己说过类似的话,只是当时自己一来年轻,二来也没有掌权,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但现在仔细的想一想,武学的确是越来越重要,甚至如果日后军中将领都出自武学门下,那影响力就更恐怖了。
“我明白了,那就立下规矩,日后武学山长一职由皇帝兼任,所有将领都出自天子门下,虽然这不能完全确保他们的忠心,但也是个笼络人手的手段。”赵祯最后郑重的点了点头道。
不过说到这里时,赵祯又犹豫了一下再次开口道:“可是表哥你不做校监了,那这个校监该由谁来做,交给其它人我也有些不放心啊?”
“陛下怎么忘了,不是有一个人正在被大臣们架在火堆上烤吗?”李璋这时忽然一笑道,他在决定辞掉武学的事情时,就想好了接任的人选。
“架在火堆上烤?”赵祯听到李璋的话先是一愣,随即这才反应过来,当下抚掌大笑道,“我知道了,赵振这个家伙已经几次上书请求调回京城,这倒是个不错的机会!”
赵振之前率兵大败党项,并且将李元昊逼到黑山,甚至逼得党项不得不与辽国翻脸,而现在宋军更是占据了党项原来的土地,也打通了与西域的通道,身为主将,赵振自然是居功至伟,甚至有人已经将他与曹玮相比了。
不过大宋已经好多年没有出现开疆拓土的将领了,从这方面为看的话,赵振的功劳甚至比曹玮还要大。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更何况在大宋这种文官打压武将的风气下,所以自从赵振打败了党项后,朝堂上对他的弹劾就没有停过。
特别是最近李元昊同意与大宋议和,这让不少文臣都认为军中已经不再需要赵振,甚至放着赵振这种功高震主的将领,万一他造反怎么办?所以这段时间对赵振的弹劾也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