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宋大表哥-第3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弹劾也是如同雪片一般送到政事堂,最后出现在赵祯的案头上。
  赵振也不傻,而且他有个儿子名叫赵珣,就在禁军中担任将领,所以赵振那边也早就接到风声,他倒是知道进退,数次上书请求调回京城,毕竟只要他回到京城,就没有人敢说他想造反了。
  赵祯也觉得赵振十分合适,一来他是军中的老将,二来又立下灭党项之功,虽然李元昊还没有彻底剿灭,但其实军中已经不需要赵振再坐镇,事实上赵振的统兵能力并不拔尖,但胜在稳重,打仗时不冒进不贪功,所以之前大宋第一次对外用兵才选了他,现在也是他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武学的人选也确定了,赵祯终于放下心来,然后与李璋又商议了一下医学院的事,相比武学,医学院的重要性似乎要小得多,但却关系到民生,而且医学院的学生也不像武学那样,毕业后有明确的去处,太医局也要不了那么多的人,所以这些也都需要提前考虑好。
  其实李璋之所以先建立医学院,除了有张皇后这个事情对赵祯的刺激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大宋对医学还是十分支持的,特别是科举中还设有医科,所以医术学得好也能做官,比如太医局就是专门的医官选拔制度,甚至太医局本身就是个医学教育机构,只是太医局的教育规模太小,而且教学也十分保守,根本达不到李璋的要求,所以他才建立另立医学院。
  对于医学院学生日后的去处,李璋也做了一个清楚的规划,太医局培训的大夫主要用于补充自身之用,而太医局也主要为皇家和大臣服务,有时地方发生疫情时,也会从太医局派遣良医去地方,但那些都是临时性的,相比之下,地方的医疗条件十分恶劣,特别是南方偏远地区,有些地方的人生病后,只能向巫医求救,根本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而医疗水平低下也是古代人寿命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李璋对医学院学生的规划并不仅仅用来补充太医局,而是想要建立一个由朝廷主管的全国医疗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由朝廷授予正式的医官职位,然后像普通官员一样派遣到地方,设立官方的医院,为地方提供医疗服务,有点像后世的公立医院,国家也会给予一定的补贴。
  对于李璋的这个想法,赵祯也十分的赞同,事实上李璋的想法并新鲜,只要再等几十年,也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宋徽宗登基后,大宋也会设立医学,并且在地方设立惠民局,同样带有一些医疗性质的服务。
  商议完医学院的事后,李璋想了想再次总结道:“其实也不瞒陛下,医学院只是一个试点。”
  “试点?”赵祯对李璋口中的新名词早就见怪不怪,这时也好奇的追问道。
  “不错,昨天我去火器监帮他们解决了一个问题,但却发现了更多的问题,那就是技术的传承,相比之下,医学的传承还是不错的,至少有太医局这样的衙门能够传授医学,但火器监的那些与火器相关的技艺却只能靠师傅与徒弟口口相传,手把手的教,不但效率低下,而且还容易遗漏,所以我觉得火器监也应该设立一所学校,把他们的技艺传承下去。”李璋这时开口解释道。
  赵祯与李璋一起长大,两人间的默契也无人能比,李璋的这些话别人可能无法理解,但他却一下子就明白了,当即也点头赞同道:“表哥你说的不错,这点倒是我疏忽了,有了武学这个先例,已经证明学校的重要性,不仅仅是火器监,另外还有将作监、都水监等等,这些应该都需要一个专门的学校。”
  “陛下所言极是,不过饭要一口口吃,陛下万不可操之过急,现在先设立一所容易一些的医学院做试点,如果效果良好的话,再推广到其它行业也不迟。”李璋当即赞同道,顺便还劝赵祯不要着急,毕竟他了解赵祯的性格,有时还是有些太急躁。
  “朕明白,那就这么说定了,明日我将吕相他们找来商议一下医学院的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赵祯当即点头笑道,今日与李璋的谈话也为他指明了一条施政方面的道路,这让他也有种豁然开朗之感,所以心情也好了起来。
  “对了,听说表哥你要纳妾了?”赵祯这时忽然想到一件事,当下笑嘻嘻的向李璋问道。
  “你怎么也知道这件事?”李璋这时也惊讶的看着赵祯道,毕竟赵祯平时那么忙,又不能出宫,纳妾又是自己的家事,所以李璋也没想到他会知道这件事,青织总不会也给赵祯送了请帖吧?
  “狸儿进宫和我说的,而且我还知道你纳的是那个辽国逃跑的公主,听说她早就喜欢你,而且上次你出使辽国时,她还写信给她的弟弟帮你,这样有情有义的女子也的确不多见,表哥你可莫要辜负了美人恩啊。”赵祯这时哈哈一笑道。
  狸儿难得进宫,每次进宫都会和他聊一些宫外的趣事,也算是为他解闷了,只是如果赵祯知道李璋和妙元之间的事,不知道他是否还能笑的出来?


第五百八十三章 周太医
  “左边往上一点,对对,就这样,固定好了,千万不能掉下来!”李璋站在门前亲自指挥着工匠把“医学院”的匾额挂正,而随着这道匾额被挂起,也代表着医学院正式设立。
  不过现在医学院还只是个空壳子,赵祯在与吕夷简等人商议过后,很顺利的就把这件事批了下来,对赵振的调令也下达了,只是赵振远在西北,而且他就算接到调令,也要安排军中的事,所以估计等到年后才能回来,而在这段时间,李璋就要兼管武学和医学院两边的事情。
  幸好武学已经走上正轨,平时也根本不用李璋操心,所以他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医学院这边,而医学院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医学院的驻地解决,这件事倒很容易,因为李璋早就看中了武学旁边的一座建筑。
  这里本来是皇帝祭祀武成王庙时暂时休息的场所,勉强算是一座行宫,后来武成王庙被改为武学,但前面的大殿,以及旁边的行宫还是保留了下来,只是这座行宫极少使用,赵祯就算来祭祀,也都是直接进大殿,所以行宫留着也是浪费,李璋就直接向赵祯讨要了过来。
  行宫是座独立的建筑,里面的房舍众多,只需要朝廷一些修改就能直接拿来作为医学院的院址,不过改建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李璋先让人把医学院的匾额挂上去。另外把医学院放在武学旁边也有好处,因为武学的训练十分严苛,经常有学员受伤,可以让医学院的学生拿他们来练手。
  看着匾额挂好后,李璋这才背着手进到行宫,不对,应该叫医学院才对,现在这里到处都是工匠,李璋也把自己对医学院的规划交给了负责的官员,估计等到明年三月份时,医学院才能改建完毕。
  “参见定北侯!”就在李璋刚进到医学院,就见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上前向李璋行礼道,随着李璋接管医学院,他的爵位也做了变动,这也是赵祯早就要求的,而定北这两个字也足以说明赵祯和李璋的野心。
  “不必多礼,周太医感觉怎么样,可看过我给我的医学院章程了?”李璋这时笑呵呵的问道,这个周太医是从太医局借调来的,主要是作为李璋的助手协助他把医学院打造起来。
  “下官已经看过了,对于定北侯的想法下官也明白了,只是对于章程上所说的手术之学还是有些怀疑,传说这可是医圣华陀的神迹,咱们医学院中真的能学到这样的医术?”周太医这时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在李璋对医学院章程中,提出将外科手术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是周太医对这门医术还是持保留意见,虽然中医中也有一些手术的手段,比如对战场上对伤员伤口的处理,但大都比较粗糙,而且这只是治伤,很少用于治病。
  对于周太后的怀疑,李璋却是哈哈一笑道:“这里是医学院,周太医还是直接称我为山长吧,至于手术之学,我倒是略懂一二,不过这门医学还不完善,需要咱们一起研究补全,所以日后倒是有劳周太医了!”
  周太医名叫周正,是祖传的医学世家,擅长妇科与儿科,而且别看他须发花白像个五六十岁的老者,但其实他才四十出头,只是他痴迷于医学,平时最喜欢埋头研究医术,十年前河北大疫,他为了寻找治疗之法,甚至不惜,故意染病,最后以自身试药,总算是让他找到了办法,这也让他成为太医局有名的医痴。
  “山长真的懂得手术之学?”周太医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露出震惊的表情道,他平时醉心于医术,虽然听说过李璋的名字,但除了知道他是陛下的表兄外,并不知道李璋懂得医术。
  “略懂一些,其实许多病都可以通过手术来治疗,比如肠痈,其实就是肚子里的一节肠子出了问题,只需要开刀将这节肠子切除就可以了。”李璋这时笑着开口道,所谓肠痈,其实就是阑尾炎的中医叫法,只是这种病在古代几乎是绝症,虽然有对症的方子,但却很少能彻底治好,如果是急性阑尾炎的话,发病者很可能会被活活疼死。
  “切除?可是把人的肚子剖开,人还能活下来吗?”周太医这时却再次怀疑的问道,肠痈的病因他也知道,只是中医只能用药内服,比如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就有治疗肠痈的方子,只是这种病人而异,有些时候方子能奏效,但有些时候却会失效,这个问题也是一直困扰他的医学难题之一。
  “能活,只要我们对人体内部的结构异常熟悉,下刀时不伤害其它的内脏器官,而在切除了病灶后将伤口缝合,再以药物防止伤口感染发炎,一般来说很快病人就会恢复健康!”李璋这时十分肯定的道,阑尾炎在后世简直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手术了,有些人明明没有阑尾炎,也会把阑尾切除。
  听到李璋的这些话,周太医也是眼睛一亮,他醉心于医学,心思也比较单纯,再加上李璋说话时的自信也感染了他,让人不由得相信李璋的话,更何况李璋既然敢建立医学院,肯定不会无的放矢。
  看到周太医已经被自己说动,李璋也立刻趁热打铁,将一些现代医学的基础讲给周太医听,虽然这与周太医所学大相径庭,但李璋说有理有据,而且与中医相互印证之下,更让他感觉像是打开了一座新大门一般,同时对李璋也更生出敬佩之意。
  两人在医术上聊了许久,直到天色将晚这才停下来,而周太医却还意犹未尽,甚至想和李璋彻夜长谈,不过李璋可没这个时间,等到差不多时就停了下来,而周太医这时也露出遗憾之色。
  “周太医,医学院现在还是个空壳子,太医局那边会调来一些太医充当教员,不过对于学员的来源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李璋这时再次开口问道,顺便也转移一下话题。


第五百八十四章 妙元来晚了
  医学院成立了,虽然校舍还在改建之中,但李璋已经筹划招生的事了,相比武学,武学院招生就简单多了,因为大宋的科举开设有医科,所以许多读书人对医学并不排斥,甚至绝大部分读书人都看过那一两本医书,现在还不怎么出名的范仲淹日后说过一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正是这个时代读书人最佳的写照之一。
  所以医学院的招生就简单多了,只要张贴出告示,很快就有一批不得意的读书人登门报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