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宋大表哥-第4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李璋宣布了物资就在后面,只要道路被打通,后方的物资就能运进来,到时就不必再挨饿了,这也给了灾民极大的动力,毕竟希望在这个时候显得无比珍贵,甚至许多灾民本来麻木的脸也慢慢的变得鲜活起来了。
  第二天一早,李璋在吃过早饭后,带着野狗和两百禁军,以及灾民中招募的一千壮年男女进了城,之前为了防备山贼杀来,所以灾民营中需要大量的人手保护,但现在山贼已经被剿灭了,自然没有了这个后顾之忧,所以也能抽出大量的人手进城搜救。
  距离地震已经过去十一天了,城中灾民存活的希望已经很小了,但李璋觉得只要还一丝希望,就不能轻易的放弃,毕竟他们的一点努力,可能就会换来一条人命。
  之前李璋只是在忻州城外面转了半圈,并没有进城,今天也是第一次进城,不过刚进到城中他就发现,地震这种天灾实在太可怕了,大地扭曲房屋倒塌,地面到处都是裂痕,有些地方还有地下水涌出,使得情况更加复杂。
  不过万幸的是,大宋这个时代的建筑都不是很高,如果像后世那种动不动几十层楼的建筑,以他们这点人力根本没办法救援,而且危险也太大,这个时代顶多也就是三层的木制楼房,自重不大,哪怕倒塌后危险性也小得多。不过就算是这样,整个忻州城也死了两万多人,足见这场大地震的可怕。
  李璋与野狗带着几个人四处搜寻,野狗的听力惊人,如果地下有人求救的话,别人可能听不到,但他绝对能听到,不过李璋走过几条街道,野狗也没有发现有人求救,这让他也是心中沉重,其实如果有生命探测仪的话,肯定能更好的寻找废墟下的灾民,可惜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有那种东西。
  又转过一个街道,但是当看到前面的情况时,李璋却愣在当场,只见这片区域全都一片焦黑,显然发生了火灾,这种情况很正常,毕竟地震发生在晚上,建筑又是木制的,倒塌时很容易引发火灾。
  不过让李璋震惊的却不是这片火灾区域,而是在地面上裂开一个大缝,里面竟然向外喷火,火焰足有数丈高,之前因为有废墟挡着,所以他们也没有发现。
  “地面怎么会喷火,这又不是火山?”李璋看着地面喷出这么高的火焰,当下也不由得奇怪的自语道,随后他迈步上前仔细的看了看,的确是地下喷出的火焰,而且温度极高,让人无法靠近。
  不过李璋很快就想明白了,这应该是地下喷出来的瓦斯气体,要知道这里可是忻州,地下面全都是煤矿,平时倒还没什么,可是遇到这么大的地震,瓦斯气体喷出,再遇到明火很容易就形成了这种喷火的奇观。(这不是老鱼杜撰,史书上记载的这场大地震的确有地下有涌泉、地火喷出的记载。)
  “大哥,附近好像有动静!”正在这时,野狗忽然侧耳倾听道,紧接着他转身就往旁边的一堆废墟跑去,李璋也急忙带人跟上。
  只见野狗在一片废墟前停下,然后伏下身子趴在地上听了片刻,随即就兴奋的道:“地下有人在敲打,应该是在求救!”
  “挖!”李璋当即命令道,他身后的几个护卫也立刻拿着工具上前动手,野狗更是人力挖掘机,最后李璋也亲自上前动手挖掘,不过速度还是太慢了,于是他让人召集了一些人手一起动手,赶到天快黑时,这才挖开了废墟。
  只见下面是一个三角形的房梁框架,这才顶住了上面废墟,给下面剩下一个不大的空间,而在这片空间里,一个瘦弱的人影手拿砖头敲打着旁边的木梁,因为身上全都是尘土,根本分辨不出对方是男是女?
  看到这里,野狗第一个窜了进去,然后把人拖了出来,时李璋才发现对方是个男子,年纪也不大,只是一条腿不正常的扭曲着,显然已经被砸断,这时因为饥饿已经陷入半昏迷之中,而且李璋发现下面似乎有积水,估计对方就是靠着喝积水存活下来的,否则一个人三天不喝水就能渴死。
  当下李璋立刻让人把救出来的男子送回营地治疗,他自己则带人继续在城中搜救,因为这时其它地方传来消息,有人发现了生存者,于是李璋带着野狗也立刻赶过去救人,直到半夜时,这才救出第二个幸存者,另外还有几具尸体,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这么幸运。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璋一直带人在忻州城的废墟里搜救,累了就坐在地上休息一会,饿了就吃别人送来的野菜粥,困了就直接睡在空旷的大街上,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存活的幸存者也越来越少,有时候他们挖开一座废墟,但找到的只是幸存者的尸体,这也让李璋的心情越来越低沉。
  就在李璋搜救的第七天,后方的道路终于打通了,物资也运到了忻州城,这让所有灾民全都陷入狂喜之中,毕竟他们已经饿的太久了,光吃野菜也根本顶不了多久,别说别人了,连李璋也瘦了好几圈,野狗的饭量大,光吃野菜更是受不了,为此只能晚上跑到附近的山林里打猎,可是附近的动物早就被地震吓跑了,剩下的也被灾民吃光了,所以野狗的收获也是极小。
  随着物资的到来,李璋也是松了口气,不过第一次发粮时李璋也特别吩咐,每人只能喝一碗稀粥,毕竟这帮灾民饿的太久了,万一吃的太多很可能会撑死,熬过了大地震最后却被撑死,那可就太不值了。


第六百五十五章 变革
  道路被打通,后方的物资与人员也源源不断的送到忻州,这也使得这里的灾情终于稳定下来了,忻州城的废墟经过这么久的搜救,能救出来的人都救出来了,而没能救出来的人恐怕这时也撑不下去了,对此李璋虽然不甘心,但也没有办法,毕竟在这种天灾面前,人类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
  暂时稳定了忻州的情况后,李璋又赶往了忻州北方的代州,那里也在地震的范围之内,不过相比之下,代州的情况却要好的多,毕竟地震的中心在忻州,所以代州受到的损失明显小得多,只是一些房屋倒塌,导致了数百人的伤亡,而且与外界的交流也一直是通畅的,所以就算李璋不去,代州这边也已经可以自救。
  不过为了防止官员贪腐,以及有人发国难财这种情况,李璋还是特意去代州巡视了一番,结果还真让他发现了一些情况,当即处置了一批不法的商人和贪腐的官员后,这才震慑了一批人,使得再也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伸手。
  随后李璋就再次回到了忻州,因为这边的情况实在太严重了,特别是整个忻州都毁了,半个城池都被水淹了,而且因为地震导致的地势变化,原来忻州址下陷,哪怕疏通了河道,恐怕这里也会变成一个低洼的湖地,所以只能另寻别的地址重建。
  如果是一般的小城,毁掉之后可能没有重建的价值,但是忻州这里却不一样,忻州四面环山,中间是个富饶的大盆地,又有汾水从盆地中穿过,使得这里的土地十分肥沃,特别是这里地下满是煤矿,以前煤不值钱,但现在用煤取暖越来越普遍,一些作坊也开始使用煤做燃料,所以对煤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更别说忻州距离边境不远,这里也是大宋一个重要的驻兵地,出产的粮食物资也能供应前线,所以忻州城肯定需要重建,只是像建城这么大的事情,哪怕是李璋也不能做主,所以只能上书给赵祯,由朝廷来做决定,到时应该会派出工部的官员前来指导监督。
  李璋在忻州又呆了半个月,等到把所有灾民都彻底的安置下来,祖知州与一些幸存的官员也差不多能理事了,这才决定回京城复命,毕竟他来忻州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自然有其它的官员负责。
  对于李璋的离开,祖知州与王都监也都十分的不舍,不过他们也知道李璋不可能一直呆在忻州这种小地方,所以只能为李璋送行,而幸存的百姓们得知这位定北侯要离开时,也自发的前来送行,其中有些人更是李璋亲手从废墟里救出来的,他们对李璋更是感恩戴德。
  所以在李璋离开的时候,幸存的百姓也纷纷为李璋送行,一直等到李璋走出去很远,这帮百姓还没有散去,其实真要说起来,李璋做的事可能还没有王都监和祖知州做的多,但李璋却给这些百姓们带来了希望,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当然李璋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离开之后,忻州城重建之时,在一些忻州百姓的要求下,以及祖知州和王都监的支持下,他们在城中为李璋立了生祠,一直到数百年后都是香火不绝,后来更是成为忻州的一大景点,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不过河东地震的救灾事宜虽然结束了,但这件事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甚至这场地震其实只是一个开始,李璋早在离开京城之前,就已经有所预感。
  事情果然也没有出乎李璋的意料,就在李璋还在路上时,就得到京城传来的消息,宋祁、韩琦、苏舜钦、叶清臣、张方平、张观等人借着这次河东地震的机会,纷纷上书朝廷,指出大宋的种种弊端,抨击时政,而这次地震正是上天对大宋的一场警示,如果再不变革,大宋日后必将有更大的灾祸。
  其实宋祁和韩琦这些人中,恐怕没几个相信天人感应这种事,比如以李璋对韩琦的了解,他肯定是不相信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借着这次的地震发声,因为大宋内部也的确到了变革的时候了。
  别看最近几年大宋对外接连胜利,先是北驱党项,后来又收复燕云,随即更是大败辽军,但这些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掩盖大宋内部的矛盾,别看大宋立国还不足八十年,但大宋内部的问题却已经积累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比如最严重的就是土地兼并,历史上历朝历代几乎都亡于土地兼并,而大宋尤其严重,因为大宋从立国时起,不但不抑制兼并,反而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
  “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这些就是大宋土地问题的最佳写照。另外大宋百姓的负担也是极重,除了各种税负之外,还有徭役和差役等等,大宋对读书人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他们的“好”,却是建立在百姓的血汗之上。
  除了土地和税负,另外大宋的官僚组织庞大,但偏偏等效率极其低下,因为一个官职可能由几个人分担,这也造成官员间相互推诿,各级官员也是得过且过,偏偏大宋官员的待遇又高,又给大宋的财政造成极其严重的负担。
  也正是有上面这些各种问题,才造就了后来范仲淹发动庆历新政,只可惜新政并没能解决根本的问题,而且很快就失败了,这也导致大宋内部的矛盾更加尖锐,结果也就酝酿出后来更加激进的王安石变法,可惜这场变法依然失败了,而且还带来一个更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朋党,这也是北宋后来亡国的原因之一。
  宋祁和韩琦等人正是看出了大宋内部的种种问题,再加上在打败党项和辽国后,外部的威胁也暂时解除了,所以才想借着这个机会,一举扫平国内的种种弊端!


第六百五十六章 汴河镇
  汴河镇,这里是李璋与豆子他们这帮孩子一起卖折萝,苦苦挣扎求生的地方,只是自从搬到京城后,李璋也很久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