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大表哥-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改革,只可惜后来赵恒没能坚持下来,后半生把前半生的积累全都败光了。
除了张方平的文章外,还有其它一些报社的人写的文章,大都是关于朝廷改革新颁布的一些律法的解读,另外在报纸的边角也增加了一些京城的奇闻趣事。
说起来大宋日报虽然是个官方机构,但真正的官员并不多,除了张方平这个主编外,另外还有三个次编属于官身,剩下的人员大都是聘任的年轻人,本来李璋想按照后世的习惯称他们为记者,但这些年轻人却觉得“记”与“妓”同音,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所以他们在讨论过后决定称自己为“报事”,本来他们就是在报社做事的人。
“竟然还有欧阳修的文章,看来连大宋的高级官员也被报纸吸引了!”李璋翻过到背面,结果一眼就看到了欧阳修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不再是直白易懂,而是给真正读书人看的文章,虽然写的文采斐然,但李璋并没有什么兴趣。
不过李璋虽然没有兴趣,但想必许多读书人肯定会十分感兴趣,毕竟这帮读书人平生最大的心愿除了治国平天下外,最重要的就是想让自己的才名传播天下,所以经常有读书人把自己的文章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而现在有了报纸这个渠道,肯定会有读书人看到其中的机会,更何况欧阳修已经给他们做了一个榜样了。
看完了这份第一期的大宋日报后,李璋也让人把报纸小心的保存好,作为世界上第一份报纸,它的第一期报纸也很有收藏价值,而且李璋已经订购了一年的报纸,日后每天会有人把报纸送到他家的门房那里。
想到以后每天都有报纸可看,李璋也感觉日后的生活多了些期待,当然报纸刚开始发行,肯定会遇到不少的问题,自己还需要帮张方平把把关,不过以张方平的才能,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不需要自己再操心了。
“老爷,这里宫里刚送来的!”正在这时,忽然只见一个侍女快步走到李璋面前,然后将一份文书放在他面前道。
李璋拿过文书,侍女也十分知机的退下,而当李璋打开文书看到上面的内容时,也不由得脸色一喜,因为这竟然是关于辽国的一份情报,确切的说是耶律仁先西征李元昊的情报。
早在几个月前,耶律宗真就发疯一般非要西征党项,最后耶律仁先亲自领兵出征,并且还征调了许多的女真人随同,只不过对于这次西征李璋并不怎么看好,因为李元昊完全可以拖住辽军,以辽国的情况根本坚持不了多久,到时就是李元昊反攻的时候了。
事实上李元昊的策略几乎和李璋猜测的如出一辙,估计李元昊也知道耶律仁先不好对付,所以在面对耶律仁先的大军时,他根本没有正面交锋,而是派出小股的部队骚扰,同时坚壁清野不给辽军补给的机会。
如果换做是一般的将领,面对李元昊的这种打法恐怕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住,毕竟辽国的补给线实在太遥远了,哪怕就近征粮依然跟不上。
不过耶律仁先却早有准备,他这次带的骑兵绝大部分都是母马,在食物跟不上时,他就让人挤马奶充饥,而且耶律仁先多次找到李元昊的必救之处,逼得李元昊不得不现身与他决战。
然而李元昊却也十分的狡猾,哪怕拼着损失一部分人手,也尽量的避免与辽军的正面交战,使得耶律仁先之前盘算多次落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辽军的情况也越来越糟糕,哪怕食物勉强支撑,但其它物资却已经消耗殆尽,大军更是人困马乏,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面对这种情况,耶律仁先也多次上书请求退兵,然而耶律宗真的老毛病又犯了,无论如何也不肯退兵,估计在耶律宗真看来,上次败给宋军还情有可原,但如果这次再败给小小的党项,那他的脸面简直就要丢尽了。
耶律宗真不愿意退兵,耶律仁先虽然是主帅,但如果强行退兵的话,那也是死罪,所以耶律仁先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与李元昊周旋,然而这时的辽军早已经军无战心,女真人更是数次闹事。
李元昊精明过人,也很快察觉了辽军的情况,这也让他很快抓住了机会,最后在乌古鲁河畔对辽军发动了一场决战,结果耶律仁先不敌,最后辽军伤亡上万,一直退到东边的镇州这才稳住脚根。
“耶律仁先终于还是败了,这下李元昊的声威大振,日后实力扩张将会更快了!”李璋看完手中的情报,当下也皱着眉头自语道。
李元昊本来已经成为丧家之犬,可是没想到他趁着宋辽交战的机会再次崛起,这次他能打败辽军,算是彻底的在辽国西部站稳了脚根,甚至与辽国划乌古鲁河而治,这虽然削弱了辽国的实力,但却让大宋再次多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李元昊崛起,下一步大宋该先打哪一个呢?”李璋这时再次低语道,按说辽国才是大宋最大的敌人,之前收复燕云打败辽军后,他们接下来应该趁着辽国实力未复猛攻辽国,可是现在李元昊崛起的势头太猛,这也让李璋不得不再次正视李元昊的威胁。
第七百零一章 党项与辽国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过去了,报纸的发行越来越顺利,甚至京城中已经开始出现一些专门的线人,靠着向报社卖情报消息为生,而报社也一分为二,开设了早报与晚报,早报侧重时政,而晚报则侧重娱乐,甚至已经开始有人在晚报上连载传奇小说了。
去年辽军败于李元昊之手,这件事也被报纸大报特报,一连几天都是关于这件事的报道,各方人士也纷纷在报纸上发表看法,不过说来说去无非只有一句,那就是辽国已经不是当年的辽国,连区区一个党项都打不过。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辽军刚败之时,东边的高丽也忽然出兵,猛攻辽军在鸭绿江东侧的保州等地,辽国在江东侧一共有六州,所合称江东六州,这也是高丽的心头刺,之前辽国已经从江东六州抽调了不少兵马,面对高丽的猛攻,江东六州也很快失守。
东西两败俱伤侧连接失利,使得辽国也进一步衰落,国内的矛盾更是再次爆发出来,对此大宋这边也是群情高涨,甚至不少激进的人更是喊出灭掉辽国的口号。
赵祯对辽国也有些意动,不过最后经过李璋和吕夷简等人的劝说后,他还是暂时打消了出兵的想法,一来大宋内部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时出兵,肯定会打乱改革的进程,另外辽国虽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许辽国现在无力向外进攻,但收缩兵力防守还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最关键的是,李璋告诉赵祯要警惕党项,如果宋辽两国再次发生战争,李元昊肯定会像上次那样趁机吞并辽国土地、增强自己的实力,万一宋辽两国打的两败俱伤,最后反倒只会便宜了党项。
垂拱殿的侧殿之中,这里被赵祯称为江山殿,因为他命人在这里布置了一座巨大的沙盘,将大宋全境都呈现出来,另外还有一些局部的详细沙盘,有些是境内的,有些则是境外的,而李璋和赵祯这时正站在一处境外的沙盘旁。
“表哥,李元昊占据了乌古鲁河以西,甚至威胁辽国的镇州,而镇州距离中京太远,上次兵败之后,辽军也没有实力再主动出击,如果被李元昊攻克了镇州的话,那辽国西部草原恐怕就很难保住了。”赵祯手中拿着一面代表李元昊的旗子放在镇州旁边道。
这是一幅辽国草原的全境图,上面有山川河流,以及一些重要的城镇,这些都是按照大宋派出的探子暗中绘制的地图所制,有些地方可能不太准确,但大体上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今天赵祯把政务处理完后,就与李璋一起讨论辽国与党项的局势。
李璋这时的目光也集中在镇州,之前耶律仁先兵败,残兵也撤到了镇州,镇州是辽国西北路招讨司的治所,之前李元昊虽然打下了西北路招讨司的大片土地,但却一直没能攻克镇州,之前耶律仁先西征时,也是以镇州为根基,曾经收复了镇州以西大片的土地,但后来兵败之后,那些土地却又全都失去了。
现在李元昊的大军就驻扎在镇州以西数十里外,时不时还会派人骚扰镇州的守军,而耶律仁先兵败之后也被耶律宗真召回中京,现在镇州的守将正是燕娘的弟弟耶律智让,也就是李璋的小舅子。
“镇州恐怕很难守住!”李璋沉思了片刻也终于开口道,“镇州方圆数百里再也没有什么大城,哪怕东边的乌古敌烈统军司,距离镇州也相当的遥远,如此一来,镇州也相当于孤悬于外,再加上辽军经过上次之败,士气肯定十分低落,耶律宗真的威望也再受打击,草原上的部落以强者为尊,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愿意听从辽国的调遣,在这种情况下,辽军又拿什么来守住镇州?”
“我的想法与表哥一样,只是让我奇怪的是,李元昊为何一直不进攻镇州,去年他在打败耶律仁先时,就有能力一鼓作气的打下镇州,但他却在城外驻军不前,一直等到现在都没有出兵的意思?”赵祯这时摸着下巴有些疑惑的道。
“我想李元昊应该面临着与咱们大宋一样的问题,那就是整顿内部出现的种种问题!”李璋这时则是微微一笑道,他一直在关注着党项的情况,而最近党项传来的一些消息也让他明白了李元昊的用意。
“党项内部出现问题了?”赵祯听到这里也有些惊讶的问道。
“陛下不要忘了,党项的根基本来在兴州,后来李元昊被咱们逼到辽国境内,使得他已经丢掉了党项的根基,而他这几年一直在极力的扩张,可是他手中真正的党项人却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归附他的草原部落,这些部落对他并没有什么忠心可言,在李元昊强大时他们自然会听令于他,可万一党项衰弱,这些人肯定会第一个反叛。”
说到这里时,李璋也顿了一下接着又道:“而从去年冬天的时候,李元昊就已经开始对内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比如统一服饰、礼节,仿照咱们大宋设立官员等等,他也开始自称西夏王,同时鼓励手下的党项人与外族通婚,而他光是纳的外族妃子就不下百人,这些都是他加强内部统治的手段。”
赵祯听到这里也点了点头,草原人以强者为尊,所以李元昊在草原上的实力扩张速度也极快,但这种扩张却会留下无数的隐患,也许换做是别的草原人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李元昊却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枭雄,心思十分的慎密,如果等到他将内部统合起来,到时肯定会爆发出十分可怕的力量。
“没想到李元昊竟然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与其等到他把实力整合起来,不如咱们先出兵灭掉这个隐患,表哥你觉得怎么样?”赵祯这时忽然开口提议道,面对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党项,他也感觉到了威胁,特别是当初大宋差点灭掉了党项,更把对方逼走辽国,他不相信对方会不记仇,所以大宋与党项之间的矛盾也根本无法调和。
第七百零二章 结盟
辽国中京,自从耶律宗真夺回大权后,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他就舍弃了皇室居住的捺钵的传统,而是定居在中京的皇宫之中,外面皇城和中京的城墙,好像能给耶律宗真带来更大的安全感。
延寿殿,也就是耶律宗真现居的寝宫,现在已经是日上三竿,但耶律宗真依然没有起床,宫中的内侍也不敢进去打扰,因为他们知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