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宋大表哥-第4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的担心也有道理,不过陛下不要忘了,实战才是让一支军队快速成长起来的唯一途径,当年边军如果没有经历过党项与辽国的战争,也不会成为现在的精锐,所以我想让海军也在实战中快速的成长起来!”
  说到这里时,李璋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当然实战也并不是让这支新建的海军去送死,其实在海上作战,除了最重要的并不是军队的素质,而是船只的性能与武器的优良,咱们的大宋的战船高大坚固,而且现在也把火炮装上了船,对付李朝那种弱小的水师简直太容易了,至于让海军登陆作战,则可以从边军挑一些有经验的将领,让他们在登陆后指挥海军,相信以他们的经验,就算打不赢,也不会让军队遭受太大的损失!”
  李璋上面的这些话也终于说动了赵祯,只见他也终于点了点头道:“好吧,既然如此,那就将派军派出去,先在海上消灭李朝的水师,再登陆徐徐图之,挑选的边军将领也要以稳重为主,万不可贪功冒进!”
  不过说到这里时,赵祯忽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只见他这时眉头轻皱再次向李璋问道:“可是李朝向咱们称臣纳贡,也不能没有任何理由就出兵攻打他们,如果咱们出兵,是不是也得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李朝本来就不干净,咱们想要找理由实在太简单了!”李璋听到这里也是狡黠的一笑道。


第七百二十八章 京城的读书人
  汴河大街,因其紧邻着汴河而得名,汴河不仅仅是一条重要的水路,同时也是京城重要的游玩之地,河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画舫,时不时有歌女临窗弹唱,引得岸边的行人纷纷驻足张望。
  董园,这里也是汴河边的一处园林,据说最初是一个姓董的商人所建,园林里有假山溪水,及遍地的花草林木,每到春秋之时,这里更是繁花遍地,引得无数人前来游玩,同时这里也是许多读书人最喜欢聚会的地方,比如今天这里就有一场诗会在举行。
  不过说是诗会,但其实真正吟诗的人并不多,来参加诗会的读书人其实只是把这里当成一个聚会的地方,大家品品茶聊聊,相互交流一下学业上的问题,讨论一下时政等等。
  董园西南角的一处凉亭之中,几个相熟的读书人聚在一起正在品茶,不过看他们的样子,似乎兴致并不怎么高,事实上这两年京城读书人的日子的确不太好,甚至许多读书人已经离开京城回家乡了,这也使得京城的读书人少了许多。
  “于兄,朝廷那边有消息吗,今年就算了,明年难道还不打算开科取士吗?”这时只见一个身穿蓝布长袍的年轻人向中间那个圆胖脸的年轻人问道。
  “没有,我叔父托人多方打听,但朝廷那边却丝毫没有动静,按说如果明年开科的话,今年就应该早早通知下去了。”圆胖脸的于兄这时也长叹一声无奈的道。
  自从大宋开始整顿官场后,冗官的问题就被直接暴露出来,而范仲淹上任后,更是对冗官的问题毫不留情,许多庸碌无为的官员被清理出官场,同时一些年轻的官员被启用。
  但就算是这样,大宋之前因科举储备的官员还是太多了,毕竟每次科举光是进士就录取上百人,加上其它科更是有数百人,而且科举又太频繁,几乎隔年就会举行一次,这也使得考中进士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考中进士后,光是等候朝廷的任命就要等上数年时间。
  也正是因为官员太多了,所以朝廷才决定减少官员的数量,如此一来,科举也已经两年没有举行了,而且看样子明年也没有什么希望,这让许多留在京城等着科举的读书人也看不到希望,所以只要是读书人坐在一起,肯定会讨论这个问题。
  “那于兄你有什么打算?”这时旁边有人再次开口问道。
  在他们这几人中,圆胖脸的于兄家境最好,他们家世代行医,在徐州一带颇有声望,他的叔父更是在三司任职,虽然品级不高,但也有些人脉,所以这段时间他们也一直想通过于兄的叔父打听一些有用的消息,可是现在看来注定是要失望了。
  “我……我叔父给我弄了个医学院的名额,说不得我又得重操祖业了!”于兄这时也无奈的苦笑道,他们家虽然世代行医,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做大夫,比如他叔父就因为读书做了官,而他本来也想以叔父为榜样跳出医门,可没想到天意弄人,读了这么多年书却还回到了学医上。
  听到于兄的回答,众人也都是一阵沉默,不过很快有人出言安慰道:“医学院也不错,学出来可以到地方上做医官,而且不受地方管辖,于兄你们家世代都是名医,你的医术也不错,上次还帮我治好了腿疾,我相信你去了医学院,日后肯定也能大展拳脚。”
  “是啊,于兄你至少还有个退路,相比之下我们几个可就惨了,朝廷一直不开科取士,咱们读的这么多年书也没有用武之地,前几天我父亲也写信给我,实在不行就让我回家种地去!”这时于兄对面一个高瘦的年轻人也叹息一声道,相比于兄家传的医术,他家里只有几百亩田地,虽然他回家也不愁吃穿,但他却不甘心。
  “周兄你也别太悲观了,就算明年朝廷不开科,但后年、大后年肯定要开一科,而咱们几个中就数你的文章写的最好,到时你考上的机会也最大!”于兄这时也开口安慰这个高瘦的周兄。
  “那个……”就在这时,忽然只见旁边一年又黑又壮的年轻人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开口道,“如果大家没有其它去处的话,我倒是有个去处,只是不知道周兄你们愿不愿意去?”
  “吴兄请讲!”听到这个黑壮年轻人的话,周兄等几人也全都惊讶的看向他道。
  这个黑壮的年轻人姓吴,河间府人,他虽然是读书人,但却长的又黑又壮,看起来反倒像个武夫,事实上这位吴兄的确学过武,寻常三五个壮汉都不是他的对手,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河间府那边以前是边境,辽人时不时南下,为了自保,所以河间府几乎人人习武,这位吴兄也不例外。
  只见这位吴兄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一咬牙道:“不瞒各位,家父前段时间写信,说是儒州那边的官府缺人,刚好家父有些关系,可以安排几个人进去,只不过却要从书吏做起。”
  吴兄的话一出口,周兄等人也全都露出沉默的神色,毕竟他们都是读书人,哪怕才学不怎么突出,但傲气还是有的,如果让他们去做小吏,他们还是有些不甘心。
  看到周兄这些人的表情,吴兄也不由得苦笑一声,不过还是再次开口道:“我也知道书吏的地位低下,不过我这个人太过愚笨,就算参加科举,考上的可能也极小,但从小吏做起的话,日后同样可以参加科举,难度也要小一些,如果能吏转官的话,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我觉得吴兄的话言之有理,现在朝廷处处都在收紧人事,哪怕是书吏,没有门路也很难进去,儒州又刚收复没几年,那边正是最容易出政绩的时候。”这时只见那个准备去医学院的于兄也终于开口道。
  不过就在于兄的话音刚落,其它人还没来得及表态之时,却忽然只听亭外有人高喊道:“欺人太甚,小小李朝竟敢妄自称帝,简直是不知死活!”


第七百二十九章 群情鼎沸
  吴、于等几个年轻的士子正在讨论着自己的前程,可是没想到却忽然被外面的喊叫声打断,这让他们也纷纷站起来向外张望,结果只见一个身穿浅蓝色长衫的读书人挥舞着一份报纸正在高声叫嚷着什么,而参加读书的其它人也慢慢的汇聚了过来。
  “这是今天刚出的报纸,南越的李朝擅自出兵灭掉我大宋的属国占城,而且还曾经多次骚扰我大宋边境,抢掠人口与财物,更可恨的是李朝的李公蕴父子竟然在国内称帝,妄图与我大宋平起平坐,实在是胆大之极!”只见那个蓝衫年轻人挥舞着报纸再次高喊道。
  年轻人最是热血,更何况这种关于帝王的话题更是读书人最感兴趣的,所以这个蓝衫年轻人话音刚落,旁边就有人把报纸抢了过去,随后大声的宣读起来。
  现在天色将晚,这份报纸也是今天刚出的晚报,所以其它人都没有看过,这时也都听得十分认真,而报纸上的这篇文章也写的十分犀利,不但遍数李朝之恶,更是把李公蕴篡位黎朝的事全都抖了出来,甚至还点出当年先皇对李公蕴极其鄙视,只不过为了稳定东南,所以才承认了李朝。
  而文章中除了李朝对东南边境的骚扰外,最让这些年轻士子气愤的就是李公蕴父子称帝的事,李公蕴直接自称李太祖,李佛玛在李朝内也是皇帝自称。
  千万别小看一个称呼,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皇帝只有一个,而周围的属国只能称王,当然大宋这个时期有些特殊,北边还有一个辽国,为此两国也曾经结为兄弟之邦,算是承认了彼此的身份,但除了宋辽两国外,任何小国的皇帝若是敢称帝,那就是对他们的挑衅,比如党项李元昊父子想要称帝,结果被大宋杀的狼狈而逃。
  等到报纸上的文章被读完之后,周围的年轻士子也是群情激沸,毕竟帝王的威严不可犯,而李朝的举动已经触及到了帝王统治的底线,所以这群年轻人也都是十分愤怒。
  同样的事情也在京城的其它地方上演,随着报纸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对李朝感到愤怒,甚至就在第二天,就有谏官上书朝廷,请求朝廷惩戒李朝,比如断掉李朝的朝贡。
  “好厉害,这就是表哥你说的舆论的导向吗?”垂拱殿中,赵祯看着最近官员们对李朝这件事所写的奏折,脸上也不由得露出惊讶的表情。
  当初把报纸搞出来时,主要还是为了传达一些朝廷的文书,不过当时李璋就指出,报纸对舆论的导向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只是赵祯对此并没有什么体会,直到这次李朝的事出现后,他才发现自己之前对报纸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报纸的作用还不止于此,长时间的报纸引导,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走向,臣民的精神等等,这些都需要陛下日后慢慢的体会!”李璋淡笑着开口道。
  听到李璋的话,赵祯也赞同的点了点头,随即就一拍桌面上的奏折兴奋的道:“现在国内对李朝的愤恨已经达到一个顶点,咱们是不是趁着现在宣布出兵李朝?”
  “不行,虽然现在对李朝的愤怒已经挑起来了,但还犯不上直接出兵,我的建议是派人下旨到李朝申斥李佛玛,命其立刻上表请罪,如果对方敢不从的话,咱们再出兵也不迟!”李璋微笑着摇头道。
  “可万一李佛玛真的照办了怎么办,咱们不是就没有出兵的理由了吗?”赵祯听到这里却皱起眉头问道。
  可能连赵祯自己都没有发现,自从打败了党项和辽国后,他也越来越好战了,之前李璋建议出兵李朝时,他还有些不愿意,可是被说服之后,他又迫不急待的想要出兵。
  “咳,陛下,有些事情虽然可以做,但却不可以说,我可以保证,李佛玛肯定不会答应咱们的要求,甚至我建议直接让海军跟着使节去,若是李佛玛敢不从,立刻就命他们攻打李朝!”李璋当下干咳一声,然后露出几分别有意味的表情道。
  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立刻明白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