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大表哥-第4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立刻明白过来,他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单纯的皇子,执掌皇位这么多年,对于一些阴暗面的事情也十分了解,而李璋的意思也十分简单,其实就是在派人申斥时,让人狠狠的羞辱李佛玛,比如让李佛玛跪迎使节,亲口向天下谢罪等等。
反正现在主动权在大宋手中,所以大宋使节有许多办法可以激怒李佛玛,只要李佛玛敢有所不从,立刻就是大军压境,毕竟就像李璋说的那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我明白了,这件事还是交给皇城司去办吧,到时让他们从海上走,海军也随同一起南下!”赵祯当即点头道,这种事虽然做的不光彩,但李朝表面对大宋恭顺,私下里却发兵抢掠大宋的人口与财物,这种事同样是卑鄙之极。
看到赵祯同意,李璋也点了点头,皇城司本来就是做这种脏活的,他们出面肯定不会让人失望,另外李佛玛身为一国之主,又刚刚打败了宿敌占城,肯定是心高气傲,到时面对大宋的羞辱,他如果能忍下来才是怪事,而只要他忍不住,那么大宋也就有了出兵的理由。
聊完了东南李朝的事,赵祯又与李璋聊了一些其它的政务,不过这时李璋却忽然想起一件事,于是开口问道:“陛下,朝廷一直不开科举,现在京城的读书人听说也有不小的怨气,如果不好好的疏导的话,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啊!”
听到李璋提到科举的事,赵祯也是一副头疼的表情无奈道:“现在也是没办法,之前朝廷录取的官员实在太多了,哪怕精简了许多,但依然人满为患,如果再录取新的官员,根本没有地方安置他们。”
“可是这种事越是积压问题越严重,朝堂上的大臣难道就没有一点办法?”李璋再次开口问道。
第七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
两年没开科举取士,甚至明年也不准备开科举,这对于准备多年准备一鸣惊人的士子们来说,无异于五雷轰顶,虽然有许多年轻的读书人已经开始寻找其它的出路。
但还是有不少读书人想不开,特别是对于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读书人,他们多年苦读却没有得到回报,眼看着头发都白了,年轻人可以等得起,但他们却等不起。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京城的一些读书人也开始对朝廷产生一些怨言,甚至有人给报社写文章,怒斥朝廷不开科举,阻塞了读书人一展所学的道路等等,而且类似的文章越来越多,这说明读书人的不满也在增加。
“其实这件事我也和大臣们讨论过,不过却没能讨论出什么结果来,毕竟朝廷要削减官员的数量,就必须减小录用的官员数量,推迟科举也是势在必行,甚至我在考虑要不要定下规矩,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科举?”赵祯这时也满脸无奈的回答道。
听到赵祯想要每四年举行一次科举,这让李璋也皱起眉头,哪怕是在明清时期,科举也只是三年一次,而大宋这个时期的时间不定,有时连着举行数次,有时是隔年举行一次,但一般不会超过三年。
“四年一次是不是太久了,我担心有些读书人等不下去,说不定会跑到辽国、党项去?”李璋考虑了片刻皱着眉头问道。
李璋的担心并不是无的放矢,事实上就在原来的历史上,协助李元昊称帝建国的那个张元,就是因为在大宋屡试不第,这才跑到了党项,结果后来给大宋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然现在张元已经被野狗处理掉了,但谁也不知道日后会不会出现一个李元、刘元?
“这个……应该不会吧,再怎么说他们也是我大宋的子民,怎么会跑去资助敌国?”赵祯听到李璋的话却有些不信的问道。
“陛下,人心难测,对于有些人来说,国家大义相比于个人的前程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李璋却是十分认真的警告道,毕竟有张元的例子在前,谁也不敢肯定会不会还有其它人。
听到李璋的警告,赵祯也觉得有道理,不过随即他又苦笑一声道:“表哥的话的确有道理,只不过腿长在别人身上,我们也不可能把他们的腿给捆上。”
“我也只是告诉你一种最坏的猜测,而且就算他们想投靠敌国,也不容易找到门路,不过还是要警惕,所以我觉得现在最好的办法还是疏导,尽量的不要让那些因科举推迟而影响到自身的人,对朝廷减小怨恨。”李璋看到赵祯的脸色不对,于是开口安慰道。
“可是这太难了,他们急着想参加科举,但朝廷又不想录用太多的官员,这根本就是一个死结,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赵祯再次无奈的苦笑道。
“也不一定,你不要忘了,他们想要参加科举,无非就是给自己谋一个前程出身,如果能在不参加科举的前提下,让他们有一个前程出身的话,也许会减少他们的怨恨。”李璋忽然淡然的一笑道。
“表哥你的意思是,就算不让他们参加科举,也可以授予他们官职?那还不如举行科举呢?”赵祯这时都糊涂了,当下也是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李璋问道。
“完全不一样,如果开科取士,那么这些人考上之后,朝廷就必须给他们安排官职,哪怕要等上几年,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大,而且如果官职不满意,他们还可以拒绝上任,可是如果没有开科取士,那么我们就可以对一些特定的职位展开招募,总会有人愿意上任的。”李璋再次笑着开口道。
大宋的官员可以说是最幸福的一群人,他们大都是读书人,而且拥有无比的自由和地位,甚至如果朝廷派给他们的官职不满意,他们甚至可以拒绝上任,朝廷对此还拿他们没办法,只能重新指派,所以有些偏远地方的官职,根本不会有人愿意担任,而李璋现在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我明白了,以前是开科取士后授予这些人官身,然后再让这些人慢慢挑官职,现在却是直接列出空缺的职位,然后从读书人中招募,这样他们为了得到官身,就只能接受朝廷的安排。”赵祯听到这里也露出恍然的表情道。
“不错,其实我也是想到了南洋的事,比如这次如果打下了李朝,朝廷要如何派驻官员治理?之前董清他们打下干陀利港时,就是依靠一些犯罪流放的官员治理港口,如果不是有罪,恐怕没有官员愿意去那里,而现在朝廷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对特定的职位招募官员,到时愿者上钩,他们也不能怪朝廷没有给他们机会!”李璋说到最后也露出得意的表情。
其实李璋的这种想法也参考了后世公务员考试,对于特定职位的公务员公开考试,谁能考上谁上,大宋完全可以照搬过来,对一些偏远的官职也进行考试,到时即能解决派驻官员的问题,又能缓解读书人对朝廷的不满。
“妙啊,这个办法好,我这就召集吕相他们商议!”赵祯听完之后也是猛然一拍大腿叫道,这个办法他还真的没有想过,如果有效的话,甚至可以在科举中大加推行,从而彻底的改变科举的方法。
看到赵祯兴奋的模样,李璋也是淡定的一笑,其实想要解决冗官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以前他向赵祯提过的“官吏合流”,只要把吏与官之间的身份差距彻底消除,打通两者之间的流通渠道,才能彻底的解决冗官的问题。
可惜大宋对吏员的轻视实在太严重了,这绝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唯一的办法就只能用潜移默化的办法慢慢改变,比如通过报纸一点点的宣传等等,所以他也只能想出上面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第七百三十一章 李佛玛
李朝国都升龙,皇城之中,一场盛大的酒宴正在举行之中,因为前段时间亲征占城的李佛玛终于回来了,而在回来之后,他立刻下令大宴三天,犒赏这次出兵的有功之士,而今天正是宴会的最后一天,同时也是最热闹的一天,他甚至让人在大街上摆满了吃食,任由百姓们取食。
皇城正中的一座大殿之中,李佛玛与众位大臣正在饮酒赏舞,中间一群身穿纱衣的舞女正在随着乐曲起舞,值得一提的是,这群舞女之前都是占城王的妻妾,虽然有一个占城王的妾室宁死不从李佛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勇气。
李佛玛看起约有三四十岁的模样,皮肤黝黑身材强健,但个头并不高,颌下留着一抹胡须,看起来颇为威武,不过他这时却色迷迷的看着殿中的这群舞女,其它的大臣也差不多,因为刚才李佛玛已经下令,这群舞女任由殿中人享用,毕竟这是占城国王的妻妾,越是羞辱她们越让南越人感到畅快。
说起来李佛玛也不是个简单人物,他虽然年轻,但在他父亲李公蕴在世时,就多次带兵西征北讨,后来他父亲去世,结果他的三个兄弟先后叛乱,但他却以雷霆手段在短时间内平定了叛乱,并且重建了李朝的官僚体系,这次更是打败了李朝的宿敌占城,更将他的威望推到了一个无可比拟的调度。
随着宴会慢慢的进入到高潮,周围的大臣也都一个个把持不住,当下拉过心宜的舞女坐到自己怀里调笑起来,李佛玛对这种情况也不以为意,毕竟他们南越本就不是中原,没有那么多的礼数,而且刚才他都已经吩咐下去了,今日只管享乐,不分君臣。
不过就在这时,李佛玛却发现别人都在享乐,唯独坐在自己右手帝的太尉郭盛溢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似乎这些占城来的女人丝毫不感兴趣。
“太尉,难道这些女子没有你喜欢的,要不要我让人换一批来?”李佛玛当即向郭盛溢笑着问道,郭盛溢是他最得力的大臣,之前在攻打占城时,如果不是他亲率一军杀了占城国王乍斗,使得占城军队群龙无首的话,恐怕他想打下占城也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启禀陛下,臣并不是对这些女子没兴趣,只是觉得陛下虽然打败了占城,但依然不能太过许松,毕竟咱们李朝并不是只有占城一个敌人!”郭盛溢这时恭敬的站起来行礼道。
李佛玛的确是个有为的君主,但同时也是个好大喜劝、生活奢侈之人,特别是他十分好色,当是皇后就有十三人,妃子也有十三人,御女十八人,乐妓足有百人,平时的生活也十分的奢侈,比如这次大胜归来,光是用来庆贺就花费了无数的财力物力,这给李朝的财政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我知道你在说什么,不过西边的真腊实力分散,根本不足为虑,至于北边的大宋,在我眼中也不过是只身材庞大的肉虫,咱们咬它一口它都没什么反应,日后若有机会,说不定我会提兵杀进大宋,也夺一个中原的皇位坐坐!”李佛玛却是神情傲慢的道。
“西边的真腊的确不足为虑,可是陛下千万不要小看了大宋,以前大宋北边到处都是敌人,使得他们根本没有精力南顾,可是现在我听说大宋打败了北边的党项和辽国,使得兵力强盛之极,所以陛下也万不可像以前那样挑衅大宋,否则可能会惹来大祸啊!”郭盛溢听到李佛玛的话却是神色一变,当即开口劝道。
“好了好了,我已经知道了,宋国虽然强大,但他们的都城却在北边,南边这里距离他们实在太远了,而且军队早就腐败不堪,就算他们真的从北边调兵前来我也不怕,毕竟咱们这里气候与北边不同,到时他们的大军说不定没等交战,就已经病死过半了!”李佛玛却是毫不在意的挥了挥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