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大表哥-第4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南洋的土人却是一个麻烦,特别是许多土人根本就没有开化,甚至还保存着吃人的恶习,对这些土人能教化他们的恐怕也只有圣人了,所以大宋只能送他们去见圣人,希望圣人能这帮吃肉的家伙改吃素。
除了土人,南洋最大的威胁就是它恶劣的气候,以及各种疫病,这时候就用到了医学院了,这个李璋开创的医疗教学机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为大宋培养了无数的大夫,而且还在各地建立了分校,同时他们也承担着攻克一些疑难杂症的研究,许多以前被视为绝症的病症现在也有了解决了办法,而且后世的现代医学也开始也传统的中医相融合,使得医学的发展也是极快,甚至影响到了其它学科,比如生物、化学等等。
其实南洋的黄金和香料并不是最重要的,南洋那边土地肥沃,特别适合种植水稻,另外还有各种热带特有的经济作物,而且大片的土地也可以让更多的宋人移民,大大的缓解了大宋的土地压力,特别是土地兼并问题,更是有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毕竟现在是地多人少,许多地主根本找不到足够的佃户,而没佃户土地就没有产出,如此一来,土地的价格也大为回落。
而随着领土的扩张,冗官也早已经不是个问题,甚至还出现官员不够的情况,当然南洋的条件是差了些,许多官员都不愿意去,不过大宋开始放宽一些条件,提拔一些吏员去南洋做官,只要任职一定的年限,就可能从南洋调回来,这也大为激发了一些人的动力。
另外李璋这些年不遗余力的在报纸上宣传海外的风俗人情,这也激发了许多人对外界的探索热情,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受家中的束缚,于是海外就成为他们摆脱家中管制的机会,甚至连一些年轻的读书人也投身于海外,哪怕不参加科举,但在海外担任几年官吏,只要表现出色,日后也很容易进入官场。
南洋和西域的发展,使得大宋海上与陆上的贸易路线也全部打通,凭借着大宋远超其它国家的生产力,各种商品不断的运往中亚、西亚甚至是地中海一带,各个航线上到处都是大宋商船的身影,甚至李璋已经在计划着组织一支环球航行,只要他愿意出钱,肯定有人愿意参加这一注定载入史册的壮举。
不过在组建环球航行之前,却还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被提上日程,那就是宋辽两国纠缠上百年的恩怨,也是时候要解决掉了。
第七百五十七章 两路大军
镇州城外茫茫的草原之下,狄青正指挥着几支骑兵在草原上操练,这些骑兵是前几年新组建的,其中有一半都是草原人,大宋已经深入草原,自然要加强对这些草原人的统治,除了筑城修路之外,从草原人中招募士卒也是其中之一。
随着台上令旗的变幻,下面操练的骑兵也随着旗号而动,数支骑兵交叉冲锋,但却没有发生任何的碰撞冲突,这说明各支骑兵间的配合十分默契,对命令的执行也十分的及时准确,这让狄青也不由得满意的点了点头。
虽然草原人是天生的骑兵,但他们却自由散漫惯了,小股骑兵间的配合还十分不错,但遇到大兵团的骑兵作战时,就会显露出巨大的缺陷,这也是当年大唐骑兵对上草原骑兵时,往往以少胜多,甚至以千破万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草原人的缺点,狄青也不得不将草原人与汉人骑兵混编,并且严格操练让他们熟悉将令,现在总算是有了成效,这支三万人的混编骑兵总算是操练有成,现在就看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了。
等到检阅过骑兵后,狄青这才下令收兵回营,不过在回去的路上,他也想起几天前为曹俣等人送行的情形,而且不但曹俣走了,曹佾等人也随同对方一起离开了镇州。
大宋与辽国对峙的时间已经太久了,而且经过这几年的袭扰,辽国早已经疲惫不堪,也是时候彻底解决这个大敌的时候了,所以就在前几天,镇州这边的曹俣等人接到调令,命令他们赶往古北口,那边的大军已经开始汇集,而曹佾将担任这次攻打辽国的主将。
上次攻打党项时,虽然因为党项逃跑没能发生什么大战,但曹俣的表现还是赢得了赵祯的信任,再加上军中的老将很多都退了下来,曹俣这些原来的少壮派也成为军中的顶梁柱,无论是论功劳还是资历,这次攻打辽国的主将都没有人能与曹俣竞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呼延守信在资历上虽然不比曹俣差,但在功劳上却差一些,所以这次依然担任曹俣的副手,两人是多年的交情,而且又配合默契,有他们两人共同指挥,也让这次战役增加了几分胜算。
相比曹俣等人,狄青这次却没有去古北口,因为他有另外的任务,按照这次攻打辽国的计划,大宋将从镇州和古北口两个方向出兵,其中曹俣等人率兵十万,从古北口出兵,他们也是攻打辽国的主力,毕竟古北口距离中京最近,如果战事顺利的话,也许一两个月就能杀到中京城下。
而另一支从镇州出兵的大军却只是辅助,这次大军主要由骑兵组成,也就是狄青之前操练的那三万骑兵,他们的任务就是以尽快的速度冲破辽军在西北的防线,威胁辽国上京,甚至必要之时堵住辽国贵族逃窜的方向,从而彻底的消灭掉辽国的契丹贵族。
想到自己的任务,狄青也不由得长长的出了口气,说起来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独自领兵了,之前他就指挥着海军灭掉了李朝,也正是这份战功,才让朝廷将这份重任交给了他。
不过相比李朝那种小国,辽国却是个可怕的庞然大物,这也让狄青有些紧张,哪怕他们这边不是主功的方向,甚至主要只是牵制辽国的兵力,但他的任务依然极重,如果他这边有什么差错的话,很可能会连累到曹俣他们的主力大军,因此他这段时间也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对于这次攻打辽国,狄青也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可行的计划,那就是以快打快,所以他这次选择的全都是骑兵,到时他将率领着这支骑兵以尖刀之势直插辽国的腹心,尽量以最快的速度杀到上京或中京,甚至与曹俣的大军汇合,而这种战略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当然了,这种以快打快的计划也不少的缺点,比如因为全都是骑兵,而且行军速度又快,补给肯定跟不上,到时只能就食于敌,另外还可能面临着辽军的围剿,一不小心就可能全军覆没。
不过这种战法也有很大的优点,第一就是速度快,在辽军反应之前可以取得最大的战果,另外也能吸引更多的辽军,从而给主力大军减轻压力,只要曹俣他们能顺利的杀到中京城下,到时外部的辽军肯定会收缩防线,他们身上的压力也就轻多了。
想到这次出兵的计划,狄青也不由得露出谨慎的表情,甚至从头到尾再次整个计划仔细的考虑了一遍,而在府中之后,他也在沙盘上多次演练,尽量将可能出现的情况全都考虑到,毕竟这一战不但关系到他个人的荣辱,同时也关系到十几万将士的生死,以及大宋的未来。
就在狄青在镇州操练将士之时,曹俣等人也日夜兼程的赶到古北口,上次他们就是在这里大败辽军,使得宋辽两国之间的形式逆转,这么多年过去了,古北口也变化巨大,当年小小的瓮城已经扩展成一道雄关,两侧的长城也已经修复,说起来这也多亏了当年的辽国战俘,也正是有了这帮免费的劳力,长城才会在短短数年时间就恢复了当年的光彩,甚至比之前更加雄壮。
而在曹俣他们赶来之时,十万大军也已经调集完毕,各部将领也同样是日夜操练,相比上次攻打燕云需要保密,这次大宋攻打辽国却是大张旗鼓,辽国那边也早已经得到消息,边境也同样阵列大军。
现在早已经不是当年,当年攻打燕云时,辽国上下都十分大意,根本没想过大宋会主动出兵,所以才被大宋打了个措手不及,而现在辽国却一直紧盯着大宋,十万大军的调集根本瞒不过辽国的耳目,索性还不如直接公开。
事实上狄青那边同样是大张旗鼓,两边的大军都做出进攻的姿态,这反而让辽国顾此失彼,甚至搞不清楚宋军的主攻方向。
第七百五十八章 赵祯的试探
东京汴梁,五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五年里东京城人口大增,使得整个京城也更加的繁华,但人口太多也导致城内太过拥挤,无奈之下只能向外扩张,这也使得京城原来的城墙外也变成了居住区,甚至周围还多了几个卫星城,而去年经过统计,京城的长住人口已经将近两百万。
临近八月,京城也已经进入秋高气爽的天气,李璋吃过早饭来到自己的小花园,拿着水壶给花园里的花草浇水,渡过了酷暑之后,这些花草也迎来一个新的生长季节,特别是东京城特有的各种菊花,正是开的正旺的时节,最重要的是这个时代菊花这个词还十分的纯洁,不像后世带上了太多的污染。
自从吕夷简去世前给了李璋警示之后,这几年李璋也彻底的从朝堂中脱身,甚至连医学院也交给了别人打理,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中,或是养养花草,或是去给孩子们上几节课,日子也过的十分的悠闲。
对于李璋这种离开朝堂的举动,赵祯刚开始也十分的不解,虽然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合适的帝王,但对李璋还是十分依赖的,遇到一些难以决定的事情时,也习惯的找李璋商量,可是现在李璋却不愿意再参与到朝堂之中,这让赵祯也十分的难受。
不过后来李璋特地找赵祯聊了几次,表明自己想要休息几年的想法,特别是前些年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忙,根本没有时间陪家人,而家人在李璋心中则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赵祯与李璋一起长大,自然知道家人在李璋心中的地位,而且他也知道,自从他登基之后,李璋几乎是为他操尽了心,当年刘娥在世时要与刘娥周旋,后来他亲政后,李璋又要耗尽心思的帮他推动大宋的发展,可以说大宋有现在的盛况,李璋要占一半的功劳。
另外赵祯还知道,李璋本来就对权势没什么兴趣,他做上面这些完全是为了帮自己,而现在李璋提出要休息,这让赵祯也没办法拒绝,最后只能默认了这件事。
“夫君的花养的真好,前两天送给母亲的几盆菊花也让母亲大为称赞,说你养的花都快比得上太后娘娘了!”正在这时,忽然只听一个清脆的声音道。
李璋闻声抬头,一眼就看到站在花圃外的妙元,只见妙元也早已经褪去了少女的青涩,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少妇,不过岁月在她脸上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反而多了几分成熟与美艳。
“姑母养的花可比我强多了,正所谓养花浇水三年功,我也才刚入门而已。”李璋看到妙元也笑着招呼道,他和妙元早已经是实质的夫妻,而且青织也已经默认,两人现在有两子一女,虽然贵族中许多人都知道孩子是李璋的,但却没有人敢多说半句。
妙元这时也迈步上前,结果只见李璋顺手摘下一朵玉簪花戴在她的头上,虽然两人已经算是老夫老妻了,但感情却愈加的深厚,这也让妙元一直深信自己没有看错人。
“好看吗?”妙元任由李璋将玉簪花插在发髻上,随后脸色有些娇羞的向李璋问道。
“好看,人比花娇,这句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