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扬旌-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广闻言神色稍霁,抬手道:“樊爱卿起来吧,朕也不是怪你。”
“谢皇上。”樊子盖偷抹了一把冷汗站起来,幸好他之前留守洛阳有功,在杨广心目中是个忠臣,若是换了其他人,只怕没那轻易过关。
此时,黄门侍郎裴矩亦出班劝道:“既然援兵就要到了,皇上不妨多等几日,而且可敦方面肯定也会有策应,皇上乃万乘之躯,实不宜冒险。”
杨广无奈地点了点头,他本来只想震慑一下始毕可汗的,岂料后者根本不卖账,悍然发兵杀来,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想当初启民可汗在生时,对自己是何等的俯首贴耳,还亲手除草,替自己的车架清理御道来着,怎料绵羊一样温顺的启民可汗,竟养了一个桀骜不驯的儿子。
雁门城外。
但见突厥人的营帐连绵成片,旗帜招展,把雁门城围成了铁桶一般,一队接一队骑兵来回跑动,搅得沙尘漫天,城头上的隋军紧张万分,随时准备应付突厥人的进攻。
此刻,突厥中军大帐中,始毕可汗正在接见可敦义城公主派来的一名使者。
始毕可汗姓阿史那,名咄吉,看上去约三十出头的样子,十分粗豪,此时他冷冷地盯着使者问道:“可敦派你来有何事?”
话说父死子继是突厥人的传统,父亲去世后,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地位和所有财产,包括父亲的所有女人(生母除外),所以启民可汗死后,始毕可汗继位,而义城公主也转嫁给了始毕可汗,成为始毕可汗的可敦。
不过,始毕可汗虽然续娶了义城公主,但对这位大隋公主却不太感冒,彼此相敬如冰,要不是义城公主在突厥内部很有影响力,而且手握一支不弱的私人武装,估计始毕已经把她废了。
“可敦让属下来通知可汗,北边有变,请可汗火速率军返回牙帐。”使者小心翼翼地答道。
始毕可汗眼中闪过一丝狐疑,冷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给本汗说清楚!”
使者支吾地道:“可敦察觉铁勒人有异动,似乎想打牙帐的主意。”
始毕可汗虽然不信任可敦,但闻言也不禁心头打鼓了,这次他为了给杨广一个下马威,几乎出动了整个突厥的兵马,所以如今突厥内部十分空虚,若是铁勒人趁机造反偷袭击他的老巢,后果将会十分糟糕。
始毕可汗正拿不定主意时,一名将领匆匆进来禀报道:“可汗,南边出现了隋国人的勤王兵马。”
始毕可汗连忙出帐登高而望,果然见到南边尘头滚滚,似有大队人马赶来。
“可汗你看,西边和东边也有!”
始毕可汗转首一看,果然见到东边和西边两个方向也有尘头扬起,不由面色微变,沉吟了片刻,沉声道:“传令下去,撤军!”
始毕可汗此次本来只想给杨广一个下马威,杀一杀对方嚣张的气焰,倒没有入主中原的打算,再加上围困了雁门郡一个多月,几十万大军消耗甚巨,而且眼看就要入冬了,隋军援兵又将至,所以便果断下令撤军了。
始毕可汗一声令下,几十万的突厥骑兵便潮水一般退走了,半日之内全部跑了个精光。
“二郎,咱们的计策凑效了,突厥人撤走了!”侯君集兴奋地打马奔至李世民跟前。
李世民喜道:“当真?”
侯君集拍着胸口道:“我亲自确认过,准没错。”
刘文静和房玄龄轻松地相视一笑,同时向李世民躬身祝贺道:“恭喜二郎。”
李世民脸上露出一丝喜悦和激动,豪情万丈地道:“传令下去,全军赶到雁门城下迎驾。”
原来李世民那日在长安召集人马勤王救驾,数日内凑得两千人马便立即动身赶往雁门郡,一路上号召沿途的士族加入,凭借唐国公的名头,再加上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竟让他召集到三千多人,加上长安的两千子弟兵,共计五千余人。
只是五千多人在突厥几十万大军面前还不够塞牙缝呢,于是李世民灵机一动,把人马分成多路,从几个方向行进,一边以马拉树枝来回跑动,激起漫天扬尘,造成多路大军行进的假象。
此时,始毕可汗正忧心牙帐安危呢,眼见几路扬尘气势汹汹地扑来,当下也无心思去查证,立即便下令撤军了,所以不得不说,李世民这次便宜真的捡大了。
当然,李世民的机智和胆略也是必须肯定的!
且说杨广得闻突厥人撤走了,不禁又惊又喜,立即亲自登上城头确认。
“皇上,突厥人真的全部撤走了。”众臣无不惊喜不已。
杨广站在城头上望去,果见城外连绵的突厥营帐不见了,突厥人已经跑得一个不剩,不由庆幸道:“黄天保佑,朕命不该绝也。”
杨广话音刚下,便见南边尘头飞扬,不由吃了一惊,难道突厥人又杀回来了。
“皇上,是打南边来的,很可能是勤王兵马。”宇文述毕竟是沙场老将,立即道出了关键。
杨广闻言也立即醒悟过来,估计始毕可汗也是发现了勤王兵马的到来,所以这才急急忙撤军的。
约莫半炷香时间,一支人马出现在视线范围内,虽然装束杂乱,但也看得出正是隋人兵马,众臣不由松了口气,纷纷猜测这支最先赶到的勤王兵马是何人率领。
杨广此刻心情好极了,笑道:“这是朕看到的第一支勤王兵马,朕要重赏之!”
这时,那支勤王兵马渐行渐近了,终于,大家都看清了那面“唐”字大旗,不由都窃窃私语起来。
杨广眼中闪过一丝讶然,望向身边畏畏缩缩的李渊,后者此时也十分迷茫,眯缝着眼睛往远处张望。
此时,一骑快马已经抢先奔至城下,马上一名英气勃勃的小将手提长枪,赫然正是李世民。
“唐国公家二郎,李世民前来勤王救驾!”李世民翻身落马跪倒在尘埃中,朝着城头上的杨广纳头便拜。
杨广哈哈大笑,对着李渊道:“李爱卿,你生了个好儿子啊,好!好!!!”
杨广连说两个“好”字,李渊眼底亦闪过一丝激动。
城门打开,李世民率着各家士族的代表进城正式拜见杨广,自然受到杨广的大力嘉奖。
此后数日,各路勤王的兵马也陆续赶到了,杨广终于可以放心出城南返,数日之后回到了晋阳(太原)。
杨广在晋阳宫休整了半个月,终于惊魂稍定,此时已经是十月份,入冬后天气渐寒,于是杨广便打算启程回洛阳。
不过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纳言苏威力劝杨广回京师长安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巩固国力,但是杨广最后还是听取了宇文述等人的意见,决定回东都洛阳。
大业十年十月底,杨广启程回东都,而李渊也因为沾了儿子李世民的光,被封为晋阳(太原)留守,从此走上了发迹之路。
历史上的李渊就是从晋阳起兵,一举夺下关中,占据长安,然后顺利入主东都的,可以说,没有晋阳留守这个职位,估计李渊后来也当不成皇帝。
第462章 渔阳郡通守
大业十年冬月下旬,杨广终于安全回到了东都洛阳,只是作为一国之君,被突厥几十万兵马围困在雁门城差不多两个月,险死还生,无疑丢尽了面子和里子。
本来三征高句丽失败,杨广已经很丢脸了,如今又被始毕可汗狠狠地扇了一记耳光,大隋两代皇帝,几十年所累积起来的国威已经所剩无几了,国内民众不再敬畏天子,邻国也开始瞧不起大隋,于是国内越来越乱,强邻蠢蠢欲动,享国才短短三十几年的大隋已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
杨广此人虽然急功近利,刚愎自用,但无疑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结果雁门被围这件事显然对他的打击很沉重,回到洛阳后明显雄心不再,更沉迷于享乐,每日以醇酒美人来麻醉自己,性情也越发的多疑和喜怒无常了,宫女、太监、侍卫,就连侍寝的妃嫔也经常遭殃。
甚至有流言称皇上在龙船遇刺那次伤了龙根,已经不能人道,或者很难人道,所以侍寝的妃嫔稍有不慎就会激怒皇上,因此,侍寝原本在后宫是个香饽饽,人人都争着被翻牌,结果现在成了烫手山芋,后宫妃嫔都害怕被翻牌。
这个也流言也并非空穴来风,是有佐证的,因为自从皇上那次遇刺受伤后,后宫这一年多以来已经没有任何妃嫔能怀上龙种了。
……
“鱼俱罗和吐万绪这两个废物,一年多时间竟然还没剿灭刘元进这伙反贼。”
此刻的乾阳殿中,杨广正大发雷霆,因为有人弹劾鱼俱罗和吐万绪二人消极怠战,养寇自重,所以迟迟不能把江南刘元进一伙反贼剿灭。
其实,鱼俱罗和吐万绪实在有点冤,二人自从到了江南后已经十分努力去围剿刘元进了,而且连战连捷,奈何反贼却越剿越多,打散了又聚起来,打散了又聚起来,就好像打地鼠一般,敲了这边,那边又冒出来了,敲了那边,这边又冒出来了,士兵一直疲于奔命,士气不振,只好停下来休整一段时间。
结果这一休整,立即就出问题了,有御史上了一封奏本弹劾他消极怠战,养寇自重,并且心怀不轨。
如今大隋国内虽然造反的义军多如牛毛,称王的也有不少,譬如漫天王王须拔、无上王卢明月、燕王格谦,但胆敢称天子的只有刘元进,所以杨广特别关注这位,偏偏鱼俱罗剿了一年多也没有彻底消灭刘元进,再加上鱼俱罗天生异相,本来就遭到杨广猜忌。
如此一来,完蛋了,杨广一看到御史弹劾鱼俱罗的奏本,立即便大发雷霆,当众摔碎了一块御砚。
此时的乾阳殿内鸦雀无声,所有大臣都敛声静气的,也没人出面给鱼俱罗说请和解释,没办法,鱼俱罗为人高傲,脾气太臭,得罪人多称呼人少,在朝中根本没有交好的大臣,自然就没人替他说话了。
杨广目光阴冷地扫视了一眼殿内众臣,厉声道:“有御史弹劾鱼俱罗和吐万绪消极怠战,养寇自重,众爱卿以为该如何处置?”
马屁之王内史侍郎虞世基立即出班,义正辞严地道:“鱼俱罗和吐万绪率三万精兵,竟然连小小一个反贼也剿灭不了,其中绝对有问题,臣认为应该彻查。”
杨广点头道:“好,大理司直何在?”
大理司直梁敬真立即出班道:“臣在!”
杨广沉声道:“朕命你前往江南把鱼俱罗和吐万绪就地撤职查办,由江都郡丞王世充接任鱼俱罗,率军围剿反贼刘元进。”
梁敬真连忙道:“臣领旨。”
“黄门侍郎何在?”杨广又喝道。
黄门侍郎裴矩连忙出列:“臣在!”
杨广挥手道:“裴爱卿立即拟旨。”
黄门侍郎相当于皇帝的私人顾问兼秘书,而且裴矩文彩斐然,杨广很多圣旨都出自他之手。
于是乎,裴矩立即当廷拟旨,杨广过目后用印装裱,交给大理司直梁敬真执行。
就这样短短半个小时,大隋所剩不多的两员猛将,鱼俱罗和吐万绪的悲剧便盖棺定论了,此举无疑于自毁长城。
处理完鱼俱罗和吐万绪后,杨广拿起了另外一份奏章,打开看了看,阴冷的面色稍霁,点头道:“很好,涿郡鹰扬郎将高长卿果然没令朕失望。”
很明显,这份奏章正是高不凡上的,他向杨广禀报了消灭南下入侵的奚人的经过,并请求修缮奚口长城。
“涿郡鹰扬郎将高长卿,击溃奚贼五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