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隋末扬旌-第6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侯君集置若罔闻,反而加快地脚步,长孙顺德皱了皱眉,连忙追上去。
  “皇上可在此间?”侯君集赶到李世民的寝帐外,对着守卫沉声问道。
  守卫还没来得及回答,帐帘已经被掀起了,李世民一边擦拭着刀身上的血迹,一边淡道:“君集找朕何事?”
  侯君集的目光与李世民一对上,竟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颤,后面赶来的长孙顺德也打了个突,目光下意识地落在李世民手中的刀上,寝帐内分明有淡淡的血腥味飘出来。
  “没……没事了。”侯君集垂首恭立。
  李世民瞥了一眼长孙顺德,淡道:“没事就回去休息吧,明日会有一场苦战。”说完收刀归鞘,转身往帅帐大步行去。
  这时,两名侍卫抬着卷成条状的地毯从寝帐内走出来,一声不响地往营地外走去,分明有浓稠的褐色液体从地毯里渗出来。
  侯君集目光复杂地目送着两名侍卫消失在远处,忽然觉得后背有点发凉,长孙顺德往嘴里灌了口酒,转身信步行了开去。
  侯君集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往自己的营帐行去。盛夏的夜晚依旧炎热,而侯君集却觉得有一丝凉意,此时此刻的他才猛然发觉,皇上似乎跟以往有了很大的区别,让他这个忠诚的心腹也有了陌生之意。
  帅帐内,李世民拔出配刀,看着那烛光闪烁的寒芒,神情阴郁,眼神却有些迷茫,然后便陷入了沉思当中。
  ……
  一轮缺月斜挂天际,长平郡的沁水县城,烈焰滚滚,熊熊大火烧红了半边天,空气中弥着浓烈的火药味和血腥味,城头上到处都是残垣碎瓦,倾塌了的城门还在燃烧中。
  薛礼、苗妸、韩小云,这三员小将策马入城,有士兵押着一名官员来到三人跟前,禀报道:“薛郎将,此人乃沁水县令,被属下抓获,请将军发落。”
  薛礼即薛仁贵,如今出任鹰扬郎将一职,而苗妸和韩小云则任鹰击郎将,作为薛礼的副手,目前三人均在李靖帐下听令。
  日前李靖派了三员小将率军一万取长平郡,而三员小将的表现十分抢眼,特别是作为主将的薛礼,头脑灵活,兵法娴熟,而且沉稳老练,小小年纪已经表现出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比之当初的卢升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韩小云和苗妸也相当不俗,但跟薛仁贵一比,还是相对逊色了些许,就显得没那么的抢眼了。
  且说三员小将率着一万齐军从上党郡南下杀入长平郡,连战连捷,半个月时间便拿下了长平郡的郡治——丹川县城,而今日拿下沁水县后便基本控制了整个长平郡了。
  此时,薛仁贵打量了一眼跪倒在跟前的沁水县令问道:“你就是沁水县的父母官?”
  “正是何满。”此人虽然面色灰败,但腰杆依旧挺得笔直,而且表现得十分镇定。
  薛仁贵皱眉道:“我大齐王师既临,你为何还要负隅顽抗?”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本官是大唐的官,守土有责!”
  苗妸冷笑道:“阶下囚竟然还敢嘴硬,薛郎将休得跟他罗嗦,一刀宰了事。”
  薛仁贵打量了一眼面不改色的何县令,眼中露出一丝赞赏,倒没有把他一刀宰了,而是命人将其带下去好生看管招待。
  “何满此人倒是挺有骨气的,而且为人忠心,若能劝得他为我大齐所用,倒不失是个人才,苗将军以为如何?”薛仁贵向苗妸道。
  苗妸微笑道:“其实本将并非真要杀他,只是试探一下其胆量罢了。”
  薛仁贵点头道:“那就好,此处距离临汾不远了,本将打算奇袭临汾,切断李世民的粮道,想必会对总管大人有一定的助力。”
  苗妸和韩小云欣喜地对视一眼,其实他们也对临汾早有想法了,不过薛礼才是主将,再加上李靖当初只命令他们夺取长平郡,所以二人不敢擅作主张。
  “那敢情好,本将早就想这么干了。”韩小云挥了挥拳头道。
  薛礼见苗妸也点头表示赞同,喜道:“既然大家不谋而合,那咱们就好好地合计合计。”
  三人都是十来岁的年轻小将,初生牛犊,冲劲十足,说干就干,立即便商量攻打临汾城的方法。
  临汾城是临汾郡的郡治,也是李世民大军后勤补给的重要节点,若是将临汾城打下,切断李世民的补给线,绝对能要掉李世民的半条小命,不过呢,临汾城的防御不弱,想拿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光靠三人麾下那点兵力,只怕有点不足。
  不过正所谓上兵伐谋,打仗从来都不是仅仅靠人多的,譬如李靖就极为擅长以少胜多,而薛礼、韩小云和苗妸恰好都是李靖教出来的徒弟,所以三人一商议,很快便制订好了攻打临汾的策略。
  第二日,韩小云和苗妸各率领一百轻骑兵率先出发了,直扑临汾下游的唐军粮道。
  负责镇守临汾城的正是唐将屈突通,城中有唐军一万人,可见李世民对临汾城的重视。
  这一日,屈突通正在临汾城头巡视,一骑快马急驰入城禀报道:“禀大将军,押运粮食的队伍于汾水下游二十里处遭到齐军骑兵袭击,损失粮食五十石,损毁牛车三辆。”
  屈突通大吃一惊,急忙问道:“对方骑兵有多少人?”
  “不多,几十骑左右,来去如风,一击即走。”
  屈突通闻言略松了口气,看来对方只是李靖派出来破坏我军粮道的小股游骑而已,只需加强护送粮队的兵力即可。
  然而,屈突通很快便发现大意了,接下来的一天之内,他就收到六次运粮队伍被袭击的报告,可见混到唐军后方的齐军游骑不止一支,虽然造成的损失不大,但也不胜其烦,大大影响了后勤的供应速度。
  终于,屈突通怒了,决定花力气将这这些可恶的齐军游骑扫荡清理掉。


第850章 决战河东(中、下)
  霍邑县城东北的汾水边上,激越的战鼓声中,齐军和唐军展开了惨烈的大战,但闻炮声隆隆,沙尘弥漫,杀声震天,河边的黄土地被千军万马不断地践踏,浮土过尺,又被鲜血浇灌了一遍又一遍,形成了黑褐色的泥泞,遍地都是残兵断箭,尸积如山。
  轰——轰——轰。
  齐军阵地后方的数十门火炮不停地轮番嘶吼,狂暴的炮弹从头顶上呼啸而过,狠狠地砸入唐军的阵形中,炸得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唐军的三千玄甲铁骑在损失了数百骑后,成功闯过了密集的炮火覆盖,继续以踏碎河山的气势一往无前地推进。
  三千玄甲铁骑是李世民花费多年心血和无数金钱打造的,是制胜的王牌,也是他最后的底牌,如今他摊牌了,孤注一掷,不成功便成仁!
  玄甲铁骑的威力坚不可摧,是无往不利的冲阵利器,任你铜墙铁壁都得在铁蹄下碾成齑粉。
  眼看着这样一支可怕的铁甲怪物排山倒海而来,苏定方不由眼皮突突乱跳,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如果是他来指挥,这个时候肯定会派出幽州铁骑与对方的玄甲铁骑以硬碰硬,抵消那可怕的冲势,但是作为主帅的李靖似乎没有这个打算,只见他面无表情地挥动令旗,一队举着巨盾的步兵方阵便冲了上去。
  嘭……
  巨盾方阵与高速前进的玄甲铁骑狠狠地撞在一起,当场四分五裂,盾碎人亡,整个方阵不到十秒便土崩瓦解了,死伤惨重。
  李靖面不改色,继续挥动令旗,又一个巨盾方阵迎着玄甲铁冲去,嘭一声巨响,血肉横飞,结局差不多,但这次拦住了玄甲铁骑近半分钟,而玄甲铁骑的速度也进一步下降。
  嘭——嘭——嘭。
  玄甲铁骑一口气摧毁了五个巨盾方阵,速度终于完全慢下来,当撞到第六个巨盾方阵时已经有点撞不动了,作为前锋的数十骑战马甚至体力不支倒地。
  而这个时候,更多的巨盾方阵从四面八方围上来,将玄甲铁骑团团围住,并且不紧不慢地往中间压缩。玄甲铁骑本来就笨重,转向不灵活,被不断地压缩活动空间后,更是无法抽身,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这时齐军的钩镰手纷纷冲上前,锋利的钩镰枪从巨盾的缝隙间伸进去,专钩马脚,一钩就断。被钩断马脚的铁骑接二连三地轰然倒地,而穿着重铠的骑士一旦落马,连爬都爬不起来,只有被宰杀的份。
  如果说张须陀的八风营是步兵的巅峰,那么李靖所训练的步兵就是另一座巅峰,多年来的实战锤炼,李靖已经把各种步兵的战法摸烂摸熟了,并且将麾下的步兵锤炼得炉火纯青,能够得心应手地对付各类兵种和各种战法。
  眼见势不可挡的玄甲铁骑竟然被困住了,苏定方松了口气之余,心中更是折服不已。去年被高不凡派到李靖麾下听命,苏定方还有点不以为然的,因为李靖这人太低调了,战功似乎也仅限于河东一带,皇上在幽营二州抢地盘时,李靖没份;皇上在河北扩充地盘时,李靖没份;皇上在中原逐鹿,大战李密和王世充时,李靖也没份;皇上平定江南江北时,李靖同样没份。
  所以在苏定方看来,李靖跟徐世绩相比差远了,甚至还不如卢升,尉迟恭等人,但是经过大半年的相处,苏定方终于见识到李靖的强大,无论面对任何敌人,面对多少倍的兵马,李靖似乎都不怵,并且遇强越强,任何时候都稳若泰山。
  这时,唐军阵中又冲出了两支轻骑,风驰电掣地杀来,显然是见到玄甲铁骑失利,所以前来解围。
  李靖再次挥令旗,武大清所率的一千幽州铁骑立即冲了出去,迎向唐军的一支轻骑。那支唐军轻骑大骇,立即拨转马头绕道而走,不敢正缀其锋。
  李世民面色铁青,李靖此人用兵太稳了,简直滴水不漏,想在他身上占点便宜实在太难了,没办法,只能一力降十会了,于是立即下令全线压上,以兵力优势来取胜。
  一时间,唐军全线推进,但见漫山遍野都是厮杀的双方士兵,战场连绵十几里地,杀得沙尘滚滚,日月无光,二十多万人的大混战啊,那场面用什么语言来形容都显得有点苍白。
  最终,玄甲铁骑还是成功突围而去了,但也损失了近千骑,不见了三分之一,这让李世民肉痛得直打哆嗦,不过,在唐军的全力进攻下,齐军也被逼退了数里地,死伤同样惨重。
  这一场惨烈的大战一直持续到傍晚也未分出胜负,双方相隔两里地扎营休息,各自收殓袍泽的尸体,留待明日再战。
  “总管大人,刚收到洛阳送来的消息,皇上已经拿下了函谷关。”苏定方拿着一份公文兴冲冲地进了营帐。
  李靖闻言大喜,急忙接过公文阅了一遍,然后捋须微笑道:“太好了,难怪李世民急着决战,原来是函谷关失陷了。”
  行军长史褚亮欣然道:“皇上总是能人所不能,不足一月便拿下了函谷关,李世民这下坐蜡了,分兵回救又担心遭到咱们痛击,首尾不能相顾,只好孤注一掷,妄想先全力把咱们击败,然后再回救潼关。”
  苏定方眼珠一转道:“既然如此,不如咱们将计就计,假作不敌后撤,诱使唐军深入,拉长他们的战线,然后再伺机反击,反正李世民急于决战,即便明知是计也会选择追击的。”
  李靖摇头道:“迟了,如果早几天得到消息,此计可行,但是如今敌我已处于角力的阶段,如系千钧于一发,险象横生,这个时候佯败,搞不好会弄巧反拙,弄假成真,一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