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扬旌-第6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拙,弄假成真,一但兵败如山倒,则回天乏术也。”
苏定方闻言心中一凛,拱手道:“总管大所言极是,是属下考虑不周。”
其实这道理打个比方就很容易明白了,譬如双方拔河比赛,正处于僵持的角力阶段,双方都使尽了吃奶之力,这个时候,其中一方若自作聪明,稍稍松力假装示弱,无疑于把胜利拱手让给对方。
褚亮目光一闪道:“唐军今日白天作战勇猛,士气不弱,可见李世民肯定已经封锁了消息,三军将士仍未知道函谷关失陷了,总管大人可派人连夜将消息散布出去,定可大大打击唐军的士气。”
李靖点了点头道:“此计可行。”
“这个任务便交给我吧。”韩老实淡道。
韩老实即白云裳的生父韩清源,自从上次李靖遇刺后,高不凡便让韩老实一直留在李靖身边保护。
以韩老实的身手,潜入唐军营地撒传单还是轻易如举的,所以李靖点头道:“那便有劳韩兄了。”
韩老实现在是国丈,却不肯接受高不凡封赏的公职,所以如今还是白身,按照他自己说法,等高不凡一统江山,佛道两家化解争端后,他便携妻子白氏归隐,不再过问世事了。
第二日,旭日东升,血红的朝霞染红了东边的天际,而此刻的唐军营地明显起了微妙的变化,吃着早餐的士卒们交头接耳,低声地议论着,气氛诡异。
中军大帐内,李世民接过刘弘基逞上来的一张纸条,面色瞬间冷沉下来。刘弘基小心翼翼地道:“这些纸条是昨晚有人趁夜撒进营地的,末将发现后立即收缴了,但……消息已经在军中传开。”
李世民冷冷地大声道:“这只是齐军扰乱我军心的肮脏伎俩罢了,函谷关固若金汤,如今还牢牢控制在我军手里,根本没被攻破,尔等立即安抚各自的部下,若有私下议论者,杀无赦!”
一系列铁腕镇压的手段下来,军中再无人敢私下议论了,而且相当一部份老实人也相信这是齐军的阴谋,但心眼灵活的却开始浮想联翩了,而作为知情者的高层将领们,心里更是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
接下来,三军将士们吃饱喝足,双方的大战再次拉开了序幕,战况比昨日更加惨烈,更加血腥,不过这次齐军明显更多的采取守势,利用防御工事抵挡唐军的进攻。
很明显,李靖这是要以守代攻,以最小的代价消耗唐军的有生力量,毕竟时间对齐军有利。
李世民虽然明知李靖的阴谋,但也无可奈何,所以越打越是焦灼,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催动三军不断地进攻,就像大海里的浪涛,一浪接一浪地拍向齐军的阵地,却又浪浪死在沙滩上。
此时此刻,齐军的阵地前已经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宛若人间炼狱。
“末将麾下的弟兄快打光了,恳请皇上允准他们撤下来休整。”将领郭子和来到李世民面前,红着眼乞求道。
李世民面无表情,手中腰刀毫无征兆地突然挥出,郭子和的脑袋便滚落在尘埃中,鲜血像喷泉一样喷得老高,浇了李世民一身。
李世民任由鲜血顺着脸颊滑落,神色冷厉地道:“后退者,死,扰乱军心者,死!”
四下一片凛然,鸦雀无声!
“殷开山,你接替郭子和攻击齐军右翼。”李世民沉声喝道。
殷开山凛然领命而去,一时间,唐军的攻势更加凌厉了,战斗也更加惨烈,齐军阵前的防线成了一个血肉磨盘,不断地将双方军士的血肉绞碎……
“皇上,XX将军战死!”
“让XX将军顶上。”
“皇上,XX将军中箭重伤!”
“让XX将军顶上。”
“皇上,殷将军连杀齐军十五人,阵亡。”
李世民顿了顿,目光望向侯君集,后者微红着双眼出列,神色悲愤地道:“末将请战,替老殷报仇去。”
李世民点了点头,侯君集正欲转身离去,前者忽然叫道:“且慢!”
侯君集顿住脚步,李世民沉声道:“活着回来!”
侯君集心中一暖,右手握拳用力捶打胸甲,转身大步走了出帐。
杀啊,杀啊……
唐军潮水般往前冲,齐军的箭如雨下,双方都杀红了眼,如今比拼就是耐力,比拼谁更不怕死,哪一方先顶不住退缩,哪一方就会一败涂地。
苏定方已经射断了三把弓,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缠上了绷带,但依旧可见鲜血渗出,双手由于脱力已经微微发抖,看着眼前的尸山血海,饶是他都心头震颤,这是他经历过最惨烈的战斗,没有之一!
李靖站在高处观察着整片战场,表情空前的凝重,李世民豁出去了,不惜代价,不惜人命,李靖的压力也如山大,如今齐军能调动的力量几乎都调动了,若唐军的进攻烈度再加强,齐军只怕就要顶不住了。
此刻的唐军阵营,李世民同样站在高处观察着战场的变化,他把能派出去的力量都派出去了,若仍然不能将齐军的防线击溃,那么后果会很严!
“——报!”
一骑快马风驰电掣般来到李世民的面前,后者莫名的一阵心悸,强自镇定望向来使。马上信使滚鞍下马,满头大汗地跪倒在尘埃中,大声道:“临汾城被齐军攻破,请皇上定夺!”
李世民浑身一震,面色刷的由白变红,由红变紫,忽然一口鲜血喷了出来,身体摇摇欲坠,附近的亲兵大惊失色,急忙上前扶住。
李世民连吐三口鲜血,这才破口大骂:“屈突通误朕,该死!”
长孙顺德、张公谨、唐俭等人无不面色苍白,完了,齐军竟然不声不响地抄了大军的后路,这下麻烦大了,十几万大军人吃马喂的,每日消耗不知凡几,而临汾城正是离大军最近的后勤补给点,现在被齐军攻破,大军后勤一断,用不了几日,不用齐军来攻,自己就崩溃了。
“皇上,大势不妙,赶紧撤兵吧,再迟恐有全军覆没之危。”张公谨沉声道。
李世民又吐出了一口鲜血,红着双眼咆哮道:“屈突通这废物,朕给他一万精兵,竟然连临汾城都守不住,朕要杀了他——撤!”
李世民终究还是下达了撤军的命令,侯君集和长孙顺德两人负责殿后,数以万计的唐军沿着汾河谷道往西急急撤退。
“唐军竟然撤了?”苏定方松了口气大为惊讶,李靖同样十分错愕,但作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一眼就看出唐军的撤退并不是作假,所以立即下令追击。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任你再精锐的部队,一旦溃败,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战线,就只有任人宰杀的份。
侯君集很勇猛,长孙顺德也很能打,不过面对势如猛虎下山的齐军,最终还是抵挡不住,一路且战且退,最终侯君集中箭身亡,长孙顺德被生擒活捉。
李靖率着大军一路追杀到临汾城下,发现城头上竟竖起了齐国的旗帜,仔细一看,发现是薛礼的将旗,这才猛然明白李世民为何突然仓促撤兵了。
苏定方惊喜地道:“敢情薛仁贵这小子竟拿下了临汾县城,可以呀,总管大人真是名师出高徒。”
李靖捋须谦虚了几句,心中欣喜万分,后生可畏呀,没想三个小将竟然给了自己一个大惊喜。
这时,临汾城的城门洞开,薛礼、韩小云和苗妸这三名小将打马冲了出来,径直奔至李靖马前抱拳施礼道:“参见总管大人。”
李靖难得微笑赞道:“干得好!”
薛礼三人喜悦地对视一眼,总管大人是个不苟言笑,而且十分严苛之人,想得到他一声赞扬着实不容易。
话说薛礼三人是如何拿下临汾县城的呢?
原来啊,韩小云和苗妸率小股轻骑不断地滋扰唐军的后勤队伍,把屈突通给彻底激怒了。屈突通此人就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亲自率领骑兵出城,试图消灭齐军的游骑。
韩小云和苗妸故意把屈突通引往长平郡的方向,后者果然中计了,最终落入了薛礼的埋伏圈,力战后被擒,而薛礼乘机带人闪电袭击了临汾城,一举便拿下了。
听完三小将拿下临汾城的经过,苏定方也禁不住暗暗佩服,还有点羡慕,三人小小年纪便立下如此大功,端的是前途无量,尤其是薛仁贵这小子,潜力很大,日后只怕会成为年轻一辈中的领军人物。
李靖没有在临汾停留太久,挑选出精锐部队沿着汾河谷道继续西进追击,这一追便追到了绛郡闻喜县。
李世民这时终于稳住了阵脚,在闻喜县集结兵力死死抵住齐军,倒是勉强保住了身后的河东郡,但是,霍邑这场惨败,唐军的损失实在太惨重了,十五万大军只剩下五万余,足足不见了三分之二,消息传回去,关中大震,长安巨震,关陇士族人人自危,百姓惶惶不安。
河东郡身后就是黄河,黄河对岸便是关中平原,一旦齐军成功渡河,关中危矣,而以李世民目前的兵力,要长时间抵挡住齐军,很难很难!
果然,李世民很快就放弃了闻喜县,甚至放弃了整个河东郡,把残军撤到了黄河西岸,扼守黄河天险,与李靖隔河对峙,这才彻底稳住了阵脚。
第851章 气数将尽
长安,所有城门紧闭,街上的人行色匆匆,不时可见到披坚执锐的军队在调动,气氛空前紧张。李世民在霍邑战败,唐军的精锐部队损失惨重,最终只能放弃整个河东地区,退守黄河西岸,如今这个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关中,举国震动不安,人人自危。
另外,齐主高长卿前不久攻破了函谷关,如今十万齐军已经抵达潼关以东,再加上巴蜀地区的战事也极为利,据闻郡王李孝恭已经放弃了巴地,退守汉中了,而李袭誉则在蜀郡苦苦支撑。
换而言之,李唐和高齐的战争已经全面落败,齐军正从河东、中原、巴蜀三个方向,对长安形成了品字形的攻势,李唐的形势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极为之不妙。
中书省,房玄龄看起来十分憔悴,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很多,微躬着腰不停地咳嗽。房玄龄的身体一直不太好,这段时间负责留守,日夜操劳,再加上接连不断的坏消息打击,身体便彻底的垮了,连发了三日三夜的高烧,吃什么吐什么,就连家人都以为他不中用了,还好,第四天的时候退烧了,可以进食一点稀粥,身体渐渐恢复,总算迈过了鬼门关。
房玄龄如今还没痊愈,便撑着病体回中书省办公了,如今长安城内暗流涌动,危机四伏,没有他主持大局不行。
房玄龄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正要喝杯茶水缓解一下,一名心腹便进来禀报道:“房大人,尚书左仆射裴寂去了太极宫。”
房玄龄点了点头道:“知道了,退下吧。”
心腹刚退出去,房玄龄又剧烈地咳嗽起来,最后往痰盂里吐出一口带血的浓痰,憋闷的胸口总算舒坦了些,他端起茶杯漱了漱口,紧皱的眉头分明蕴含着巨大的隐忧,最后更是长叹了一口气。
皇上本来就得位不正,如果没有外患,以皇上的才能和赫赫战功,一年半载必能坐稳大位,可惜高齐根本不给这个机会啊,高长卿此子眼光毒辣,出手又快又狠,丝毫不容皇上喘息,如今唐军全面失利,举国震荡,外患严重,导致内忧也开始发作了。
皇上玄武门兵变夺位后,虽然抄灭太子和齐王府,但为了彰显仁义,以及安抚民心,并没有彻底铲除太子和齐王一系的势力,如果天下太平,这些残余势力自然掀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