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过去做家主-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都到溧水只有50多公里,早班车人不多,但是小巴车摇了两个小时才摇到,比自行车快不了多少。少苦和老三带了溧水时候已经十点多了,少苦顾不得去欣赏60年代的县城了,急忙去打听到东平的路,幸好到东平的路比较好找,顺着大路向东走,就一条路,又不会走错。
少苦和老三急忙赶路,50多里啊,天啊,赶到时候估计都吃晚饭了,据说到了东平,到周家村还有十几里路。想想就让疯狂。
少苦空着手,周老三挑着担子,里面有大米50斤,少苦和老三的口粮,还有白面20斤,还以猪头,香肠,还有罐头和麦乳精,加上一些糕点,都是带给三爷家,至于自己的爷爷,在少苦心里既然赶出家门了就不算自己的爷爷了,就不管了。
9月份还是很热的,走了十几里,周老三也累的扑哧扑哧了,脸上都是汗水。少苦和老三找个阴凉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下,拿出带着的水,老三和少苦都灌了几口。
少苦看见一个牛车上面坐着几个人,往东走,少苦就拦着赶车的师傅,少苦很礼貌的问道:大叔,我们去东平,能不能带我们一段?
那个赶车师傅很好奇的打量着少苦和周老三,虽然很累的样子,穿的干干净净,一点补丁没有,就好奇的问道:小伙子,看你们不想公社的人,你们是去走亲戚??
少苦不担心这个年代的坏人多,很老实的说:我们是南都的,家里有老人不行了,我们回老家看看。
赶车师傅得意的说:我说你们不像我们这里的人吧,穿的体面。说完也没有说带不带少苦,转眼看着车上一个穿着中山装的大叔,看样子应该是公社的领导吧。
那个公社领导看了一下少苦,开口说道:那你们上来吧,这么热的天,还要走那么远的路,真是为难你这个小伙子了?
少苦开心到:那谢谢大叔了。老三,给这位大叔还是这个几个师傅发烟。
周老三听到少苦说话,急忙笨手笨脚的掏烟,少苦接了过来个车上的人都发一根。
那个干部很自然的接了过来,放在鼻子下嗅了嗅,小心的放到口袋里,问少苦:小伙子去东平哪里啊?
少苦如实回到:周家村,浮山下面?这个大叔知道吗??
那个干部沉思一会,突然恍然大悟的问道:你们是周正海家里的吧??
少苦愣了一下,这个干部挺厉害,这都能猜到,竖着大拇指佩服到:这个大叔真厉害,是的啊。这个是我三哥,我排行老五,听说太奶不行了,就赶回来看看。
那个干部得意到:我说觉得眼熟呢,你爸爸我们认识,以前经常打过交道。后来他去南都了,见的少了。
少苦立刻装成很熟的样子,热情的到:那还真的是大叔啊,大叔怎么称呼??
那个干部发现还是挺有渊源的,原来熟人的儿子,也热情的说:我姓袁,叫袁果,以前和你爸爸打仗的时候我们都认识,不过他是正规军,我是地方部队。后来他和大部队走了,我们就没有联系啦。
袁果开始有点开心,随后有点难过的说:听说他后来转业在南京铁厂当干部,为了保护铁厂,被特务暗害啦,那时候我还挺难过的。哎,该死的特务。
少苦也黯然的说:比起牺牲在战场的战友,我爸爸算是幸福的,至少看到了新中国解放。
袁果也开心说:不错,要保持乐观的态度,新中国的建设将来还需要你们做接班人?
少苦不想和这个干部说个事,便转移话题问:袁叔叔,你在公社工作啊??
袁果听到少苦这么问,便点头说:在公社工作,经常去你们周家村,和你们周家村热闹听熟悉的,前一段时间你太太的身体还不错,谁知道说不行就不行了。
少苦呵呵的说:90多了,也赚大了。也不用太难过。
袁果也觉得少苦想得开,这个年代活到90岁确实是长寿啦,也安慰道:到了东平有事情来找你袁叔叔。
少苦不客气的说:行,到时候袁叔叔不怕麻烦就好了,到了东平我请你袁叔叔喝几杯,东平有国营饭店吧?
袁果立刻乐呵呵的说:到我你袁叔叔的地方还要你请,我请你和你三哥好了。咦,我记得你家还有老大和老二呢?怎么没有回来?
少苦提到袁叔叔这么问,就解释:大嫂和二嫂刚怀孕,走不开,只能让我老三代表了。
袁果理解到:哦,你大哥也结婚了?前一段时间听王老七说他孙女嫁给我你二哥,是真的吧?
少苦点头说道:是真的。上次洪水,他们王家不是还去我二哥家了吗?他们家房子盖了吗?少苦突然想起来问道。
袁果点头道:早就盖好了,乡下人多,盖房子也快。你爷爷家这次房子也到了好几间呢?
少苦听到愣了一下,无所谓道:我爷爷家的事情和我家关系不大,我三爷家怎么样?
袁果对少苦爷爷家和少苦家恩怨多少知道一些,当初他可是留守人员吧,经常帮助王大美的逃难,人家的家事他也不多说。
袁果接过少苦的话说:你三爷家还可以啊。就是几个孙子都大了闹着要结婚额。你堂哥少安,可是东平有名的生产队长。你还有一个堂哥周少平,在县里读高中呢。
再和袁果的聊天中,很快到了东平,到了东平时候都下午一点多了,少苦要请袁果吃饭,被袁果拒绝了,袁果安排牛车帮少苦送到周家村,省的周老三挑着行李跑路。
少苦送给袁果一瓶罐头,把袁果开心了半天,这可是好东西啊,现场都没有卖的。要少苦回去的时候一定要他家吃饭。
少苦坐在牛车上摇啊摇,终于到了一片山脚下,少苦猜应该差不多了,果然,那个赶车师傅到了一家土坯做的农家院子门口大声叫:周老三,周老三,你家来客人了?
少苦还在纳闷的,又是一个周老三,估计周家的周老三很多了
谁呀?院子里面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青年的声音,走来院子门口一看:金大叔,谁家来客人了?那个青年好奇的看着少苦和周少立。
赶车的师傅大声介绍到:南都来的,找你家爷爷呢,你堂叔周正海家里的?你爷爷呢?快去喊人?
第二十一章,老家风土
少苦和周少立刚坐下一会,只见院子进来很多人,带头是一个60多岁的老农民似的大爷。
为什么说老农民呢,因为打扮十分标准。草帽,破了洞土黄色汗衫,长裤卷起裤褪到膝盖,光着脚,背着锄头直冲进来。
后来紧跟一个精神抖擞的青年,十分精神的样子,然后里面还跟着很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跟看猴子一起进来。
那个大爷打量了一下少苦和周少立,显然都都不认识,疑惑的问道:你们是海子家的??看着周少立不确定的问:你是立立把?
少苦“噗”的一下忍不住,周少立居然还叫立立,和一个女孩名字差不多。
少苦急忙解释道:是的是的,他是老三周少立,我是老五周少苦,你是三爷吧?
那个大爷看见没有认错人,放心的说:是的,是啊,少安的电报你们收到了??怎么就你们两个??成成和家家呢?
少苦看见三爷担忧的神情说道:大嫂和二嫂怀孕了,家里不能没人照顾,走不开,只能我们来了?
三爷点了点头,表示理解,说道:家家娶得的王家的的孙女我知道,王家还得意几天呢?老大也结婚啦?娶的谁家的姑娘?
少苦看见三爷还关心的挺多,觉得一句话说不完,就说:三爷,我们家的事情半天说不完,晚点再和你说,太奶怎么样了??
三爷伤心摇了摇了头:估计是不行了,这个坎是过不去了,等会带你们去看看。太奶还没有见过你呢?我先帮你介绍一下我家里的人。
三爷家的孩子也挺多了,4个儿子,叔叔婶婶一大堆,还有堂哥堂弟堂姐堂妹的真多,刚子三爷一家都在田里干活呢,很多天没有下雨了,田里的稻子都要干死了,全队都很急,听到孙子说家里来人了,周正海家里的,急忙赶回来。
少苦让周少立把袋子里面的东西拿出来,桌子上很快放满了东西,看的三爷和其他家人都呆了,好东西真多啊。
少苦拿着两瓶洋河大曲和两瓶麦乳精说:三爷,三奶呢?这是给你和三奶的?给你们补补身体?
三爷急忙推迟到:不用不用,打老远的还带着这东西来,人来就可以了,我和三奶身体好呢。
少苦不理三爷,又拿出4瓶罐头,对着三爷说:这些你帮忙分给几个叔叔家吧,我也不知道怎么分?
三爷更激动了,这辈子还没有吃过罐头呢,急忙拒绝:不要不要,你们家也挺难的,留着自己吧。
少苦挡住三爷的手,反对的说着:三爷,带来你就拿着,我三哥背着已经累得够呛,你还让我他再背回去??再说,我们家不困难,日子过得好呢。这是我大哥和三哥孝敬你们的,感谢你们当初救命之恩,你就不要推迟了。三奶,你帮忙收起来。
少苦又拿出了一袋白面,对着三爷说:我大哥说太奶想吃白面大肉包子,哎,我特意带来了白面和猪肉,也不知道太奶还来得及吃上吗,三奶,等会你帮忙做成肉包子给太奶送过去吧。
三奶也难过接过白面和老三手里的猪肉,伤心的说:我马上就去做,一定要妈吃一个才行,一辈子的愿望。
少苦又拿出50斤米,对着三奶说:三爷,三奶,这是我和老三的口粮。
三爷很生气说:到了三爷家还担心你没有吃的,还带口粮,这不是打你三爷的脸吗?
少苦叹气说道:现在农村的日子都不好过,我们家赚钱多,粮食够吃的,就是太远了,要不多得点了。
少苦又拿住一些糖果,对着三爷说:这些糖果分给弟弟妹妹吧。少苦很自然抓起一把糖果给边上的小孩子,小孩子急忙用手接着,拿着就急着拨了塞嘴里。
三爷对三奶使了一个颜色,三奶把这些东西都收起来,接过少苦手里的糖果说:我来分吧,家里孩子多,你和老头子说说话。
三奶说完带着儿媳妇把东西拿下去了,把桌子腾给少苦,然后带着孩子和女人都走了,屋里顿时清净不少。
少苦给三爷介绍了周家现在情况,周家分家了,分成老周家和新周家。新周家自己做主的情况,把周少成和周少家结婚的是事情都说了说。
最后三爷感慨说:分家好,分家了你们才能过得好。可惜你小梅了,多么好的一个孩子?
少苦安慰三爷说:我大姐在婆家没地位主要是没有工作,娘家没人撑腰,我姐夫煤矿要是开不了工的话,我就让我大姐去铁厂工作,那样我大姐在家里就有地位了。
三爷也点头说道:你有你的打算是不错的,有你照应着,你姐姐应该过上好日子。等成成媳妇生了,我进城去看看。哎,可惜家家分不清好歹,怎么能娶王家的姑娘呢。
少苦有点不同意的说:总的来说王红还是不错的,至少顾自己的家。只要和老二好好过日子就可以了。可惜就是当不了家,被我妈拿住了。
。。。。
三爷和少苦聊了一会,三爷带着少苦和周少立去见了见太奶,90多岁的老人了,眼睛已经睁不开了,基本分不清谁和谁啦。三爷讲了半天,也没有见到多大反应。
三爷伤心的说:就这几天了。走了也好,这的大的年纪,已经活够了。子孙满堂,也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