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跃马大唐(合作)-第7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史思明笑道:“不是保护我,而是保护城池不失。既然你如此悍勇,那你们便还在这里跟本帅一起拒敌。但本帅眼皮底下可揉不得沙子,打起来可顾不得你们身上的伤势,若是动作慢了,少不得还是呵斥怒骂的。”
田承嗣微笑道:“无妨,元帅不必顾忌。”
城头守军忙乱准备之事,城下的**也在迅速的做着攻城的准备。**几乎全军出动,除了留下三千人护卫李瑁的亲卫兵马之外,其余六万兵马以及一万多受了轻伤但还可参加战斗的兵马倾巢出动,在营前组成了密密麻麻的攻城态势。李瑁和李光弼是做了两手准备的,即便今日若情势没有按照昨夜田承嗣口中所言的那般进行,这场攻城战也会按部就班的进行。今日要不惜一切代价,给叛军最后一击。
辰时后,号角长鸣鼓声震天,**的攻城战正式开始。这一次**没用动用投石车的轰炸,而是直接便开始了对城墙的冲锋。数万骑兵以极快的速度冲到距离城墙百步以内的距离,然后顶着盾牌疯狂的越过护城河冲到城下。没有任何的前。戏,攻城肉搏战便正式打响。
城上的守军和城下的攻城兵马瞬间进入战斗状态,开始了残酷的短兵相接。很短的时间内,双方便产生了大量的伤亡。
城头上,史思明带着百余名亲卫在城墙上游走,他们手中的兵刃不是用来对付攻城兵马的,而是对付那些萎缩不前,不敢拼命的守军士兵的。史思明声嘶力竭的叫喊着,在箭矢和刀光之中来回穿行,亲手斩杀了五六名怯战的士兵。
在这种强力的督战之下,守城叛军发挥了巨大的潜力,他们死死的将攻城兵马压在城墙下,半个时辰过去,**硬是没摸到长安城头残破的城砖。
打退了**在芳林门东侧一股汹涌的攻击后的间隙,史思明感到口干舌燥,身上汗水淋漓。心中感叹毕竟年纪不饶人,再不复当年年轻力壮之时,可以连续战斗几个时辰也不觉得累。
“元帅,来喝口水吧。”站在城垛旁的田承嗣举着一个水囊朝着史思明挥手。史思明虽然不明白为何田承嗣打仗的时候身上还挂着水囊,但他刚才目睹了田承嗣守城时的勇武,心中甚是欣慰,不疑有他,于是快步走了过去。
“大帅,喝口水歇口气,今日之战还有的打,需要保存气力。大帅若是累倒了,对士气大损。”田承嗣龇牙笑着,史思明觉得他的笑容有些勉强,似乎掩盖着什么东西。但他还是毫无怀疑的点头拿起了水囊。
水囊中的水清凉可口,一股冰凉入候,让史思明燥热的身子变得冷静。然而就在此时,他忽然觉得自己咽喉处的冰凉中似乎带着一丝刺痛。他惊愕的一低头,喉咙一侧刺痛无比,下一刻田承嗣的嘶哑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史元帅,请你莫要妄动。否则刺穿了喉咙可莫要怪我。”
史思明大惊之余,看清了眼前的形势,一柄匕首正顶在自己的喉咙上,拿着匕首的人正是田承嗣。
“田承嗣,你作甚么?狗贼,你好大胆。”史思明怒道。
“史元帅,请你立刻下令全军停止守城,即刻献城投降。”田承嗣冷声道。
“狗贼,原来你是**的奸细。”史思明怒骂道。
“元帅,我可不是奸细,我只是为了兄弟们着想。你一意孤行,已经葬送了数万弟兄的性命,我是为剩下的数万弟兄们考虑。唐人给的条件如此优厚,你却执意不肯,非要为了安庆绪卖命。安庆绪视你如敌,你却还要为他效力,真不知你是怎么想的。”田承嗣冷笑道。
“狗贼,本帅的事要你来问。你们还愣着作甚,还不来给我剁了这狗贼?”史思明无视喉头利刃,厉声对着周围的亲卫和几名将领喝道:“他不敢杀我,他杀了我你们便将他碎尸万段。”
呆呆站在一旁的一干亲卫闻言缓缓靠近,一旁的曹集骆悦等人也似乎举着刀剑靠近。忽然间刀光闪动,几名靠近的亲卫身首异处,曹集骆悦二人手中的兵刃上鲜血宛然,正是他们两人突然出手,将逼近的几名亲卫斩杀。
“原来你们……你们串通一气。你们这些狗贼。”史思明大怒道。
“元帅,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如此执迷不悟,不就是想霸占着长安城不走么?为了能偷偷的坐在那个宝座上,你甘愿我们十多万兄弟为你陪葬?你倒是自私的很,每天睡在皇宫里,抱着宫里的嫔妃宫女们快活,我们这些人在城里抢一两个女子乐一乐都要被你呵斥。我们为你卖命,你是怎么对我们的?被你打的皮开肉绽。你的亲儿子你都不放过,差点把他打死。你以为大伙儿对你还心服么?早就已经对你失望了。这等情形下,你还不愿意献城投降,可见你根本不拿我们这些人的性命当回事。所以我们只能出此下策。”骆悦咬牙狞笑道。
“一群狗贼,你们胆敢如此。”史思明怒骂道。
“莫要乱骂,我们是狗贼,你的亲儿子算什么?”田承嗣笑道。
“你是说……此事朝义也有份?朝义……朝义,你这逆子,你给我滚出来。”史思明骂道。
史朝义面色惨白的从曹集身后的士兵群中走出来,不敢直视史思明的眼睛。
“父帅,识时务者为俊杰。”
“我呸,你这逆子,你敢算计你的父亲。”
“父帅!我也是为了我们史家好,我们史家……”
“住口,你这逆子,跟着外人来算计我,你畜生,早知今日,当初你生出来便该将你溺死在尿桶里。”史思明怒骂道。
“父帅,你是该这么做,否则我也不用昨日差点被你活活打死。或者是今日死在这城楼
………………………………
第九三八章 方向
(月初了,免费月票可以给了。)
长安城中的百姓们得知消息欢声雷动,他们从家中涌上街头,扶额相庆。得知皇帝即将进城,百姓们拥挤在北城门到皇城的道路两旁,无比期待着李瑁的到来。李光弼派出大量兵马维持街道上的秩序,命人将街道上的杂物和尸首清理干净,准备迎接李瑁的到来。
中午时分,冬阳高照之下,鼓乐齐鸣之中。早已等的心焦的李瑁身着盛装登上龙辇,在数千名**亲卫军长长的队伍的护卫下,从北城大营之中缓缓向芳林门前进。芳林门城楼上下,龙旗招展,士兵肃立,静候龙辇的到来。
进了城门踏入长安大街之上,龙辇所到之处百姓军民跪拜高呼万岁,声震天际。
李瑁坐在崭新的龙辇上,透过阳光下照得明媚华美的明黄华盖伞下的金色流苏看着周围的一切,微笑挥手之余,心情畅美难言,志得圆满。
自己终于夺回长安了,终于能够和父皇一样坐拥天下了,这才不久前还是一件多么遥远的事情,而自己居然做到了这一点。多年来,自己蜷缩于父皇的威严之下,忍受着人们背后的指指点点,独自将屈辱和痛苦吞进肚子里。而现在,自己终于能扬眉吐气了。
自己已经是大唐的新主人,之前所受的痛苦要百倍的讨还回来,父皇曾经带给自己的屈辱自己也要洗刷干净。将来,谁要是在替一句以前的事情,自己将毫不犹豫的将他们的头砍掉。谁要是再对自己有轻蔑之态,自己也将让他明白轻视自己的代价。谁也不能在对自己无礼,对自己指手画脚。父皇也不行,虽然他默许了传位给自己的事情,但那是他不得不这么做而已,但有可能,他是绝不会让自己登基的。父皇对皇位的留恋甚于任何人。只能说时势造就了机会,而自己抓住了机会。自己绝不会让任何人威胁自己的宝座,自己要牢牢控制住大唐,不能让任何人有觊觎的可能。
虽然心中的激动和兴奋难以形容,但李瑁心中却有着一丝遗憾。如此甚大的场景,自己只能独自享受,并无可分享之人。若是那个自己一直都无法忘记,无数个夜里带给自己痛苦和思念自责的那个人儿此刻陪着自己,那一切便完美了。而那个人现在在哪里呢?
她一定没有死,自己百分百的肯定她在马嵬坡上被王源救下了,之后的一切调查行动也确定了她一定在王源的手里。王源这个狗贼,不仅野心昭昭,甚至连自己心爱的人也霸占在身边。一想到杨玉环有可能成为王源的枕边人,李瑁心中的痛恨便无比强烈,他恨不得将王源撕成肉片。
长街上,长安军民为他们的皇帝的到来而跪地磕头高声欢呼,却不知他们的皇帝正在为了一个女人而纠结痛苦,恨得咬牙切齿。
龙辇直奔皇城,李瑁迫不及待的在太极殿上朝,当他的屁股终于坐在太极殿那张宝座上的时候,面对着殿中跪了一地的大小文武官员叩首朝贺的时候,李瑁才真正的安下心来。掐了一把大腿,眼前的一切都不是幻觉,自己真正是大唐的皇帝陛下了。
接下来,不少从成都跑来投奔的官员们最为期盼的时刻来临了,李瑁开始封赏群臣,几乎人人高升,皆大欢喜。封赏完毕,李瑁率群臣至庙社拜祭天地祭祀先祖,闹腾的一时不休。随行文人记下了这一刻的情形,诗曰:钟鼓旌旗引六飞,玉皇初著画龙衣。泰坛烟尽星河晓,万国心随彩仗归。
……
就在李瑁热热闹闹的封赏群臣,祭祀天地祖先,尽情庆祝他真正成为大唐之主的时候。长安西南四十里外,王源和高仙芝率神策军于一处名叫枣林镇的小镇会师。
对于长安城中情形,王源已经得到了禀报,李瑁在今日上午已经进了长安,神策军的到来已经迟了一步了。
神策军将领之中弥漫着一种沮丧的情绪,没想到李瑁真的拿下了长安了,守长安的叛军居然投降了,这简直难以置信。这件事多少有些让人尴尬,神策军本来有实力拿下长安的,可是大帅并没有选择强攻长安,现在倒好,让李瑁攻下了长安,这岂非说神策军无能么?这件事大帅也一定是极为懊悔的,恐怕他也会懊悔之前没有痛下决心攻打长安,以至于现在情况窘迫。
然而,众将从王源的脸上却没看到任何的沮丧和失落,王源身边的人当然知道王源的真实想法。神策军并非没有夺回长安的实力,而只是王源不愿以这种肉搏换命的方式来夺回长安。要将这十多万精锐兵马尽数投入长安之战的绞肉机中损失大半,这代价对王源而言是无法承受的。当然,王源平静的外表下其实也掩盖着他惊讶的心思。千算万算没算到叛军会投降。虽然事前自己也考虑过这个可能性,而且自己记得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后期,史思明确实曾经归降朝廷,但现在历史的走向轨迹已经无迹可寻,自己也尽量不会按照历史的走向来预测事情的结局。然而,这一幕还是发生了。
王源认为,这并不能说明历史上了正轨,因为消息称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和部将所杀,史朝义和田承嗣的主导下献城投降,而非史思明本人。这说明历史的走向还是混乱无序的。
现在的情形是,李瑁终于达到了他的目的,他抢先一步夺回了长安,而自己的神策军便也没有机会进入长安了。两天时间,李瑁给自己下了两道圣旨。第一道圣旨是要自己领军逼近长安,随时准备支援他的攻城。第二道圣旨是让自己的兵马不准进入长安,而借道长安南郊的官道去攻打潼关。两道圣旨是自相矛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