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王者-第10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毂辏愿衽橙酰绞弊约嚎刂屏顺共灰跹阍跹俊
………………………………
1916。1870章 :人死不能复生
为了这个打算,他在朝中结交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荥阳侯郑遇春、豫章侯胡美、江南侯陆聚、宜春侯黄彬、南雄侯赵庸、靖宁侯叶升,甚至锦衣卫他都没放过。
事情都一步一步的按照他预想在慢慢发展,除了一件事,那就是李善长。
李善长虽不当相国,但仍旧是韩国公,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光是这些,就足以抵挡他结交所谓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荥阳侯郑遇春等人,所以他一直想李善长进入自己的阵营,辅佐他,必要的时候,能借一借他家中的两块丹书铁劵用一下,但李善长却出奇的不与他来往,这让他心中既有些恨意,却也无可奈何,好在他还有一个李存义,这些时日也在不断的劝说自己的兄长,但这个老匹夫就是不为所动,让他好生为难,更让他想不到的皇帝竟如此宠信李善长,让自己的女儿下嫁李家,这可是皇恩浩荡,如此一来,李善长他就更不能放过了,皱着眉头沉思了片刻,喃喃道:“看来要加快行动了1 嘀咕几声后,对着门外喝道:“来人!”
门口一个侍卫毕恭毕敬的冲了进来,跪拜道:“相国——?”
胡惟庸道:“去,把李存乂给本相叫来!”
“是!”
华盖殿里,朱元璋正在与户部尚书李廷桂商谈最近各地税收的问题,户部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其属有四:一曰户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仓部。户部郎中、员外郎,掌户口、土田、赋役、贡献、蠲免、优复、姻婚、继嗣之事,以男女之黄、小、中、丁、老为之帐籍,以永业、口分、园宅均其土田,以租、庸、调敛其物,以九等定天下之户,以为尚书、侍郎之贰。其后以诸行郎官判钱谷,而户部、度支郎官失其职矣。会昌二年著令:以本行郎官,分判钱谷。掌天下军储,出纳租税、禄粮、仓廪之事。以木契百,合诸司出给之数,以义仓、常平仓备凶年,平谷价之事。
此时,李廷桂建议让朱元璋征收茶税,自从洪武初年,令卖茶之地宣课司,收税三十分之一。税收可谓的极为低,如今鞑子已经退出中原,经过四年的休养生息,江南之地已经开始富庶起来,便是收复也差不多有两年的陕西一带,也大多恢复了生产,随着人口的增多,各种税收也可以征收了,经过李廷桂的调查,陕西汉中府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等县诸处有茶园四十五顷七十二亩,茶八十六万四千零五十八株,若是还按照洪武元年的税收,的确不利于国库收入,所以他建议,可在洪武元年的基础上,每十株官取其一;民所收茶,官给钱收买;无户茶园,以汉中府守城军士薅培,及时采摘,以十分为率,官取其八,军收其二。每五十斤为一包,二包为一引,令有司收贮,与西番易马。这样也不但能增加朝廷收入,也便于控制茶商,朱元璋细想了一番后,便批准。置秦州茶马司,设司令(正六品)、司丞(正七品)。同月二十八日,户部言四川产巴茶,凡四百七十七处,茶二百三十八万六千九百四十三株,茶户三百一十五,宜以定制,每茶十株,官取其一,征茶二两;无户茶园令人薅种,以十分为率,官取其八。每年可得茶一万九千二百八十斤,令有司贮存,候西番易马。遂于洮、河、雅州置茶马司,西番易马皆至。“
“放下了奏折?”朱元璋道:“这事你与胡惟庸商议一下,定下章程来,呈送与朕!“
“是!“李廷桂应了声,转身正要离开,忽见一个太监急忙走了进来,对着朱元璋道:”陛下,这是兵部刚刚送来的谍报!请陛下过目?“
朱元璋一听是兵部的谍报,腾的一下子站了起来,比起眼下的朝政,王保保才是他最紧要心腹大患,忙从龙椅上走了下来,道:“快,送上来!”
“是!”那太监将谍报递了过去,朱元璋拆了封口,打开信笺,细细扫了两眼,便哈哈大笑起来,嘴里叫道:“好,好啊,徐达,萧兄弟果然不负朕的所托,大败王保保,十万大军尽数被毁……好啊?”
朱元璋大笑了几声,欢快的气氛,迅速在华盖殿弥漫,惹得一干宫女,太监也跟着满脸的喜气,但喜气并没有微臣多久,便听得一句:“萧兄弟……他,他死了!“
这一声仿佛是晴天霹雳,让刚才还一脸的喜悦,仰天哈哈大笑朱元璋,身子一颤,险些昏倒在地,一干宫娥、太监、侍卫急忙上前搀扶,朱元璋一把推开了众人,望着手中的信笺,哭声道:“萧兄弟,你……你,怎么死了呢?“
众人忙道:“皇上,人死不能复生,您可要保重龙体啊?“
朱元璋仿佛没听见一般,只顾盯着那信笺,两行热泪泪流不止,看得一干宫娥、太监好生感动,心中嘀咕道:“皇帝对臣子果然是好啊?”
便是在一旁看的李廷桂也感动的吸了吸鼻子,冷声道:“能让皇帝如此伤心,纵死也不枉啊?”
朱元璋看了好半天,才一擦脸上的眼泪,望着门外咬牙道:“鞑子,杀我兄弟,好,朕便要你的命,传令下去,命令李文忠火速进军,务必消灭鞑子,为我兄弟报仇雪恨!”
李文忠勒住马缰望着前方,前方就是鞑子的上都开平,自从两年前他随常遇春来到了这里,一举拔掉元朝上都,使元顺帝仓皇逃窜蒙古内地,如今,他又来了,这一次,他不再站在那人背后,他被皇帝授征虏左副将军,与征虏大将军徐达分途北进。他带了十万人,他相信这十万大军,一定能攻下鞑子的老巢。
“前面是到了开平何地?”李文忠勒着马缰对一斥候问道。
斥候道:“回禀将军,前方就是开平城了!”
………………………………
1917。1871章 :白海骆驼山
李文忠点了点头,欲攻应昌,必须要重新占领上都开平,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的大军毫无后顾之忧。 好在一切还顺利,没有原大元丞相也速部队的威胁,他直接率领兵马出居庸关经宣德府(今宣化),从大同东北方向的野狐岭出外长城,准备首先占领北元的塞外重镇中都路。
在这之前,北平华云龙已经率领大军攻占了云州;大同守将都督同知汪兴祖攻占武州、朔州;指挥金朝兴攻略东胜州,所以一路上李文忠根本没碰到任何的鞑子,就到了开平,补充了粮草,水分后,便继续赶往鞑子的老巢开平,只有重新占领这里,才能以此为根基,好攻占应昌,这第一步事关重大,绝不容有半点马虎,所以他进兵极为小心,一路上不断分兵给鞑子造成麻烦,让鞑子彼此相救,而减少一路上拦阻。
斥候不断赶了回来,送来沿途的军情,李文忠一一记在了心里。
“前方就是察罕脑儿……?”李文忠眯着双眼于马背上,望着前方,喃喃道。
这察罕脑儿城,始于世祖初年,后不断扩建,当年元朝在上都东西两侧建立两座行宫,一座位于内蒙古多伦白城子,称为“东凉亭”,一座是位于沽源县小宏城子村的察罕脑儿行宫,也叫“西凉亭”。在元朝近百年的历史中,每年春秋时节,元朝皇帝都会率领官员在察罕脑儿停驻,举行狩猎活动、召见臣工、宴请宗王等,是上都最为重要的城池之一,素来被元朝极为重视。
“守将是谁?”李文忠看了一阵问道。
斥候道:“回将军,据守此城的是北元平章竹贞!”
这竹贞原本是孛罗帖木儿的心腹爱将,后来投靠了王保保,此人虽有些才华,却尚未引起李文忠的注意,他最大的目标是在西北附近的骆驼山的北元太尉蛮子、沙不丁、朵儿只八剌,此三人能战善战,且与北元平章竹贞据守的察罕脑儿城相互呼应,形成了掎角之势,明军一旦进入此地,都难免遭受前后夹击的境界,这让他不敢大意,不解决来这那两人,他的十万大军难以重新占领开平,所以,他展开了行动。
他兵马十万多于敌人,所以他采取了包围的战术,一点一点的包围竹贞,可怜的竹贞并不知道十万明军已经悄然来到了城池下,他还在呼呼大睡。
好不容易等到天黑,李文忠立即派出一支轻骑迂回插向了竹贞的后方,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切断竹贞与驻守开平的元平章尚都罕的联系,如此一来,就好各个击破。
察罕脑儿内,竹贞刚刚睡醒,正准备趁早打一套长拳,忽听得一阵匆忙的脚步声,跟着一名小兵冲了进来,抱拳道:“将军,不好了,城下来了好多明军!”
“明军,这里哪儿来的明军啊?”竹贞喝道,全然不在意。
“是真的,就在城门下?”那小兵不依不饶,大声道。
这一下竹贞不敢不信了,不及穿靴,大步流星的冲了出去,站在城头,向下一望,果然有好多的明军,细细一看,竟有数万之多。竹贞望着密密麻麻,不断涌动人头,顿时慌了起来,心道:“这怎么可能,开平有平章尚都罕镇守,他手下有兵马数万,怎么可能轻易让明军来到了这里,难道开平已经被明军攻破?”想到了这个可能,竹贞心头咯噔了一下,哪里可有数万蒙古起兵啊,一旦别攻破了,那么自己固守的察罕脑儿将成了一座空城,没了粮草,没了兵器,甚至两人马都得不到吧补充,自己便是再有能耐,也抵挡不住明军的数十万大军啊!“
“难道,难道我真要投降?“竹贞心道,随即又摇了摇头,道:”不行,不行,我深受皇恩,岂能做出这等事情来呢?可眼下……?“
竹贞正在犹豫不决之时,忽听得前方斥候上前禀报:“将军,前方还有大批明军,正往我等城池赶来?”
“当真?”竹贞忽然惊喜道。
那斥候道:“卑职亲眼所见,千真万确!”
“好狡猾的明军啊,险些上了他的当,看来这些明军,并没有攻下开平,这么做不过是迷惑的我,让我主动出战,如此一来,趁势占领这座察罕脑儿城池?”
不过死守这里也不是法子,自己这里不过两万兵马,且粮草不多,用不了几天,定会被明军吞灭,不过眼下既知,明军并未占领开平,也就是开平还有几万兵马,加上白驼山蛮子太尉还有三五万兵马,若是能合并起来,收拾这帮明军也不是不可能,比起自己这里死守被杀要强得多了。
想到此处,他放下心里,心中暗自计较了一番后,喝道:“快,传本将军号令,城中所有兵马,立即集合,从东门出城,赶往白驼山,与白驼山的蛮子太尉合兵一处!”
“是!”那侍卫应了声,迅速去了。
竹贞扫了一眼城池下涌动的大军,嘴角溢出了一丝轻蔑的笑意,道:“你们既想要这座空城,我便送给你!看你能在这里待多久!“
东侧城门打开,竹贞两万蒙古兵出了东门,往白驼山赶去。
“将军——将军——?“前方斥候奔了上来,大叫道。
“何事如此惊慌!“李文忠正在简易的大帐里,查看军用地形图,听了斥候的叫声,放下手中的湖笔,抬起头问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