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王者-第3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云可不想与这个瘟神多多亲近,他虽不知史书,但也知道胡惟庸一案,原本胡惟庸打着脱群臣一起下水,谅朱元璋不敢把他怎样,谁知朱元璋终究是朱元璋,只要与胡惟庸有关联的人,一股脑儿的全杀了。这样的一个危险人物,萧云可不想被他拖下水。
见萧云对自己套近乎全然不理,胡惟庸眼里一丝怒色闪过,抬头看了看天色,笑道:“天色也不早了,我看萧大人还是……?”
“走,去参政知事府?”萧云大大咧咧的一挥手,当先走出了自己府邸。
响午十分,两顶华丽的轿子又八个轿夫抬到了参政知事李善长的府邸门前停了下来,萧云头一次坐官轿,坐在这么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任由四个轿夫抬着头,晃来晃去的还真有些不习惯,是以一听到了府邸,不待轿夫听稳,便迫不及待的拉开了门帘走了出来。
身后的胡惟庸急忙也拉开了帘子快速走了出来,一挥手道:“萧大人这就是李大人的府邸了,大人特意召见萧大人,萧大人且好生进去便可,卑职还有要事要办,所以明日再向萧大人请安了!“
萧云头一次回见未来跺跺脚都能整个南京城抖三抖的风云人物,也不想身边有这么一个小人在一旁,听他提出要走,象征性的拱了拱手道:“既如此,在下就不勉强胡大人了!“
胡惟庸道:“萧大人客气了?“又是拱手行了一番,方才身子一弯入了官轿。
待胡惟庸入了轿,萧云这才转过身来,进了李善长的府邸。
此时日光正浓,毒辣的日光直射府邸,让整个李府镀上一层黄金一般,显得金光闪闪,虽然一早就所准备,但见了这府邸生出的这股富丽堂皇的气势来,萧云还是暗赞了声。
早已得到了胡惟庸的提示,守卫的小将知他身份特殊,也不敢怠慢,领着萧云径自入了府邸的回廊。
江南自来以阁楼回廊著称,此时虽阳光斜照,但走在这种江南建筑的回廊建的幽窒狭窄廊道上,萧云仍旧感到有些幽暗,回廊里各种灯具,照明用品随处可见,想来是用以夜晚行走所用。
也不知跟着领头的小将走了多久,忽然前头那小将停下了脚步,转身对萧云低声道:“大人稍等片刻,卑职这就禀报大人。”
片刻功夫便听到里面一个声音道:“既来了,快快请他进来!“一阵脚步声从里面传来,原先那小将从里面走出,对萧云一抱拳道:”大人传见!“
萧云对着那小将拱了拱,一抬足便入了房间,一进门便见一个中等身材的中年人做在一张太师椅上,手中捏着一本不知是书,还是账簿的东西,正眯着眼睛,提着笔小心的勾画什么,萧云来不及细细打量,上前一步,拜倒在地,高声道:“在下萧云,见过参政大人。”
注解官轿:不同的官品,在轿子的形制类型、帷子的用料颜色等方面都有严格的区分。如明清时期的一般官吏,得用蓝呢或绿呢作轿帷,所以有“蓝呢官轿”、“绿呢官轿”之称。另外,轿子按其用途的不同,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皇室王公所用的,称为舆轿;达官贵人所乘的,叫作官轿;人们娶亲所用的那种装饰华丽的轿子,则称为花轿。抬轿子的人有多有少,一般二至八人,民间多为二人抬便轿,官员所乘的轿子,有四人抬和八人抬之分。如清朝规定,凡是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外省督抚乘“八人抬”,督抚部属乘“四人抬”;三品以上的钦差大臣,乘“八人抬”等。至于皇室贵戚所乘的轿子,则有多到1多人乃至3多人抬的。此外,乘轿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规定,处处显示着封建社会里森严的等级制度。古代轿子的形制上也有规定。例如在清初皇帝后妃乘坐的豪华的辇,亲王坐的轿子是银顶黄盖红帏。三品以上大官虽可用银顶,皂色盖帏,在京城内四个人抬,出京用八人。四品以下只准乘锡顶、两人抬的小轿。至于一般的地主豪绅,用黑油齐头、平顶皂幔的。
………………………………
687章:懵懂接旨
萧云虽不知参政知事是个什么官,但从后世记载得知,李善长字百室,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元末迎谒朱元璋,从下滁州,为掌书记。拜右相国。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韩国公。单凭这一点,足以让他行跪拜之礼了,好在这礼节自来了应天后,随着众人习练了许久,如何抱拳、如何单腿跪地、如何说话,如今早已熟练入常,方才的一套动作,舒展开来,当真如行云流水煞是好看。
听得声音,李善长抬起头来,眯着眼睛在萧云身上上下打量几眼,不冷不热的道:“哦,来了,起来吧?”
“谢大人!”萧云应了声,站了起来,站在一旁,李善长没让他坐,他可不敢落座。
李善长大笔一挥,在桌上的纸张上飞快的勾画了几笔,才放下手中的毛笔,何上那些纸张,萧云趁着他放下的毛笔的空隙,瞥了一眼那桌面的纸张,那纸张虽然被堆积在桌面上的古书所遮挡,但萧云还是看出那一个账簿。
朱元璋说李善长是自己的萧何,从后来的局势看,这点倒也不过分,筹饷、理财、供输。在饥荒战乱的淮河流域,能让几万士兵勉强填饱肚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战争环境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沿袭旧制度而略加更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原来的赋税征收情况。当朱元璋率部攻下城池之后,李善长首先做的便是封锁府库,拿到元朝的州籍档案,掌握地亩户籍,为征兵等胸、征收税租找到依据,而这里面又能收到多少,又有多少需要调运到哪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李善长亲自来调度,所以这事情看似简单,没有极大的能耐,却也办不到。
就在萧云垂首站在一旁时,李善长彻底放下了手中手中的笔杆,重重的吐了口气,才回过神来眼前还站着一个人,急忙挥挥手,萧云看他神情,似乎让自己坐下,犹豫了一阵,在确定自己没有回错意后,便退到了一旁的一张竹椅上坐了下来。
李善长见他坐下,才道:“萧云啊,本官叫你来,是想当着你的面宣读国公旨意!”说完,不待萧云回过神来,他从桌上拉出一道圣旨,站起清咳一声,高声道:“萧云接旨!”
萧云一愣,一副茫然失措的样子,按说这个时候,朱元璋还不是皇帝,充其量还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土军阀而已,他给自己下旨,是不是应该也学着鞑子朝廷的那一套,还是抱拳行个礼就算了,他心中着实不知道。李善长捏着旨意等了半天,不见萧云跪下接旨意,心道:“搞什么鬼啊,莫不是想抗旨吧?“
眉头一皱,轻咳嗽了一声,双手捧着黄绢冷声道:“萧云跪下接旨!”
萧云“啊”的一声,才慌忙双腿一跪地,说道:“萧云接旨!”
李善长沉着脸,见他老老实实的跪在了地上,这才缓缓展开圣旨,高声念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本国公察其萧云,允文允武,明是非,悉荣耻,知礼法,可堪大任,着左哨军参将一职,闻诏即刻就职,不得延误。钦此。龙凤三年五月。”
李善长念得抑扬顿挫,饶是萧云听了也十分的悦耳,好片刻才听得李善长道:“萧大人接旨吧?”
萧云这才恍然大悟的爬将起来,慌慌张张的从李善长接过圣旨,大呼吴国公千岁千岁千岁之后,才将圣旨捏着了手中。
李善长交了圣旨,重新退回了太师椅上坐下,对萧云道:“本官先行恭贺萧大人荣升左哨军参将一职,本官今奉吴国公谕令,宣读国公旨意,好让你早日去往军中就职,好让国公放心!”说着从说着从袍袖中掏出一个腰牌递给了萧云,道:“萧大人年纪轻轻,便能得国公赏识,担任参将一职,实乃可喜可贺,不过军中可比不得家中,凡是需要好生处理,莫要辜负国公对萧大人的赏识呀。”
萧云用力的点了点头,清早从胡惟庸里哪里得知自己做了参将,多少有些不相信,此刻见金光闪闪的令牌与黄卷,不信也得信了。想起自己独自一人去军中就职,多少有些估计。从李善长手中接过腰牌,想了想一咬牙,迟疑道:“大人,末将还有一个请求,不知大人可否应允了下官?“
李善长一愣,显然一时没明白萧云的意思,呆了呆抬起双眼盯着萧云道:“萧大人刚才说什么?”
萧云听李善长如此神情,心中有些担心,但话已经出口了,也不好收回来把心一横,又将自己的要求重新说了一边。
这一下李善长听了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皱着眉头沉吟了片刻,按说萧云这个要求也不过分,朝廷的大员,谁没还没个要求,但他自清早听了胡惟庸的一番复述,对萧云存了一丝戒心,一个与徐达、常遇春一干武将称兄道弟的人,指不定那点爬到了自己的头上,李善长为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对于名利这一关上,多少显得有些心胸狭榨了。
盯着萧云看了看,方才不悦道:“萧大人有何要求?”
萧云道:“是这样的,下官初来应天,便被主公委以重任,下官担心自己初来乍到,改明日去了军中,恐军中将士多有不服气,所以下官想从大人这里调两个亲信跟着下官,大人无论是才学、人望、地位在军中人所共知的,有了大人的亲信陪着下官,就算去了军中,也好有个人帮衬,下官也好马上接手军中的职位!大人也好给国公交差不是么?“
李善长目光在萧云的脸上逗留了许久,见他一脸无辜的模样,脸上的笑意慢慢展开了,摆了摆手道:“这个好说,好说,一会儿我让本官府上李杰、董大宝随你走一趟如何?“
星期三了,不甚给力!求给力啊!
………………………………
688章:新任参将
萧云摇了摇头,道:“大人君子不得人所爱,李杰、董大宝乃大人的左膀右臂,平日里也帮了大人不少忙,下官岂能这般不知趣,索要了大人的左膀右臂呢?“
李杰、董大宝乃是李善长从家乡带出来的两个亲信,这些年跟着他搜索证据,传递消息,着实为他做下了不少事情,要让他们跟着萧云走,李善长还真有些舍不得呢?沉吟了片刻,道:“不知萧大人……?“
萧云呵呵一笑,眼里一丝狡狯微微闪过,抱拳道:“大人,下官想从大帅府里将门前侍卫蓝玉调给下官如何?“
“蓝玉?“李善长微微眯着眼睛沉吟了片刻,突然道:”也好,蓝玉这个人,人也机灵,武功也不错,你带着身边,也放心!好,既萧大人有所要求,本官就如你所愿,着蓝玉入了左哨军任管军镇抚!“
萧云忙道:“多谢大人成全之意,下官在这里先行谢过了,他日若有用得着的地方,下官一定肝脑涂地,在所不辞!”混了这么久,萧云多少也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了,眼看李善长连连点头,显然对他今日的表现十分满意,方才的紧张感觉,霎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他实在没想到眼前这位日后跺跺脚整个南京城地皮乱颤的大人物,竟是这般的平易近人,实在太出杨凌预料,畏惧之心也便去了,刚进来的那份拘束却跟着去了,说话也大胆了起来,二人你来我往说了半响,李善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