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王者-第4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朱元璋面色疑惑,陶安又道:“以臣看,臣谋略不及刘基,学问不及宋濂,治民之才不及章溢、叶琛。国公得此四人,天下必定!“
陶安的这一番话,朱元璋听得大感满意,其实刘伯温的大名他一早就听过,但因眼下的贤人多半有钓誉之嫌,一向疑心病重的朱元璋,对于刘伯温通天的才能不免有些怀疑,且加上他要的诸葛孔明这等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划之才,绝非一个只知吟诗作画赋予风雅的文人而已,陶安的这番话,顿时让缠绕自他心头的担心去了一大半,但是没有亲眼见过,终究是有些不可信,一番思量后,朱元璋才眯着双眼道:“那刘基当真有如此才华?“
陶安略知他性子,微微一笑后,点头道:“以卑职之见,那刘伯温才华绝非如此!”
“何以见得!”朱元璋皱眉头道。
陶安微微一笑,探手入怀,从怀中摸出两一个木匣子来,打开木匣子,骇然是两本书,一薄一厚,灯光下但见一书的扉页上写着《百战奇略》,另一本上写着《时务十八策》。这两本书是昨日在礼贤馆时,陶安眼看刘伯温包裹里藏有两本书,一时好奇借来一观,刘基写《百战奇略》、《时务十八策》曾辗转投书,渴望能为国出力。却无人赏识,几番辗转后,这两本书也就被他束之高阁了,这番来金陵,随身携带了,一来是作为觐见之礼,二来也好趁此机会试探朱元璋当真是否值得辅佐的君主。
他知陶安身份,听他要借阅,只是诡异的一笑,便毫不客气的送给了他。
朱元璋只瞟了一眼,便觉此书不简单,拿起面上那本薄册,翻了开来,原来所载的均是兵法命名立法,多出孙武子、《武经七书》,盖以《孙子》为经,分为百战,其中以计战、谋战、间战、选战、步战、骑战、舟战、车战、信战、教战,设条立目;每战既以古代兵法为依据阐明兵机方略,又以古代适当战例事例加以印证;各战既相对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成正反对比,论史结合、辩证分析地论述了攻取战胜之道,虽聊聊数字,却利害得失,昭然于心目之间!实乃难得的好书!“
朱元璋看得的心动,随手翻阅,但见一字一句之中,无不诡异至极,实乃一等一的用兵之道,对敌之策!不禁大声赞扬,眼看第二页写着《计战》,忍不住诵读起来:“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法曰:“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
汉末,刘先主在新野,三往求计于诸葛亮。亮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bi于袁绍,则名微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淝,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阜国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览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后果如其计!“
这一则计战,所举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讨论天下大势而传为历史佳话的“隆中对”,诸葛亮为刘备的生存与发展制定了“联孙抗曹”的计策,从而成就了一方霸业!“
朱元璋读罢,心中暗暗一叹:“怪不得陶安对此人如此赞扬,单读此人书籍,便知此人不简单,幸亏萧兄弟请他下了山,若此等人物投奔张士诚、陈友谅而去,我岂不是痛失良才!”
眼看陶安还捧着《时务十八策》,也随手拿起翻阅起来,有了先前的惊叹,朱元璋不敢太过轻视,将龙案上的烛火移近了些,方才小心的翻开扉页,朗声诵读十八策略云:一曰、灭陈去张,二曰、剿灭方国珍,三曰、屯兵以自养,四曰、勿过度扰民、过度使用民力,五曰、严肃军纪、治军有……………朱元璋只看了一个灭陈伐张,心头猛然一动,这不是自己心头所想的么?“
自从朱元璋凭借常遇春、徐达与龙兴击败了张士诚后,他便把其主要的兵力用来对付徐寿辉了,虽然那个时候陈友谅不过是天完兵马大元帅,但朱元璋没有丝毫看低这个人物,反而经常派遣密探密切关注陈友谅的一举一动。
应天稳定后,朱元璋一心向东南发展,但这样一来,就要面临张士诚与陈友谅,对于这两个人,朱元璋曾经多次与群臣探讨,要打的话,从谁开始动手,但这个问题包括李善长等人文武大臣,都一致认为张士诚实力弱小,且无大志,对付他最好不过,只要消灭了张士诚,大可趁机占领泰州、高邮、淮安、濠州、泗州,直至济宁,湖州,杭州、绍兴等大片郡县,有了张士诚的地盘与兵卒,粮草,从而与陈友谅决战才有必胜的把握。
对于这个决策,朱元璋一时也不好反驳,只是在他心里一直酝酿着一个计划,那就是先陈后张,陈友谅胸有大志,训兵有术,况且手下能人之多,不在自己之下,其所作所为心狠手辣,堪称一代枭雄,此人不除天下难定也。所以朱元璋才动了先从陈友谅下手,一旦灭掉了陈友谅,自己大可趁势攻占,饶、信,跨荆、襄整个江南的一半,倒是再来对付张士诚就容易的多。
这个想法自己胆大了,但朱元璋有他的理由,通过多年的观察,他早已看出陈友谅虽有大志,但为人傲慢无礼,且心狠手辣不讲道义,其手下多半是迫于权势才依附与他,一旦势危,树倒猢狲散大有可能,打败他也不是没可能,反观张士诚,此人器小无远见,一旦大军进攻陈友谅,张士诚必然不会救他,而进攻张士诚,陈友谅就一定会动员全国兵力来救,到时候后方不稳,张士诚、陈友谅两面夹击,金陵危矣!这才是朱元璋最为担心,也就是他一直迟迟不敢动手的缘故。
想不到这个刘伯温尚未出山便定下这等计策,此人的才学,心计当真有当年诸葛孔明之才,这十八策比之当年的诸葛孔明的隆中对,毫不逊色。
朱元璋连番诵读了几遍,六曰:粮草供应之对策,七曰:水战、火战之配合,八曰:坚城固守与弃城引敌,九曰:疑兵计与反间计,十曰:儒学教化,十一曰:农田水利之构建,十二曰:招贤纳士之标准,十三曰:军中将领之俸禄,十四曰:刧寨与反刧寨,十五曰:谋士参议制,十六曰:属官编制,十七曰北伐,十八曰定都……?“
“古有诸葛孔明“隆中策”,今日本帅辛得刘伯温“时务十八策”,看来这刘伯温果然助我得天下的大才!”
^^^^^^^^^^^^^^^^^^^^^^^^^^^^^^^^^^^^^^^^^^^^^^^^^^^^^^^^^^^^^^^^^^^^^^^^^^^^^^^^^^^^^^^^^^^^^^写这一章的确费了点时间,主要是资料好多要查阅,写这一章之前,小景整整查阅了两个多小时,所以这一章节,可以说是从上午十点开始,一直到现在才算写好,不得不说写历史有些累人!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
834章:接见
朱元璋召见刘伯温是在三日后,自从诵读了《百战奇略》、《时务十八策》他就一直惦记刘伯温,想亲自见上一面,无奈陈友谅果然发发挥了他爱生事的本事,迫不及待的登基做了皇帝后,利用大军囤积采石之便,近日更是攻下了太平。
太平乃是应天最重要的屏障,朱元璋攻占当涂后,以许瑷为知府,花云为枢密使, 王鼎为院判。并命令花云镇守太平。
花云是朱元璋麾下的一员骁将,当初独自一人,佩着剑,到 临濠投奔朱元璋,被授以兵马,从此为朱元璋作战。他所战皆克,攻破怀远时擒获敌将,又攻克 全椒、缪家寨,所立下的功勋多不胜数,朱元璋对其极为信任,此番正是任命他镇守太平。自信有花云镇守太平极为放心,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陈友谅竟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太平。
这个花云始料未及, 陈友谅舟师自 安庆沿江直下,进犯当涂。
消息传来,顿时城门紧闭,吊桥高悬, 黎民百姓惊恐不已,行商坐贾闭市而去。城内一片混乱。形势紧急。
府衙内,知府许瑷连夜招来文武官吏三老豪绅蹉商应敌之计。
唯独花云一言不发,此刻,他清楚地知道,当涂乃是 南京的屏嶂,一进一退,关系重大。可是眼下城内兵丁不满三千,粮草不足百石,与数倍于己的敌军相比力量相殊太大,而朱元璋的大军又远在 扬子江江左,远水解不了近渴。当花云抬起头看到许瑷和众人都眼睁睁地望着自己时,他虎眼圆睁。挺胸昂首朝前走了两步,朝许瑗一抱拳,朗声说道: ”大人,没什么好商议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有拼死一战,方能保住城池。”许瑗沉吟良久说: “一城安危,全寄托将军了。” 。
近战前的准备工作很快就绪,该加固的城墙加固了,该拓宽的 护城河拓宽了。东西 彩虹桥(浮桥)一齐拆除。花云披盔戴甲,日夜守卫柴巷口城门。
次日清晨,西南方向传来隆隆金鼓之声。花云提刀登上城楼,放眼一看,只见陈友谅数十艘战舰齐头并进向当涂逼近。花云一面督促兵丁做好迎战准备,一面派人飞马传报守卫东门的许瑷、王鼎,自己则抖擞精神,准备厮杀。
敌军的前锋已经在焦家圩滩头登岸。不一会,整个城池便被围得水泄不通。
攻城开始了,密如飞蝗的箭矢纷纷射来。击鼓声,喊杀声,此起彼落,攻城的数路敌兵扛着云梯接踵而上,刹时,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一架架云梯被掀翻,一批批敌兵被砍落。
攻城战从上午一直持续到傍晚,一天激战,花云清点一下人马,发现死伤近千。他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将几处崩裂的城墙缺口重新堵上。为了防止敌兵夜间偷袭,他又命令兵丁运来一捆捆松枝,麻杆,扎成火把,每隔十来步就点上一把,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火龙在滚动。就这样,双方连续鏖战三日,伤亡都很惨重。但陈友谅水师是有增无减,而城中守军濒临粮尽弹绝。
不巧,正是 黄梅季节,长江上游连日暴雨,江水猛涨,使城墙陡然矮了数尺。南风催着白浪拍打着墙脚,大块大块的土坯剥落下来。陈友谅眼睛一亮,突然想起了一个新招,将战船排开,又命令兵丁在船尾堆石头,使船头高高翘起,与城墙 齐平,然后亲自擂鼓助威,驱使兵丁攀缘而上,城上守军由于连日奋战,又饿又乏,终于支持不住,城门遂破。
花云提刀左右冲杀,终因众寡悬殊而被缚,陈友谅劝花云投降,花云破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