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王者-第4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饱满如花,在贴身的小妖衣里里显得鼓鼓的,宛若两朵含苞待放的牡丹花。萧云大手任意把玩着的,不时的捏了捏那两点红心,只把小蝶弄得俏脸通红,轻咬的嘴唇,不时的低哼了两声,萧云看的着实可爱,忍不住大手下滑,吓得小蝶一个惊叫,一把抓着他的大手,热气腾腾的俏脸,羞不可耐的道:“相公……相公……人家怕……”。
萧云并非真的想要,不过想摸摸而已,瞧害怕的模样,倒也没进一步,但大手仍旧放在了她的酥胸上,轻轻的揉捏着,不想碰到了琴弦,锵的一声,萧云吓了一大跳,才想起自己还没问她怎么学会了弹琴。
“蝶儿怎么会弹琴啊……?还弹得这般好听!“
小蝶俏脸一红,想摸一把琴弦又怕萧云大手趁势下滑,神情羞涩的道:“这个是小蝶偷偷跟着敏儿姐姐学的,学的好不好啊?”
萧云楞了一下,心道:“小蝶一直跟着我,我竟一直都没注意她喜欢什么,瞧她对这副琴看重的模样,对于这副琴自是十分的喜爱了,她是从一个乡下来的孩子,平日里难得见到这些东西,每次小郡主、陆霏霏、陆楚楚在一旁抚琴而歌,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说不羡慕那才是怪事,而自己竟毫无知觉!“想到这些,萧云心中顿然涌起了一股愧疚之意,拦着小蝶芊芊细腰,柔声道:”你喜欢弹琴么?“
小蝶脸色一红,但毕竟是喜欢,用力的点了点头,道:“小蝶生的笨,偷学了这么久,都没学会,到现在还谈不好一首曲子!人家本来想练好了弹给你相公听的……?“
萧云瞧羞涩的模样,极为可爱,忍不住在俏脸上亲了一下,道:“谁说我家小蝶生的笨了,偷学的曲子都弹得这么好听,比相公聪明多了,你想相公练了那么久,都弹不了!“他边说边顺手在琴拨弄了几下,只听得“锵锵锵……?”几声,竟是十分的刺耳。
“你看……你看……我就说小蝶比相公可聪明多了……方才的琴声多动人啊,简直跟百灵鸟唱歌似的!相公最喜欢听小蝶弹琴了!来,让我来听听我家小蝶的琴声!”
“人家……人家还没准备……怕相公笑话……?”小蝶怯生生地道。心中有几分涌动,更多的是担心。
萧云凑过身去,不顾她拦阻,将她一双玉掌放在了琴弦上,嬉笑道:“你看相公,弹得这么难听,都敢弹,蝶儿琴声高亢优雅,好听的不得了,怎么会难听呢?相公又怎么会笑话呢?”
^^^^^^^^^^^^^^^^^^^^^^^^^^^^^^^^^^^^^^^^^^^^^^^^^^^^^^^^^^^^^^^^^^^^^^^^^^^^^^^^^^^^^^^^^^^^^第三更了,今天依旧榜上有名,这里多谢诸位书友们的大力支持了,希望诸位继续再接再厉,争取下个星期继续在榜上!
………………………………
837章:大军来攻
“真的么……?”小蝶抱着琴仰着脸道。
“当然是真的了,不信你弹奏一曲试试?”萧云继续养着脸鼓励。
小蝶左右环顾了一下,紧张的咬了咬朱唇,略一犹豫了一会儿才低声道:“那好,蝶儿就弹奏一曲给相公听听!”
“这就对了嘛?“萧云嘻嘻一笑,端坐了身子,一副痴迷的模样。
小蝶瞧他模样甚是滑稽,忍不住“噗嗤“一声嬉笑起来,这一嬉笑登时将刚才的紧张抛之脑后,略一凝神,千千玉指轻轻在琴弦上任意一动,听得”锵锵锵……锵锵锵……?“了几声,小蝶十指转动入飞,转、甩、开、合、拧、圆、曲,一曲高山流水倾泻而出。
许久一曲终,萧云才回过神来,连连赞道:“这么好听的曲子,你还说没学会,糊弄相公了?“
小蝶本还有些担心,听萧云如此说,又见他脸色诚恳,不似故意吹捧,芳心暗喜,嘻嘻一笑,道:“人家确是还没学好嘛?不然这曲子更好听呢?”
萧云正待在赞扬两声,便在这时,忽听的一阵急切的脚步声响起,小郡主急切的声音:“相公……相公你在哪儿……你在哪儿?”
“我在这儿……?”萧云听她语气有异,吃了一惊,双手一抄,连人带琴一跃而下,跳了过去,急道:“何事如此慌张,小心你的肚子?那可是我萧家的子孙呢?”
小郡主被他说得俏脸一红,虽然怀了孕,可是身手仍利索的很,疾步而来,娇喘吁吁地道:“毛骧毛将军来了,说有大事要找相公”。
萧云心中一动,毛骧办事沉稳,如此急着找他,莫不是军中出了什么大事!左手拉着小郡主,右手抱着小蝶,绕过一处加上,穿过一处阁楼,眼见管家徐涛正站在门口,不住的张望,知道必定是毛骧已经进了书房了,当下便对小蝶、小郡主道:“小蝶、敏儿,你们先去后院歇息一会儿,相公这就去瞧瞧,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让我敏儿累的这般?”
小郡主见他这都这般时候,还不忘调笑,白了他一眼,嗔道:“你啊,都这般时候了,还有心情说笑!”
萧云与她说笑贯了,闻言嬉笑道:“周瑜谈笑用兵,你家相公谈笑应对大事!”
“去!”小郡主骂了声,心知事情紧急,倒也不敢与他多说,拉着小蝶一转身便入了后花园。
书房里毛骧一身戎装,正背着双手在房内不断来回走动,神情显得极为焦急,听得脚步声,忙转过身来,抬头一望,见是萧云,立即单腿跪地,抱拳行礼道:“卑职亲卫兵千户见过大人!”
萧云摆了摆手,道:“都是自家兄弟,毛将军不必客气!”客套了一番了,见他神色焦急,便道:“到底发生了何事,累积毛将军如此……?“
毛骧起身抓起桌上的一杯茶水咕噜咕噜的喝的干净,才一抹嘴巴道:“陈友谅来攻城了!“
“什么?陈友谅这么快就来了,他不是在徐寿辉手下当大元帅么?“萧云没去军营,并不知陈友谅已经杀了徐寿辉,与采石庙称帝的消息。
见他不知,毛骧便简洁的将陈友谅与采石击杀徐寿辉,与五通庙大雨中举行登基仪式,自称皇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以张必先为“丞相”,以张定边为“太尉”。以邹普胜为太师,挥兵返回江州之事说了一遍。然后才肃然道:“如今陈友谅同约张士诚,引三十万大军东下,直扑金陵,来势好不凶猛,大有一举夺取金陵的气势!“
太平守将花云人数只有数千,顽强抵抗,花云战死沙场。如今太平城池被陈友谅攻占,金陵岌岌可危。”
萧云听了脸色大变,这陈友谅还真不是盖的,当了皇帝果然有些大手笔,不过数日便连克采石、太平,如今更是剑指金陵,看样子是要准备决战了!“
他皱着眉头思索细细思索,毛骧见他不说话,也不敢说话,一时书房沉静异常,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扭过脸,缓缓站起身来,盯着毛骧道:“国公可知道这消息?”
毛骧道:“还没有,蓝将军让卑职火速将这消息告知大人,然后有大人送入宫中!”
萧云微微一愣,随即醒悟了过来,朱元璋设置大帅府后,对部下要求极为严格,上下上下尊卑的界限分明,谁敢僭越了规矩,萧云身为左哨军参将,这上报的职责义不容辞。
略一思索萧云问道:“国公还有多少水军?”
毛骧微微一愣,这个其实他这个小小的千户所能知道的,不过昨日蓝玉从常遇春哪里打听到,整个金陵城,但是水军仅有一万余人,且分别据守各地,如今陈友谅来势汹汹,光水军就数十万,无敌舰队更是大得吓人,什么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鳖都装满了火器、弹药,沿途从秦淮河而上,大有一举攻克应天!“
“这陈友谅还还真是个能惹事的主啊,这么快就来了!“嘀咕了两声,萧云突然眉头一皱,厉声喝道:”快,给我准备快马,我要立刻进宫面见国公!“
毛骧应了声,转身出了府邸,萧云在脑海里思索了一番,心知此事事关重大,不可耽搁,一旦陈友谅当真攻入了应天,那朱元璋可就再当不得和尚了,自己如今依附与朱元璋,一荣俱荣,一败俱败,命运早已将自己与他牢牢的连在了一起,再也拉扯不开了,唯有跟着他披荆斩棘,消灭一个有一个的对手,建立大明国,从而功成身退,才是唯一的出路。
就在他思索了这档口,毛骧已经准备妥当,萧云飞身上马,一拉马缰,那马一声嘶鸣,甩开四条蹄子,冲着应天府邸疾驰而去。
^^^^^^^^^^^^^^^^^^^^^^^^^^^^^^^^^^^^^^^^^^^今晚加更了,诸位还等什么呢?刚快顶起吧!哈……
………………………………
838章:决胜千里
就在萧云赶往大帅府的这档口,朱元璋正在大帅府迎接刘伯温、宋濂、叶琛、章溢四人,他刚刚用朱笔批完了厚厚的一碟奏折,尚未来得及放下朱笔,就听得门前一阵脚步声传来,他抬头望了望,灯火通明的长廊里,四人容貌看的一清二楚。
但见紧跟朱文正身后的那人,一袭青衫,手提紫竹仗,长须拂动,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之感,别易于其他三人,脑海里将刘伯温相貌在四人身上映射了一遍,最后目光落在了紧跟陶安身后的刘伯温身上。
“卑职陶安见过国公!“进得殿内,陶安不及细看,倒头便归行跪拜之礼。
朱元璋眯着双眼,眼里的两道厉光盯着陶安身后的刘伯温,一动不动,直到一双眼睛迷成了一条细缝,朱元璋才猛的一睁冷声道:“陶左司不必拘礼,起来说话!“
陶安道了声谢站起身来,正要介绍四人,忽听得朱元璋一指刘伯温道:“你便是刘基?”
刘伯温疾步上前,沉着道:“在下正是刘基!”
“很好!”朱元璋双眼再一次眯了起来,好一会儿又道: “能诗乎?”
刘伯温一愣,抬眼看了朱元璋一眼,不动声色地道:“诗是儒者的末事,身为儒者,岂不能诗乎。”
场上朱文正、宋濂、叶琛、章溢、陶安都默默的望着两人一问一答,谁也没说话,就连呼吸声,都不敢太过大声。生怕一个大声就打破了这紧张的气氛一般。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能如此沉重应对,应对之中没有一丝慌乱,且不卑不亢,纵是李善长也做不到这份从容,朱元璋沉吟了片刻,突然伸出了手中的斑竹箸,道:“刘先生就以本帅手中斑竹箸为题,吟诗一首可好?”
刘伯温眯着眼神望了一眼朱元璋手中的斑竹箸。顿时惊异的望了一眼朱元璋。这斑竹箸其中实乃蕴含一个典故,当年刘邦 与 项羽 相持不下,有个叫 郦食其 的儒生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让他分封战国时期六国的后代。刘邦举棋不定,趁吃饭时,询问张良这个主意如何,张良立即表示坚决反对,从刘邦的食案上抓过一把筷子说:“请让我以这把筷子来为大王筹划。”接着条分缕析,从八个方面力驳这种主张的危害,每提出一个理由,都摆出一根筷子。这就是“借箸代筹”这个典故的由来,亦可称之为“ 张良借箸 ”。刘邦接受了张良的意见,收回成命,避免了分裂割据现象的出现,成就了两汉四百年的统一大业。
朱元璋出示斑竹箸,刘伯温感到有些意外,但这突如其来的这么一下,饶是刘伯温一时也猜不透朱元璋是何意,微微沉吟了一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