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王者-第8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金陵大军能否夺取中原之大任,所以孤王,要派遣一个文武兼备的盖世人才来完成粮草押送一事?诸位爱卿看,我金陵之中,谁是合适的人选呢?”
话音一落,大殿上再一次热闹了起来,人人低头窃窃私语。
不多时,有人叫嚷推荐李文忠,也有人说是冯国用,还有不少人干脆说李善长最为合适,一时你来我往,争得倒也热闹。
朱元璋始终一副笑吟吟的模样,看着众人争吵。
众人争了一阵,你也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你,这个说李文忠太年轻,难以胜任,冯国用最为合适,另一个说冯国用武功没有李文忠高,用兵没有李文忠强,应该李文忠比冯国用合适,也有人说李善长不会武功,而且不会打仗,不能担当这个重任,更多的人则说李善长足智多谋,机智百出,能当好这个大任。
众人争吵了一阵,忽然发现朱元璋、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谁也没说话,只是默默的看着他们,众人登时醒悟了过来,这里是金銮殿,不得喧哗。
大殿一时安静了下来。
待大殿再也听不到一声喧闹,朱元璋才收起笑容,眯着双眼,眼里露出的杀气,让众人心头起了一阵寒意,纵是那些在战场上杀人如麻的武将,碰上了朱元璋这萧杀的眼神,也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忙低下头不敢仰视。
^^^^^^^^^^^^^^^^^^^^^^^^^^^^^^^^^^^^^^^^^^^^^^^^^^^^^^^^^^^^^^^^^^^^^^^^^^^^^^^^^^^^^^^^^^^^^
第三更了,还有一更了,若是诸位给力的话,今晚小景辛苦些,再码出一更!
∷更新快∷∷纯文字∷
………………………………
1544章 选人【加更章 节】
“相国大人,你以为谁合适呢?“朱元璋笑眯眯的望向了李善长道。
李善长一时吃不准朱元璋心中打什么注意,脑海里将可能担当这个重任的将士一一想了一遍,最终想不出谁更合适来,摇了摇头道:“微臣愚钝,一时想不出我金陵还有谁足以担当如此大任?“
众人又窃窃私语起来,李善长说没人能担当,那便是没人能担当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移过目光,望向了刘伯温:“先生以为谁合适呢?“
刘伯温似乎早有准备,听了朱元璋的话,不慌不忙,道:“不瞒殿下,微臣心中还的确有一个合适人选?”
“哦,被先生看重的人,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先生不妨说来听听?”朱元璋朗声道。
刘伯温做了一辑,道:“此人的确有些本事,刀法乃天下一绝,更厉害的这些年在我金陵为殿下立下功劳不小,鄱阳湖一战,不惜身死救殿下与鄱阳湖,此后辗转苏州,血战苏州,让张士诚闻风丧胆,再后来出使台州,以五千兵马平定方家叛乱,劝说方国珍接受我金陵一国两制,平江一战,活捉张士诚,此人不但文采一流,而且用兵也颇有一手,依微臣看来,此人最为合适?”
刘伯温眼界之高,在金陵众所周知,除了宋濂,徐达、常遇春,王广洋之外,很少有人入得他法眼,想不到今日如此赞扬一个人,此人到底是何妨人物,若是金陵人,应该早已名动四方才是,何以名不见经传呢?
众人窃窃私语了一阵,不知此人是谁,最后干脆饶有期盼刘伯温说出此人姓名。
龙椅上的朱元璋笑了笑,道:“先生口中所说之人,莫非是忠勇将军萧云,萧兄弟?“
一听萧云的名字,大殿上人人一脸恍然大悟的模样,这实在怪不得他们,萧大人多了几百年的历史,早已从后世知晓了朱元璋的为人和手段,最痛恨的除了鞑子、贪官污吏之外,就是拉帮结派了,所以萧大人在金陵从来是很低调,便是立了大功也显摆,加上他虽是被封为忠勇将军,可当初朱元璋以为他葬身与鄱阳湖,赏赐的不过是一个虚职,既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公务,乐得在家陪陪老婆孩子,这样的一个人,如何能引起旁人的注意呢?若不是刘伯温如此推崇此人,朱元璋亲口说出了这个人的姓名,许多人还不知道有这号人。
可俩的萧大人,一世英名,却无人识,若是他知道这个结果,不知作何感想。
“ 不错,萧将军文武兼备,为人谨慎慎重,足以担当此次押送粮草重任?“刘伯温点了点头道。
“先生所言极有道理,萧大人的确是担当此事最佳人选?“这时,徐达也走上前抱拳道。
“末将也认为萧兄弟最为合适了?“常遇春也朗声附和。
朱元璋扫了一眼李善长,笑着道:“先生、徐将军、常遇春之言,相国大人以为如何?“
李善长自然是不愿意萧云来担当这个押送粮草的人,倒不是他坏人萧云的能力,相反这些年萧云的所作所为他极为欣赏,但欣赏归欣赏,并不代表他李善长接纳了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萧云与刘伯温的关系以及朱元璋的关系。
朱元璋手下多是淮西人,这些人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渐渐的在金陵形成了一股实力,而李善长是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又身居相国之位,渐渐被一干武将不少文官默认为淮西集团的领袖人物。
朱元璋效仿刘邦, 礼贤下士,这些年也招揽了不少人才,但大多是浙东一带的人才,只是这些人无论是力量还是数量,都无法与李善长的淮西集团相提并论,直到刘伯温的加入,龙湾一战,安丰一战,鄱阳湖一战,刘伯温声名大振,受到了朱元璋信任和重用,渐渐的浙东一带的人才,便以刘伯温为领袖,两股实力,虽没有明争暗斗,但多少有些较量味道。
萧云与刘伯温关系密切,且与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关系密切,谁也保不准是刘伯温想借此机会辅佐一个人物,而这个人与朱元璋关系实在太过密切,让一向坚定的李善长不禁有些犹豫起来。
听朱元璋询问,李善长抱拳道:“萧将军有勇有谋,这些年也为吴王立下战功不少,原本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是,这一次我金陵攻打山东,河南事关重大,一旦粮草有失,我金陵便有四面受敌之险啊,萧将军为人年轻,且身居高位,若殿下再将此等重任交给他,微臣担心,萧将军年轻难免生出轻敌之心啊?再者,我听闻萧将军对战事毫无兴趣,这些时日只在家中陪着娇妻,不熟悉敌情,难免——?”说到这儿,抬头瞟了一眼朱元璋,见他并无不悦之色,胆子大了许多,继续说道:“难免做昔日的赵括啊!”
李善长话音尚未落地,徐达忽然开口道:“相国大人此言言重了,萧大人文采武功乃上上之选,他不热衷战事不假,可自龙湾一战,鄱阳湖一战,劝说方国珍,平江活捉张士诚,这一件一件的大事,哪一件不是大手笔,做得漂亮之极,依我看此次押送粮草一事,萧大人乃最佳合适人选?“
“正是,正是,萧兄弟的手段,我常遇春最为佩服,平江一战,若不是他想出什么反恐精英,迷惑张士诚留下东北大门围而不守,最终迫使张士诚率领大军从东北大门突围而出,才被活活擒获,单是这份能耐,我常遇春自问做不到!“常遇春接过徐达的话头道。
徐达、常遇春乃军中双壁,军中影响力大得厉害,李善长不想与刘伯温的浙东集团对抗之时,再惹上这两人,听他二人这么一说,微微一笑,道:“萧将军的能耐,我自是知道,只是事有两面性,萧大人有才华、有手段这不假,可为人太过低调,军中难以树立威信,此次押送粮草,事关重大不能有半点疏忽,若一方之帅,难以得到将士拥护,信任,难免让人怀疑?”
^^^^^^^^^^^^^^^^^^^^^^^^^^^^^^^^^^^^^^^^^^^^^^^^^^^^^^^^^^^^^^^^^^^^^^^^^^^^^^^^^^^^^^^^^^^^^
加更了,诸位给力的订阅,今晚订阅给力,小景继续加更!最后几天了,还在观望的书友们,订阅可以送下来了!
………………………………
1545章 浮生片刻闲
李善长这一番话说得也极有道理,萧云立下大功,不过仅限熟悉的几位将士知道,底下金陵将士知道了多半是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国用,邓愈、胡大海,廖永忠等人,对萧云还陌生得很,李善长这么一说,的确是说到了点子上,一时不少人附和。
见众人附和,李善长迅速瞥了一眼端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见他也频频点头,登时气色为之一壮,略一停顿后,再一次朗声说道:“再者,我金陵兵马不过三十万余人,徐将军、常将军北伐中原,二十五万大军挥军北上,余下五万将士,随了胡将军,何将军出兵福建,我金陵城并没有多余的将士,只怕要重新招募兵马,如此一来,以萧将军的年纪,在军中的威望,只怕难以带好这帮新兵啊?“
“呵呵,相国之言乃老诚之言,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确是难以打仗,不过凡事总有两面性,眼下我金陵大军北伐中原,南征福建在即,号令已下,断无可收回的道理,常言道两害相劝取其轻,萧兄弟年纪固然轻,威望固然浅,但主公足以多派遣军中良将辅佐,以萧大人的能耐,在军中树立威望也不是什么难事,微臣以为押送粮草之事的人选,非萧将军莫属?”
众人见徐达、常遇春、刘伯温都推荐萧云,不少持观望的态度的将士,也开始附和起来。
大殿里一时再一次的热闹起来。
朱元璋默默听众人说完,才从御案上取过一本奏折笑道:“昨日孤王收到了兵部送来的消息,张士诚死后,江淮不少地方的精壮兵卒,都已经愿意加入我金陵大军,这些将士比我金陵大军丝毫不差, 这些时日,孤王让耿炳文加大了训练,足可一用,萧兄弟文采武功,无人可比,让他担当此番押送粮草一事最为合适不过?“
朱元璋说完瞟了一眼李善长,忽然问道:“相国大人以为如何?”
李善长一愣,忙道:“殿下英明,微臣没有意见!”
朱元璋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道:“那好,此事就定下了,相国尽快安排一下,明日午时,我金陵大军三十万校场集合,孤王要亲自做北伐总动员!“
“微臣,这就去准备?“李善长应了声,重新回到了文人守位。
处理这两件大事,朱元璋又处理其他政务,眼看天色彻底方亮了,朱元璋才摆了摆手,群臣高呼了几声,吴王万岁万岁万万岁后,纷纷退了去。
朱元璋没有立即返回宫中,而是端坐在龙椅之上,望着众人一个一个的退去,眼看刘伯温也要离开,忙喊了声:“先生请留步?“
听得呼喊声,原本转身离去的刘伯温忙停下脚步,转身做了一辑,道:“殿下可是叫我?“
朱元璋点了点头:“押送粮草一事,萧兄弟绝对是最佳人选,只是萧兄弟未必肯做这件事,若是他不卖力干活,孤王怕我金陵二十五万大军饿肚子啊?”
“呵呵——?”刘伯温淡淡一笑,散了早朝,两人也少了那些凡物缛节,多了几分随意。
“殿下莫不是想让微臣去见一见萧兄弟?”刘伯温笑着道。
朱元璋摆了摆手,道:“不,这一次孤王要亲自见一见萧兄弟,他与先生交好,劳烦先生去走一趟玄武湖,与他一同来见孤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