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抗战之草莽英雄-第4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张夹起一块咸黄瓜放在碗里默默的吃着。
  周臣一手拿着一块象棋子那么厚的咸黄瓜咬一口喝一大口酒。
  吃完饭后周臣直接把装大碴粥的盆放在墙角,晚上热热接着再吃。
  一天最重要的时候开始了,老张找出稿纸钢笔放在炕上,然后戴上眼镜搬一个小板凳坐在炕边,趴在炕上开始写东西。
  周臣躺在热乎乎的炕上,刚喝了半斤散搂子他有些飘飘欲仙。
  他突然翻身看着老张说道:“你总写这些东西干什么?”
  “时间太长了,我怕自己忘了。他们都是英雄,要把他们都记下来!”老张答道。
  周臣坐起来拍着胸脯说道:“你看看我是不是英雄?”
  “你不是土匪吗?”老张反唇相讥。
  他对于周臣总叫他狗特务心里还是很在意的。
  “你敢说海林八大队是土匪?”周臣怒道。
  老张不说话了,海林八大队的事他当然知道。
  周臣是一个粗人,心直口快。在他心里还是把老张当做朋友的。
  “老张,三九年的时候汪海滨和他兄弟汪海涛在哈尔滨江边公园打死十来个日本宪兵和伪警察,你说他们是不是英雄?”周臣突然问道。
  “如果事情是真的,那当然是英雄了。不过汪海滨和汪海涛是谁?”老张答道。
  “当然是真的了!我和他们是一起的,汪海滨仗义,觉得事情都是他傻兄弟引起的,不能让我跟他们一起死,所以掩护我逃出去,他们两个都死了。汪海滨是张三爷手下的粮台,张三爷你不知道吗?就是威虎山的张三爷!”周臣说道。
  威虎山的张三爷老张当然也知道,不过他可是十足的老匪。
  酒喝多了,周臣的话也多起来。他盘腿坐在炕上拍着膝盖叹息着说道:“那一次我来哈尔滨,由于动静闹的太大,整个哈尔滨大搜捕,我以为出不去了。如果不是钱小宝送我出哈尔滨,我早被日本人喂狼狗了。”
  这是老张在将近二十年后又一次听见别人提到钱小宝!
  老张克制着内心激动的情绪用平静的语气问道:“哪一个钱小宝?”
  “就是给日本人做事的,他的名字我还是听傻涛告诉我的。我问汪海滨,汪海滨不告诉我,他说知道太多不好,不能给朋友添麻烦。”周臣答道。
  老张低头不语,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事情已经无所谓了。
  不过他还是不能把后来钱小宝的去向告诉眼前这个周臣。
  周臣突然低头问道:“老张,我觉得你这个人挺好的,你怎么是特务呢?”
  老张低着头沉默很长时间说道:“上级下达的命令我坚决执行,上级不让做的我坚决不做!即使心里有不同意见也要不折不扣的执行上级的命令!”
  他说的话跟当年舒尔茨对钱小宝说的话几乎是一模一样。
  周臣躺下睡觉了,中午的时候两个人还要出去再扫一次。
  老张掏出一片安乃近放进嘴里然后继续低头写字。
  第二天早上四点老张和周臣又准时起来打扫公园。
  今天老张觉得身体不舒服,他时不时停下捂住胸口。
  他扛着扫把走到纪念碑前,胸口一阵阵绞痛。
  老张扔了扫把慢慢的靠着纪念碑坐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片安乃近放进嘴里咽下去。可是绞痛没有停止反而更剧烈了。
  寒风吹在老张身上,他仿佛又听见那首悲壮激昂的露营之歌。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老张忍着痛哼哼道。
  周臣扛着扫把走到纪念碑前没有像以前那样看见老张,他仔细扫了一圈才发现靠在纪念碑下黑黢黢阴影里的老张。
  “老张,你咋的了?”周臣问道。
  “我写的那些东西你替我保管好!”老张用虚弱的声音说道。
  “你等着,我让他们开门叫大夫来!”周臣一边说一边向大铁门处跑去。
  老张看着天上的星星,仿佛看着一张张昔日战友的面孔。
  “这么多人,都等着我是吧。”老张小声说道。然后就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第849章 番外三仿佛是老友重逢
  深夜,二丫和劲松在家里的厨房里把一张张纸点燃。
  “妈,你这是封建迷信!”劲松抱怨道。
  “闭嘴!这是给你死去的二爷爷烧钱!”二丫答道。
  齐二爷已经死去十来年了,这一次劲松要离开家去很远的地方,二丫特意在劲松临行之前让他给齐二爷烧钱。
  现在商店里根本买不到上坟烧的花纸,二丫把劲松用过的废纸找出来双手拿着人民币在纸上轻轻按一下,每一张都要仔细的按,光是这件事二丫就忙了一个多小时。
  不敢在外面烧纸,所以两个人在深夜的厨房里给死去的齐二爷送钱花。
  看着所有的纸都变成了灰,二丫说道:“给你二爷爷在天之灵磕三个头吧。”
  劲松急忙跪在地上对着那堆纸灰给齐二爷磕头。
  劲松明天就要走了,两个人根本没有睡意。
  二丫严厉的对劲松说道:“在外面不要乱花钱!除了吃饭穿衣,剩下的钱都寄回来,我给你存着将来娶媳妇时候用。”
  “好!”劲松答道。
  “我这几年省吃俭用攒了几十斤粮票,十几尺布票,等你结婚的时候还能攒的更多!再弄一张自行车票,买一台收音机,儿媳妇就风风光光的娶进来!”二丫扬起头一脸向往的说道。
  四十出头的二丫已经幻想着做婆婆抱孙子了。
  外面街坊邻居背后都传说二丫是地主婆,家里私藏很多金银财宝,可是二丫和劲松的阶级成分那一栏里添的却不是地主。
  这也是劲松能够顺利考上哈尔滨那所比清北大学分数还高的军事大学的原因。
  现在他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北工作。
  “不知道国家给不给你们分配媳妇?”二丫说道。
  她已经在亚麻厂工作十多年了,工资待遇很好,房子是分配的,床桌椅板凳工作服鞋帽子毛巾肥皂都是工厂发的,镜子脸盆茶杯是二丫作为劳动模范的奖励品。
  环视整个房间里面的东西几乎都是工厂给的。现在在二丫心里觉得什么都应该国家分配,工人只要努力工作就行了。
  现在二丫的心里充满了工人阶级的自豪感。
  “国家怎么会分配媳妇?那是要自己去找的。”劲松哭笑不得的说道。
  “自己找也可以,但是不能挑花眼,不要光看长相要找那种勤俭持家的!”二丫警告道。
  “是!”劲松规规矩矩的答道。
  齐二爷活着的时候劲松还敢和母亲对抗两下,齐二爷死后他只有俯首帖耳的份儿了。
  两个人合衣躺在床上都没有睡意,这么多年二丫从来没有让劲松离开过自己。
  第二天,二丫提前两个多小时就送劲松去火车站,越是接近开车时间二丫心里越是觉得舍不得。
  检票的时候二丫站在不远处看着劲松背着行李通过检票口走向站台,
  她忍不住流出了眼泪。
  坐了两天火车劲松抵达京城,他要在这里报到然后再赶往西北。
  招待所里已经住进十几个等待一起出发的年轻人,就是家在京城的也要住在这里集中等待出发。这些人里面有几个劲松认识,是同校不同系的同学。
  一名四十多岁的军人走进来首先看着档案点名然后严肃的说道:“大包小包的,限一天时间全部清理干净!你们现在要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明天下午,我就带领你们出发,要轻装上阵!”
  第二天下午,劲松他们从京城上火车经过四五天时间转了两次车才抵达目的地。
  一辆卡车到这座无名的火车站接人。
  十几名刚刚毕业的学生上了卡车赶往深山里的研究院。
  到了研究所后先安排住处,然后那名军人带着他们走进研究院的办公地点。
  军人先是严肃的向他们交代各项纪律,各种注意事项然后带他们去见研究院领导。从明天开始他们这十几个人将被分配到各个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
  当把十几个学生介绍给研究院领导的时候,那名军人也就是研究院的政工干部挨个把这些年轻人的姓名毕业学校和专业一一说给那些研究院领导,同时也把这些领导介绍给劲松他们。
  “这是关必成所长,是我们国家离心机方面最优秀的专家!”军人指着一名身穿中山装的中年人对劲松说道。
  “这位是林劲松,是机械设计专业的高材生!”军人对关必成所长说道。
  关必成看着劲松忽闪的大眼睛,看着他挺拔的身材愣了很长时间。
  “你的老家是哪里的?”关必成问道。
  “东北”劲松答道。
  “东北哪里?哈尔滨?”关必成追问道。
  “不是,是密山。”劲松答道。
  “哦”关必成点头说道。
  “以后可以到我那里谈谈,我们这些人要做好传帮带嘛。”关必成笑着说道。
  集体宿舍里几十个年轻人给新来的同志举办欢迎茶话会。
  唱革命歌曲,朗诵革命诗词,房间里一片欢声笑语。
  劲松问一个两年前分配到这里的年轻人道:“关所长是东北人吗?”
  “不是啊,我好像听见他的老家是京城,他是从法国留学回来的。”那个人答道。
  那个人突然靠近劲松压低声音说道:“关所长的爱人是外国人,我看过他女儿照片,长的可漂亮了!”
  “你们嘀嘀咕咕说什么?不要忘了组织纪律!有些事情是不能问的,更不能说!”旁边一个同事严肃的警告道。
  关必成回到给自己安排的单人宿舍,他坐在办公桌前看着桌子上一对母女的照片。那名明显是外国人的女人穿着中国妇女穿的普通衣服留着五号头,女人身边站着一个将近二十岁梳着两条大辫子的姑娘。
  按照规定研究院研究人员的家属都住在外地,关所长的爱人和女儿现在还住在远隔几千公里外的京城。
  姑娘那张带着一点西方人特征的面孔美丽动人,两只大眼睛带着笑意看着关必成。
  关必成呆呆的坐着自言自语道:“真像啊,我差一点以为二十多岁的钱小宝又站在我面前!”


第850章 番外四石头人哭了
  一九五三年六月,军情六处驻汉堡情报站站长米歇尔翻看着刚刚从英国秘密送达的材料。
  经过两年多时间艾博特的身份终于查清了。
  世界报记者艾博特真名埃里希舒尔茨,从二十年代开始到一九四五年一直潜伏在中国东北从事情报活动,具体内容不详,在北方大国情报机关里这部分内容属于绝密。
  一九四六年舒尔茨和妻子汉娜和女儿从日本回欧洲,路经hk的时候妻子汉娜突然拉着女儿跑进英国总督府。
  材料里还有一张四六年时在hk的情报人员给汉娜和女儿拍的照片。
  米歇尔看了一眼照片接着看材料。
  材料里说当这一次调查艾博特身份的时候情报人员去hk寻找汉娜时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汉娜和她的女儿阿格丽卡已经失踪了。
  “蠢货!”米歇尔忍不住骂道。
  一定是当时在hk的人觉得汉娜没有多少价值就把她放弃了,等现在发现汉娜重要性的时候汉娜却已经不见了。
  米歇尔马上联想到舒尔茨托肯特在hk的朋友在报纸上发出的寻人启事,这则寻人启事一定与汉娜有关,汉娜应该就是在寻人启事发出后不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