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乐夜未央-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仁的身份太敏感了
盯着杜延年看了一会儿,见他确实是为朝局担忧,霍光叹了一口气,颇有些无奈地道:“幼公,此案不宜立决。”
杜延年一怔——似乎有什么事……被他给忘了……
这一次,不等杜延年思索明白,霍光便直接点明了原因:“河间王尚未还国。”
杜延年恍然。
——河间王的王后是鄂邑长公主的孙女。
——若说诸侯王中,谁最关切两年前的谋反案,那无疑就是河间王了
——毕竟诸侯王并不相坐,但是,夫妻却是相坐的。
——而且,有这么一层关系,若真的加以验治,河间王说不定就会以与谋入罪
——侯史吴的案子偏偏就是当年的谋反案引发的
——这个时候,河间王尚在朝,这个案子如何断都不妥
——轻了,容易让宗室重起妄心,重了,容易让宗室惶然,一个不小心,霍光就得沾上苛待宗室的名声。
这样一想,杜延年的心就安了不少——霍光的确是意不在田千秋。
——这样最好
“大将军是想等河间王还国……”杜延年仍然确认了一下。
霍光点头,手按在漆几的边缘,沉声道:“河间王本就急于还国……然否?”
杜延年正要点头,随即便陡然警醒:“大将军以为……此事……”
——河间王之间一直急着离开长安,但是,上次禁中设宴之后,他又不着急了……难道……
霍光却很肯定地摇了摇头:“此劾当于河间王无涉。”
杜延年没有追问霍光为何这样认为,稍一思忖,就低声问霍光:“可要派人去见河间王?”
——提点一下,也让那位大王早点离开……
霍光摇头:“我想看看河间王如何选择。”
杜延年轻轻点头,若有所思地沉默着。
河间邸
“大王,无论侯史吴一案如何论报,皆为汉事,与大王无涉啊”
河间王的宠姬跪在河间王的身边,一边顿首,一边急切地劝说。
刘庆坐在围屏大床上,神色阴郁,眼中更满是犹豫。
虽然仍旧没有拿定主意,但是,看着宠姬心急如焚的模样,他还是缓了神然,温言劝慰:“卿且……”
然而,他的宠姬却没有领他的情:“大王”
女子疾呼一声,重重地叩首在地,额头立刻就是一片红肿,然而,她却毫不在意,抬起头,望着刘庆道:“朝见有常法,大王前番不还国,尤可言未曾入小见。然此时,小见已毕,大王仍不辞去……大王竟欲待大鸿胪奏劾之后,久留长安?”
宠姬的话让刘庆顿时打了一个寒颤,也终于警醒过来。
——他不是梁孝王
——他既非皇帝同母弟,更无被尊为皇太后的生母
——他岂有资格久留长安?
梁孝王刘武是孝景皇帝的同母弟,孝文二年,刘武与两个弟弟刘参、刘胜皆被封为诸侯王。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刘胜为梁王。做了两年代王,刘武徙为淮阳王。刘武做淮阳王的第十年,梁王刘胜卒,谥为怀王。刘胜死后的第二年,刘武徙为梁王,其时为孝文皇帝十二年。梁王自初王通历已十一年矣。作为当时的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孝景皇帝——的一母同胞,梁王的待遇自然也格外不同。除了孝文皇帝七年与十一年时,与刘参、刘胜一同来朝,孝文皇帝九年,刘武也曾来朝。徙为梁王后,孝文皇帝十五年,刘武入朝,三年后,孝文皇帝后元三年、四年,比年入朝,并且久留至第二年,才重新之国。两年后,孝文皇帝后元六年、七年,又是比年入朝。
汉制常法,朝贺正月为一王四侯同入朝,几乎十余年才能轮上一次,梁孝王却是经常比年入朝,又久留长安,更得赐天子旌旗,出则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於天子,甚至出言跸,入言警,骄狂之势,无人可比。
梁孝王倚仗的是窦太后的宠爱,倚仗的是与皇帝同母的血脉,这是任何一个诸侯王都不能比。
即使如此,因为窦太后动过兄终弟及的念头,孝景皇帝与梁孝王之间终究生隙,即使后来,梁孝王伏斧质於阙下以谢罪,兄弟二人终究是不复以往情谊,孝景皇帝中六年冬,梁孝王再次来朝,然而其上疏请留,却没有被准许,只能归国,同年六月病热,六日卒,谥曰孝王。
梁孝王薨后,因为窦太后哀痛非常,以至绝食,直斥孝景皇帝杀弟。孝景皇帝无奈,与其姊长公主商议后,分梁国为五,将梁孝王的五个儿子皆封为诸侯王——长子买为梁王,是为共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又令其五个女儿皆食汤沐邑。看似荣宠的待遇,然而,由梁分出的五国,却都没有什么好结局。
——济川王刘明,为王七年。坐射杀其中尉,汉有司请诛,天子弗忍诛,废明为庶人。迁房陵,地入于汉为郡。
——济东王刘彭离,为王二十九年。其为人骄悍,无人君礼,昏暮私与其奴、亡命少年数十人行剽杀人,取财物以为好。所杀发觉者百馀人,国皆知之,莫敢夜行。所杀者子上书言。汉有司请诛,上不忍,废以为庶人,迁上庸,地入于汉,为大河郡。
——山阳哀王刘定,为王九年,卒,无子,国除,地入于汉,为山阳郡。
——济阴哀王刘不识,仅仅为王一年被薨逝,无子,国除,地入于汉,为济阴郡。
——唯一传承数世的是仍然是梁王。
——梁共王三年,景帝崩。共王立七年卒,子襄立,是为平王。
——刘襄的母亲为陈太后。共王母为李太后,刘襄的王后为任后。刘襄十分宠爱任后。因此,听说当年梁孝王有一只雷尊,直千金,并且戒后世善宝之,毋得以与人,任后便直接向刘襄开口了,然而,李太后曰:“先王有命,毋得以尊与人。他物虽百巨万,犹自恣。”任后绝欲得之。王襄直使人开府取尊赐任后,又王及母陈太后事李太后多不顺。有汉使者来,李太后欲自言,王使谒者中郎胡等遮止,闭门。李太后与争门,措指,太后啼呼,不得见汉使者。李太后亦私与食官长及郎尹霸等奸乱,王与任后以此使人风止李太后。李太后亦已,后病薨。病时,任后未尝请疾;薨,又不侍丧。
元朔中,睢阳人犴反,人辱其父,而与睢阳太守客俱出同车。犴反杀其仇车上,亡去。睢阳太守怒,以让梁二千石。二千石以下求反急,执反亲戚。反知国阴事,乃上变告梁王与大母争尊状。时相以下具知之,欲以伤梁长吏,书闻。天子下吏验问,有之。公卿治,奏以为不孝,请诛王及太后。天子曰:“首恶失道,任后也。朕置相吏不逮,无以辅王,故陷不谊,
102、河间君臣
102、河间君臣
小见已毕,诸侯王辞去只需要大鸿胪的官吏处理相应的程序即可,甚至都不必诸侯王与大鸿胪亲自过问。
刘庆催得急,霍光也无意挽留,不过两天,相关的程序便全部走完。刘庆更是恨不得连夜启程,最后,还是随从来朝的傅、相、中尉一同劝说,并且指出,夜间难以通行,他才无奈作罢,决定第二日一早便离开。
河间太傅与刘庆君臣多年,又有师生之谊,两人比其他人更亲近一些,因此,见刘庆这般急切,太傅便直接问了出口:“大王初次来朝,今已辞归国,汉律虽严,亦容大王从容启程。”
诸侯王入朝皆有定制,但是,也不可能这边告辞,那边就得出长安,虽无明文,但是,整理个三五日再动身是绝对无妨,毕竟,诸侯王来朝不会是独自前来——就算真的是独自前来,带来带去的物品也不会少,总得容人家收拾清楚吧
——这些事情,河间君臣早在动身来长安之前便打听得一清二楚了。
——更何况,之前在大鸿胪寺,又有官吏特别说明了一番。
——河间王实在是没有道理,这样地着急
刘庆不好解释,只能随口说上几句类似于“思乡”、“思子”之类的理由,却明显就是敷衍。
河间太傅也是通达之人,见刘庆这般态度,也没有追问,只是格外劝了一番忠于天子的大道理。
听太傅这样说,刘庆却是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嘴里更是嘟囔了一句什么话。
河间太傅立刻不悦起来,皱着眉盯着刘庆,却是半晌没有说话——他虽然太傅,却也是臣下,河间王素来尊师,但是,他也不能太过。
——刘庆毕竟不是稚儿了。
见太傅如此,刘庆却是有些不好意思了,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对太傅道:“寡人于汉决无不臣之心”
刘庆说得大义凛然,但是,他面前的傅、相、中尉都不是愚钝之辈,而且,他们虽然河间的官吏,却也是汉朝廷任命——孝景皇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这次来长安,他们在多有走动,所知的消息比起刘庆,只多不少。他们很清楚,如今的大汉天子与当朝权臣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十分微妙了
——天子……真的是很难说……
只是,这些事情,本来就不是一般官吏能插手的,更何况,他们还是身份更尴尬的诸侯王国吏
这会儿,听到刘庆这般微妙的表态,三人的神色也古怪起来,盯着刘庆看了一会儿,又相互打了一番眼色,才由太傅开口询问:“臣等知禁中事不可泄,然……大王……是否……”
因为问题敏感,涉及禁中之事,河间太傅并没有把话说得太明白。
——擅自泄露禁中之事乃是大不敬之罪
——大逆无道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刘庆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半晌都没有吭声。然而,这一次,三位臣下却没有退让的意思,都毕恭毕敬地站在刘庆面前,却是执意想知道答案。
——之前,因为顾忌泄禁中语的大罪,随从来朝的几人都没有问过刘庆在禁中的状况,只是大致确定了刘庆没有失礼失矩之处,便作罢了。
——汉令,诸侯王入朝,得从其国中二千石。
——诸侯王国中的二千石对诸侯王的言行都是担责任的,一旦诸侯王言行不端,触犯律令,他们都要担上辅佐不力的罪名。
如今,刘庆似乎知道什么……他们不能不担心这位少年诸侯会不会被误导……以至于牵连他们。
刘庆毕竟年轻,见三位长吏这般坚持,不过沉默了一会儿,便将小见当日的事情含混地说了出来。三人都吓了一跳。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少帝与大将军之间,竟然已经到了近乎剑拔弩张的地步
——他们更没有想到,朝野上下名声甚好的霍光,似乎已经到了行事肆无忌惮的地步
震惊过后,三人倒是恍然大悟——难怪大王一心要早日归国呢
河间相想得更多一些,见太傅与中尉都没有回神,便直接向刘庆询问:“大王既知此事,为何小见之后……不欲归国?”
——如今距小见也不是一两日了……
——他们本以为刘庆是少年心性,贪恋长安繁华,再加上朝中并未催促,也就没有劝谏,现在看来……他们这位大王……似乎是另有打算啊……
刘庆沉默以对。
河间相也没有再进逼,只是长叹了一声。
河间中尉毕竟是领兵之人,倒是没有太顾忌刘庆的想法,回过神来便冷哼了一声,对刘庆直言不讳:“孝武帝尚有子孙,纵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