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帝国无双-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能令宋延渥赋闲,多少也有潜意识里对他之家族的厌烦,毕竟,他还不到四十岁,现今就令其赋闲养老,本就是一种惩罚,哪怕给了从二品尊位。
话说回来,宋延渥这种勋贵出身,父亲祖父都是令公,母亲是公主,娶的第一任妻子还是公主,便是在新朝,其故交好友也极多,关系盘根错节。
从军中舞弊案来看,宋延渥再留在军中,怕前朝军中的坏习俗,根本不能涤除,所以,无论如何,早晚有一天会踢他出局,早不如晚。
他要真通辽的话,那也就别怪自己不客气。
可莫怪自己办个人头滚滚的案子,一直以来,自己在理政这方面,可能臣子看来太过宽宏。但通异族,可就触碰了自己的底线。
说起来,也是讽刺,历史上赵光义北伐失败,化身后世讽刺的“高粱河车神”,宋延渥是被起用稳定北疆的重要老臣之一。
现在,他却有了通辽的嫌疑?
所以说,人是很复杂的生物,际遇不同,道路自然不同。
第二十二章 泼妇
陆宁正琢磨间,外间女卫匆匆进来,双手递上一封名刺,说:“陛下,那花三娘说,邀陛下在四海楼会面的,还有渤海郡夫人。”
陆宁微微一怔,接过名刺看了眼,随之蹙眉,自己还正琢磨这两口子呢,这刘氏就急不可耐的冒了出来,简直不知所谓。
说起来,内阁七巨头对自己身份应该大多心知肚明,重要的内阁成员,应该也有隐隐能猜到的。
但这种话,他们必然不敢私下枉自揣度,如司超,就绝对不会和妻妾子女说这些。
至于宋延渥,就更无从得知所谓文总院,到底是什么人了。
不过他这新婚夫人,要见自己?宋延渥只怕肯定不知。
“好,我就去见见。”还正想重新认识认识宋延渥呢。
……
两辆马车,陆宁一辆,花三娘一辆,在府外花三娘见到陆宁时,虽不似几日前畅和楼那般跋扈,语气客气了许多,但是,隐隐还是有些倨傲,有些依仗的样子。
四海楼,高四层,是汴京城最高的建筑物之一,是以,其也不可能建在内城和外城,不然仅次于皇宫几座楼宇及皇家宝塔的建筑,高于文武百官的府邸,怎可以出现?
便是在市城,其也远离外城城墙,而是建在市城边缘,从某种程度,一旦敌袭,倒可以作为市城外围防御网的一个节点,远离外城城墙,又使得市城一旦失陷,这栋塔楼又不会被敌军攻外城所用。
当然,这座塔式楼的三层四层,面积便小,承重也轻,普通酒客也不能上去。
陆宁就跟随花三娘,来到四层,这整个第四层,便是金碧辉煌的宴客之所,差不多和汴京外城城墙齐高,是以,欣赏市城外田野风光甚好,倒是看不到汴京城内情形。
四海楼的主人,传闻是甘国舅,旁人也不敢这么大手笔。
陆宁倒是知道,传闻非虚,而且甘氏为此很是烦恼,觉得甘二郎越来越不令人省心。
说起来,在东海时,甘二郎比尤三郎稳重的多,但时移世易,这两位国舅,都曾经是圣天子在东海时得力之人,旁的嫔妃亲眷根本不能和他两个相比,而现今,倒是甘二郎,更享受奢华张扬,尤三郎,却是闷声发大财,虽然,作奸犯科之事,尤三郎都可能小小做一些,甘二郎倒应该更清白。
但明面上,在汴京城,甘国舅可就比尤国舅的字号响亮的多。
现今在这四海塔楼顶层,隔着屏风,陆宁甚至都见识到了甘二郎的威风。
“文总院,昭阳县主和我是密友,本来今日此间,该是刑部周侍郎宴宾朋,听得我有急用,昭阳县主见谅,便将此处许给了妾身。”屏风后,影影绰绰有一条珠翠流苏、裙带飘动的靓影,声音娇嫩,自然就是那宋延渥的新婚妻子,渤海郡夫人刘氏。
昭阳县主便是甘二郎的妻子,和尤三郎妻子李氏一样,都被封为了二品诰命。
当然,看似比刘氏这个郡夫人仅仅高了一等,但实际地位,自然高得多。
不说宋延渥赋闲中,便是重臣诰命,自也比不得皇室亲眷,尤其又是,两位国舅,都是从微末时便跟随圣天子的亲近之人。
陆宁笑笑,便即落座,屏风前这张长桌,只有他一人,倒是摆满了丰盛菜肴。
花三娘也去了屏风后,和那刘氏低声说着什么,更传来几声娇笑,显然两人关系极为亲密,花三娘巴结这刘氏,巴结的很好。
陆宁自懒得听妇女悄悄话,也便没凝神去听,心下笑了笑,倒是越来越有意思。
“文总院,畅和楼的事嘛,也没什么大不了,文总院何必咄咄逼人?”刘氏语气,很是傲然。
陆宁笑笑,“畅和楼一案,听闻是京兆府在办,夫人找错人了。”
“那便有劳文总院出个具状,为畅和楼洗清冤屈,当日那陆大平,和文总院之间,本就是误会一场。”刘氏语气淡淡的,好似已经有些不耐。
“这却无从谈起了。”陆宁笑道:“夫人这话,可敢去京兆府说?”
“文总院,你从进入此间,就甚为无礼。”刘氏语气猛地一变。
陆宁起身,“如此,告辞了!”本来来转转,还想看看刘氏,有没有什么有营养的话,又或者,会不会借机拉拢自己,由此妇道人家,不免会露出通辽的马脚。
但不想,刘氏妇道人家不错,没什么见识也不假,但显然,比想象中还庸俗不堪,如此无脑,只怕通辽这等事,便是有,宋延渥也不会说与她知。
无脑到,竟然以为能仗势欺人,一个靠边站的从二品,就一定能压制正当红的四品官?宋延渥虽然故交旧部很多,他现今好像更刻意结交了许多勋贵,使得他虽然靠边站,也有很大的能量,但他的力量,可不是这么用的。
“大胆!”眼见陆宁转身要走,刘氏气得立时怒斥。
“嘭”一声,屏风突然倒地,花三娘立时喝道:“大胆文阿大,借酒逞凶,推倒屏风,冒犯渤海郡夫人,你该当何罪?!”
陆宁有些无奈,这花三娘花样还真多,这意思,自己喝多了,为了看刘氏长什么样子,推倒了屏风?
在没接触对方的情况下,推屏风,看到了女人面貌,这是什么罪责吗?还真不知道。
好像是公序良俗类的,齐律里倒没有明文规定,但醉酒滋事自然是一条罪责,骚扰妇女也是一条罪责。
却见屏风后,刘氏显然错愕了一下,自是没想到,花三娘会来这手,但她随即也喝道:“文阿大,我夫君定然上奏疏弹劾你!”
陆宁笑笑,“随意。”不过别说,刘氏倒生得甚是美貌,肌肤白嫩,身段窈窕,而且,红色襦裙下,有着惊人高耸,勒出的雪白沟壑深不可测,倒真是应了胸大无脑那句话。
转身,陆宁施施然下楼,听得身后,两个贵妇化为泼妇,正恨恨诅咒自己。
有些后悔来此,但也不是全无收获,或许,这无脑的刘氏,倒可以成为本案的突破口?
利用她,打乱宋延渥阵脚,查明其到底有没有通辽?
一切,等过几日的殿试后再说吧。
陆宁心里,渐渐有了计较。
第二十三章 殿试(上)
讲武殿前,汉白玉台阶下,百多名进士站在烈日下,都激动而又忐忑的,望着前方巍峨的殿宇。
他们中,最年少者,刚刚束发,十五六岁,乡间称为神童,年长者,两鬓斑白,已近花甲。
其中,也有几名,本就是新朝吏员,也就是中举后虽然没有官缺,但也听从圣天子号召作为吏员进入司衙,会试时便有加分,作为吏员表现出色的,有主官推荐信,加分便多。
现今,这些进士们,都激动无比,等待圣天子召见。
前方那巍峨的殿宇,在他们眼中,金灿灿的,宛如神圣之地。
……
大殿宝座上,陆宁正翻看着这些进士成绩及大概情况。
本朝科举分五科,分别是明经、明文、明算、明法、明物。
其中明经,便类似于历史政治忠君爱国这类,通过研习古代书经及新学教材,以史为鉴,学习社会架构之类,又灌输国家民族观念,忠君思想等等。
明文,顾名思义,大概就类似于后世的语文。
明算,便是算术,算学。
明法,便是律法规令种种。
明物,则是天文地理,生物自然,物理化学等等。
进士,基本便是取五科综合成绩,但如果单科特别出色者,也可破格取士。
唯有明物例外,如果只是明物特别出色,其他各科一塌糊涂,便只能在道试中破格取为举人,尔后派遣到合适的衙司,也有被东海百行取用的,毕竟皇家产业,能进入期间,也不显低劣。
而且因为明物科优异录取者,对明算科也有一定要求。
在陆宁看来,这些人,自然就属于一些技术人才了,做官便不妥当。
当然,本朝吏员晋升官员渠道也很多,只是没中进士直接成为后备官员这么直接罢了。
翻阅了这些进士资料一遍,陆宁笑笑,“传吧,我要先看看这个小神童!”
圣天子亲自殿试这般大事,内阁七巨头都在,此外还有吏部尚书李景爻在侧。
说起来,今日盛事,内阁哪一位通政又不想来?不过圣天子不许,说免得人太多,吓坏了这些学子。
听圣天子言语,翰林院掌院大学士刘温叟微微拂须,那位小神童,他也极为看好。
殿内翰林院的典薄郎们,立时一声声唱出去,当然,他们嘴里,变成了“楚州山阳新科进士刘承珪觐见!”
前朝到现今的殿试,并未形成一定之规,有时殿试君主会出题统一考试,有时则君主召见,按照喜好问一些问题。
当今圣天子,毫无疑问喜欢后一种形式。
……
金殿外,一声声传唱,直到这些进士前方的翰林班内郎听到,笑道:“楚州山阳的刘承珪,入殿觐见!”
这些新进士们,自还大多是学子作派,这时候纷纷议论,“我就知道是他。”
刘承珪就是本科进士年纪最小者,年方十五,乡间誉为神童,好像五科考试成绩,也在前列,是状元郎的最有力竞争者之一。
人群中挤出一名翩翩少年郎,脸带童稚之气,那翰林班内郎笑着拱手:“早闻大名,刘兄请。”显然,是当同僚一般了。
“王老西儿,你说说,咱俩哪一个能先进去?”
两个年轻人,远远站在人群后,两人成绩都不怎么好。
“王老西儿”籍贯太行山西的汾州,叫王嗣宗,看起来很沉稳的一个年轻人,今年正好及冠,也就是二十岁,五科考试,他偏科很严重,靠明法一科拿了满分,才得以取士。
和他闲聊的年轻人丁照行,两人同在河中府的陕中道学馆求学,两人三年的同窗,脾气相投,成为挚友。
王嗣宗却沉默不语,他一向就稳重寡言。
丁照行无奈叹口气,“就算见了圣天子,你也白饶!”
……
金殿上,陆宁看着跪伏在地的这个少年,刘承珪,今年刚刚十五,按后世说,就是十四岁,生得唇红齿白面貌清秀,又有童稚之气,让人一看就有好感。
不过,他怎么就成了宋史上的五鬼呢,来自楚州山阳,名刘承珪,当然就是五鬼里的那个刘承珪了。
历史上,这刘承珪是个宦官,说起来,他掌管内库三十年,对度量衡很有研究,为宋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