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帝国无双-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思乱想中,胯下马已经奔到了齐军营帐前数十步,甚至,已经影影绰绰可以看到黑暗中狼奔豕突的齐军身影,“杀!”刘继业挺起手中长矛,和五百突骑儿郎齐齐呐喊,催动战马,猛地冲向齐军营寨辕门的方向。
眼见前方就是齐军营寨辕门,刘继业猛地双手握紧长矛,他天生神力,常率五百儿郎突袭敌营,如飞而来,如飞而走,手中长矛,挑开对方木栅已经颇有心得,这种临时营寨,便是如齐军这般搭建起临时寨栏,但往往也不够牢靠。
刘继业刚刚挺起长矛,突然便觉得身子猛地一空,接着,军马嘶鸣一声,便如踏空一般,随着飞溅的砂石,向前滚落,身后紧紧追随他的数百突骑,一时收势不及,冲在前方的立时也人仰马翻,陷落坑中,后面大约半数,纷纷勒马,正惊惧间,突然,四周灯球火把亮起,喊杀声四起。
……
銮营前帐。
陆宁慢悠悠喝着茶,折赛花有些无奈的看着他。
外间,喧闹无比。
不过,折赛花就是这般,心下不管多么不以为然,也不会说出来。
虽然,殿前军经历无数大小战役,平素更经常实战操演,是以,伪作被人劫营的样子,倒是不会令殿前军真的造成什么混乱状态,毕竟,各级将官早就传达下去,经常实战操演的士卒,对此习以为常。
如果不是经常实战操演,分得清和人交战有真有假,哪怕就是老兵们,怕这种伪装敌人劫营的戏码,也会引起一定程度混乱,若被敌军利用,分分钟自乱阵脚,得不偿失真的失控。
可是,殿前军虽然对这种操演习以为常,但有什么必要呢?晋阳守军,深夜中,探查不到实情,根本不敢大举出动,最多派出一支奇兵劫营,演这么一幕大戏也不会有太多奇效,军卒们,恶战之前,好好休息不好吗?
看了眼折赛花,陆宁突然笑笑:“贤妃,爱妃,你这几年,可辛苦了!”
说起来,从和折赛花成亲,到现今,可也五六年了,她容颜依旧,英姿飒爽,清丽绝伦,而且这几年,她一直东跑西颠,或筹划武备,或追随自己平蛮,整日风尘仆仆,从没养尊处优的悠闲生活,实在很是操劳。
陆宁,也是第一次和她口花花,称她为“爱妃”。
“妾不觉得辛苦,陛下这些年,容忍妾天南地北的孤身乱走,妾山村野人,也就真无规无矩,散漫无礼。陛下宽厚,才包容得妾,妾很是感激。”
折赛花语气真诚的这番话,令陆宁有些无语,本来,还想调戏调戏她,但是,真是根木头啊,是以啊,也就总觉得,和她差点火候,尤其是,自己敬她重她,总希望,和她能有一些火花,而不是,就为了结成夫妻而结成夫妻。
但是,五六年过去,和她的关系永远这样不温不火,她可转眼,也二十一二了吧?周岁,应该有二十了,现今来说,可是老姑娘了。
摇摇头挥去杂绪,陆宁笑笑,“你觉得我大费周章莫名其妙是吧?其实,我想抓一只羊而已,而且,最好是小羊羔们,也别有什么伤亡。”
折赛花正不知道他又卖弄高深说什么呢,外面女卫匆匆来报,“陛下,刚刚前营外,俘获伪汉殿直刘继业!”
陆宁微微点头,“嗯,关起来吧。”也懒得见他或是劝降,他现今也不会降。
看了折赛花一眼,陆宁道:“刘钧,必然会负隅顽抗吧?他以为,晋阳城城高壕深,屯粮也足够支撑,他以为,他能坚持等到契丹援军。”
刘钧,和后来他身死后北汉内乱上台的前后两个窝囊废君主不同,刘钧,还是有些能力的,若自己不攻城展示下齐军军力,他肯定不会甘心就降。
不过,在中原地,面对的又是中原子民中原守军。
能少动刀兵,陆宁就不太想动,尤其是,一旦杀红眼,城破后,百姓怕就要倒大霉,有时候,这都不是严令下就能绝对禁止的,总会有凶悍军卒对攻破的“敌国”平民逞凶的。
“你给郭氏写封信,射入晋阳城?我想约刘钧一见,他在城头,我可去城下!”陆宁突然说。
折赛花微微一怔,“陛下不可。”
刘钧站在城头,齐天子在城下和其叙话,那可成什么话?
陆宁笑笑:“转眼一个亡国之君,那些虚妄之礼,不必在意。”
折赛花好似想到了什么,便点点头:“好!”
陆宁笑笑,“你可又想错了,我没想一箭射死他,他也应该会有防备,我真是就想见见他。”
折赛花微怔,琢磨了下,清声道:“陛下要见刘钧,妾想想办法,倒也不必城上城下相见。”
陆宁点点头,“你看着办。”
第四十一章 入城(上)
銮营后帐也极为简陋,几张行军床和木桌木椅而已。
陆宁琢磨着晋阳城之事,小周后、尤懿懿和黄宝仪在旁,都不敢说话,怕打断他思路。
外面脚步声响,陆宁笑道:“贤妃来了。”
果然,黄灿灿帐帘一挑,走进来的俏丽身影正是折赛花。
虽然陆宁早要军营中礼节一切从简,但小周后三个小丫头自然还是都站起叫人,小周后口称“贤妃姐姐”,尤懿懿和黄宝仪称“贤妃娘娘”。
“陛下,妾收到了郭家姐姐回信。”折赛花将一封信笺递给陆宁。
娟秀字迹,看起来是郭皇后亲笔所书,里面却是言道,圣上愿出城和南朝国主会面,畅谈和议,但需齐军退兵五十里。
折赛花道:“陛下,我再修书,就说不能退军,陛下愿和刘钧隔护城沟壑会晤。”
陆宁笑笑,“算了,这样,你修书,便说我之钦使,要入城觐见刘钧,看其同意不同意。”
折赛花眨眨清澈美眸,“陛下便是进了晋阳城,想也见不到刘钧,莫如,我进城见郭家姐姐,陛下扮作我随身婢女如何?听说陛下扮女装,皇后都错认为女子,直到后来,见到陛下真容,才渐渐猜出来。”
陆宁立时无语,这个贤妃,很聪明,但也真实诚。
她极快的猜到,自己是想混入入城使者队伍中,找机会去抓刘钧。
如此,却是远不如由她进城见郭皇后,那么,多半便可能见到刘钧,自己扮作她贴身婢女的话,确实有了许多抓住刘钧的机会。
显然,自己曾经男扮女装之事,是永宁告诉她的,看来永宁为了拉拢住贤妃,真是无话不谈,自己和她的这点小秘密都能告诉贤妃。
贤妃,就更不将此当回事,当着几个小丫头面,就给自己抖出来。
看着小周后面色古怪,尤懿懿险些扑哧笑出声,黄宝仪却有些犯难,恨不得她没听到的样子。
陆宁一阵无语。
随即干咳一声,“不妥。”
两军交战,怎么能令皇贤妃众目睽睽下入虎口?不说凶险种种,便是抓到了那刘钧,也好说不好听不是?
至于自己,倒无所谓,若能兵不血刃夺了晋阳城,便是扮女装的事被全军所知,那也无妨,何况,这也必然是一桩悬案,谁也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怎么进的城。
随之,陆宁心下一动,说:“倒是可以双管齐下,既遣派使者入城和议,招降刘钧,又遣派一名女官,替你去拜会郭夫人。”
突然省起,摸了摸发冠,无奈道:“我便是扮男装婢女,用冠束发,可后面,也太空了。不过,现今我齐人渐有短发之风,本来就被这汉主朝廷,肆意造谣贬诋,短发婢女,应该也不会太过扎眼吧?”
看了眼尤懿懿和黄宝仪,“懿懿,你扮作贤妃的随伺女官,替贤妃入城见郭氏。”
此次北伐,身边没带女官,尤懿懿和黄宝仪,倒好似随行服侍自己的女官一般了,去见郭皇后的女官,也只能从她两个人中选。
至于随行女卫们,各个英武,扮作温顺女官,说不几句话怕就要露馅。
尤懿懿机灵,又秀美可爱,做的,本也是尚秘书的事情。
听陆宁的话,尤懿懿立时大喜,赶忙答应,“是,陛下!”就怕姐夫反悔的样子,不过,有皇贤妃和安妃在,尤懿懿便称呼陆宁为“陛下”而不是“姐夫”,显然小丫头虽然性子跳脱,但实则很有分寸。
折赛花犹豫着想说什么,但见陆宁连串命令出口,便没多言。
……
晋阳城下,陆宁等十几个人站在城门外,城头汉军士卒,正绞起护城河的吊桥,吊桥绞到悬起半空,才听城内,有咯吱木盘响,自是开始绞起内门的巨大木栓。
陆宁站在尤懿懿身后,男装婢女,不过脑后发冠外,却有乌黑云髻盘起的样子。
是黄宝仪,那日见自己扮婢女入城议定,随即就剪了自己青丝。
现今思及,陆宁心里还有些小感动,虽然明明知道,她如此做对她来说天经地义一般,取悦天颜,更是她以后毕生的义务和责任,是她心中最为崇高的事业,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后世来者,还是不免有些触动。
现今满头青丝,对女子的意味可极为重要,而且,说起来,倒是尤懿懿,喜欢新潮,将头发剪短之类的,倒很想尝试,不过黄宝仪,却是再传统不过的思维。
此刻站在头戴幂篱的尤懿懿身后,陆宁能感觉到,钦使辛仲甫身后的士卒,有的在偷偷看自己,不由无奈。
毕竟自己是婢女宫娥,而到了尤懿懿这种女官的阶层,士卒们便多少都认为,除了圣天子,旁人不可染指,也不敢去多看。
不过,女官毕竟不是嫔妃,倒也没神圣不可亵渎的光环在身,代贤妃娘娘去见北国皇后,可能有贤妃娘娘信中不可说的口讯,请郭皇后帮忙劝说汉主投降,倒也人情之常,毕竟听闻,昔年贤妃娘娘和汉主皇后,情同姐妹。
钦使辛仲甫,刚刚三十多岁,还未到不惑之年,但实则十年前,就开始任郭崇军中掌书记,六年前,河北三镇归齐,辛仲甫开始为新朝效力。
现今,他则是圣天子亲军殿前军的监察副使,协助军监察御史,掌军中兵籍军卒口数对证、粮饷发放核数之责,为从三品高官。
现今,被加宣慰使,作为钦使,入晋阳城劝说北国伪汉归降。
跟随他的,仅仅有十名手无寸铁的士卒。
饶是如此,进城时,辛仲甫和十名随从,还是被里里外外搜了个遍。
倒是尤懿懿和陆宁,进汉主皇宫时,才有宫娥搜身,不过,虽然将发髻都用手捏了个遍,怕里面藏有利器,但要害部位却放了过去,显然,一来宫娥没经验不太好意思摸要害部位;二来,自是觉得那些部位,也藏不下什么兵器之类的。
郭皇后显然对齐国皇贤妃甚是亲厚,是以,尤懿懿和陆宁入城后便被引入皇宫,而且,在皇宫内为其安排寝所,当晚,郭皇后更亲自召见尤懿懿。
当然,也因为信中,折赛花提到了,尤懿懿虽然是她近身女官,但又是皇德妃的亲妹妹,圣天子也特别喜欢她,所以亲征河东山西地,也将她带在身边。
如此,郭皇后自然要郑重其事对待。
第四十二章 入城(下)
晋阳城,从春秋战国时便曾经是赵国的都城,到了前隋,杨广被封晋王,这晋阳城也便成了他苦心经营之地,修晋阳宫,李渊便是太原留守,领晋阳宫监,李氏,也由此起家,后来,晋阳成为唐的北都、北京。
到五代纷乱,后唐沙陀李家,也龙兴于此,后晋石敬瑭,更是立为都城在此称帝;后汉刘知远,也是在晋阳称帝。
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