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帝国无双-第3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统治的地域越大,要操心的事情也便越多。
  其实也不仅仅自己回汴京才有这种紧急公务,如自己在幽州之时,贵州地罗殿小女王陆贵平,修路便出了事,有蛮部不愿意出丁,随之爆发叛乱,遵义军出兵,和小女王亲部镇压了这次叛乱。
  甚至自己在西北回返时,这场叛乱才真正平息。
  这场叛乱,规模不小,延续了将近一年,一个大部族的男子几乎被屠戮干净,史书上未必浓墨重彩,但对贵州地的影响,却会极为深远。
  邕州来的奏疏,是武峨镇团练使李艳娘所奏,却是说阮丹玉、阮经夫妇,意图谋反,已经被擒拿。
  看着这奏疏,陆宁微微蹙眉,要说现今,信息阻塞,如果李艳娘是和阮丹玉夫妇有矛盾而构陷,仅仅从奏疏来看,自己很难分辨是非。
  是以,各地监察制度才变得极为重要。
  当然,在武峨镇,有赤虎军,赤虎军统领更是米珠,对自己忠心耿耿,谋叛大事,李艳娘必然不敢作伪。
  在米珠没有秘奏来的前提,自己便要采信李艳娘的说法。
  所以说,现今时代,地方官吏,欺君之类的,真是毫无技术难度。
  当然,以齐国现今制度,障碍多了些,以后,地方事务,要瞒骗自己,也会越来越难。


第一百二十三章 回京(下)
  住进文总院府,陆宁甚至撤换了管家,令张典苑和两名女官回了内宫,便是为了不想在这文总院府,也如同回到皇宫一般。
  新管家,陆宁用了花三娘,没错,就是花三娘,引发宋延渥惊天大案的“陆老大”之妻花三娘。
  宋延渥之案,牵涉极广,最后当然不是杨昭的专案司决定的,但案中被判劳役的女眷,大部分被发去各处皇庄,但包括花三娘在内有四人,在京兆府女牢囚禁了一段时间后,不久前,被发来了文总院府服劳役,张典苑甚至用钱,将这四名劳役女犯买断。
  现今来说,家奴正是从变形奴隶制向雇佣制过渡期间,奴隶自也不能完全废除,甚至下南洋贸易的东海百行船队,本身就贩卖南洋奴回来,一部分卖给皇家开垦田地,也有一部分,卖给官员商贾家为奴。
  而且,南洋奴男性,全部阉割,土制青霉素精贵,很少用在这上面,是以南洋奴伤口感染而死的便不少。
  这种血淋淋之事,陆宁懒得理懒得想,甚至管理南洋奴乃至以后可能的外来之奴,齐律也专门立法,都是内阁拟定,一些条款从陆宁的角度看,很是惨无人道,但在现今来说,对中国自然是有益无害。
  中国地,现今来说,倒是不需要大量奴隶来开发或做活,所以东海百行的奴隶贸易并不频繁,倒是在吕宋岛所建的皇庄,同时也是东海百行商队的补给点、港口,去了少量中原移民,多数要靠南洋奴做活。
  吕宋岛现今地广人稀,且处于原始部落发展阶段,根本没有形成国家,是以,在其上圈地建皇庄港口倒是没遇到什么阻难。
  但是后世来说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中南半岛等等地域,是很有些海上强国的,基本处于奴隶制国家或部落联盟国家状态,要在这一带建立起一连串港口补给点势力范围,便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陆宁也琢磨,等东北、西北局势稳定下来,自己休息够了,去东南亚走一走,一来,看怎么建立起齐国海贸航线势力范围;二来,对现今东南亚土著是一种什么状态,也很有些好奇。
  话说回来,也是因为将来可能需要各种海外奴隶,所以,国内奴隶也就未完全禁止,当然,从前唐,逼良人为奴便是重罪,现今就更别说,没有贱户,国民全是良人,卖身为奴的卖身契之类的,早已经废止,但唯有一点,犯下十恶之罪的亲眷,如果牵涉其中便可能被发为奴服劳役,甚至可以卖断给官员,这也是官员的特权之一,同时,也算这些重犯家眷为国家财政创造的一点点价值。
  花三娘等四名女眷就是如此了,其中还有宋延渥的新婚之妻刘氏,也就是前渤海郡夫人,也曾经和陆宁打过交道,另外两名少女,则是牵涉进宋延渥案的重要犯人之千金,容貌都很秀丽。
  从某种角度,将貌美之人都留下转卖给“旧识”,杨昭这属于暗箱操作了,当然,这些女子,若不然也都是送去皇庄服劳役,其操作的对象若不是大皇帝,杨昭自然也不敢,多少双眼睛盯着呢。
  专案司成立前后,杨昭都清清楚楚,知道花三娘和刘氏都曾经给自己这个文总院气受,所以,才会有这样一通神操作。
  陆宁想想也觉得好笑,花三娘和刘氏在自己面前趾高气昂的样子自己早已经没什么印象,但事情还记得,现今这两个母老虎却成了自己府邸的奴婢,也是有点意思。
  而张典苑等被自己诏入宫,最佳管家人选,舍花三娘其谁?
  ……
  书房中,一袭红裙艳美无比的花三娘规规矩矩站在一旁,看不出她心里到底想什么,面对“文总院”,她毕恭毕敬,偶尔露出笑靥,便真如同忠心耿耿多年的奴婢一般,只是其气质,虽然经历几个月牢狱,但艳丽如昔,仍是主母的气息。
  “陆老大”已经被问斩,而花三娘在狱中,写了数封认罪书,杨昭看其言辞,认为其确实“悔悟”,或者说认清了现实而屈服,这才正式发其为奴。
  “这个月的府内用度收到了吗?”陆宁不在意的问。
  花三娘轻轻点头:“收到了!只是妾刚刚接手账目,有些条目还不太明了,等明日再禀明老爷。”
  陆宁微微颔首。
  说起来,回到文总院府,家长里短,甚至还仔细看了看自己的俸禄,考虑了下收入支出,感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自己这文总院,是四品官,月料加年俸,以及杂七杂八的贴补,每年共计三百石米、二百贯钱。
  而自己家中,现今是四个买断不要钱的婢女,六名雇佣女佣,两名雇佣男仆,一名厨子,一名马夫。
  女佣和男仆、马夫,都是包吃包住,月薪要钱也行,要米也行,要钱加米也行,大体上就是一贯钱或一石米。
  现今大多数民生商品,都有商税院定价,米价地域不同略有不同,但大体维持在一斗米百钱左右,一贯钱,和一石米同价。
  所以说,在这文总院家做活算是美差,基本上,一人做活,全家不饿,一个月可以背回去一百余斤米,便是现今油水少,饭量大,但也足够四五口之家吃饱了。
  汴京城内,做活的普通男仆女佣,工钱都差不多,但是,其中水分会很大,比如有的官宦人家,给佣人发粮不用足斗,全给劣质黍米,和稻米又是两回事,佣人更没有选择得钱的权利,甚至给佣人发粮,里面可以掺和沙土,本来就不足斗,低质黍米,再掺沙土,其中区别就大了去了。
  这种事情,陆宁也有所知晓,但自也不会什么都管,还专门为这个制定什么律法,水至清则无鱼,矫枉过正,可能起反作用。
  当然,东主太苛刻的话,逼得佣人去告官,那就是另一回事。
  至于自己府邸,自然一切照规矩办事,便是发钱,也都是纸币。
  现今雕版印刷的纸币,和银票不同,使用的特殊纸张,比之真正宣城产宣纸还金贵,面额自然不能太小,但尽管如此,汴京、南京、东海市三地纸币,最小面额也都定为了百文。
  实则现今改进的纸币用纸,极难仿造,只要接触过纸币的,基本不可能被假币所骗,要令在全国通行也未必不能。
  甚至内阁许多重臣都希望在全国通行,毕竟他们眼里,用纸张铸钱,简直一本万利。
  但越是臣子们这种心态,陆宁越是谨慎,仍令纸币只能汴、扬、东海市三地流通,免得太激进,出什么大事,自己变成千古罪人。


第一百二十四章 百业百行
  晃着折扇,戴着墨镜,陆宁晃荡在汴京街头。
  是的,墨镜,东海百行已经正式开始生产玻璃器皿,当然,平面眼镜便是陆宁自己鼓捣的了,又用墨水涂黑,却是因为想到了影视剧里一些镜头,学一学觉得挺搞笑,不过,走着走着,还是将“墨镜”摘了下来,墨水涂黑的墨镜,根本看不清东南西北。
  市城现今繁华无比,南来北往商贩,东西南北特产,甚至西域的宝石、香料等等也终于从陆路西来,进入汴京,葡萄干等西域小吃也有沿街散卖的,真假就难说了,毕竟从西域来,中间数个割据势力,更胡人马匪横行,路途遥远,要说贩运葡萄干这类商品,除非卖出天价,所得的利润才能抵消巨大风险的成本,是以,西域确实有葡萄干等小吃来汴京,但自然都特贡给贵胄阶层,沿街售卖的,挂羊头卖狗肉可能性更大。
  长街两旁商铺林立,繁华热闹无比。
  豪华酒楼也再不是仅仅四海楼一家,陆宁在东北、西北奔波期间,回京自也没时间来市城闲逛,现今就觉得,自己都快不认识这个城市了,各种华美建筑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甚至勾栏瓦舍,营业通宵达旦。
  陆宁,便径自进了勾栏区,这里是下里巴人市井之徒的娱乐区,各种卖稀奇古怪货品的地摊,以及找块空地就表演的流浪艺人所在多有。
  陆宁身前身后,跟了三人,赶马车的马夫,现今马车停在固定的区域有人照料,他则跟着陆宁跑前跑后,跑腿搭话。
  此外便是管家花三娘和婢女桑金罗。
  说起来,桑金罗是后晋宰相桑维翰的孙女,桑维翰是推动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的最重要推手之一,后来契丹灭后晋,他被乱兵所杀。
  而现今,桑维翰之子又牵涉进了宋延渥通契丹大案,家眷全部获罪。
  陆宁都能想象,到了后世网络时代,桑维翰家的野史被翻出来后,肯定是网民们口诛笔伐的“汉奸世家”,甚至会引发血统论的一些争辩。
  这桑金罗生得很是秀美,大家闺秀作派,当然,在现今陆宁眼中,也就是中上之姿。
  倒是花三娘,比不得自己宫中绝色,也差不远矣,本是贵妇,现今穿着青布衣裤,却又花容月貌,贵妇风情不减,且青布衣裤完全勾勒出她柔软曲线,正是莺语一声娇滴滴,束素纤腰恰一搦,凤鞋半折小弓弓,桃花为脸玉为肌,眼入明眸秋水溢。
  且花三娘本身又有一种独特气质,用陆宁的理解,便是所谓江湖气息吧,有点豪迈洒脱的那种。
  而且别说,花三娘伺候人,还真是能伺候的舒舒服服的,其眼力见,未必弱于尤五娘,但有些时候,人只能认命,初始跟的人不同,命运也就不同。
  身边三名随从,其实婢女,花三娘本来想带刘氏出来,但刘氏曾经贵为二品诰命,渤海郡夫人,虽说身为奴全是身不由己,但要说作为奴婢抛头露面跟随伺候男子,她说什么也不愿意,甚至要闹自杀,没办法,才用桑金罗替的她。
  自从有了靠右行的规矩,便是这勾栏区,也不似以前那般,经常发生碰撞甚至引发斗殴,又有马夫“文三”在前开路,倒也不显拥挤。
  文三当然签的不是卖身契,不过他人机灵,本来是三十多岁的流浪汉,是战乱时候便流浪到了汴京乞讨为生,到齐国立国,各繁华州府的乞丐都进行大清理,不愿意回乡的,便会发去劳役,老弱妇孺中,只有老年乞丐还存在,毕竟是历史遗留问题,如果人家坚不吐口,也不知道老乞丐家乡所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