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帝国无双-第4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少女立时瞪起眼睛,“胡说,爹爹没这样和我说。”
  男孩叹口气,“爹爹好面子而已,他只会说你能嫁个好相公,但我知道,我们杨家,要大祸临头了,可全依仗姐姐了,姐姐这么漂亮,定能劝得大王陛下重新亲近我杨氏一族。”
  陆宁看似不动声色的剥黑豆,心中却是越听越诧异。
  “姐姐,我们回去吧!”男孩可怜兮兮的说。
  但陆宁瞥着这小孩儿,微微蹙眉,小小年纪,便如此早熟,更善于作伪,若杨氏一族等他当家,怕肯定生出事端。
  秀美少女看着弟弟,心好像有些软,但咬咬牙,“不,我今天要喝个痛快。”
  男孩自知道他姐姐的脾气,叹气道:“好吧,我陪你。”
  慢慢喝口酒,陆宁突然知道这两个是什么人了。
  杨尚允的六女杨婉清和幼子杨允贤。
  杨允贤,历史上发动叛乱,其子杨义贞又叛,也是使得高氏代段的罪魁祸首。
  果然是个人物,小小年纪,就如此厉害了。
  至于杨婉清,陆宁不由苦笑。
  其实知道自己的“世子妃”叫董白凤时,便已经有些奇怪,而杨婉清这个名字,更令自己确信不疑。
  刀白凤和木婉清,是后世一位大家的小说里的大理人物,现今看,历史上果然有这些人,不过年代不同,姓氏不同,被那位大家考证出来后,张冠李戴用在自己小说里而已。
  却听那少女和男童要了酒菜,还在喋喋不休,少女一直在痛骂自己。
  陆宁脑袋仁有些疼,起身结账而出。


第十九章 开府
  第二日,果然听得杨家使者到了成纪镇,是杨尚允的弟弟杨尚公,且带了杨尚允之女杨婉清来,为杨婉清提亲,想和镇南王联姻。
  陆宁倒是没有犹豫,杨尚公笑孜孜夸自己侄女,并请大王接见自己侄女,陆宁都没用,便一口应了下来。
  也不仅仅是杨家,实际上岳侯高仁温,长皇叔段子标,和杨尚允心有灵犀一般。
  两人也都派了使者领女儿到了羊苴咩城,欲和镇南王殿下联姻。
  朱丹臣是什么人物,便替镇南王都应允下来。
  高仁温的女儿叫高灵儿,段子标则是收了一名远房侄女为义女,叫段语嫣,据说是个特别美丽的才女。
  陆宁一时无语,这两位,就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同样是那位大家考证过的了,都是大理历史上多彩多姿的美女,被他乱用一通。
  杨尚公在成纪镇没两日,便也美滋滋领着侄女侄子,去了羊苴咩城。
  ……
  夜幕下,远方山峦黑漆一团,江水汹涌,涛声阵阵,附近便是澜沧江。
  陆宁站在一棵树的树杈上,默默看着前方不远处的山洞。
  里面横七竖八躺着几十个吐蕃番兵。
  这几天,在边境地带,陆宁四处探查,却发现虽然还有些吐蕃番兵留在了边境地的山峦中、江畔等等,但加一起也就是千余数,听不懂他们说话,但也能从他们迹象揣摩到,这些人都是自愿留下来的,按中原话来说,就是准备做山匪了,以大理边境的土民作为劫掠对象。
  而赵匡胤,显然真是决绝,既然被自己发现了端倪,干脆,就引兵彻底离开,不给自己任何和其决战的机会。
  至于兄弟之情,赵光义被自己俘获,自然不在他考虑之内。
  可能自己层出不穷的花样太多了,令他很担心,如果还留在吐蕃大理边境,自己不定又拿出什么匪夷所思的军事行动令他吃大亏甚至再无翻身之日。
  想着,陆宁摇摇头,突然觉得,如此下去,说不定赵匡胤真会在某个特定时间窜出来,给自己致命一击。
  但现今,他在吐蕃地的经营,自己又觉得还不错。
  只是,自己会不会犯一个大错误,养虎为患?
  琢磨着,轻轻叹口气,轻轻跳下树木,向那山洞中走去。
  几日后,镇南王单枪匹马清除边患的消息很快传遍大理,据说数千名吐蕃匪众都死在了镇南王的剑下。
  ……
  罗鲁城一处僻静小院。
  垂柳下,董白凤轻轻踱着步,不时轻轻叹息,俏脸上,愁眉紧锁。
  她知道,自己可能就要无声无息的病死在此处了。
  外间,段、杨、高三家都已经和那“镇南王”联姻,而自己的董家早已经没落,而自己,对那“镇南王”来说,更是应该永远消失的事物。
  因为,自己亲眼看到丈夫死于乱军中,现今的镇南王,根本就不是自己丈夫。
  但现今来说,镇南王到底是不是自己丈夫,是不是那个曾经的“世子”,对大理诸部来说,已经根本无关紧要。
  丈夫的真正至亲之人,都已经死绝,就剩下自己,和那可怜的孩子。
  自己,是必然要死的,被杨氏软禁在此。
  杨尚允,只是拿自己当个筹码而已,只要得到相应的保证,自己肯定就会消失在这个世界。
  对外界,现今杨尚允说的就是,自己得了“重病”,已经疯疯癫癫,现今正在养病。
  其实,自己死不足惜,但自己的儿子。
  想到那可怜的孩子,董白凤心口就一阵绞痛。
  突然,董白凤感觉到了什么,猛地转身,却见身后院墙下,站着一名青衫男子,远远看到他脸庞轮廓和脸上那颗痣,董白凤心嘭嘭的跳,随之,却立时咬了咬牙,这个人,并不是自己的丈夫。
  “是你!”董白凤没头没脑的说。
  “是我。”陆宁笑了笑,想了想道:“我并不是你的仇人,也没做什么对不起你对不起段氏的事。”
  董白凤点头,“不错。”
  陆宁又道:“其实,我现在也不用你来给我正名。”
  董白凤再次点头:“是。”
  “不过,既然我先期用了他的身份,总要做些事也算个交代。”陆宁想了想,“只要你和你子不乱说话,安全便可无虞,不过,过几年,你两个,我会送去中原安居,安享富贵不难。”
  董白凤呆了呆,看着这青衫男子,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不过,心下也有疑惑,自不能他说什么,自己便相信,但是,也不想多说话,激怒面前可掌控自己幼子生死之人。
  “明日,杨家会送你回羊苴咩城。”陆宁说这话,做个手势。
  董白凤只觉得眼前一花,青衫男子已经消失不见,心下微微一凛,俏脸更是凝重起来。
  ……
  镇南王府,张灯结彩,鼓乐喧天,镇南王正式开府祭拜天地。
  同时,今日也是董王妃病愈回府之时,也是三位侧妃同时入府之日。
  王府中多了许多侍女,丹嘉五名越南婢女,则成了总管。
  陆宁忙了一天,这比做一天苦力活累多了,在汴京时,也最不喜各种仪式。
  准备回银安殿休息时,丹嘉来问,去哪一位侧妃处安寝,还是和数月未见的董王妃叙夫妻之情。
  现今,诸妃都点着红烛等着大王呢。
  说起董王妃时,丹嘉眨着眼睛,很有些意味深长。
  陆宁笑笑,“去段妃处。”
  很有些好奇,这位以聪慧美貌闻名而被那位长皇叔收为义女的原型人物到底是何等风采?真有小说里那般风华绝代吗?
  “好,主上请跟奴来!”丹嘉在前引路,但好似故意的一般,翘臋扭来扭去的,一袭淡绿衣裤的侍女服饰,将她小身段裹得紧紧的玲珑有致。
  走了两步,陆宁突然停下,隐隐的,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好像要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一样。
  丹嘉疑惑的也跟着驻足,奇道:“主上,怎么了?”
  陆宁想了想,“你去告诉她们,都早早安歇吧。”
  想想,其实莫说杨氏杨尚允,便是段氏如那位段王叔,高氏岳侯高仁温,又如何不会隐隐知道自己是假冒的?
  而且,自己明显是中原派出来接收大理地域的。
  他们,就真的和自己联姻,安心做起了大齐郡公?
  大齐郡公,可没大理之主有吸引力。
  而和南诏一脉相承的大理国,这些贵族,又有哪个是甘心屈居人下之人?尤其是,自己只是外来户。
  只是,他们还在观察中原王朝对这片土地的真正意图,也观察自己,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人吧?


第二十章 化外之地
  万和殿,今日热闹异常,滇地三十多个部落头人聚集,加之段、杨、高、董等白人氏族首领,又有镇南王府长史朱丹臣、司马李绅,此外还有刚刚到任的云南东道巡抚民政事寇湘,云南西道巡抚民政事温仲舒,加之同样刚刚率卫道士团入滇的大卫道士三行,滇地新头面人物,济济一堂。
  现今中原卫道士团体蓬勃发展,得到了许多富商巨贾的资助,传言也到了皇室产业东海百行的大力支持。
  不过不管怎么说,中原传统,教派干政通常都没什么好下场,是以,不管名气多么大的大卫道士,便是县衙议事也根本不可能登堂入室,更莫说庙堂之高远了。
  但在这滇南开府的镇南王府,毕竟不算真正的行政官署,加之今日议事特殊,是以,三行得以入列。
  这令段、杨、高、董等氏族首领都若有所思,至于各土部,倒是无所谓,他们本来就更有信仰,不似白族首领,多崇尚佛教。
  陆宁倒是对云南东道巡抚寇湘,及云南西道巡抚温仲舒多打量了一番。
  这就是本朝的“寇温”了。
  寇湘倒真生了个儿子,起名寇准,现今已经十余岁,而且聪慧异常,不过,他最兴趣的是明物,废寝忘食的钻研,喜欢做各种格物实验,甚至引起过火灾。
  这令寇湘很无奈。
  陆宁一直关注寇准,对寇准的发展方向也有些无语,看来,今世少了一位政治家,倒可能多一位启蒙科学家。
  而“寇温”本来是指寇准和这温仲舒,本朝来说,却是寇准父亲寇湘和温仲舒了,内阁选拔两人来云南,是一种巧合,自己随之朱批认同,就是刻意为之了,本来自己心中有更合适的人选,但看到内阁推荐人物,突然改了主意。
  “诸卿,大卫道团准备深入云南西南的蒲甘、阿拉干及南部的掸人国之地,教化愚昧,救济贫苦,本王也准备资助些银钱,为这些发下大宏愿的圣人门徒稍尽绵薄,同时,为了他们的安全,诸卿当遣派勇壮跟随。”
  陆宁说话时,大殿内立时鸦雀无声。
  这也是陆宁思考了数天的结果,还是得转嫁下矛盾。
  如果赵匡胤不走,和赵匡胤之战就势在必行。
  偏偏赵匡胤走得极为干脆,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那么,就给段王叔、高仁温等找点事情做,无非就是对外扩张。
  其实本地南诏时代扩张欲极强,到段氏当权,相对温和,也是因为有北宋、越南的丁朝后来的李朝威胁,主要放在守成上。
  但现今,东北方向和东南方向,川蜀、贵州和岭南南道(越南)都是大齐疆土,威胁尽去。
  西北吐蕃地穷山恶水。
  向南和西南扩张,几乎是必然选择。
  其实便是自己是段氏族人,现今也必然会琢磨向西南扩展领土一事。
  而自己来说,便是给三大家族,找些事情做,令他们尽量少琢磨自己的王位。
  最好是陷入缅甸和泰国的泥沼,平叛之类,争斗不休。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本土之地,却渐渐中原化。
  至于卫道士团要进入的蒲甘和掸人国,就是后世的缅甸和泰国。
  掸人其实本来在现今大理国的南部,南诏时期其和南诏爆发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