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城重重一巴掌拍在桌上,连柳自华也吓了一跳,方高声道:“开原马氏,于氏,高氏,族中皆有子弟行商,马某愿一力担之,请朝廷加商税,若有族中子弟少交一文钱,马某亲手斩之,如违此誓,让马某万箭穿心而死,生子世代为奴,生女世代为娼!”
  孙承宗面红耳赤揪住了胡子,柳自华却凄然道:“哪个要你发此毒誓,我女儿又没招惹你!”
  马城失笑,这是想生女儿想疯了,今晚播种得辛苦些了。
  孙承宗却揪着胡子,瞪起眼喝道:“好,老夫信你!”
  马城仍讥讽道:“所谓赋税,无非是调节朝廷与百姓之间,生产所得,加税,便能起到抑制之效,减税,便能起到鼓励之效,老大人以为然否。”
  心中汗颜,多亏是前世守边境的时候无聊,喜欢看报纸,报纸上这类宣传政策的文章挺多,读的多了自然就懂了。这便是后世最通俗的税收杠杠理论,也不知超越这个时代多少年,总之是绝对的真理,无论如何也不会错。孙承宗好像被人点了穴,当场石化,柳自华也停下手中茶壶,目瞪口呆看着爱郎,桃花媚眼里满是惊心动魄的神采。
  马城看着两人呆呆傻傻,还很担心,这两人该不是被一句石破天惊的税收杠杆理论,震傻了吧。
  良久,孙承宗忽狂笑道:“原来如此,是太祖错了,大错而特错!”
  柳自华也星眸流转,赞叹道:“城郎所言极是,至今日奴家才真服了你。”
  马城心中倒有些忐忑,把心一横又继续道:“所谓赋税,实为军国利器,可当百万雄兵,加商税也不能一概而论,盐,米,布,药材当轻税,古玩奇珍,瓷器丝绸此类,当课以重税,如此当可一举而两得,一可抑制奢靡之风,二可补太仓不足。”
  这便是富人税的理念,也一并都说出来了。
  孙承宗赞道:“与前一则互相印证,果然如此,却非是容易做到的,怎能让皇亲国戚,朝廷大员乖乖交税,不妥,不妥。”
  马城笑道:“先课税,再发卖便可,皇亲国戚,朝廷大员怎知做价几何,孙大人可知蜀锦一匹值几两银子。”
  孙承宗自是张口结舌,答不上来,连柳自华也茫然不知。
  马城解释道:“譬如说一匹蜀锦做价纹银百两,若发卖前先课税十两,发卖时自然就变成了一百一十两,巨富人家自然不会为了十两纹银,便不用蜀锦。”
  孙承宗张口结舌:“这岂不是欺诈?”
  马城舔了舔嘴唇,心里好笑,后世的消费税就是这么收的,这叫价内税,论收税的手段,后世人是大明人的祖宗,保管让你交了税还茫然不知。


第一百八十四章 天子一怒
  孙承宗呆滞片刻,方赞叹道:“此为良法,老夫得细细体味一番。”
  马城也知这些手段未必能落到实处,只是地方贪污便难以治理,说这番话也只为抛砖引玉,为面前这位孙老大人打开一扇窗。孙承宗是天子极为信重依赖之人,打仗未必会强到哪里去,治国却是老而弥坚,最重要是个务实的老臣。收税,不能让实诚君子去收,总得多些手段才行。
  孙承宗沉吟良久,方皱眉道:“不妥,不对,照此一来便只能养肥几只硕鼠。”
  马城提醒道:“老大人怎的不知变通,这商税,自然不能由地方官府去收,为何不能在户部另立一司,完税者当发给凭证,凭证当由户部监制,凭据有编号并记录在案,只要能做到有凭据可查,谁敢做假,谁又能做的了假。”
  孙承宗皱眉道:“不妥,大为不妥。”
  马城也便住嘴了,后世的纳税体系自然是极完备的,在这大明朝也未必行的通,论治国之材,孙老大人胜自己百倍,总能想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所幸之事,江南商贾的靠山东林党已被赶出朝堂,这商税总是能多收些的。胸中突然心潮澎湃,大明财政若是能妥善改良,能动员的力量将是极恐怖的。
  天启一朝,当是大明中兴的最后机会,此事无疑。
  入夜,孙承宗方尽兴而去。
  临别之前,孙老大人笑着道:“你这娃娃虽行事荒唐,奇谈怪论,却也有些歪理,老夫受益良多。”
  马城一笑,将老大人送至门外,回过头来和柳自华相视一笑,当不会以为堂堂帝师,孙老大人会全盘接受自家的奇谈怪论。能做帝师的是何等样人,老而弥坚,吃的过盐比自家吃过的米还多些,这类人都是极有主见,甚至极为顽固的。必然不会因为一个少年人的荒唐话,便被轻易说服了。不知那些穿越众是如何三两句话,便让这些个老大人言听计从的,马城自问是万万做不到的。
  柳自华却被深深折服,越发温柔起来。
  深夜,房中。
  柳自华仍动情赞道:“城郎是奴家所见过,所思所虑,最荒诞不稽的人。”
  马城失笑:“你这算是夸赞我么。”
  柳自华媚笑:“自是夸赞,难道夸你是寻章摘句老学究么。”
  马城唏嘘道:“便是这些老学究教出来的弟子,便成了痴呆愚笨之人,不知变通,更不知进退。”
  柳自华努力思索了良久,方赞同道:“城郎说的都是对的。”
  马城调笑道:“你何时变成了应声虫。”
  柳自华腻声道:“城郎想让奴家做什么,奴家便做什么,左右都是你的人了。”
  一室皆春,种子播下几回只等生根发芽,还得看老天爷的意思。
  两日后,朝议。
  于风雨飘摇中,风波又起,朝议前日临川举子在国子监街召集集会,请加商税,响应者千人。朝野哗然,马城方知非是东林一党反对加商税,连京师中各部官员,两宫太后都惊动了,不可与民争利,不可横征暴敛,各种陈情奏折让人咋舌。
  祖制,自然又被搬了出来,两宫太后便说五十税一是祖制,不可更改。
  马城倒心平气和,早知这商税一时间还加不得,只是绝没料到反对声会如此之大,等若是皇帝与朝臣之间的一次互相试探,还有得争。这几日齐楚浙党官员纷纷起复,一些反对声最大的又被革职,导致官员数量严重不足,天子只得从地方调用能臣,从闲官中挑些资历深的补缺。
  这又是一场瓜分盛宴,这大明朝最不缺的便是官了。
  皇帝不再提加商税,各部官员也便不给皇上添堵,吏治倒是为之一清,除了内阁首辅仍暂缺,各部倒也井井有条。马城心道,刀笔吏杀人果然是不见血的,这天启朝何来阉党,所谓阉党多是齐楚浙党一干老臣,想来也是,阉人能做六部尚书,能做大学士么,所谓阉党根本是经不起推敲的。
  满朝阉党也是进士出身,三朝老臣也有,本以为首辅之位非亓诗教莫属,天子却玩了一回制衡,从南京抽调了两位尚书入阁,启用楚党元老吴亮嗣为首辅,让所有人都大跌了一回眼镜,这位陛下到底是神宗皇帝的血脉,也懂得玩制衡了。
  四位阁臣上任,第一件事便是彻查宫变大案,清算旧帐。
  马城心知历史发生了一些偏差,东林党人本还可以多撑一两年,却因为一场宫变大案提前瓦解了,这应是构陷王化贞,因此带来的一连串蝴蝶效应。首议首辅叶向高之罪,首辅吴亮嗣力主赐死,次辅亓诗教反对,两位南京来的阁臣则一言不发。僵持了几日,天子终究是赦免了叶向高,刘一憬等万历年间的老臣,令其回乡思过。
  尽人皆知天子念旧,这两位老臣都是在天子继位时出过力的。
  天子念旧可也记仇,一口气将魏大中,袁化中,顾大章,高攀龙,杨涟,左光斗等二十余东林干将处斩,连司礼秉笔太监王安一并斩首示众。三木之下案情逐渐明了,当日那些乱兵,十余铁骑,便是这王安接应进宫,意图行刺。如此惊天大案便草草收场,至于实情便只有天知道了。
  马城了然于胸,此案与宫中郑贵妃应是脱不了干系。
  又过了几日,魏忠贤接任司礼秉笔太监,孙承宗擢户部尚书,顶替了被迁怒下狱的周嘉谟,周永春任兵部尚书,一连串眼花缭乱的任命,却总是有迹可寻的,无非是制衡二字,隐隐形成朝臣,勋贵,权阉三方制衡,只是这制衡之道仍有些稚嫩。
  立春日,刑场。
  谋逆大罪,行刑时自是人山人海,马城父子也和魏朝一路,观刑。
  一排脑袋砍了下去,便是监斩官心中也怕是了然的,多数人是被株连的,天子一怒便是如此下场。
  立春日仍严寒天气,父子两人却不得不离京,备战。建虏实力已膨胀到极限,今春辽河,锦州,山海关一线,蒙古草原乃至开原,铁岭,必然又是连场血战。开原虽城防稳固,锦州却十分危急,林丹汗部也未必守的住白城,情势仍很不妙。临行前自是要进宫面圣,表一番决心的。
  天子倒很大方,赐下二十万两军费,军械,战马若干。


第一百八十五章 锦州
  谢恩,出了宫马城方感慨,抄家,果然是发财的妙法,若不是抄家发了一笔钱,天子当不会如此大方。
  定下归期便安享富贵,荒唐了几日便将柳自华托付给周老大人,暂住在尚书府。左右她是江南才女,周尚书倒极宠爱她,也不怕被人欺负了。
  硬着心肠离京,先去蓟州。
  蓟州,镇军大营。
  蓟镇总兵孙祖寿倒还得力,将一片空地围了起来,开炉炼铜。铸炮。
  周永春当了兵部尚书,这几日便抽调京中工匠,到蓟州试造样炮,样炮标准便是马城望眼欲穿的野战炮。见了几个兵部工匠便大失所望,只得承认这时代大明的造炮技术,早已落后于西方,还造不出轻便的野战军团炮。索性带些工匠回开原,慢慢摸索,左右是只能造青铜炮,想造出轻便耐用的铸铁炮,便是痴人说梦了。
  出关,两日后至锦州,见熊廷弼。
  熊老大人倒精力旺盛,见到他时,老大人正在监工挖洞,锦州军民一起上阵,将城中挖的坑坑洼洼,储备军粮。所幸辽河防线已裁撤了十二万兵马,只余三万精锐,剩下的粮草足够吃上两年,存粮,仍源源不断自山海关转运而来,看架势是下定决心做好长期坚守的打算了。
  站在城中高处,马城无语,这锦州城真就是一处绝地,站在城中便如同瓮中之鳖,进退不得,偏偏又不能不死守。丢了锦州,辽西明军便要彻底被赶出关外,再想出关一步都难比登天,不能丢又不能救,自山海关到锦州三百余里,适合设伏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建奴骑兵大军来去如风,若真是来一手围城打援,后世松山之战便是血淋淋的下场,必全军崩溃。所幸锦州守将是戚金,熊公拨给他两万精兵,加上四千浙兵本部兵马,粮草充足,最不济也能守上一两年。戚金身材倒是不高,却极精壮,连同参将祖大寿,川兵将领秦邦屏等人军议。
  马城看着这几位将领,感想有些奇妙,戚金等人早应死在辽沈之战中,此时却完好无损的活下来了,这又是蝴蝶效应使然。那日沈阳城下重骑突击,一举捣毁了建奴炮队,应是如此,四千浙兵,两千川兵才得以保全,没有惨死在建奴大炮轰击下,如今,便成为坚守锦州的主力,这种改变历史的成就感,还是十分动人的。
  浙兵,川兵多是步卒,野战虽不堪重用,守城当是战力极强的。
  落座,戚金先道谢:“末将还未谢过总镇大人收留之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