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进兵途中,兵部的急报也到了,阐述了一番陕西民变的过程。
  马城看的直撇嘴,这哪是民变分明是兵变,朝廷一古脑将陕西,山西兵塞进山海关,情急之下哪还顾得上卫所兵死活。逼的太紧了,陕西卫所兵便叛乱了,大量士卒脱离卫所,各占一处山头落草为寇,遇到朝廷大军围剿便四处流窜,乱兵以大山为依托流窜作战,十分难以应付,难怪要调开原铁骑来了。
  天启二年六月十五日,陕西境内。
  内陆天气比海上炎热许多,又少雨闹旱灾环顾四野,似乎有千里无人烟的感觉,到处残垣断壁,四下萧条,只余路上的弃尸处处,一路过来,陕西境内己是流寇肆虐,兵匪反复扫荡后,当地想找个完整的村子,真的很难。
  能幸存的,一是各地的州城县城,二便是那些聚团的大村落,或是临山近河的大寨,几个,十几个村落合并一起。不论这些大村或是大寨,无不是围深濠,布密箐,高筑牛马墙。有些寨墙之深厚,一点都不会差于当地县城州城。这些大村大寨,一般为当地豪强或是高姓大族才有实力建筑。
  陕西之地土地平旷,除了平原还是平原,除了黄土地还是黄土地,四周寂静无人,连树木都很少。
  “马总镇,依脚程,今日我军可到达郏县,让将士们好好歇息,行军几日,将士们可累得慌。”
  马城端坐马上,正在眺望思索,他身旁的一员战将突然说了声。
  马城一笑,客气道:“傅大人请便。”
  这位傅大人傅宗龙也是个奇葩,此君是进士出身,官职是贵州铜梁知县,之前锦州被围天子下令募兵,这位知县老爷便招募了五千兵马驰援山海关,从贵州千里迢迢走到陕西,赶上兵乱便停下来了,刚好在边境遇上开原铁骑,两家便合兵一处近剿乱兵,眼下这位知县老爷还是知县,连兵部还没来得及给个编制。
  马城是有些无语的,大明军制太乱了,历朝历代也没见过这么乱的,终究是文官权利太大了,一个知县就能招募五千兵马还领着来平乱,对父母官这个词体会更深,真真是父母官,百里侯,一个县长权利极大还有兵权,这在后世是不可想象的。
  傅知县的脸色很不好,仅从这几日行军来看,他的兵马与开原铁骑的差距便明显体现出来。他从贵州带来的卫所兵,将官个个骂骂咧咧,特别那些运送辎重的民夫,更是个个苦不堪言,行动间拖拖拉拉,反观开原铁骑如同游山玩水一般,骑在马上还说说笑笑,简直就是武装行军。
  开原铁骑行军时还披挂着宽大的棉甲,,反观他部下兵马,全然不顾大明行军必须全副武装的军律,盔甲兵器,全部交到后军的辎重队运送。就这样,还每天走得要死要活的,全靠他的的衙役亲信言语鼓动,言明平了陕西民乱后,定然重重犒赏,才让五千兵马保持一定的军心。
  马城暗暗摇头,大明内地的卫所兵比辽镇还不如。
  两人商议过后,将麾下部骑一样分前军,中军,后军,秦邦屏奉马城之令,领一部骑兵作为前锋,随后马城与自己余下的骑兵,还有贵州来的步卒作为中军随后而行。最后是陕西本地的辎重队落在最后,作为后军。
  大明朝军中并没有专门的辅兵,运送辎重粮草,负责军队杂务的都是民夫,而民夫一般落在最后。他们行动缓慢,所以从明中叶起,大明兴起了专门的辎重营,用来运送粮米,这腹地的官兵,却没有这专门的辎重营。 两人七千兵步骑在内,一个月就要消耗粮草七千余石,还好天子圣明从京城派了粮,只给了一个月的粮草让马城苦笑,老朱家的大小子呀,对老子是真有信心。
  好在开原铁骑作战的风格,便是自带十日干粮,军中一千二百辆马车,此次大多随军。虽然给七千步骑大大减轻他军队运送粮草的负担,可还是极为繁重,全靠民夫们用独轮车,或是板车拖拉运送,数百里之地全靠步行,又是寒冬天气当然极累,一路军士民夫怨声载道就可以理解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 平叛
  上下其手,也不知沿途官员捞了多少油水。
  陕西境内的官道并不好走,年久失修,坑坑洼洼,让头回和友军联合作战的马城头大,真是苦!
  午后,中军步骑到达郏县,郏县传为张良故里,于伏牛山北部余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北为神屋山,南为汝水,顺着这条河川之地往西去百里便是汝州,也算是咽喉要地。马城和傅宗龙两人到达郏县,当地县城早被夷为平地,四面的城墙残缺不全,大部消失。
  内中房屋也大多被毁去,留下满街的残砖断瓦。这便是乱兵流寇的“杰作”,俗称“铲城”,陕西乱兵向来如此,每到一地,便焚荡屠夷一空,各处城墙也尽数毁去,免得官兵再次占据,他们攻打不便。
  不但郏县,其他县境内被攻陷的几座城池,到处清洁溜溜一片。没有城墙保护,便是内中侥幸存有居民,也无法在这匪徒多如牛毛的时代生存,加上能抢的东西都被抢走了。所以当地除留下一些听天由命的老弱外,能走的都走了,有些遁入山区,大部分则加入流寇的军队。不患贫而患不安,乱世之中,便是百姓想安于贫苦,努力耕种也不行,只得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不过马城还是打算在这个残破的县城内扎营,放眼四周,到处一片光秃秃的。扎营在残破的县城内,总比扎营在野外之地要好。内中房屋虽然多半被毁,总有一些可以居住,对开原铁骑来说,有那些残破的城墙足够防护大军了,比傅知县一路上搞出来的壕沟木栅要好。对县城略为清理,掩埋内中一些残留的尸体,清出水井,整理屋舍,理出可供大军扎营的几片地方。
  傅知县看着残破的县城号啕大哭,让开原上下无不侧目,不懂这位县太爷为何悲从中来,哭的如此伤心。傅知县却大发善心,先是对县城内残留的一些老弱施粥赈济,随后附近几个县境内闻风而动,络绎有灾民来到,希望这支朝廷大军给口粥吃。
  一日夜后,聚在郏县破损西门外的灾民己经达到数千人,或许这灾民的数目还将持续不断扩大。望着那些烈日下晒的头昏脑涨,脸上却充满渴望的灾民,马城也默然不语了,当地百姓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会对生活重燃希望,左右都是朝廷的粮食,不心疼。
  几根粗若儿臂的蜡烛下,马城和傅宗龙,戚金并排坐在主座上,余者的将领坐于堂内的右下首,贵州兵的几个千总、把总的,则坐于堂内的左下首。明以左为贵,马城此举,也是尊重傅知县的意思,免的被人挑出错来。
  不过看马城麾下开原众将,个个身披精良的甲胄,装备如此精良,锐气隐隐逼人而来,反观自己的部下,傅知县内心是什么滋味,只有他自己才知道。马城没有与流寇交过手,对他们的战力战术不是很了解,这方面,已和乱接战过的傅知县倒是很有发言权。
  傅大人沉稳坐着,缓缓道:“贼之遍伍,大致伍长、什长、哨总、部总、掌旗、都尉为序,最擅伏击,其左右埋伏,更番迭承,防不胜防”。
  “作战时贼阵五重,饥民处外,次步卒,次马军,又次骁骑,老营家口处内,若战破其三重,骁骑殊死拼斗。若是不敌,贼马军、骁骑、老营立时脱逃,他们精锐不失,转战别处,片刻又集兵数万。”
  “此些精贼,人人有马,或跨马二三匹,官兵不过马三步七,追逐极难。若是追得紧,粮草不易,倏忽之间,贼老营精骑又至,官兵每每大败。”
  “贼擅用细作,或携药囊者蔡为医卜,或缁流黄冠,或为乞丐戏术,观各城虚实,或为饥民饥军内应。他们盈千盈百,往来城中,不知是贼是兵。”
  等他说完了,马城才欣然道:“城西那数千灾民,难保内中多流贼细作,须得严防。”
  傅宗龙应是,马城和戚金对看一眼,同时苦笑,这哪还是流民乱兵,这是精通战阵的老贼呀,一般的战法就是不与官兵硬碰硬,而是极善撤退诱敌,是游击战的高手。这样的作战风格,击溃其部容易,想歼灭却难。因为略略见势不妙,领头的就带着骨干跑了。反正陕西各地处处尘烟,有骨干轻易又可聚起一支人马。
  这些叛军和建奴见仗时,一触即溃,和官兵打起来却花样百出,智谋过人,简直个个都是积年老将。更深体会到讨寇是政治问题,而非军事问题,除非大军坐镇陕西,又有大量粮米救济,讨平一个地方巩固一个地方,否则流寇是剿不完,这火是救不过来的。
  而叛军又熟悉地形擅长打埋伏,却是令人无奈了,开原铁骑没有与之作战过,没摸清他们底细战术之前,还是慎重为好,稳扎稳打,决不能轻言冒进,等摸透了乱兵的战术后,再找个机会,一次来一个狠的。
  十多日后,陕西。
  “看来流贼有在小屯等地设伏的意思。”
  “嗯,步军设伏在河的这边,马军设伏在河那边山地内,奶奶的,这流贼的奸诈不会差过建奴。”
  此时说话的是开原骑兵队官李板凳,开原铁骑出动侦察时,向来不会单人独往,最少都是五人一组。此时随在李板凳身旁的,除了他外,同样还有四人的打扮一样,个个白色毡帽,外面是破旧的羊袍,与本地人打扮没什么区别。
  当然,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他们毡帽下隐现铁盔寒光,各人衣内,还有精良的棉甲,内还有一副锁子甲,装备齐全。每人更有三匹高大的战马,马的上面,各类干粮辎重充足,可以让这些侦骑在外面活动很久不需要补给。李板凳奉令出哨后,他一队人马己经四面八方散去,最远到达河南,此时李板凳的身边,便余下这四人,潜伏的,便在山地之上。
  此地中间是河川,从这两旁的山地到流河官道旁都不是很远,特别以当地的小屯寨离官道更近,这周边山地起伏,也方便设有伏兵。早在几天前,李板凳在陕西南边一带活动时,便发现流寇的诡异动静,数百数千的进入河川两边的山地中。


第二百一十三章 
  联想开原铁骑即将展开的攻击,流寇怀着什么心思,他们就昭然若揭了。不过李板凳也奇怪,打伏击哪有早早来埋伏的,这大热的天可不好守,这流贼的打法还真让人有些不适应。李板凳一边自言自语,一边仔细观察山下边的动静。站得高,看得远,埋伏在山那边的大股流寇丝毫没发现这边的侦骑,而在山上,则可以从容不迫地观察流寇们的动静。
  “流贼有什么打算,怀着什么心思,该抓几个活口来问问才是。”
  李板凳心里想着,环顾河流两岸,都没什么人烟,到处只剩残屋断墙,四野一片萧条。若是捉生,最好在东面地带抓,越靠近南边,那边流寇越多,便是抓到手,也有与众纠缠的麻烦。
  而且,最好抓些流贼的哨骑,那些哨骑,比某些军官懂得还多。
  李板凳眺望良久,与粗壮的外面不同,哨探时他极为冷静,他们四人,己经在这山上潜伏三天。三天之内,都在时刻关注河两边山地的动静,没有离开这周边的地带。忽然,山下有了动静,约有十骑从丘陵中奔出,往郏县方向而去,看他们的样子,定是流寇中的哨骑。
  一个部下低声道:“李爷,要不要跟上,抓几个活口?”
  李板凳一声怪笑,说道:“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