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茗香脸色苍白略略有些发抖,一个柔弱女子,见到一次处斩两万多人,说不害怕那可真是奇女子了。马城有全权处置之责,皱眉将凌迟,木驴游街这样的酷刑取消,诛九族也变成了诛三族,将将勾选了第一批处斩的罪大恶极之辈。
  马城念头终究通达了,法治是一条漫长的路,前路忐忑,然而近代强国无一不是法治,凌迟,诸族这些酷刑大可以取消,法治的原则却不能变,此为强国之道。
  看着身边佳人,柔声道:“满意了么。”
  茗香柔柔的道:“郎君仁慈,百姓之幸。”
  翌日,傅宗龙,王国祯,对马城想出来的处置之法极为赞赏,傅宗龙更是嚷嚷着要上书朝廷,以为常例,将凌迟,扒皮,木驴游街这等酷刑彻底取缔,并写进大明律。王国祯也是极力支持,一般地方大员支支吾吾的,反对的倒是极少。如此傅宗龙,马城,王国祯一干大员联名上书,京师很快有了圣意,准奏。
  于是河南,陕西,山西一干地方大员,纷纷颂扬起天子圣明仁慈,马屁奏章如雪片一般飞向京师。此种情况让马城也措手不及,神情颇有些古怪,延续了几千年的凌迟,扒皮酷刑就这样终结了么,也太轻松容易了。可见事在人为,这大明朝许多事情不是做不成,只是无人愿意去做罢了。
  如此能搏得一身清名,又符合仁治精神的事情,为何就没人愿意做呢。
  圣旨下,两日后刑场。
  这两日马城连性子也有些懒散了,两千余众开刀问斩自是人山人海,处斩的都是山中老贼,叛军头目并一干白莲教骨干。除了胡子拉碴的悍匪尚有数百个女子都穿着整整齐齐,其中有些姿色不俗的让观斩百姓极为兴奋,指指点点的,也有往悍匪身上仍石头烂泥的。
  验明正身,开刀,问斩,数百个女子却纷纷跪地,朝着几位监斩官叩了几个头。
  一阵唏嘘,这些女子原本都是要骑木驴游街,受尽凌辱而死的,如今能干干净净的砍头已然是极大的恩典。这也就是阉党横性的天启朝,少年天子有些心软,倘若换成众正盈朝的崇祯朝,多半又是一场口水大战,一方抱着大明律,祖制不放,另一方大谈人道,最后吵的头破血流。
  两千颗人头落地,法场上震天欢呼声响起来,跪地磕头大赞天子圣明的极多,皆大欢喜,到十日后连杀了两万人,欢呼声早已不在,人人都是瑟瑟发抖,虽是手上沾着人命的贼寇,纵使没有冤枉一人,连杀十日可也极为震撼。
  帝党在陕西大开杀戒,想来江南之地必是流言四起,读书人又要不安分了。
  马城倒是无所谓的心态,江南读书人总不会说自家的好话,左右都是被攻讦也不怕多一口黑锅。却也不能放任不理,左右也要让人著书立传,在朝廷邸报上大肆宣扬一番,千年酷刑,自天启朝戛然而止,天子仁慈圣名云云。
  傅宗龙对此事极为热心,亲自出手写了几篇道德文章,传扬出去。


第二百三十六章 法源于儒
  马城坐拥美人儿安享富贵,心中却极为得意,魏公公九千岁终究是个没读过书的太监,一味构陷,兴大狱,手段实在上不了台面。读书人的事,兴大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和读书人斗要先抢占道德制高点,先将自己标榜的仁义无双就对了。傅宗龙,一干进士出身的地方大员出手,自是不同凡响,花团锦簇的道德文章层出不穷,在朝廷邸报上大肆颂扬。中间还夹杂着一些陕西士子的文章,声泪俱下,大声声讨陕西教乱之惨烈,文章之中列举事实,渲染气氛,将白莲邪教描述成十恶不赦的人间恶魔,文采斐然的极多。
  这一日,天气晴朗。
  马城躺在院中躺椅上晒着太阳,手边摆着几篇文章,都是陕西士子声泪俱下,控诉白莲教乱的凄美文章,篇篇都是文采斐然,令闻着落泪,观者嚎啕。这些文章自然就是马城的授意,找人捉刀代笔的,将后世舆论宣传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至,光明正大和江南文人争抢道德制高点。
  茗香在旁边体贴的扇着风,温柔似水。
  手中翻看着几篇道德文章,之乎者也极尽能事,论的是先秦法治之优劣,这几篇文章抛出去将会是一场渲染大波。先秦法治和儒家仁治可是天敌,探讨法治在大明朝的可行性,必然被天下读书人群里而攻之,无立足之地。茗香大眼睛却亮闪闪的,看着爱郎眼睛也不眨一下,心中想必是极震撼的。
  相处久了,才知爱郎非是粗鲁无礼的莽夫,而是胸有大志的枭雄。
  相比茗香是凭借女人的敏感,嗅到了这几篇文章对大明朝,对天下名教中人的威胁,不同寻常呀。马城却无意识的摆弄着一方魏字印章,琢磨着一个月后的乡试,想着乡试,又写下“孔子在鲁为司寇”几个字。茗香眼睛睁的更大,司寇便是大法官,爱郎所思所想实在有些蹊跷。
  等到马城又写下“法源于儒”四字,茗香吓的轻叫一声捂住小嘴,吓着了。马城不悦看他一眼,皱眉之间心思电转,要改变这大明朝僵化的思想,是一场长期的战争,法源于儒这四个耸人听闻的字,便当是向名教中人宣战的号角吧。要在乡试中出这个题目,此事还要落在魏公公身上。
  魏公公如今党羽众多,内廷势大,提拔几个学官当不在话下。左右魏公公又不通文墨,安插几个亲信去地方上当学官,考一考孔圣人的法治思想总不难吧,孔子三卷之中就有《论刑》一卷,心思细腻的总能揣磨出上意,弄几篇文才斐然的文章出来。此事还要回京之后,问计自华,柳大家自是精于此道。
  少爷是妥妥的阉党么,不闹出几件祸国殃民的事情,怎配叫做阉党呢。
  数日后,榆林府。
  傅宗龙将陕西镇军大营设在榆林,繁华要冲之地,堆积如山的废弃兵刃回炉重炼,整饬甲胄招募兵员,一副厉兵秣马的架势。傅大人更是象上足了发条的机器,每日往返奔波,各处要钱要粮要人如讨债一般。这一日派人请马城,李开元两人过府一叙,马李两人相视无奈,少不得要帮衬一二了。
  进了巡抚衙门看着往来其中的轿子,马车,将衙门都快堵住了。李开元看着一顶顶轿子直咧嘴,陕西一省官员死伤极多到处都是空缺,这巡抚衙门便成了菜市场,来跑官的如过江之鲫,想来傅大人忙的脚不沾地了。尽管如此傅宗龙还是迎了出来,将两位同僚请进内宅见一见妻儿。
  傅宗龙有一妻两妾育有一儿两女,新近才从贵州迁来,见面自是一番寒暄,以三人的关系自是不避妻女的。马李两人都出手阔绰,将乔迁贺礼送至厢房,同僚三人便在厅中坐下,喝茶闲聊,听着傅大人叫起苦来,陕西之乱波及无辜百姓两百余万,相当于陕西人口的一半,到处都等着用银子。
  朝廷已经拨了今年的江南茶税十万两,却是杯水车薪连流民过冬的口粮都不够。
  傅宗龙也真是一位能臣,正在组织山西,河南,陕西三省粮商竞标购粮,总要先撑过去不能饿死人。马城却惊呆了,诺大个江南每年上交给朝廷的茶税,仅十万两,还是朝廷税监用极其野蛮的手段强行征收的。江南每年大宗茶交易,利润何只千万两,从手指头缝了漏出来一点,便将朝廷当成要饭的打发了,江南官商之嚣张可见一般,委实是达到了不知廉耻的地步。
  想到那些武装押送走私的战舰,马城狠狠一巴掌拍在桌上,太猖獗了。
  李开元也冷着脸哼哼了几声:“茶商,哼哼,东林中人家中世代做茶商的,可有好几位呢。”
  傅宗龙将碗里的龙井泼掉,一时也没了喝茶的兴致,感觉就象吃了苍蝇。
  良久,李开元才幸灾乐祸道:“前日三省巡按刚到江南,便将东林书院查封了,一干人等都下狱候斩。”
  马城解气道:“封的好!”
  官做到二品总兵这个位子,才知道东林党之嚣张,眼看着辽东糜烂军饷不继,几十万大军每日只能吃粗粮维持,陕西,山东等地大旱,粮食绝收,而朝廷,户部穷的都快当裤子了,东林党,江南富商却连十万两的茶税也不肯交,还厚颜无耻嚷嚷着免商税,中华五千年历史上,如此贪婪的文人集团也算独一份了。
  两人大骂一通发泄了一番,马城稍一沉吟,许了一道手令给山西常家,张家,命两家低价收购十万石粮,支援陕西。傅宗龙大喜之下一礼到地,马城慌忙拦住,只此一例,常张两家终究是商人,不能强令两家总是做亏本生意,如此,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三百万陕西饥民饿死。
  李开元也沉吟着,许了陕西镇军两千杆鸟铳,军械若干,想来是得了乃父丰城侯的授意,大力支援陕西镇军。大有收获的傅宗龙笑歪了嘴,客套起来,此时有门子来报,京师来使,指名要见招讨使大人。傅宗龙不敢怠慢将人请了进来,两位风尘仆仆的信使单膝跪地,送上密信。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多事之秋
  马城见是戚金身边亲兵,大吃一惊,慌忙命人将两人好生照料着。打开密信马城脸色瞬间阴沉,将信递给傅李两人,贵州土司叛乱糜烂数百里,天子急调皮岛副将秦邦屏率滇军主力,回援贵州。
  忠于大明的贵州土司兵主力,都在皮岛,这一乱便将皮岛兵力抽空了近一半,无力进取了。李开元哑口无言,傅宗龙气的摔了杯子,他本就是贵州铜陵县令,麾下还有五千贵州兵,才刚升迁后院就失火了,如何不怒。三人相视一阵无语,辽东糜烂,二十万兵马正在山海关,锦州苦苦支撑。
  陕西民变刚刚平息,贵州又乱,江南又不稳,真是多事之秋,三人却都心知肚明,这就是与天下读书人为敌的结果了,道德君子们什么下作的事情都干的出来,别说抗拒朝廷拒不交税,谋反作乱,毒杀君王也是有过的。
  三人皆扫兴,马城喟然长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贵州叛乱,这一刀正捅在大明腹心软肋处,此时此刻真是太要命了,迫使大明朝廷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本就不多的机动兵力只能疲于奔命,从皮岛千里迢迢赶回贵州平乱,至于南京兵马早就指望不上了,李开元咬着牙骂了一声,养不熟的白眼狼。傅宗龙却苍老许多,身材似乎也佝偻了些。
  马城也忍不住愤然道:“杀不尽的蛮夷!”
  傅宗龙脸色一僵,自然反省起大明立国之策,厚待蛮夷的政策是不是错了,如今关外女真蛮夷压的大明喘不过气,南方土司又趁机作乱,历史上安南也是反了又反,有明一朝这民族政策便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贵州之乱,对傅宗龙这贵州亲民官是极大的打击,也是他人生中一个污点。
  看着傅宗龙情绪不佳,马李两人便知机告辞,都没了闲聊的兴致。
  归家,一位榆林富商的园子。
  郁郁葱葱的榆树林中,两个信使上前叙话,言秦邦屏以副将之职,领三千贵州精锐五日前坐海船动身,应是快要到松江了。马城脸色阴沉修书一封,命两人带给秦邦屏,信中只有一个意思,杀,敢在这种时刻捅大明一刀,不杀如何震慑宵小,但凡起兵作乱的全家老小一个不留,斩尽杀绝。
  明着杀多有不便就偷偷的杀,多多的杀,不制造几个无人区出来,怎对得起血手人屠的雅号。想来秦邦屏也是死人堆里打过滚的,秦氏一族又一向以大明子民自居,应是不会有什么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