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水寨海面上几条老旧的战船,马城咧了咧嘴,只有两条残破的西洋战舰让马城眼前一亮,和戚金对看一眼率众走了过去。两条四桅西洋战舰都受损严重,被胡乱拖拽到浅水处,战舰上的零件都被拆的差不多了。检查过后发现两条战舰都是龙骨受损,已经无法修复作战,尤为可惜。
  马城心中深深的遗憾,又无名火起,这俞咨皋真的是短视之极,毫无半点乃父的风范,虎父犬子也。这两条荷兰主力战舰显然不是荷兰人造的,荷兰人可没有如此先进的技术,这多半是西班牙人的大手笔,这时代最先进的盖伦战舰呀,价值几乎无法估量,要知道西班牙无敌舰队才仅仅拥有一百八十条主力舰。舰上的大炮被拆除也倒罢了,连龙骨,甲板,甚至桅杆都拆了,这应是俞咨皋这蠢材干的好事。
  带着深深的遗憾,马城近距离欣赏着大航海时代的杰作,叹为观止。


第二百六十九章 战略僵持
  舰身有些低矮的四桅主力舰,细长的舰身代表着先进的建造理念,舰身两侧密密麻麻的炮门让人心惊肉跳,排水量当在一千吨上下,长度超过五十米,舰尾的甲板足足有五层,舰载加农炮,重型火炮的数量接近六十门,活脱脱便是一个移动的堡垒,隐见后世大舰巨炮的雏形。
  因为无法修复这两条战舰只能仍在水寨里腐烂,却也并非一无所获,舰载重炮已经被拆卸一空,运至京城,这些重炮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红夷大炮,大明仿制的红夷大炮,硬生生将辽东明军的火力拔高了一大截,也算是澎湖海战不小的收获。这便是打胜仗的红利,一场胜利便足以决定历史的进程。
  一场大胜,便足以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这岂是文人嘴炮能比拟的。
  尽管这两条盖伦战舰已经无法修复,马城还是手书一封给南居益,请求巡抚大人将残破战舰修缮维护起来,。南居益似早有此意极有默契的派来了造船工匠,一边修缮一边勾勒草图,期待日后能派上用场。唯唯诺诺的造船工匠,面有菜色的造船工人,让马城脸色越发难看,心知大明到了这般地步,是万万造不出这种盖伦战舰的。
  深深体会到清末洋务派的无奈和凄楚,造不出便只能买,买也未必买的到,西班牙人未必肯卖主力战舰,买不到那便只能打了,祈祷再打几场胜仗缴获几艘完好无损的主力舰,先把颓废的水师门面撑起来。带着唏嘘离开福建,红毛人正在集结舰队,福建迟早又有一场大海战,俞某人是万万动不得。
  五千兵马直奔山东,求助于袁可立一手创立的登莱水师。
  袁可立虽已赴京任职,心腹还在,新任登莱巡抚尚未到任,颇具规模的登莱水师仍在袁可立掌握之中。书信往来拖了大半个月,马戚两人终于在登州扬帆出海,随行一千精锐护卫,大小战船百余条往耽罗进发,百多条战船在海面上铺开倒也壮观。袁可立入阁已成定局,投桃报李,袁阁老一手建立的登莱水师也和东江镇眉来眼去,支援力度一再加大,登莱富庶之地又守着大盐场,支持东江镇倒还不算吃力。
  袁阁老是极力主张走海路开辟辽东第二战场的,和主张陈兵关锦宁防线的朝中大员们可有得争了。然而马城并不担心,以大明的富庶同时支撑两个战场,应无问题,前提是商税要能足额征收,十五税一,足够大明君臣躺在金山银山上可劲的折腾了。朝中有袁可立的支持,东江镇当万无一失。
  入夜,皮岛。
  登莱水师大举来援,让东江军民士气大振,两日夜间便在水师舰炮支援下,沿江而上,将一支建奴平叛兵马打的狼狈逃窜。辽东各地消息雪片般传来,让马城对现如今的辽东局势有了大致的了解。建奴虽乱,针对辽东的平乱战事却一刻未停,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轮番上阵,在辽东打成了一团乱麻。各地辽东义军和建奴大打出手,落在下风,乘船出海投奔东江镇的辽民越来越多。
  建奴众贝勒也似是发了狠,在辽东腹地强行剃发并镇压叛乱。
  辽民死伤虽众却仍烽烟处处,依托东江镇竭力抵抗,这辽东腹地还要乱上几年。
  马城翻看着各地传来的情报,暗自心惊,能青史留名的开国之君,必然是雄才大略的人物。皇太极一面尽力压服众贝勒,另一面,后金实力正在如吹气球一般急剧膨胀,满八旗人数在五万到十万之间,蒙八旗约五万众,最令人心惊的是汉军八旗,人数正在急剧膨胀。
  如今急剧扩张的后金兵力,其中汉军八旗的大肆扩充最是惊人,新增兵员多是一部分软骨头的辽民,还有立场摇摆不定的辽东降军。传言大贝勒代善在辽阳大杀特杀,将立场摇摆不定的降将杀的人头滚滚,显然是真的被激怒了,要用人头震慑汉军涣散的军心。
  这一手效果极佳,这一点,从各地传来的军报一看便知。
  正在各地平叛的汉军一改之前的孱弱,变的极为难缠,这便是人头和大清洗带来的明显效果。
  自然,汉军八旗大部分都是奴军,大贝勒是不会拿他们当人看的。
  皇太极对汉军军制进行了整肃,奴才兵仍是担任炮灰,辅兵角色,汉军正兵则以旗兵方法编伍,不同的是装备了大量火器,火器仍以缴获自辽东的鸟铳,大将军,二将军炮为主,大致和关宁锦一线驻扎的明军相当,人数也和关宁明军大致相当,关宁一线算的上精锐的明军部队也不过十万众。
  僵持之势已成,建奴主力在辽东腹地大举扫荡,关宁锦防线压力大减。这也极大的支持了前登莱巡抚袁可立的战略构想,在辽东腹地开辟第二战场,是很有必要的。朝中诸公也并非蠢材,随着建奴主力大举东进,应是默许了东江镇第二战场的存在,也默许了袁可立袁公入阁。
  马城释然,这在东林党众正盈朝的时代,是绝无可能发生的事情。
  随着阉党,帝党势力的膨胀,有了江南商税的滋养,大明天朝上国恐怖的动员能力逐渐显现出来。
  戚金仍是忐忑道:“这建虏,已然坐拥辽东之地,不可制也。”
  马城反倒轻松起来,提点道:“戚兄多虑了,建虏不事生产,看似势大不可制,实则已在走下坡路,戚兄不妨猜猜看,建奴主力扫荡辽东之后,会如何动?”
  戚金苦思冥想后决然道:“应是锦州,建奴当会集结大军攻略锦州。”
  马城笑道:“戚兄错了,建奴绝不会攻锦州。”
  戚金错愕道:“开城你为何如此确信?”
  马城正色道:“无非是一个抢字,锦州一线城高墙厚能抢的早抢光了,皇太极怎会如此不智?”
  戚金僵在当场如梦方醒一般,沉思起来,一个抢字便足以概括建虏的禀性,一个不事生产的野蛮民族要发展壮大,只能抢,锦州城高墙厚又搞坚壁清野,确实是没什么可抢的了,建虏能抢的方向还有几个。
  戚金恍然道:“建虏又要抢朝鲜了!”
  马城笑道:“然也,此为知己知彼也。”
  戚金释然道:“此次李朝当大难临头了。”


第二百七十章 会盟
  马城看着朝鲜方向会意一笑,此次建奴主力扫荡辽东后顺势入朝,不抢个心满意足当不会收兵,李朝的日子不好过了。自然,也不能高看了李朝君臣的烈性,就势请降做一做儿皇帝也是极可能的,代价则是粮食,金银,朝鲜贵女,源源不断的纳贡,方能满足诸位贝勒的胃口。
  看着朝鲜方向海面,戚金忽色变道:“朝鲜水师!”
  马城脸色也是一僵,想到极有可能发生的局面,李朝请降签定城下之盟,实力尚可的朝鲜水师则极有可能反水替建虏出力,如此,则东江镇局面会急转直下,要面对建奴从陆上,朝鲜水师自海上的两面夹攻,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两人对看一眼同时深吸一口气,更坚定了收服李旦的念头。登莱水师实力不足,福建水师是半残状态,能遏止朝鲜水师的只有李旦麾下的海盗了。
  戚金从未想过有一天,要担心不征之国朝鲜自海上带来的威胁,颇为烦恼。马城则心中冷笑兄弟之国么,也多半是靠不住的,除非兄弟之国变成大明的一个行省,才是真的万无一失,这话自然不能说出去,说出去便又是渲然大波,要被江南士子,东林余孽群起而攻之,恨不得生啖己肉了。
  很快又得到了毛文龙的消息,盘踞在义州的毛文龙部,面对建奴主力的围剿暂时退至岛上休整。马城一笑,待建奴大军入朝之后,归途可就没那么太平了,义州毛文龙部,皮岛戚金部,各地义兵沿途袭扰,将会让建奴鸡犬不宁的滋味。建奴实力已然膨胀到极至,所谓物极必反,走下坡路是必然的。
  数日后,耽罗海面。
  耽罗是个极大的岛屿,也便是后世的济州岛,是李朝流放囚犯养马之地,有驻军五千此时却乖乖躲在岛上,不敢擅动,李朝水师也是主力尽出,在耽罗东北海面上一字排开,生怕大明水师和李旦的舰队在自家地盘上打起来,三支水师舰队实力相当,很有些三方会盟的意味。
  马城站在帅船上远望海面,李朝水师战船多以低矮坚固的龟船为主,主力战船只有两条高大的福船。李旦的舰队则数量最多,大大小小,五花八门的各式帆船在海面上铺开,其中赫然有两条西洋三桅大帆船,一看便知是从西人手中购买的武装商船,虽是武装商船可火力也十分强大。
  李旦玩起恐吓的把戏,两条武装商船上几架重炮黑洞洞的炮口扬了起来。
  马城身边众亲兵色变,连戚金也脸色大变,苦劝道:“大人,李旦这贼子居心不良。”
  马城皱眉,大明将领中精于海战的实在太少,连戚金这样的名将也对海战一窍不通,两支舰队之间距离超过十里,在这个距离上发炮命中率大概是万分之一,这在后世是尽人皆知的道理,李旦此举只是示威,不足为惧。在海盗舰队的西洋巨炮威胁下,负责调停的李朝水师打出旗号,约定双方在耽罗岛上会盟。
  马城看着耀武扬威的海盗舰队,终沉声道:“走罢。”
  左右亲兵抖一抖外袍整一整内甲,手弩,放出十余条小船簇拥着主帅往耽罗岛而去,海盗舰队也同时放出小船登岸。马城倒是并不担心李朝对己不利,李朝君臣在大明,后金两方夹缝中生存,未必有开罪大明的胆量。李朝若是有这个胆子,便不会连一个海盗头子也不敢招惹了。
  在这大海之上李朝没什么话语权,东海眼下是海盗的天下。
  东海海盗以明人为主,连日本沿海港口,大明近海岛屿都占据了,连荷兰的手也伸不到东海,也要给李旦几分面子。小船在东海上起伏,马城看着远处强横的海盗舰队突然热血上头,海盗也是明人,东海海盗便是明人探索海洋的急先锋。谁说大明没机会开启大航海时代,只是天赐良机被众正盈朝的东林党白白错过了。
  读书人误事,莫过于此,朝廷君子们对海盗的言而无信,蔑视的态度让这些明人子民,对大明朝廷的信任度极低。前有汪直心向大明,接受招安,却被浙江巡按使王本固擅自处死,心中大骂王本固这蠢材,典型的清廉昏官,真是大明特色的昏庸清流,读死书的书呆子,让招安李旦难度倍增。
  一面胡思乱想,一面在亲兵护卫下登了岸,岛上朝鲜兵早严阵以待。十余个李朝将领迎了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