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骑-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无法集结是事实,可也不能坐视虏骑肆虐,只能披挂上阵出城接应各地明军。阳和总督衙门能战的骑兵有限,搜刮一番还有三千骑,已经是将王国祯的亲兵马队都动用了。
五千对两万,连马城也觉得头皮发麻,遇到了今生最大的危机。
总督衙门,内宅。
监军高凤早已经噤若寒蝉,不敢再和王国祯做对,一位总兵,一位总督加上一个镇守太监,便是阳和最高权力机构。对这位镇守太监马城倒是并不厌恶,给宣大总督找茬是他的任务,倘若镇守太监和宣大总督一家亲,那他这个中官也做不下去,此人除了嘴碎一点倒还算识趣。
王国祯仍是一身戎装,要率阳和驻军出城与建虏决战,这也是个烈性的。
马城温言劝了几句,阳和驻军不过五千,五千步卒五千骑兵出城野战,刚出阳和就得全军覆没。王国祯老脸难看大骂文人祸国,养军费用一减再减,一拖再拖,搞的长城内外各屯堡,卫所日渐荒废,居然连基本的预警作用都起不到,预警失效的恶果便是山西明军被堵在军营里,连集结都做不到。
又大骂孙承宗误国,每年几百万两银子的辽饷打了水漂,十万大军连同海量的物资又肥了建虏。马城也忍不住咧嘴,倒有些欢喜,这位老总督拉拢一番也是个极大的助力,帝党实力又增加了一分,宣大总督权高位重呀,在山西地面上说话还是极有分量的,要整治晋商离不开他的支持。
高凤很想捂住耳朵,不听这些武人的胡言乱语,大难临头却还是极配合的交出了中官监军大权。马城心中稍有些轻松,中官,总督同穿一条裤子,局面还不算太糟,和王国祯分析起来建虏毕竟兵力不足,惟战而已,对付分兵的建虏只要集结兵力歼其一部,这张遮天的大手便会被捅穿一个窟窿。
高凤先恭维道:“有理,就这样办。”
王国祯脸也垮了下来,唏嘘道:“老了,老了,遇事则迷。”
马城谦虚几句却毫不客气接过指挥权,一面整顿骑兵一面下令在阳和城下预设战场,做好建虏攻城的准备。
王国祯有些糊涂了,小心问道:“老弟,建虏怎会如你所愿,来攻阳和?”
马城轻松道:“会来的。”
王国祯,高凤两人虽困惑却照办了,大难临头做些战备总是没错,阳和城还算坚固城头上有些大炮,预设阵地么无非是挖坑掘壕,引水为渠,再将百姓武装起来守城,如此而已,总能守个十天半月。
入夜,房中。
十多个开原营官,哨官济济一堂,外人只有一个曹文诏,此人也是一员猛将,大明朝难得的出色骑兵将领。酒满上,吃吃喝喝,年轻的开原将官却仍保持着恭敬的姿态,不敢真的放开手脚大吃大喝。曹文诏看着满桌子好菜流口水,却不好意思动筷子,马城无奈只得亲自给部下们劝酒。
如此,曹文诏才甩开腮膀子猛吃起来。
吃饱喝足,马城才正色道:“明日出征,榆次。”
众将轰然应诺,还将曹文诏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些开原将军如此忠诚,连半句牢骚话都没有。
曹猛将赞叹道:“大人治军,比当年戚帅也差不离了。”
马城一笑:“曹将军有什么建议?”
曹文诏慌忙起身,尴尬道:“不敢当,标下以为,这个以为当务之急是将兵马聚拢起来,被堵在家里出不了门太窝囊了。”
马城又笑道:“卫所兵么,聚拢起来又能如何。”
第三百章 战时征用
曹文诏也不敢再大咧咧的,正色答道:“卫所兵若不可用,那,那山西也无兵可用了,如之奈何?”
马城眯起眼睛轻笑道:“山西是有兵可用的,榆次,大同,榆林,山西各地都藏有精兵。”
话说到这个份上便是考较了,这曹文诏可是个猛人,麾下数千骑兵从辽东打到山西,又从山西打到陕西,纵横无敌的骑兵将领,此人猛到什么程度呢,三千骑追着农民军二十万人打,还打的二十万农民军抱头鼠蹿,如此猛人不用也太可惜了。这猛人敢在战场上抢主帅的战功,也是个胆大包天的货。
曹猛将苦思冥想仍摸不准大帅的打算,山西镇军这些年被朝廷拆东墙补西墙,精华早就葬送在辽东了,除了卫所兵山西境内实在无兵可调。只是山西卫所兵因为防御长城,常年和蒙古人作战还是有些战斗力的,军中不缺神射手更不缺骑兵,有骑兵没钱养这就是山西的现状。
不久,曹文诏突然叫道:“大帅是想抢了建虏的马么!”
马城差点一跟头栽倒,哭笑不得,去抢建虏的马也亏这混蛋想的出来,这混蛋还真是胆大包天真敢想呀,建虏的马是那么容易抢的么。很想一巴掌拍过去,却又心中大乐这混蛋若不是胆大包天,怎么会三千人追着二十万打,这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人,和丁文朝那厮是一路货色。丁文朝,毛文龙,如今又多了一个曹文诏,手下胆大包天的混蛋可是越来越多了。
失笑过后,马城方沉声道:“抢马的事情先放下,山西能战之兵尽在民间,能招多少兵看你的本事。”
曹文诏终于恍然大悟,轻叫道:“商队!”
马城心中欢喜这混蛋还是有脑子的,可堪大用,说的没错山西不是没有精兵,精兵都藏在民间呢。晋商商队都有武装到牙齿的护卫,在长城内外横着走,别说土匪不敢劫,就连蒙古人都打不过商队护卫,小一点的蒙古部落还得躲着走。商队护卫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却有一样优点全是骑兵,武装到牙齿的精锐骑兵。
常家,就有三百家族子弟组成骑兵护卫,还是开原士官亲手训练的,如今便能派上用场了。
曹文诏一脸崇拜,赞叹道:“大帅英明,也该这帮龟孙子出力了。”
马城收下了这记马屁,正色道:“曹文诏接令。”
曹文诏慌忙起身,单膝跪地,脸上却掩饰不住的喜色,知道他要升官了。
马城赞赏道:“我自与王帅举荐,从明日起你就是山西副总兵了,总督大帅的标营交给你,你去榆林募兵,能聚起多少兵你便做多大的官。”
曹文诏扭捏起来,有些为难道:“大帅,那些商家可不会听我的,当如何做请大帅明示吧。”
马城脸色不变道:“这世道到处都是乱兵,谁知道死了多少人。”
言下之意商家不听话,你手里的刀子是摆设么,听话的先给画张大饼许个愿,不听话的就是手起刀落。
曹文诏方笑着答应了:“标下领命!”
马城挥挥手让他出去,宣大总督标营有两千精骑,足够他施展拳脚了,两千骑兵又占据着朝廷大义,还拿不下几个奸商么。派曹文诏去干这种事情再合适不过了,妥妥的不讲道理呀,还要给他弄一份宣大总督府的公文,类似于后世的战时征用体制,有个名堂叫做拒绝战时征用罪。
在紧急情况下,武装部队根据作战需要,也可依照战时法令或命令随时征用组织和个人的物品。设备包括各种器材、机械等。设施包括建筑物、场地,如住宅等。交通工具包括机动车、船、民用飞机,非机动车、船。其他物资是指为战时武装部队急需的一切物质财产,如衣、被、食品、牲畜、通讯工具等。拒绝军事征用是指行为人故意不将被征用的个人设备设施、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资交付武装部队使用,其中自然包括武装家丁。
设计出这么一个罪名,马城还是很得意的,诸位山西大壕没见过吧,没听过吧,你不是抠门么,你不是通敌么,老子占据着朝廷大义,敢和老子顽抗的就手里刀落,用拒绝战时征用罪抓起来,通通砍头。这就叫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用来对付抠门无耻的晋商再合适不过了。
这是危机,可也是整治晋商的大好时机,错过了也未免太可惜了。
翌日,阳和明军骑兵突然倾巢而出,在城外分兵一路去榆次,一路去榆林,在阳和外围坚实的虏骑仓促之下,集结起千余骑却又犹豫起来,最终在两路明军中选了一路去榆次的,沿途截击。曹文诏倒是傻人有傻福,率领两千标营骑兵呼啸而去,马城亲率的开原铁骑则被截击了。
阳和西北,谷全堡,盘山道。
曲折的盘山道上两侧是密林,开原铁骑缓缓而行,前面密林中响起示警的哨声,两千铁骑缓缓停下,列阵,分出数百人下马披甲,组成阵势进了林子接应己方哨探,过不多时,下马步战的甲兵搀扶着同僚逃出林子,吃了个暗亏。密林藏兵明军会用,建虏也会用,劲箭不时从林中飞出。
开原甲兵也端起手弩反击,双方隔着林子对射也分不出个胜负。林中传来几声愤怒的呵斥,前锋营官早不耐烦了,一声呵斥,一排排甲兵便从马背上取下铁盾,组成战阵进林子接敌,山西多山便免不了下马步战,大铁盾也就成了开原铁骑的标准配备,都是精铁盾从阳和城带出来的。
让马城瞠目结舌的是,大批下马步战的部属进了林中,居然将许多埋伏的建虏从林子里赶出来的。树叶响动,大批虏骑从林中牵马而出,到了山路上便翻身上马,头也不回的逃了,没有准备的开原兵追之不及,只能眼睁睁看着千余虏骑亡命逃蹿,大队骑兵纷纷在盘上路上拐了弯,消失不见。
马城无语,这是虏骑避战了么,可不常见,一千对两千仍有一战之力呀。进入密林的甲兵纷纷归队,也追不上了只得翻身上马,仍是保持着足够的警戒,时刻都有一营兵是披着甲的,轮流警戒。两千开原铁骑翻越山岭到了官道上,大摇大摆的行军,竟然没有再遭到虏骑截击。
马城终于确信是建虏怯战了,虽心情古怪还是很骄傲的。在这女真满万不能敌的时代,麾下铁骑能打的建虏怯战,开原铁骑除了数量不足,战斗力已经超过建虏这是事实。以两镇财力养数千铁骑,对建虏就有了压倒性的优势,终于轮到老子嚣张一回,在建虏肆虐的地盘上来去自如。
第三百零一章 山西豪强
傍晚,榆次。
榆次境内此时风平浪静,低矮却很坚固的城门处有战斗后留下的痕迹,骑着高头大马身穿半身甲的骑兵在城门巡逻,城头上还有一溜十几支大口径火铳,赫然是明军中极少装备,只在浙江,广东沿海一带才能见到的西式滑膛枪,晋商用来看家护院的装备都比明军强了不只一筹,都是购自沿海地区最先进的武器。
十几支可以称做是炮的碗口铳,一看便知是从水师战船上拆下来的。这玩意射程极远十几支齐射,小股虏骑还真的不敢靠近,一枪轰上去就是一个大洞,因为发射有毒的铅弹绝对是沾边就死,正是小股骑兵的克星。大群骑兵滚滚而来,早就得到消息的常家家主,带着常家子弟亲迎,将两千铁骑在榆次常家堡安顿下来。
常家堡占地面积极大还有几个大庄子,安顿两千骑兵居然毫不费力。
这就是山西土豪,可不仅仅是富商而是一个家族,少则几百户多则几千户的大家族,繁衍了二百四十年的大家族,往往整个村子住的都是亲戚,这般景象在三百多年后的内陆地区还随处可见,更不要提大明朝的山西了,几百户同姓族人聚居的村镇到处都是,族法比官府禁令还要管用。
常家,祠堂。
祭祖,请族法狠狠鞭笞了几个临战脱逃的家族子弟,常家当代族长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