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骑-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家,祠堂。
祭祖,请族法狠狠鞭笞了几个临战脱逃的家族子弟,常家当代族长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该出力的时候到了。当年常氏能投靠马城便是独具慧眼,如今更不会推脱,将家里藏着的铠甲武器挖出来,三百常氏子弟跟随开原铁骑出战,这也是一场豪赌,赌的是常家三代富贵,赌的是常家的未来。
三百常氏子弟都是按开原军法编练,招之能战,只是欠缺了点实战经验。马城却已经极满意了,没有比这更优秀的兵员了,三百骑兵还是抱成一团的家族子弟,战力极强。战后这支骑兵也是要加入开原军中的,马城少不得要给几个官位,最少也得给个新军游击将军,一张大饼先画出来。
常家上下大喜过望,常家没有书香门第的底蕴,这么多年也只出了几个秀才。军职,尤其是实权军职便成了唯一的出路,在山西这地方家里出个实权的游击将军,便算是豪门大户了。天高皇帝远,一个游击将军在京师算小虾米,在山西这种地方却是没人敢得罪的豪强,任谁都得掂量一下新军游击,天子禁卫的分量。
常家族老们坐镇榆次,榆次大小豪门十多家,纷纷派出子弟兵助战。
最终凑齐了五百骑兵都交给常家一个后生,叫做常国栋的统管,先给了一个副营官两个哨官的官职,营官则由马小五亲自担任。这一营骑兵本来就是按照开原军法编练的,指挥起来十分顺手。常家人也不是笨蛋,自然知道此战若胜,这个副职营官是要高升的,此战若败则输个精光。
翌日,扩编到两千五百人的骑兵奔袭大同,沿途碰到小股虏骑则顺手剿灭,碰到大股兵马则绕路而行,在大同外围兜了几个圈子,山里又躲了两天终于寻到良机,全军不惜马力直直的闯进大同城。正在掳掠大同周边的建俘主力来不及阻拦,只得作罢,多尔衮虽然狂妄却并不蠢。
两万建虏分兵掳掠,不碰坚城只掳掠村镇,连稍大一点的镇堡也不去碰。铁骑入大同没见到山西巡抚刘策,倒是大同总兵王威亲自来迎,马城对这位大同总兵毫无印象,只知大同王氏也是将门之家,直到王总兵将儿子们叫来行礼,马城才看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心中恍然,这个少年叫王仆。
王仆呀,松山之战的逃跑总兵,就是这个半大的少年,这位王威王总兵就是王仆的亲爹,眼下是大同镇最高军事长官。至于那位巡抚刘策,马城也实在懒的见,清流余孽在山西当土皇帝,魏公公动作太慢还没清理到他,迟早的事。匆忙和王总兵道别,将部下安顿在内城便匆匆赶去周府。
大同周氏,在将军多如狗的大同实在不起眼,却也不是好欺负的,毕竟有个亲家是在开原做总兵的,虽说周家的女儿已经被休了,可任谁也得给点面子,上面毕竟有个提督大人在呢,谁知道两家会不会和好呢。到了周府,问过才知那吃里扒外的大娘,早几年便死在城外庄子里,马匪手中了,连大哥马燃在内丫鬟奴仆百余人,都死于非命。
马城看着恭敬的周老太公心中错愕,又微觉凛然,这便是周家的投名状。早几年不声不响便将那母子两人弄死了,也真是心狠手辣却不得不承认,周家此事做的极好。兄弟相残么,马城早就心如铁石了,乱世人不如狗,吃人的名将都有更别提兄弟相残,对周家不自觉的高看了一眼。
回房安歇,才打开门一个窈窕的女子便扑过来,使劲捶打。两个丫鬟含羞将门关上,马城心中一片火热应付着周云嫣的纠缠,半年前让她回家呆着,这一别就是半年没见,这表妹越发水灵了,携手登榻,两人全忘了外面还是风雨飘摇,大军压境,躲在温暖的内宅里过起二人世界。
云收雨歇,周云嫣替夫君沐浴,刮胡子,一般无二的柔情似水。
马城此时倒格外清醒,对这表妹终究是觉得有所亏欠,便温柔了一些。
一夜好睡,翌日。
大同周家在巡抚眼皮子底下,不能学常家那样肆无忌惮的蓄养私兵,却在城外有五百庄客,马城早就心里中有数这哪是庄丁,这就是群受过军事训练的精壮汉子,拿起兵器就是军兵,放下兵器就是种田的百姓。人有人道,蛇有蛇道,这山西豪门都有自保之道,难怪后世连崇祯帝也不敢动山西。
江南是士商勾结,山西是兵商勾结,家家都有私兵,家家都有人在军中领兵,是大明官军也是私兵,这倒也怪不了山西人。山西实在是多灾多难,兵家必争之地,年年有蒙古人掳掠,到处都是马匪山贼,不蓄养一些私兵会会蒙古人来,这些豪门望族就都是可口的肥肉,早被吃干抹净了,如此一来兵商勾结,圣旨到了山西也就是个摆设。
马城想动晋商也得拉一批,打一批,也不可能连根拔起。
第三百零二章 大同
大晴天,大同西北的望楼上。
马城用千里镜观察城外西北方,几处火头,牛车,马车组成的长长车队,正在把财货送往长城外,出了长城走科尔沁草原千里迢迢运回沈阳。这一条极难走的路对于建虏来说却不是问题,几万山西壮丁人命不值钱,累死了便换一批上去拉车,这是一条山西人的血泪之路,也是满清的崛起之路。
山西之富庶,绝对不是辽阳沈阳能比的,山西的顺民也没有反抗精神,比那些凶悍的辽民容易对付。
左手边,周云嫣打着寒噤道:“表兄,有些冷。”
马城宠溺的将她披风拉紧,有意将她带在身边也是表明态度,周家上下都是心中狂喜,心知两家重修旧好,这周家的掌上明珠算是送对人了。大同周氏已经没落,如今大同是王氏,姜氏的天下,山高皇帝远连京师都管不到大同。有些风,一个胖子腾腾的爬上来,让马城担心这胖子将望楼都压塌了,也亏他能爬的上来。左右兵将纷纷施跪礼,参见代王殿下,马城甲胄在身自然是免了。
周云嫣吓了一跳盈盈下拜,却被代王和气的拦住:“免了,天冷。”
马城淡然施礼道:“末将开原总兵马城,参见代王千岁。”
胖子代王气喘吁吁和气道:“罢了,你是圣上身上肱骨之臣,本王受不起你的礼,城外如何了。”
马城将千里镜递过去,黯然道:“代王自己看吧。”
这胖子王爷倒是没有嚣张跋扈,接过千里镜把玩了一番,对这西人的物事啧啧称赞,才往城外看了一会,免不了说几句闲话,其实是来打探消息的。
马城苦笑劝道:“王爷宽心,这建虏轻骑入关攻不了城。”
代王这才松了口气,请马城,一干开原将官去王府赴宴,马城稍一沉吟便答应了,两千五百骑兵能出城野战吗,不能,马城敢打赌巡抚大人巴不得他这个乱臣贼子,带着兵马去城外送死。现在希望全在曹文诏身上了,希望这粗人能在榆林,太原一带集结起兵马,连卫所能战之兵尽快驰援。
他手里有宣大总督签署的公文,还有阳和副总兵印信,卫所兵不敢不听的指挥。只是希望这猛人能不辜负他在历史上的威名,实在等不到支援过两日,马城只能去找王威,两人率领骑兵尾随虏骑出赛,寻找战机在两万虏骑身上咬下一块肉来。昨日,周府也放飞信鸽去开原,信上只有两个字,速援。开原还有两千铁骑,两千叶赫兵,若是四千铁骑突破封锁从草原火速来援,那也得十几天后了。
眼下科尔沁草原,长城内外,山西境内打成了一锅粥,太乱了。
好在白城算守住了,建虏在山西掳掠一番当是无心恋战,汉军,蒙军八旗又是半残,白城现在是稳如磐石。偏偏这些可恶的汉军,蒙军又仗着人多,将白城兵马牢牢牵制在草原上,动弹不得。如今是僵持之势只等破局,马城是精通战阵兵法的,深知这种僵持局面下,一旦局部战场出现变数,便将影响全局形成连锁反应。
破局,应当就在大同城下,虽死无憾。
这一世第一次被逼到了绝望的地步,倘若大同城下不能破局,迎接马城的将会是朝野疯狂的弹劾,少年天子无论如何也是保不住的。大明朝的武将就是如此悲催,一旦战败就是抄家问斩,从无例外,故此边镇将军们便纷纷炮制各种大捷,原因便在于此。
当夜,代王府。
代王府真称的上是富丽堂皇,起码比皇上的西苑强多了,大明朝的读书人也是另类,天天骂皇上骂内阁却对大明藩王格外优容。搞的皇上修个西苑都整整修了六十几年,修的还不如一个代王府奢华。
这大明朝的藩王养政策从成祖时开始,朱棣夺取皇位之后,为了防止以后其他藩王效尤,不仅剥夺亲王的军事指挥权,找借口减少亲王们的护卫,进一步限制藩王在王府之外的行动。对于违法的藩王予以申饬,严重违法又不听话的就废去王爵的位号,禁锢高墙,即软禁在位于凤阳的皇家禁闭所内。
例如第一代代王朱桂,性情残暴,多行不法,在建文帝的时候就以罪废为庶人,直到朱棣永乐元年正月恢复爵位回到原来的封地。
但是他恶习不改,朱棣在十一月赐玺书,训斥他说:“听说弟弟,纵容手下杀人取财,封地的老百姓甚苦,已经有好几个人告发上诉了,你怎麽不吸取建文时的教训呢?”
接着命令有关部门,从现在起王府不得擅自役军民、敛财物,在听到有不法行为就严加处置。不久又有人告发朱桂,朱棣就公告列出他的三十二条罪状,召入朝,不至。再召,至中途,革去其三护卫以及缩减其官属。从此亲王们逐渐失去他们在朱元璋时代的权势,由屏藩王室的实力型贵族转化成为了寄生型贵族。
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起兵夺位失败后,这种局面被进一步确立下来。
整个明王朝一代,朱元璋的子孙们封为亲王的八十三人,除了年幼殇亡未能确定封地共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五十个亲王府。封为郡王至奉国中尉的,则多得不可胜数。有明一代,在这五十个藩王府系中,除去无子除封,因罪夺爵者外,均延续至明朝灭亡。两百多年间,共册封亲王近三百位、靖江王十一位。其中八位未就藩即薨逝,十位因罪被废,二十四位至明亡时的末王或被起义军所害、或不知所终,未能按明代亲王规制修建陵寝。
还有一位兴献王,因为儿子朱厚熜入继大统,陵寝升格为皇陵。其余二百四十多位亲王、十位靖江王均建有各自的陵寝。现在只有位于桂林的靖江王墓十座保存比较完好。这简直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由于有优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又不能参政带兵,整日无所事事,明朝的皇子王孙们,往往广娶妃嫔妻妾,繁育出众多的龙子龙孙。整个明朝时期,皇族宗室人口的再生产,表现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
如太祖朱元璋生育了二十六个儿子,其中二十三个儿子有后,仁宗朱高炽生了十个儿子,英宗朱祁镇有九个儿子,宪宗朱见深有十四个儿子,世宗朱厚熜、神宗朱翊钧也各有八个儿子。晋王的庶四子庆成王朱济炫一支,更为天下之最。
第三百零三章 来战
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人口和负担,明王朝始终没能很好解决,供养皇室成员成为国家经费中的最大开支,这是明朝中晚期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因为分封制度,是朱元璋定下来的万世不易的祖训,谁也不敢去动它。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