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计划破产,张凤翼率五万山海关援军,一头往京畿方向撞过去了。
  马城无奈,难道靠两万步骑包围十余万虏骑么,自家在滦州一带滞留,已经彻底失去了战略价值。如今之计,只能冒着天大的风险赌一回,奇袭遵化断了皇太极的后路。遵化,如今是入关八旗兵马的大后方,自喜峰口,古北口到遵化,蓟州,长城以内的军堡州府全部陷落,只剩蓟州一座大城还在明军掌握中,而遵化距离蓟州只有百里,拿下遵化则蓟州无忧,两座大城便如同两颗钉子,牢牢钉在京畿虏军的退路上。
  偷袭遵化的风险极大,因为放跑了豪格全盘打乱了马城的作战方略。豪格逃了,滦州明军的位置便完全暴露了,由暗处转到了明处再也没有秘密可言,自滦州到遵化这一路上必然是虏骑兵马云集,一旦被某一部虏骑在野战中缠住,则数万精骑蜂拥而至,则马城所部必然在旷野之中陷入重围。
  孙承宗,杨鹤两次在辽河惨败,就是被骑兵围攻至死。
  卢象升极力反对偷袭遵化,正色道:“下官研习过总帅生平大小十余战,总帅用兵喜好迂回,包抄,断其归路,赫图阿拉一战是如此,辽阳一战也是如此,倘若下官是皇太极,便会在遵化布下天罗地网,总帅八成是会上钩的。”
  马城心中吃惊,卢象升言下之意他喜欢用奇兵,断后路的战法已经被摸透了,遵化看上去十分甜美可口却是个陷阱,这种可能性极大。马城突然想起前世军校教授的教诲,一名将领的指挥风格总是有规律可寻的,这和一名将领的性格有关,现代军队里甚至还有专门研究敌人将领性格的研究机构。
  马城和皇太极,后金贝勒们交手多年,战法被研究针对的可能性极大,突然警觉,马城朝着卢象升一礼到地,卢象升慌忙谦虚客气,两人合作越来越默契,马城也越来越倚重这个进士出身的参谋长,此人简直是天才的参谋长角色。警醒的马城重新制定进兵方略,然而北直隶就这么大,大部分都被建虏占据了,战略回旋的余地极小。沉吟良久,马城陷入深沉的思索,卢象升也看着舆图认真的思索起来。
  天快亮时,马城才决然道:“京畿已无回旋余地,且将眼光放长远些。”
  卢象升眼睛一亮盯着舆图,视线从京畿,直隶往上移,一直移到长城,草原眼睛才亮了起来。
  卢参谋压低声音赞叹道:“走长城,攻喜峰口,断后路,大人深谋远虑下官拜服。”
  马城洒脱一笑,所谓兵法万变不离其宗,既然京畿直隶这团乱麻解不开,那就索性抛开这团乱麻不理,长途行军,走长城绕到更远的后方,说穿了这仍是跳到外线作战的战术思想,只是这一回步子迈的更大了一些。有一件事情是被许多人忽略的,那便是长城它不仅仅是一道矮墙,它可是有运兵作用,能运兵的!
  长城运兵十分隐秘,不容易被发现,极易达成奇袭的效果。
  马城心中异常洒脱,皇太极喜欢研究老子的战法么,那就慢慢研究去吧。方略已定,滦州可也不能让给建虏,一万两千伤兵,李旦的三千人马,留下来守滦州,五千新军守永平。
  休整两日后全军北上,携带七天干粮饮水轻装上阵,这又是一场军事冒险。将骑术不精的五千新军调去守永平府,自率一万五千骑术精湛的开原子弟兵,骑乘着全部的马匹夜里出发,一路向北很快消失在直隶北部的荒野中。滦州至长城约一百里,这一百二十里路可不好走,全是山路,丘陵还有峡谷。短短一百里山路有向导带路,一万五千大军也要走五天,平均每天走二十里。
  走了大半夜,天亮时在永平当地人的带领下进了山,山上有路却极其难走,狭窄山路最窄处只能容一匹马通过,奇石,险峰,简直就是大明抵御外敌的天然屏障,千百年来也没有哪支游牧民族骑兵愿意走这一条路,没有向导这地方简直寸步难行,一天走了不到十五里山路,连马城都险些崩溃了,终于明白为什么建虏要绕路喜峰口,这条近路简直就不是人走的,骑兵通过更加困难。然而一万五千开原子弟兵却一声不吭,在山中忍受着蚊虫叮咬,忍受着烈日高温,体质弱一些的倪元璐等人早已虚脱,在阴凉处休息救治。


第三百六十五章 长城
  倒是卢象升身体素质极好,这些年在军中锻炼出一身铜皮铁骨,大军默默的在狭窄的山路中穿行,汗流浃背,正午时气温高达三十度,马城不得不下令停止前进,避过一天中最炎热的时段。一万五千兵马拖成了一字长蛇阵,就地盘坐休息喝水,若不是苦练四年的辽兵,换一支兵马早就拖垮了。
  马城亲自制定的练兵纲要,训练耐力,承受能力的练兵之法终于看到成效。三十度高温下,零下二十度低温下行军,开原兵马可也不是第一次了,年年如此,将部下练成了一支铁军。避过一天中最炎热的时段,大军开拔,长长的行军队列绵延整整五里,却不必担心被埋伏,翻山越岭五天后,终于看到长城了。
  马城摸着被晒伤的老脸,胡子拉碴的,连军服都被树枝划破了,大军用火药桶将长城炸塌了一断,拆出一个宽五十米的缺口,便牵着战马在长城上向西行军,在长城上行军比翻山越岭容易多了,入夜,全军就在长城上休整,除了少量岗哨全军呼呼大睡,宛如一条沉睡中的巨龙。
  夜间,星空璀璨。
  马城坐在凉爽的长城内,抬头看着晴朗夜空,山风吹过十分凉爽舒适,两侧便是密林,山脊,格外有一种荒凉壮观的观感。休整两个时辰后夜间在长城上行军,倒是连火把都用不着,夜空晴朗星星点点,借着皎洁的月光沿蜿蜒起伏的山势而行,将隐蔽性做到了极限,夜间不打火把行军,也只有在长城上才做的到。
  在滦州出发后第五日,明长城喜峰口东南二十里处。
  在长城上行军虽然隐蔽,对驮马却是极大的负担,也走的很慢,轻骑走直线一两天就能到,大军却整整走了五天,将士马匹疲惫都需要休整。并且开原兵马是轻装上阵,途中累死一些驮马还丢弃了不必要的辎重,士卒手中只有火铳,少量弹药,还有一些开原团练标志性的大弓。
  全面换装的开原兵仍有许多个营,保留着起家时标志性的仿英格兰长弓,马城对此是鼓励的态度,只要不影响作战保留一些长弓有何妨,某些特定的战场环境下,长弓还是能派上用场的,比如现在。手持沉重的重火绳枪作战需要列队,需要齐射,换上长弓就不需要考虑这些,尤其适合偷袭战。
  到了喜峰口东南二十里,马城才终于明白历史上的北方民族,为什么要选这个地方入关了,连日军入关也选了这里。这地方实在太宽阔了,蓟镇有十二路关碍无处不险,只有喜峰口这里是平原大川,如此开阔,几十万人也可以快速通过,内侧有一个军堡叫做来远楼,足可容纳几万大军,被八旗兵攻下之后成了中转兵站。天将将亮,马城用千里镜举目四望,心中无奈,喜峰口这地方需要多少兵力守住,少于五万都不成。
  喜峰口关门还是永乐年间重修的,当时是作为大型军事要塞建设的。五万兵力大约可以守住这座军事要塞,然而如今是崇贞二年,朝廷哪有五万大军用来守关,边关精锐早就葬送在辽东,山海关了,于是这喜峰口要塞就成了摆设,如今更是被虏骑用来驻兵,中转的大型中转站。
  此处是距喜峰口关二十里的深山,不能再往前走了。
  大军在距离喜峰口关二十里的山中躲了一天,养足了精神,夜间出山前锋只携带了长弓,箭壶,战刀匕首夜间摸营,迅速攻占了东南一侧的几十个屯堡,烽火台,漫山遍野的开原兵成群结队,悄无声息对喜峰口东侧驻守的后金军,展开大规模夜间渗透作战,如此大规模的夜间渗透作战,马城心中也没什么把握,却不得不冒险为之。
  渗透作战便等于将部队建制完全打乱,全靠士卒的自由发挥,这在冷兵器时代是无法想象的战法,马城却是有些自信的,靠的便是开原军中大量优秀的士官,严密的组织性,以乱打乱么,开原兵马绝对是这时代最强的。建虏也十分擅长夜战,每每在夜战中击溃明军,却和开原兵有极大的区别。建虏夜战靠的是个人勇武,开原兵夜战靠的是小队,小组渗透制造混乱。
  马城坐镇山脚下一面集结后续部队,一面将十个步营五千兵马撒了出去。
  用总兵力的四分之一实施夜间渗透作战,马城也是下了血本,喜峰口关城有多少虏兵呢,无法计算,却被马城敏锐的嗅到了战机。正牌子八旗都在京畿,直隶大肆掳掠呢,喜峰口这里是杂兵,辅兵。各旗主子们的包衣奴才,汉军奴才,蒙古奴才承担了后勤中转,数量绝对超过十万,如此庞大的兵力自然也是为了防备林丹汗。
  夜间渗透作战发起半个时辰后,不远处的军堡就亮起火光。喊杀声隐约可闻,夜袭,偷营,马城身边众将都极痛快,皇太极就是用夜袭这一招,一战就覆没了京畿五万明军,如今爷爷们夜袭喜峰口,想来老贼应是气的浑身发抖,最好一口气上不来气死了。
  一干参谋,将官虽然痛快却极忐忑,夜战,是明军最不擅长的。
  马城倒是气定神闲,明军不擅夜战无非是因为组织混乱,兵无战心,组织混乱军制更是混乱,一旦夜间遇袭炸营是家常便饭。群山环绕中火头越来越多,天气晴朗月光皎洁,没有风,倒是不怕火势蔓延到山上。喜峰口这地方又比较怪,山下就是宽阔的滦河,火势也烧不到河里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蔓延。
  马城手握战刀站在一座烽火台上,看着夜间渗透的部下如一股暗流,由东到西席卷过去,所过之处火光浓烟升腾起来,给驻防奴兵造成了极大混乱。站在烽火台上,能清晰看到一队开原士卒狡猾的躲在山上,居高临下朝着屯堡里射火箭,一支支火箭在天空划出漂亮的弧线,落进奴兵驻守的军堡,那处木制军堡连堡门都很烧起来。
  喜峰口东侧变的极为混乱,处处都在燃烧,大火却奇迹一般没有失去控制。这和喜峰口特殊地形,也和无风的天气有关,当年明军建造这些军堡时,周围的树木都被砍光了,就是为了防止敌军烧山。山下又有一条滦河,虽然是枯水期可水量也不少,是一处水源充足,防火措施极佳的大型要塞。
  混乱中,居然有一些奴兵晕头转向,往东南方向而来一头撞进明军主力怀中。


第三百六十六章 刚猛
  明军乐得多抓些俘虏,半晚时间居然抓到了三千多奴兵,三千奴兵俘虏的成分极其复杂,有蒙古人有汉人还有朝鲜人,有包衣奴才也有汉军八旗,蒙八旗,还有三百多个趁乱逃出来的大明百姓,能逃出来的都是青壮多是边堡军户,只有十余人是遵化人氏。前军营官十分不耐,挑了一些不顺眼的蒙军砍杀了,便将武器发给三百多青壮,让这些青壮看管俘虏。
  深夜,大山脚下烽火台。
  亲兵将两个遵化人带上来,两人都是遵化的佃户战战兢兢的,跪在地上猛磕头。倪元璐好言安抚一番,问过方知,两人都是两天前随同大队虏骑,从遵化城中被押送到喜峰口,同行还有三万遵化百姓多是青壮,三万青壮拖拽着几千辆大车的财货,应是虏军在遵化的掳掠所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