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骑-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一场渲染大波,牵扯太大了,礼仪,规矩,纲常,伦理大帽子扣了过来,开原马氏又到了风尖浪口上。马城最终还是努力了一次,动用直奏之权请天子独断朝纲。这个独断朝纲是在崇贞皇帝和开原之间,留下了极大的缓和余地,实际上是马城大大的让步了,并苦口婆心的劝谏了一会,言外之意陛下您可有点主见,独断朝纲一回吧,开原是鼎立支持皇帝您的。
马城委婉的表了决心,臣迎娶北元太妃确实是于礼不合,请皇上另选高明吧,真以为老子爱娶么。请皇上选一位大明公主嫁到北元,或者派一位亲王来迎娶北元太妃,封地在山西的晋王朱求桂就很合适,无论是嫁公主还是娶太妃都是个形势,最终要要取决于大明对北元汗庭的自持力度,绝不能让察哈尔,科尔沁诸部完全倒向后金,那长城内外可就永无宁日了,后金平添十几万草原骑兵这仗还用打么。别说崇贞皇帝已经十六岁了,就是智商超过五岁,也该知道其中利害关系。
马城的建议是皇上您要在关内集结骑兵,臣在开原尽起铁骑。
咱君臣一个从南向北,一个从北向南夹击投靠了后金的蒙古敖汉,奈曼两部,底限是将占据了辽西水草丰美之地的敖汉部,逼其北迁。熬汉部占据的辽西是个好地方呀,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还盛产鱼获,一个个养的都膘肥体壮,该部兵马大约在八千余众,奈曼部兵马约五千骑,考虑到建虏能动用的兵力约两到三万,此次辽西大战敌骑总数约三到四万,这便是现实的一个难题。
然而这天底下没有尽善尽美的事,不冒点风险怎么能收获呢。
第四百三十六章 教化
开原尽起一万骑兵,山海关的袁崇焕麾下也有一万骑兵,忠于北元汗庭的三部挑选精骑约有两万,大约能和建虏实力相当。然而开原,察哈尔三部都无力承担这场大战的消耗,这就需要大明天子倾大明之力支撑。开原是战争潜力即将耗尽,北元是连年旱灾连吃饭都成问题,只有大明有这个能力承担大战的消耗。
此外马城明言在辽西决战,背靠锦州,宁远,明元联军是占了大便宜的。
因此开出了军粮,军械,抚恤在内约百万两纹银的价码,百万两银子就能发动一场辽西骑兵大决战,底线是歼灭熬汉,奈曼两部,将两部水草丰美之地并入大明,作为阻止建虏骑兵集团绕路入关的屏障。要知道去年建虏入关,便是从这两部蒙古人的驻地绕行,这一战可一举解决后金骑兵绕路入关的威胁。
百万两银子换一个辽西草原,加上一个北元傀儡汗庭,这笔帐怎么算都太划算了。
马城甚至十分期待改写历史,这是开原马氏与崇贞这位少年天子,修好的最后机会,一切都要看崇贞皇帝的选择了。是英明一回选择倾大明之力,调集粮饷骑兵大战辽西,还是削了马氏父子的爵位,都在这位少年天子一念之间。
辽东,辽西,草原上风起云涌,乌云盖顶。
马城安然坐在提督府书房中,读史,开原旧学学派编写的,中原王朝波澜壮阔的和亲历史,不得不说旧学还是有些用处的,比如著书立说,如此厚颜无耻的拍马,这记马屁拍过来让大帅也十分汗颜,却又暗自畅快。被江南读书人群起围攻,纲常伦理大帽子扣过来,汉社学子自然奋起反击,引经据典雄辩一番。
和亲么,古来有之,不能简单的说是好是坏。
一干开原旧学的举人,秀才翻遍了史书,论调倒是出奇的一致,并以唐史为例翻出大量和亲成功的案例,比如文成公主,又比如金城公主。这两位大唐的公主都是和亲的成功典范,也是文化入侵的典范,举子秀才们炮制出锦绣文章,秀才文章不值一提,举子们的拍马文章倒是有几分见地。
无非是赞颂文成,金城之德,泽被吐蕃,对中原王朝是大大有功的。
话说开原举子们写的锦绣文章,嘲讽江南人只知道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通婚的故事,却不知道这背后的大政方针,是极为可笑的事情。文成公主并不是唐朝主动派出去援藏的,而是缘于一场抢婚,是松赞干布发扬了死缠烂打的精神,不断骚扰唐朝的结果,这不就是仰慕大唐天威么。
那是西藏还叫吐蕃的时代,唐贞观三年十三岁的松赞干布成为吐蕃最高领导人,大家都称赞他很靠谱,名曰“赞普”,也就是君长的尊称。果真他很靠谱,仅用十年时间便平定了各部叛乱,统一了西藏。
于是他迁都逻些,松赞干布是个地道的“哈唐”的少年君主,对大唐的一切都很仰慕,日思夜向,将唐朝的各种优越制度搬过来嫁接,并形成自己的西藏特色。志得意满后,松赞干布期待一场门当户对的婚姻,他瞄准了唐朝的文成公主。
谁想到,唐太宗根本没把他的聘礼放在眼里。这明显是不把干布当干部,松赞干布发兵二十万攻打唐朝,并公然威胁唐太宗。
他说:“若不许嫁公主,当亲提五万兵,夺尔唐国,杀尔,夺取公主。”
马城被这些锦绣文章弄的很尴尬,这些御用文章也太言过其实了,却也不无道理,起码西藏在这两位公主联姻后,再没有成为中原王朝的边患,西藏边患和北方边患比起来不值一提,这便是文化侵略的巨大威力。
联姻的政治意义,远远小于文化入侵的价值,这又是开原旧学举子们看不到的。
家中诸位妻妾也争论起来,大明不和亲的策略到底是对还是错,连马城家中妻妾都激烈的争论起来,可想而知关内此时有多么混乱。汉社的影响力日渐增加,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汉社中人自然是大唱和亲好,和亲妙,和亲政策呱呱叫,东林党人,江南士子自然是破口大骂,吵急了动起手脚也是寻常事。
马城稳坐提督府,心中有谱,有争论是好事总比一潭死水强多了。
当中原王朝足够强大时,和亲政策便威力惊人,威力堪比核武器,本质上和亲就是文化入侵。马城对大明读书人的口水,也早就免疫了,他骂他的,我做我的,两不相干,诺大个开原便忙着张罗迎娶两位北元大妃。
无分旧学,新学人士都振振有辞,圣人曰了,教化藩邦,人人有责。在家中妻妾幽怨的眼神里,马城还是心中有数的,蒙古女人更看重的实际上的好处,两位大妃早已经不是天真纯良的少女,都很现实,肯嫁到开原也是看中了开原制造的铠甲,商贸之利,也有意托庇于开原强大的军事实力之下。
蒙古的男人就更现实了,看中的东西更多比如水草丰美的辽西之地。
这两桩政治婚姻实在无趣,还没成事草原骑兵,开原铁骑便集结起来,兵压辽西只等着大明天子的回应。袁崇焕在山海关也按捺不住,屡次派人来联络出兵,他的关宁铁骑也是要捞点好处的,比如草原上大批牛羊战马,也是让袁督师垂涎三尺的。
第四百三十七章 争端
大势已成,开原马氏,大明朝廷,北元汗庭组成了一个暂时的利益共同体。
戏台子已经搭好了,只等着大明天子粉墨登场,倾大明之力来援,则辽东战局便可以瞬间颠倒,仰仗蒙古之力转守为攻。
开原提督府,家宴,品茶。
马城不好口腹之欲,包括喝茶,也不是很在意。好茶,他能品出来。不好的茶他也一样能喝得下去。不过,毕竟身为开原之主,底下人给他上供的不少,所以,好点的茶叶还是不缺的。开原身处边地男女之防本就不甚严格,诸位同僚围坐一起看着柳自华施展茶艺,赞叹不已。
然而包括卢象升,倪元璐在内都是谦谦君子,柳自华既是上官的内室,便恪守“上下尊卑”以及“非礼勿视”的名言,都低着头,不敢直视。唯独马熠毫不在乎,一点顾忌没有。看着柳自华摇曳生姿地步入后堂。
马城家中少有男女上下之防,连正室于凤君也常在下属跟前露面,相谈甚欢,平日里柳自华也没少去几位进士家中拜访,还结交了几个手帕交。卢象升等人自是听之任之,在这大明流行夫人外交的,开原也算独一份。连京中权贵之家,想见到别人家的美妾也是极少见的事情。
马城十分厌恶将妻妾关在家中当米虫的风气,笼子里的金丝雀又有什么乐趣。
受他的影响,开原官员家中娇妻美妾大多相熟,有些钻营苟且之事再所难免,可极少出现转送美妾丫鬟这类事情。上上下下都知道大帅厌烦这类龌龊事,自然没人愿意去触这个霉头,传到大帅耳中便不妙了。
开原越来越象个独立王国,马城越来越象个君主,这也是难免的。
就连最受其中的卢象升也谨守着上下尊卑,军中将领就更热血了,早不将朝廷的政令军令当回事。
品茶,论史,论的是明蒙两百多年恩怨。论起皇明太祖,成祖开国时的雄风,众进士自然是高谈阔论,心情激荡的。太祖的政策是消灭整个蒙古帝国,因此也数次北征而且颇有成效,将不可一世的蒙古四大汗国和元庭统治者、成吉思汗后裔的黄金家族打得七零八落,远逃漠北。
到了成祖时更是迁都北方,天子守国门,终成祖一生都在为彻底歼灭蒙古做努力。
然而草原实在是太大了,成祖一生也没达成愿望,之后随着黄金家族衰落,皇明利用取得蒙古大汗位的卫特拉人,遏制盘踞中亚的蒙古国家察合台汗国。这一时期,明朝的政策就是利用蒙古人的内斗来压制黄金家族,使整个大漠的蒙古人翻不了身。这个政策贯穿整个明朝的强盛时期,一直到黄金家族复辟。
可惜成祖之后,皇明就停止了对蒙古的大规模进攻,葬送好局。
想皇明开国时,蒙古军队从政府军,正规军被打成了杂牌军、游击队,但该抢的地方还是抢,该来的时候还是来。 元朝灭亡后,蒙古旧部退回了蒙古,史称北元,它又逐渐分三支势力,为东西蒙古和兀良哈三卫,其中西蒙古,即瓦刺力量最强大,想统一蒙古,一直和大明作战,成祖多次深入大漠亲征,谁强打谁,保持平衡,此后,历代“成吉思汗”都是由明朝册封的,这是何等无上的荣光。
众人又议论起开国时头号大将蓝玉,不免心生景仰。
马城便极欣赏蓝玉蓝大将军,洪武四年,蓝玉随征西将军傅友德出征四川,克锦里;洪武五年,随大将军徐达北征,在乱山、土刺河等地大败元军主力.洪武七年,蓝玉独自带兵占领兴和,俘获元国公贴里密赤等五十九人。
蓝大将军威武,指挥麾下大明铁骑穷追猛打,擒元皇次子、妃、公主及王公、平章以下要员三千余名,俘获男女七万余口,缴获大量宝玺、符救、金牌、金银印章及牲畜,销毁敌军械不计其数.朱元璋大喜,诏令嘉奖,封凉国公。后蓝玉又受命平息施南、建忠、都匀、散毛等地叛乱,督修四川城邑,在川,甘等地训练军队,整顿边防。
谁言大明没有锐意进取之心,开国时蓝大将军东征西讨,再加一把劲哪还有如今的蒙古三大部呢。马城心中以为蓝玉的战功,封一个异姓王是足够的,只可惜朱重八此人出身不高,格局太小,终究是容不下一个异姓王,也难怪蓝玉不服,朱重八处事实在是不公,终究是个要饭的出身。
这些话当然不会说出来,作为穿越众,马城对朱家天子实在是没什么敬畏之心。
只是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